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论语标签应该用什么来修饰
汤绿韵家的回复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15.23)一个人必须得在生活中经历考验,才知道是不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真知”,如果只会说漂亮话,那是“假知”。“不以人废言”,哪怕自己不喜欢那个人,他与自己的立场、观点不一样,但是如果他说的话是有道理的,我们就要听。不因某个人的立场、观点与自己不一致,或者私德不好,就不去听他说的话。如果他的观点是有道理的,我们就采纳,这才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事论事,别给他人贴标签。 1、以把事情做好,提升个人能力为原则,不因是否喜欢为依据,遵循正确的道理和原则,这才是个人成长与成熟的标志。 2、只要他人的观点或意见是正确的,有道理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我们就应采纳并践行,这也是个人修炼的基本要求!
叶风眠的回复
如果你学文言文,只是想随便学学,附庸风雅,隔壁古风吧、汉服吧不送~如果是中学生为了考试,建议前方右转新华书店买本教参辅导书~如果是想踏踏实实看懂古人的文章打算长期阅读,那我建议,从基础学起。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就像学习英语、并非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识记、书写才能基本掌握。以下是学习文言文必读的书。建议按照顺序依次阅读。
《古代汉语》王力。狭义上说文言文是指先秦时期的书面语,后来口语渐渐变化,但文人写文章依然沿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学文言文,就是学习先秦时期书面语。看完这本书,你已经对古代汉语的语法、语音、词汇、三个方面有了基本了解(也会教你写诗填词)。同样、不论学习哪一门语言,也都主要是从这三方面入手学习,我们称之为语言三要素,剩下的书,只是填充这三个方面罢了。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认识汉字的基本性质、了解语言和文字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独立阅读文言文、训诂提供帮助。
《音韵学教程》唐作藩。了解古代汉语的语音特点。如果把训诂比作一个人走路,音韵学学不好,就相当于断了一条腿,而另一条腿是文字学。
《训诂学 》郭在贻。训诂、就是使一段晦涩难懂的文字的意思 通顺。因为读到后面你会发现,很多书上的注释是不准确的。这时需要你自己去运用文字学、音韵学、文献学等知识独立地正确疏通词句含义。
《汉语史稿》王力。对汉语从古至今的演变有一个历时性的认识。可以说1-4本读完后,你已经有了基本的阅读能力,已经可以不用完全依赖他人的注释去阅读。不会再人云亦云,把书上的翻译完全当真,有了自己训诂的能力。相对来说,音韵学是比较难学的,如果不想深究、可以暂时放弃。而文字学则相对容易也有趣得多,要明白语言和文字之间的关系。
如果再想深入学习、则可以直接根本性地从头开始。
①《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了解世界上一切语言的共性与差异
②《现代汉语》黄伯荣、廖旭东。学习现代汉语的基本特点、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演变而来,所以很多东西可以追根溯源。主要是帮助你对汉语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因为《古代汉语》的预设前提是读者已经阅读过《现代汉语》,对汉语语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古代汉语》中有很多重要且基本的语言概念都没有讲(重点,很多重要的语言学基础概念都没有讲,所以《现代汉语》非常重要)。
以上专业书是教你理论知识的。理论明白了,也要在阅读中去体味所学的理论才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
还有一点很重要,以上这些书并非只可以读我所指出的版本。比如:我说可以最先先看《古代汉语》王力版。并不是说只有这一种版本的《古代汉语》,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老师编撰的《古代汉语》,比如常用的还有郭锡良、王宁等等,只是说在种种《古代汉语》中,推荐王力版。文字学、音韵学等也相同,只是挑出了一个比较经典的版本。
再说工具书:
《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出版社(注意不是二三十块钱绿色皮子那本)
《古代汉语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
《说文解字》不需要买书
《方言》、《尔雅》如果你学得够深入的话,也许会用到他们
工具网站:
“国学大师”我已知网络上辞书汇总最全的网站,还有海量的影印古籍。“汉典”查阅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篆体字、异体字
“汉字叔叔”查阅甲骨文、金文
“诗词吾爱”查阅诗律、词律
“古诗文网”查阅古籍作品,翻译相对多一些,如果想图快直接看翻译,非常推荐。
工具app:
国学大师:实际上也是网页=。=
汉典:和上文网站是一家,不过app做得让我觉得很尴尬,不是特别好用,不如网页厉害。
最后说说读原著的问题,以上都是理论书、没有配合的阅读,理解很难深入、记忆也不深刻,所以学习文言文同时也要注重阅读,把王力《古代汉语》前两本的文选全部熟读、甚至熟背一些篇章,并且尽力把每个字都搞懂(非常重要,而不是依靠所谓的“语感”去猜。)是很有必要的。然后再精读如《论语》这类接近先秦口语的书大有裨益。注意选书时要选择尽量好的版本。比如若想读论语,可以先在网上查,“论语看谁的版本比较好?”然后再加以选择。不要在书店里稀里糊涂随便买一本39.9的就读了。
如果你觉得挑来挑去很麻烦、又想要见识到各种各样古代的文学作品,最推荐的方法是买一套《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至于剩下的、随便读吧[笑哭]
顺便也许你还需要一个可以和你一起学习的小伙伴,可以相互显摆、呸、相互学习。
2020年7月16日,第二次修改。
妲己.的回复
高考必背古诗词 必背古诗词目录 1、观沧海 曹操 2、次北固山下 王湾 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4、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5、望岳 杜甫 6、春望 杜甫 7、石壕吏 杜甫 8、归园田居 其三 陶渊明 9、使至塞上 王维 10、渡荆门送别 李白 11、游山西村 陆游 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13、赤壁 杜牧 14、过零丁洋 文天祥 15、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16、水调歌头 苏轼 17、饮酒(其五) 陶渊明 18、行路难 李白 1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21、己亥杂诗 龚自珍 22、西江月 辛弃疾 23、渔家傲 秋思 24、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25、武陵春 李清照 26、破阵子 辛弃疾 27、望江南 温庭筠 28、关雎 29、蒹葭 1、观沧海 曹操 2、次北固山下 王湾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4、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枯藤老树昏鸦。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小桥流水人家。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古道西风瘦马。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望岳 杜甫 6、春望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8、归园田居 其三 陶渊明 9、使至塞上 王维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0、渡荆门送别 李白 11、 游山西村 陆游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13、赤壁 杜牧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高考为什么要考鉴赏语文诗词 因为诗词中蕴藏着诗人们的感情,当时的历史背景,当地文化。作为华夏子孙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现在考试把它作为考题也是为了考察我们有没有一颗关心国情,继承文化的赤子之心。 语文老师要让讲古诗词,要求是高考可能考到的(名气大又没有学过的),大家有什么推荐的? 1 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 4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短歌行》) 6 百年光阴,如驹过隙。(选自《增广贤文》) 7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杜甫) 8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9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10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11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12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13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4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5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6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17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8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19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唐·李贺·南国) 20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20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21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 22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23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24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明·王冕·墨梅) 25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2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 27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28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29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饮酒) 30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31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32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唐·白居易·琵琶行) 33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34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35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36 柴门闻狗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7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38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39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40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高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 《大纲》要求背诵的古文十篇 《劝学》、《邹忌讽齐王纳谏》、《屈原列传》、《陈情表》、《滕王阁序》、《师说》、《阿房宫赋》、《六国论》、《游褒禅山记》、《前赤壁赋》 1、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xi),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2、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屈原列传 司马迁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4、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美好生活祝福成语 美好生活感恩祝福语 下一篇:关于写作与阅读的名言 阅读与写作的名言 如何鉴赏不同题材的高考古诗词 一.语言层面 王安石称诗歌之语言为“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和其他文体用语不同,在高考的考查中,语言层面我们需要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①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 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例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例5: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 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②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例3:闺中 *** 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 前两句写 *** 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 *** 。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③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a.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b.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 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c.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姜夔) 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杜甫) ④整体评估:对语言整体评估的重点是会用一些术语。在诗词的风格上,词有豪放婉约之别,诗曲又何尝不是。但专用鉴赏术语有: 激越高亢。 清婉秀丽。 用语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 用语平易,含义隽永。 在语言结构上,倒装一般表强调,例如: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辛弃疾)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秋兴八首》杜甫) 意象罗列是使描写更具镜......>> 高考要考那些古诗词? 诗词填空的话是各个版本的课本上综合的,这个最好是看高考要求的篇目,而不是看那一版本的教材。那个古诗词鉴赏考的肯定是课外,一般唐诗宋词,宋诗,元明清诗,唐词这样的概率大小来的,偶尔可能出现先秦的,像某年北京卷就考的是诗经上的搐其他时候不常见~~这个只要好好研究一下平时模拟考试的这类题型和答题技巧,积累一些相关的术语,这个拿分不成问题。预祝高考成功~~ 如何鉴赏高考古诗词中的“愁”情 鉴赏口诀: .看类型 诗歌内容角度看古典诗歌考查基本类型几类①送别类②怀古类③思乡怀类表达家乡或亲思念主④战争或边塞类⑤闲适类⑥借景抒情类⑦托物言志类⑧情类⑨民类 九种类弄要掌握住基本阅读水平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基本定住类型 二.定情 意象找全诗情自显现能够表现诗歌 *** 彩词语: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忧愁、寂寞、伤、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忧民等 三.定主旨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思想内容诗歌创作核同诗歌鉴赏核诗歌思想内容外乎几面:热祖河山、忧忧民、怀古伤今、反战争、追求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诗歌鉴赏重点某种意义说确握诗歌所描写意象即诗歌所描写形象(、物、景、事)古代诗歌许意象都各自喻意虽种意象喻意同意境能同数情况却其共通处 五.找技巧 首诗歌写坏与所采用表达技巧着密关系表达技巧要表达式、修辞手表现手等三面析 六.品风格 风格指由于作者经历、艺术素养等造同创作特色李白诗清新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陶渊明诗冲淡平王维诗诗画韩愈诗深奥险怪白居易诗通俗鲜明再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词婉约含蓄 诗歌鉴赏或者说细微处要让体作者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表达效与相关些术语: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 语言表达效:真挚、魄、催泪、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寻味、言尽意穷 诗歌内容、思想情 、诗歌内容类 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 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 送别诗叮咛赞颂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思念 咏古诗古代或事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或表达自建功立业愿望或诉自逢慨或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战争诗要表现保家卫豪情要表现舍身杀敌壮烈要表现战士凯旋豪迈要表现战争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家乡、民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战争罪恶 边塞诗则边塞军旅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环境或表现壮丽边塞风光 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表现亲思念或表达妇柔情别绪、忧愁伤或表现游异凄楚辛酸家乡亲思念情 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自与众同、愿与世俗同流合污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怀才遇、报门伤或者表现其或喜或悲或忧复杂怀或者表现祖山河壮丽表达河山限热则借景(物)表达自远志向自高尚本质 二、诗词见思想情 1、忧伤 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杜牧《华清宫》(安望绣堆山顶千门第 骑红尘妃笑知荔枝) 反映离乱痛苦 :杜甫《春望》(破山河城春草木深花溅泪恨别鸟惊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搔更短浑欲胜簪) 同情民疾苦 :《茅屋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家民族前途命运担忧: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万难登临锦江春色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改西山寇盗莫相侵怜主祠庙暮聊梁父吟)首抚事诗作者写登楼望见边春色想万难浮云变幻免伤喟进想朝廷象北极星座摇即使吐蕃入侵难改变统观念坦露自要效诸葛亮辅佐朝廷抱负澄清气概全诗即景抒情 2、建功报 建功立业渴望 :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竟腾蛇乘雾终土灰骥伏枥志千烈士暮壮已盈缩养怡福永幸甚至哉歌咏志)陆游《书愤》(早岁知世事艰) 保家卫决 :王昌龄《军行》(青海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破楼兰终 ) 报门悲伤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少识愁滋味》 华消逝壮志难酬悲叹 :苏轼《水调歌?赤壁怀古》 理想知愁苦情:屈原《涉江》 3、思乡怀 羁旅......>> 高考作文用上古诗词,分数高的简直不要不要的 我从小就喜欢古诗。诵读古诗,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那一幅幅画与诗的完美结合,更使我陶醉班里同学都知道我喜欢画画,但不知我更喜欢古诗。 饭桌上,望着妹妹散落的米饭粒,我不禁想到了刚学到的古诗,于是脱口而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走在路上,抬头看见了柳树刚抽出的嫩芽,于是我又想起了“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清明节这一天,天空下着蒙蒙细雨,路上行人匆匆的往家赶,见此情景,我又深情的吟诵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当我感叹光阴似箭时,当我遭遇失败时,当我面对鲜花和掌声时:“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又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以巨大的力量,震撼着我的心灵,催我奋勇前进。 是啊,这就是古诗的魅力,这就是古诗迷人之处,我将会用这一生感受古诗的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与诗歌同行,奔走在人生的旅途中! 大自然中的山山水水因古诗而更加壮观;世界因古诗而更加璀璨;我的人生将因古诗更加绚丽多彩。 高考古诗文鉴赏有什么技巧吗 分析“诗眼”型提问方式①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答题要点: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或语里义;③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出句中描摹的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高考必背的文言文和古诗词…人教版 以下是我自己整理的供我自己的学生们晨读背诵的高中新课标人教版详细必背篇目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5)规定背诵篇目总集 总目录: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1) 1、《沁园春长沙》2、《雨巷》3、《再别康桥》4、《烛之武退秦师》 5、《荆轲刺秦王》(第8段)6、《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2) 1、《诗经氓》*2、《离骚》(节选) 3、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4、《兰亭集序》5、《赤壁赋》6、《游褒禅山记》(第2、3段) *7、《荷塘月色》(第4、5、6段)*8、《孔雀东南飞》(开头到“千万不复全”)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3) 1、《蜀道难》2、《秋兴八首》(其一)3、《咏怀古迹》(其三)4、《登高》 *5、《琵琶行》(并序)6、《寡人之于国也》7、《劝学》8、《过秦论》(第3、4、5段) *9、《锦瑟》*10、《马嵬》(其二)*11、《师说》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4) 1、《念奴娇赤壁怀古》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6、《声声慢寻寻觅觅》 7、《廉颇蔺相如列传》(后5段) *8、《长亭送别碧云天》*9、《望海潮东南形胜》*10、《雨霖铃寒蝉凄切》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5) 1、《归去来兮辞》(并序)2、《滕王阁序》(第2、3段)3、《陈情表》 *4、《逍遥游》(诵读) 注: 前面加*的为原教材规定背诵篇目,但新课标未要求背诵。 第一册(必修1) 沁园春长沙( *** 1925年) 独立寒秋, / 湘江北去, / 橘子洲头。 / 看万山红遍, / 层林尽染; / 漫江碧透, / 百舸争流。 / 鹰击长空, / 鱼翔浅底, / 万物霜天竞自由。 / 怅寥廓, / 问苍茫大地, /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恰同学少年, / 风华正茂; / 书生意气, / 挥斥方遒。 / 指点江山, / 激扬文字, /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 到中流击水, / 浪遏飞舟? 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 彷徨在悠长、悠长 / 又寂寥的雨巷, / 我希望逢着 / 一个丁香一样的 /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 丁香一样的颜色, / 丁香一样的芬芳, / 丁香一样的忧愁, / 在雨中哀怨, /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 撑着油纸伞 / 像我一样, / 像我一样地 / 默默彳亍着 /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 走近,又投出 / 太息一般的眼光, / 她飘过 / 像梦一般的, /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 一枝丁香的, /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 到了颓圮的篱墙, /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 消了她的颜色, / 散了她......>>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美好生活祝福成语 美好生活感恩祝福语 下一篇:关于写作与阅读的名言 阅读与写作的名言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国学 · 272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国学 · 233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国学 · 278人浏览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国学 · 143人浏览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国学 · 272人浏览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国学 · 209人浏览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国学 · 167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国学 · 163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国学 · 172人浏览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国学 · 203人浏览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