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学什么孔子论语
不吃鱼的回复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篇名;若开篇前两个字是“子曰”,则跳过取句中的前两个字;若开篇三个字是一个词,则取前三个字。篇名与其中的各章没有意义上的逻辑关系,仅可当作页码看待。
参考资料:论语-百度百科
加卤蛋的螺蛳粉的回复
孔子是爱学习的人:我们常常说“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孔子正是这样一个喜欢学习的人,他甚至可以向任何人学习,这一点,恐怕我们任谁都要自叹不如,人们常常因为“面子”,眼光往往只能向上,向那些“有名位”的人学习,因为那些“有名位”的人,能够给人们实际的需要,比如学位、地位之类的虚名;其实,我们的眼睛更应该向下看,实际工作中的人们,比如工人、农民、学生,都会在实际的工作、学习中产生创造力,给我们启示、启迪,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哲学家等,通常都不是在大学里产生的,他们基本都是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我们学习不仅要向上看,更要注意向基层群众学习;我们要学习孔子的学习精神,特别是学生们。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诲人不倦,这是孔子的教育思想精髓,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做到了吗?想想当前我国的教育情况:教育管理部门只知道管理、考核,却不知道管理什么、考核什么,只是在填表、打分中完成形式主义;校园不再是净土,校长喜欢耍弄权威,教师喜欢“绩效工资”、“职称”之类的名利,差生成了抛弃物,而真正将身心投身于教育事业的究竟有多少?还是想想孔子的教育思想,难道,我们不惭愧吗?特别是那些搞教育改革的人们,希望你们真正为搞好教育而改革,不要只是为了折腾而折腾。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的确,孔子是相当了不起,在他的思考、教育、影响下,产生了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直到孔子的思想仍然影响着我们,做一个真正合格、伟大的君子,仍然是每个人的愿望,甚至,孔子的思想已经开始影响到全世界,孔子的思想是中华文明中最精华的部份之一,她是我们优秀的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之根本,中华民族懂礼仪知廉耻,是世界上最文明最科学最优秀的民族。至于孔子的其它方面,比如治国理政方面,我不想作评论,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孔子也不是什么都优秀的,他也有缺失的地方。孔子是在重重打击中离去的,但孔子却永远活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孔子的思想文化不但过去、现在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每一份子,孔子也必然影响着未来中华民族的任何一份子,科学地继承孔子的精神、思想、儒家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必修课。诗人臧克家的诗句: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孔子虽然死了,但他永远活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因为他是伟大、无私的。有的人虽然活着,但他们已经死了,因为他们是自私自利、虚伪无耻的。
ち红桃-7的回复
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语有: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解读: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解读: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解读:温故而知新说明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文: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
解读: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解读:告诫人们我们切不可妄自尊大,对知识保持一颗敬畏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国学 · 272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国学 · 233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国学 · 279人浏览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国学 · 143人浏览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国学 · 272人浏览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国学 · 209人浏览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国学 · 167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国学 · 165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国学 · 173人浏览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国学 · 203人浏览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