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论语是一个什么样的名言
花间一壶酒的回复
《论语》是我国传统经典之一,是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教育弟子的言论整理而成,是四书五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孔子一直被奉为圣人,被所有的读书人所尊敬。孔子的思想在古代一直是主流思想,而论语这部经典在当今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论语》是一部伟大的思想著作,里的经典句子有很多,已经深入的融入了老百姓的生活!!!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处:《论语·述而篇》译文: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学习,看到他们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加以改正。思考:孔子这句话一直备受推崇,任何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只有虚心好学,才能快速的提高自己。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出处:《论语·卫灵公篇》译文:人一直没有长远的考虑,那忧患一定近在眼前。思考:人要有点儿忧患意识,不要鼠目寸光,把眼睛光盯在眼前,盯在既得利益上,要想一想后面的事情,想一想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当遇到挫折时,就会多一份豁达、自信和智慧。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处:《论语·颜渊篇》译文:自己所不愿意接受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思考:待人处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倘若自己都不愿意接受的,硬推给别人,不仅会破坏跟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自己不能接受的强加给别人。4、道不同,不相为谋出处:《论语·卫灵公篇》译文:走不同道路的人无法在一起谋事,志向不同的人无法做朋友。思考:任何人都会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当然也会遇到难以共处的人。与人共事时,主张不同、观念不同、方向不同,就没有继续深入的必要,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通过磨合达成一致的,很多时候不合就是不合,没必要撮合。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处:《论语·卫灵公篇》译文: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思考:想要做好一件事,就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充分准备后的效率跟没有准备的效率是不一样的,有时候,先利其器,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处:《论语·泰伯篇》译文: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去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指不过问别人的事情。思考:任何一个管理者,都应非常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确自己的权力和职责边界,对自己的分内事须尽心尽力,对于分外之事则坚决不插手,不去做越俎代庖的事。7、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出处:《论语·颜渊篇》译文: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思考:每一个人的所作所为,都是和别人息息相关的。 人不可能没有私欲, 但又不能不受社会公序良俗的约束,否则就会私欲横流,跟禽兽无异。所谓的礼,可以简单地解释为社会的公序良俗,是保证社会稳定和人们和谐相处的重要基础。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出处:《论语·里仁篇》译文:君子说话应该谨慎,而行动要敏捷。思考:我们在平常生活中,要敏锐的观察事物,不要轻易的下经过深思熟虑后再做语言的表达。而做事的时候则要快一点,可以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快速的做出调整,这样更容易取得成功。9、小不忍则乱大谋出处:《论语·卫灵公篇》译文: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思考: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不能被情绪化。没有完美的人和事,多点包容,以大局为重。最重要的是达成目的,而不是被坏情绪影响,把重要的事给荒废了。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处:《论语·为政篇》译文:只是学习却不去思考的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的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思考: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任何的书面知识想要装进自己的脑袋里,就要常学常思,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粥可温的回复
古人谈读书翻译是: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关于作者
孔子与《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历代统治者称为圣人。《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夙卿的回复
《论语》这部书,是一部专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思想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可以说是儒家知名度最高的一部经典,两千年来,在我们中国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
即使你没有读过《论语》,但你在生活中也不可能离得开《论语》,因为《论语》中的思想、格言、名句、成语,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不可分割。比如“三思而后行”、“三人行必有我师”、“三十而立”等等,即使没读过书的人,每个人也能说得上一两句。
下面分享几句在我印象中最为深刻的几个句子:一、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第四》
以前看古装电视剧,就总感觉古人说话慢条斯理,总是慢吞吞的,不像当时的香港片,说话都特别快,什么都是快节奏的。后来读了《论语》这句话以后,才终于明白为什么古人说话慢了。原来古人不轻易发言,并不是因为反应迟钝,不是因为思维不敏捷,更不是因为口才不好,而是因为古人重视诚信,重视个人信用,唯恐自己话说出去了,而行为上却做不到,那他就会认为这是一种令人可耻的事情,这点确实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二、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第二》
在没看到这句话以前,我一直认为,能够让父母衣食无忧,能够为父母养老送终,就已经算是一个孝子了。可读了这句话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所认为的孝,离真正的孝道,还远得很呢!
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道?孔子回答说,以饮食供养父母,有好吃好喝的让父母先吃,有活儿得帮父母干,把父母伺候得很周到,这不算是难事,最难得是什么?是能够和颜悦色地侍奉父母。因为前者只是养父母之身,比较容易,后者是养父母之心,所以很难。
大概子夏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能够尽心尽力地供养侍奉父母,但是呢,他的态度可能不太好,经常会给父母脸色看,所以孔子才这样回答子夏,告诉他不但要侍奉父母,更重要的是态度,要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三、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第十三》
这句话体会非常深刻。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还是做其他事情,你越是想快点完成,越是想尽早结束,就越做不成,不是这里出错,就是那里出错,最后反而还不如按部就班来得快一些。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我们一旦设定了目标,追求快速完成一件事情,我们的心就不平和了,就已经乱了,心一乱了,就容易出错,就容易丢三落四,所以反而得到相反的结果。
一个人要做成一件大事,就不能斤斤计较,不能看重眼前的一点小利益,否则的话,就会因小失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就好比下象棋,如果你贪吃对方的子儿,不顾大局,就很容易落入圈套,最后以失败告终。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国学 · 272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国学 · 233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国学 · 278人浏览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国学 · 143人浏览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国学 · 272人浏览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国学 · 209人浏览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国学 · 167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国学 · 163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国学 · 172人浏览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国学 · 203人浏览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