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你回答 2025-09-19 11:04 159 人浏览

论语中什么是慎独

驻马店彩虹小子的回复

四书中《大学》和《中庸》都有对慎独的阐述。

《大学》:“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意思是:小人在家闲居时什么坏事都可以做出来。当他们看到君子后,才会遮掩,藏匿他们的不良行为,表面上装作善良恭顺。别人看到你,就像能见到你的五脏六腑那样透彻,装模作样会有什么好处呢?这就是所说的心里是什么想的,会显露在外表上。有德之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中庸》:“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英伦马车夫的回复

“君子慎独”的意思是:一个人在独处活动,无人监管,有多种做坏事的可能并且不会被发觉的时候,仍然能坚信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的按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不做任何坏事。

【出处】《礼记·中庸》——战国·子思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译文】上天赋予的最根本的支配万物运行的原理叫做规律,遵从规律而行叫做正确的原则,修习正确的原则便是教育。凡是正确的原则,都是片刻不可以背离的;如果可有丝毫背离而无咎,那就不是真正正确的原则。

所以明道之人于不闻、不睹之地,仍时刻保持戒慎恐惧的状态,不让最隐微处的违背正确原则的行为显现坐实,所以修行到究竟处的君子就会非常慎重他自己的每一个心念言动。扩展资料

1、《礼记·中庸》创作背景

《中庸》出自《礼记》,原本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三十一篇。《礼记》原名《小戴礼记》,又名《小戴记》,由汉宣帝时人戴圣根据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批佚名儒家的著作合编而成。

宋代以前,学者皆主张《中庸》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子思所作。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子思作《中庸》。”李翱《李文公集·复性书》:“子思著《中庸》四十七篇,传于孟轲。”朱熹《中庸章句·序文》:“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

自宋代开始,有学者主张《中庸》是子思与秦汉之际的儒者杂述而成。欧阳修《问进士策》:“问:礼乐之书散亡,而杂出于诸儒之说,独《中庸》出于子思。子思,圣人之后也,所传宜得其真,而其说异乎圣人者,何也?”

以上两种观点各有依据。现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庸》是子思及其弟子多人所作。2、《礼记·中庸》鉴赏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

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有重要影响。

石心石意的回复

1、君子慎独的意思是越是在隐蔽、没有人看到的地方,自己独处的状态下,君子越是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表里如一。 2、儒家将慎独作为君子最重要的行为准则,认为慎独是个人道德风范的最高境界。人前为人不难,而人后,在没有了监督,没有了任何他人的时候,所面对的除了天地,就是自己。 3、独处,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独处,不仅仅是和自己在一起,更是和天地、和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在一起,独处时,所面对的才是最真实的自己。 4、君子慎独,所指的慎,就是来自超我的自律:严格地约束自己,努力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那个人。南宋陆九渊说过:慎独即不自欺。人可以骗得过所有人,却最骗不过自己。慎独,于人是坦然,于己则是心安。 5、君子慎独出自《中庸》,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也是一种道德休养的途径,更是一种境界。意思就是告诫我们一个在独处的时候,遵守道德准则,即使在无人监管也需要记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所谓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就是这个道理。 6、 慎独是曾子在《中庸》提出的 原文,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手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絜矩之道不可以离开,一旦离开就不是道了。君子应该在别人都看不到的地方,也不胡思乱想。在别人都听不道的地方,也不胡说八道。不要以为没有人发现,隐藏的再深密,只要心思一动,就会暴露。所以君子独处时,要慎重慎言慎行慎思。 比如现在有的人,平时表现不错,偶尔出个差,住酒店看见门口塞进去的卡片,心思一动,反正也没有人认识我,打电话联系享受一下吧,结果被抓,丢人。还有的人特别喜欢在微信群散播谣言,添油加醋去夸大事实,造成不好影响,来显摆自己,他以为群里胡说谁能找到他的,其实一个跑不了。不要以为自己一个人,可以为所欲为,可以放下平时伪装,可以做一些违法违背道德的事。这说明你忘记了絜矩之道,国家法规,忘记了君子应慎其独。人做事,天在看,这天就包括我们看不见道,在时刻的约束着我们。 7、君子慎独”出自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的《中庸》。个人觉得,《大学》与《中庸》是儒家最重要的两部经典。《大学》,程子说是初学入德之门”,《中庸》大概就是入道的途径。在我们的印象中,似乎是道家讲道德,儒家讲仁义。学习一下这两部经典,就会发现,儒家也是讲道德的。 《中庸》是入道的途径,是我个人的理解,没看到程朱这样表述。换一个角度,大学是修身养德。而《中庸》讨论的是儒家所遵循的最高价值标准。《中庸》从一开始就提出了一系列的概念,天命”性”、道”教”中”和”等等。朱熹认为,性既是理,又把天”理”二字合在一起,组成天理”。还自造了一个叫做人欲”的词,与天理”对应。成为宋明理学的最高范畴。但我觉得,在《中庸》开篇的第一章中,道”应该是最核心的那个概念。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对这段话,朱熹的解释是:命,犹令也;性即理也。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于是,人物之生,因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德,所谓性也。率,循也。道犹路也。人物各循其性之自然,则其日用事物之间,莫不各有当行之路,是则所谓道也。修,品节之也。性道虽同,而气禀或异,故不能无过不及之差。圣人因人物之所当行者而品节之,以为法于天下,则谓之教。 朱熹的解释加入了自己的发挥和创造。他的解释,有许多超越于原文的东西。如果没有这种超越,儒学也就不会发展成理学了。我个人理解,这段话的意思,人性是具有自然属性的。对自然属性的尊重,就是道,比如人长大之生,就会恋爱,让人自由恋爱,就是遵从了道。但道又是无法定义的。只能说,道是离不开的,如果可以离开的,就不是道。就是本题的内容了。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因为要遵从道的原则行事,而道又隐藏在万事万物之中。我们对于自己不了解的方面,采取一种戒慎小心的态度 。人的行为,会在小的地方显露出来(是遵道,还是违道)。君子在独立做决定的时候,是要万分小心的。为什么要万分小心呢?如果做错了,违反了道,也就是自然规律,就会受到惩罚。或说是报应。 朱熹对这段的解释是这样的,他说:隐,暗处也。微,细事也。独,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迹虽未形而几则已动,是以君子既常戒惧,而于此尤加谨焉。”朱熹的解释更多的是说,人在做事的时候,就算别人没有看到,那怕这件事只有自己知道,做的时候,也不能亏心。这是慎独比较通行的解释。这种解释勿庸置疑是受了朱熹的影响。这种解释肯定不错。但我觉得,朱熹的解释使得原文的内涵缩小了,把原来一个普遍性的道理,拉到社会道德范畴中。 《中庸》又提出了中”的概念: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些内容,这里就不解释了。这是儒家学说中一个最根本的概念,很难说的清楚。 慎独”二字,如果用一句通俗的语言来解释的话,就是白天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慎独二字从理论上讲,可能很复杂。做起来却并不多难。这正如中庸所说的: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论语》中还有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每天都自我反省一下,自己哪儿做错了,哪儿做对了?人就会不断的进步。 现在提起国学方面,人们必提王阳明,王阳明当然是圣人。他能慎独”,当然没错。可是,王阳明更为突出的是学术开创之功。而慎独是儒独,是儒家修身的一个方面。我觉得明清时期做的较好的,应该是曾国藩。其它也有很多。只要,常常反省自己,不做亏心事,说明你已经在做慎独”的功夫了。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国学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国学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国学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国学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国学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国学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