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论语的三个识人方法是什么
我们聊聊的回复
孔子识人方法介绍如下:“视其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主要是告诉我们要真正了解一个人,不仅仅要看这个人当前所做的事情,还要综合考察这个人过去所做的事情,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参考一下这个人做事是为了什么、心安于什么,这样大抵就可以相对客观地了解一个人了。其实,如果相对凝练一下这句话,孔子大抵是在告诉我们两个道理:
第一,人心隔肚皮。
人的行为具有迷惑性,所以不可因人的某些行为而轻易对一个人进行判定。
第二,日久见人心。
即便一个人可以伪装,但是日子久了,所作所为积累起来,大抵也能暴露一个人的本性,从一个人现在以及过去的经历,往往能判断一个人行事的目的,继而能够对这个人的本性有所了解。
1、孔子的识人智慧
“视其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这句话出自《论语》,要具体理解这句话,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含义。
这句话是说,我们想要了解一个人,首先看看他正在做什么,然后再看看这个人过去做了些什么,再观察这个人心安于什么。这个时候,这个人还能隐藏些什么呢?
也就说,孔子告诉我们认识一个人要分三步,分别是“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和“察其所安”。
所谓的“视其所以”,就是说要观察一个人在做什么。我们每个人做事,大抵都是有一个目的的,我们也可以大概从一个人正在做的事情来推理这个人的行事目的。因为一时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所以我们要判断一个人的行事目的,还要结合这个人过去的经历,也就是所谓的“观其所由”了。通过一个人的行为和经历来判断一个人,可能也能对这个人了解一二,但是总归还是不太准确的。如果可以观察到这个人的目标是什么,理想是什么,因为什么而感到安心,再结合这个人过去的经历和现在的作为,大抵就能了解这个人的性格大方向了。2、“视其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中的两点启示
从“视其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中,我们不难总结出两点启示。首先就是人心隔肚皮,与人交往要有一定的警惕心,不要因为对方一时的好意而轻易交付自己的信任,这不是勇敢,而是草率。
就是日久见人心,这就是说,我们对于和他人交往一事来说,虽然要谨慎,但是也不能过度悲观,我们可以在长久的相处中,了解这个人的过去,观察这个人的言行,明白这个人安于什么,继而能够对这个人的人品有一个相对客观的把握,从而也能在保护自己的交到值得的朋友。
3、总结
“视其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这句话其实是孔子告诉我们的一个辨识人性格人品的法子,即我们可以综合一个人当前的行为、过去的经历和安于什么,来综合了解一个人。
海之天 | 曹鑫的回复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解 老话说,小人无错,君子常过。译 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别人,遇到问题,君子从自己找原因,小人从别人身上找原因。悟《孟子》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附李雪健有句格言:人不敬我,是我无才;我不敬人,是我无德。人不容我,是我无能;我不容人,是我无量。人不助我,是我无为;我不助人,是我无善。有些人喜欢把自己的问题挂在背后,把别人的问题挂在胸前。看到别人的毛病,看不到自己缺点。对于这样的人,只需不听,不辩,不交,不扰,随他去便好,切勿纠缠。#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解 君子心胸广阔,为人宽容,处事泰然;小人心胸狭窄,斤斤计较,局促不安。译 君子容人纳物,做事坦荡,不迷恋荣辱得失,所以不忧不惑,不惧不扰。小人役于物,为名利欲望牵行,患得患失,所以才会戚戚不安。悟孔子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一个人只要自己坦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便可以处事泰然。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如果自己心里有鬼,看别人自然也是有鬼。 事事以恶意揣测别人,多半自己就是恶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解译 君子往往对事物有各自见解,观点不同但彼此尊重,小人表面上附和,却是勾心斗角,面和心不和。 司马迁说:“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一个人是不是真心,值不值得深交,只要看生死之际,贫富之间的境遇,便一目了然。悟时间识人,落难知心。平日里称兄道弟,事事附和的人,未必是你最值得信赖的人。这样的人容易表明面一套背后一刀,我们无法处处提防小人暗算,却可以提早察觉敬而远之。#君子易事而难说也,小人难事而易说也。孔子说,君子容易相处共事,但是难讨之欢喜,小人容易讨其欢喜,但是难与之共事。君子结交见人之善,小人相处见人之恶。#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以道义团结人而不勾结,小人为私欲相互勾结而不团结。古语有云,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君子为人,以德艺为先,以大是大非为己任,不偏袒,不徇私。小人处世,以同异为爱恶,以爱恶为是非,党同伐异,图谋私利。
冰雪蓝的回复
孔子识人的三个方法有:观其言行、察其交友、视其所以。
1、观其言行:
孔子认为,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可以反映他的品德和修养。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是识别他的品德和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2、察其交友:
孔子认为,一个人的交友可以反映他的品德和能力。察看一个人的交友圈也是识别他的品德和能力的一种方法。
3、视其所以:
视,就是看。其,代指你要了解观察其人品性格的人。以,为也。就是所为。这句话说的是:看他为善、还是作恶,君子、小人立判。这句话是说:了解一个人,第一步看他做的什么事,结交的什么人便初步看出其善恶。
有时我们看到的可能是表象、假象。所以夫子又加上第二步、第三步识人法。就是说,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还要能够洞察行为的动机和居心。孔子简介及主要成就: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别称孔夫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出生于鲁国陬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他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传》《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后人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主要成就: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
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 法 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国学 · 272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国学 · 233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国学 · 278人浏览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国学 · 143人浏览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国学 · 272人浏览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国学 · 209人浏览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国学 · 167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国学 · 165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国学 · 172人浏览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国学 · 203人浏览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