问论语已什么立什么
闻酒醉人心的回复
一、主回答:
立的古义: 建立功业,指有所成就。
立的今义:站
论语六则中的三十而立的意思是: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二、拓展延伸:
【成语】: 三十而立
【拼音】: sān shí ér lì
【解释】: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举例造句】: 他们都是在二十几岁作出贡献,三十开外就荣获诺贝尔奖金,真可谓三十而立。 ★陆继宗《三十而立》
【近义词】: 而立之年
【灯谜】: 带头
【用法】: 作宾语、分句;指三十岁
【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卫、郑、陈、晋等地碰壁后,在蔡国闲居,孔子与弟子们谈起自己的经历,说他从30岁开始立志弘道,到现在快七十岁没能推销出仁政,感慨万千……宰予立即过来安慰孔子
少女时代的回复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有一种没有选择和后退的心理)
五十知命——五十岁就不得不认命了,已经无法抗拒了。
六十花甲——六十在阴历来算,已经天支地干一个轮回了,要认老了。
七十古稀——七十就已经是糟老头了,人生快到头了。
这是孔子说他自己:
“志于学”,是说孔子有志于学,立志要学习;“三十而立”指孔子三十的时候已立业,学说已渐成体系,(用在现在的人身上大概是事业小有建树的意思);“不惑”遇事明辩不迷惑,少疑惑;“知天命”,所谓“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之天乎”,懂得了天命,正确看待自己;“耳顺”说各种话都能听能容忍;“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自己到了七十岁的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规矩了。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常用来指代年龄。
女东施的回复
《论语·子路第十三》26:人,以何立,何以立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先生说:君子安舒、泰然但不骄矜;小人骄矜却不能安舒、泰然。《论语》所录之语是孔子生时应答弟子时人的话,所谓论,是经由孔门弟子后学讨论编次的意思。有了这个“论”,便或多或少体现着一种内在的不那么明显的逻辑。这句“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应该是前文那段“君子小人论”的结论。从“和而不同”讲起,弟子们引用子贡所问来进一步说明“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这种编排,体现了以孔子之语解孔子之语的严谨,也传承了孔子所秉持的“述而不作”传统。紧通过君子与小人对待身心、人己的差别,来进一步拨开两者之间的迷雾。用这句“泰而不骄”、“骄而不泰”来作结论。何谓“泰”?表面看是安舒、泰然。有个成语叫“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所谓的自若,就是如同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那是因为内心笃定不乱的结果,能够做到内心笃定不乱本身就是君子之德。何谓“骄”?说到底就是骄矜,是骄矜之气的外在表现。为何会有骄矜之气?实际上也就是内心不能做到笃定不乱的结果。外在环境引发内心随之而动,渐渐地便迷失了本心,直至牵动内心、驱使内心而动。后人所谓“心为形役”就是这个意思,因为迷失,心反而受到身体的驱动和役使。依照数学的排列组合原理,有“泰”和“骄”两个要素,便至少有四种组合。除了“泰而不骄”、“骄而不泰”两种之外,还应该有“泰而骄”、“不泰不骄”两种人生模式。君子是泰而不骄的,小人是骄而不泰的,那“泰而骄”和“不泰不骄”又算是什么呢?“泰而骄”——既能安舒泰然,又能骄矜不已。表面上这个世界上也有这样的人,其实却不然。所谓的“泰而骄”者,不过是表面泰内在骄,或者表面骄内在泰而已。即便有真泰、真骄的,也不过是不同时间节点上人的变化而已。“不泰不骄”——既不能做到内心安舒泰然,也不至于骄矜不已。说到底,那就是一个没有立起来的人,完全不在讨论的范围之内。一、人,以何立人,说到底是能动的。即便是一株植物,也会有向光而生的天性。人,有比植物更强的能动性,所谓的能动性,说到底就是内心里自发、自觉生起的驱动身体的力,也就是精神之力。这一份自发、自觉的精神之力,是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根本所在。一株植物要“立身”,靠得是阳光、空气、水的滋养。而一个人要立身,不仅要靠衣食维持物质之身,还要靠精神上的滋养来维持精神之身。说到底,一个人没有精神,是立不起来的。即便是人模人样的站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一具而已。泰也好,骄也罢,安舒泰然也好,骄矜不已也罢。都算是让人得以立的一种精神。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泰而不骄的君子和骄而不泰的小人。君子也罢,小人也罢,都是凭借精神力量立起来的人。二、人,何以立弄明白了人必须要靠精神立身,泰和骄都是立身的一种选择,作为具体的人,应该选择哪种方式立身呢?“泰”是向内逐求的精神,人一旦向内逐求了,便会看淡外在的大小、众寡、高低、敢慢,骄矜之气自然是虚无缥缈,甚至是荡然无存的。“骄”是向外逐求的精神,在向外逐求的过程中,便会特别看重大小、众寡、高低、敢慢,骄矜之气便会占了上风。一旦立住阵脚,便会成为人安身立命的本钱。他自然要循着这条路径,一路攀爬向上,而后以骄矜示人。完全称为骄矜之气的“奴隶”。君子会朝着“泰”的方向上精进不已,直至完全屏蔽骄矜之气。君子的精进是忽略骄矜之气的过程。小人会朝着“骄”的方向上争求不止,直至完全不去顾忌内心的安舒泰然。小人的自以为长进则是不断失去安舒泰然,却又越来越变本加厉的过程。越是骄矜不已,便越是失去内心的安舒泰然,也正是对内心安舒泰然的失去,会让小人更加的依仗骄矜不已来证明自己的“精神之立”。选择哪种方式立身,是人所处环境、所受教育影响的一种结果。人,以何立,何以立,都是自己的一种选择。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国学 · 272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国学 · 233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国学 · 278人浏览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国学 · 143人浏览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国学 · 272人浏览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国学 · 209人浏览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国学 · 167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国学 · 163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国学 · 172人浏览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国学 · 203人浏览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