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你回答 2025-09-19 19:40 123 人浏览

读论语前说什么

打打打打的回复

第一,《论语》是知识体系。《论语》包含丰富的、密集的、精练的、非常纯粹的文化知识,文化含量非常高。举例说,一本《论语》五百则,一万六千字,有一百多个成语,成语是最原始的出处,最原始的本意,不是成语字典里的教条。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

《论语》里几百则终生可以引用的格言,包含了大量的人生智慧。这种知识体系,跟今天的教材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读《论语》一年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差距有多大,不用考试证明。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山上走,走得有点吃力,才有提升。每一步走得很轻松,一定是在往山下走。教育也是一样的道理,往上走还是往下走,结果不一样,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第二,《论语》是价值体系。《论语》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社会是理想的社会?什么样的政治是理想的政治?什么样的人是理想的人?概括起来,一句话:什么样的人生是理想的人生。第二个体系,教会孩子做价值的判断,比第一个知识体系更重要。《论语》,是一部关于理想的书,是一部帮助我们建立信仰的书。前面谈到,信是对不确定的东西信,基本的价值观不需要验证,需要认同。什么叫仰?是相信一个比你高的东西,相信一个引你向上提升的东西。它不叫信服,它叫信仰,要往上看。信,就是相信一个不确定的东西;但是这个不确定的东西,必须是让你想向上走的。不是什么不确定的东西都能信。让人堕落的东西不能信。信一个不确定的但引领你往上走的,才叫信仰。

红豆的回复

1、为什么要学习古文?中国文化库上千年里堆积的东西都是用古文保留的,如果只接受白话文教育,看不懂古文,就打不开中国文化的仓库,相当于守着巨额遗产却不得门而入。2、为什么古文这么晦涩难懂,是不是古人就是这么说话的呢?这就涉及语言和文字之间的关系,因为语言大约三十年就一变,中国的老祖宗很早就懂得这个道理,某种程度上将文字脱离了语言,用文字单独成为一个体系来表达思想,这样更少受到语言和时代变迁的影响,使得中国千年的文化得以传承和保留。而英文、法文、德文这些文字都是文字语言合一的,所以百年前的书籍,除非专家,现在的人是很难读懂的。中国自“五四运动”开始推行白话文,是当时认为如果要救国就必须要教育国民更多快更多地吸收新的知识,而由于教育不普及,需要降低学习文化的门槛,于是有了现在的语言和文字合一的白话文体系。3、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这么多古文典籍,为什么要在中学语文中反复强调学习《论语》?中国的传统文化从唐宋以后主要是儒释道三家,而中国法律系统的哲学背景,宪法思想是以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作为基础的,这是中国政治哲学思想的基础,要了解孔孟思想,要先从《论语》开始。4、我不认同《论语》怎么办?不只现代人,很多古人也不喜欢《论语》,认为其迂腐教条。 但这里确实有一个现实问题,孔子的思想传承了上千年,很多是他的弟子,再传弟子,还有以宋儒理学家朱熹为代表的解释,也被统治阶级加以利用来教化民众,经过千年,这些话被不同口味的人嚼出了不同的味道,我们看过这些人的解释之后问到了酸腐的气味,我想这也是正常的。但记得我们聪明的老祖宗发明的文字和语言分离的伟大体系吗?它让我们这些现代人仍然能够阅读古人的文字,虽然需要对照前人的解释去理解,但我们自己能够读到前人真实地说了什么,只要我们要多读多听多思考,就可以穿越千年,与那时人的隔着星际时空,听懂他们想要表达的所思所想所感,这么想想不亚于我们接收到其他文明生物传递信息时的兴奋,不是吗?多读是反复阅读揣摩原文,体会原本说话的人想说的是个啥意思;多听是博采他人的观点和解释,帮助我们解惑,促进我们理解和思考;多思自然就是在多读多听的基础上去思考,逐渐形成自己对《论语》的独特理解。不管怎样,孔子千年来被中国人称为至圣先师,孔圣人,即使有些我们现在不理解、不认同之处,也不要急于打到和驳斥他,能被聪明的中国人当做老师上千年,一定是个不容小觑的人,必然有其过人之处。看看那些所谓的顶流,过气之后谁还记得他们说过什么,做过什么呢?5、论语的结构论语分为二十篇,是由孔子、孔子的弟子、再传弟子说的话组成,在宋朝被宋儒做了圈断,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论语都是子曰、有子曰、子贡曰这样一条一条断开的。南怀瑾在《论语别裁》里提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论语》是不可分的,每一篇都是一篇文章,二十篇连起来是一整篇文章。我们读论语的时候也可以带着这些好奇,看看你认为里面不同的“某某曰”在主题和内容是否能上下贯通,逻辑通畅呢?

小夕的回复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国学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国学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国学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国学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国学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国学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