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也是一门学问“女诗经,男楚辞”这句话流传了很久为什么以前的人喜欢用诗经和楚辞取名呢?来看一些经典案例——如何用《诗经》《楚辞》取一个诗意的名字?
扶苏,秦始皇长子,一般称为公子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郑风·山有扶苏》)扶苏是一种植物。周邦彦,词人,婉约派集大成者彼其之子,邦之彦兮(《郑风·羔裘》)邦,国家,彦,美士,贤能之人。王国维,学者,《人间词话》作者王国克生,维周之桢(《大雅·文王》)维:维系;桢:支柱,栋梁。王国维初名国桢,也是来源于本句。孔令仪,宋蔼龄和孔祥熙的女儿岂弟君子,莫不令仪(《小雅·湛露》)令仪:优雅的风度。屠呦呦,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小雅·鹿鸣》)呦呦,是鹿鸣的声音。以下还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之句,而屠呦呦最突出的贡献正是“青蒿素”的发现与运用。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卜居》)梅兰芳,京剧表演艺术家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莆化而为茅(《离骚》)周信芳,京剧表演艺术家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离骚》)戴望舒,诗人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离骚》)望舒:为月亮驾车的神南怀瑾,国学大师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九章·怀沙》)怀瑾:表示心怀美德如何用《诗经》《楚辞》取一个诗意的名字?
《诗经》特别适合用来秀恩爱不信你看下边这两对——如何用《诗经》《楚辞》取一个诗意的名字?
— 我从《诗经》中来。— 好巧,我也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梁思成,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学家林徽因,建筑师,诗人,作家汤孙奏假,绥我思成(《商颂·那》)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大雅·思齐》)思,语助词,成,生长成功的地方徽音:美誉。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因与当时另一男作家林微音相似,后来改名。爱你,就和你成为同一首诗——邵洵美、 盛佩玉夫妇邵洵美,新月派诗人,作家,翻译家盛佩玉,“中国实业之父”盛宣怀孙女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郑风·有女同车》)邵洵美和盛佩玉是表姐弟,邵洵美原名云龙,因恋慕佩玉,改名洵美。诗经如何用《诗经》《楚辞》取一个诗意的名字?
蓁蓁(zhēn)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周南·桃夭》)蓁蓁,茂盛貌。淑慎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邶风·燕燕》)淑慎,和善谨慎。惠然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邶风·终风》)惠然,顺从貌。静姝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邶风·静女》)静女,贞静娴雅之女;姝,美好。炜彤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邶风·静女》)彤:红色,炜:光彩。朝雨 朝隮于西,崇朝其雨(《鄘风·蝃蝀》)指早晨的雨。芃芃(péng)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鄘风·载驰》)芃芃:草木茂盛貌,该篇的作者许穆夫人是我国见于记载的第一位女诗人。巧倩、美盼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卫风·硕人》)形容美人的经典诗句。陶陶 君子陶陶(《王风·君子阳阳》)陶陶:快乐貌,可以做小名。静好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郑风·女曰鸡鸣》)静好:安静美好。胡兰成和张爱玲结婚时,写下:“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子衿、子佩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郑风·子衿》)子佩和子衿指对方的衣饰,指代对方。婉兮、婉如、婉清、清扬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郑风·野有蔓草》)婉:美丽采苓、采蘩、采芣(fú)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唐风·采苓》)于以采蘩,于沼于沚(《召南·采蘩》)采采芣苡,薄言采之(《周南·芣苢》)《诗经》中,“采~”形式的词语多次出现,都是采摘植物的意思。湄、伊湄、之湄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秦风·蒹葭》)湄,岸边水与草交接的地方。舒窈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陈风·月出》)舒:舒缓轻盈貌;窈纠(jiǎo)其实是连在一起的,体态窈窕貌。
教学楼取名
(1)厚德楼
【释义】:“厚德楼”得名出自《周易》中的经典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用“厚德”一词冠以教学楼名显得大气、恢弘且富有底蕴。
(2)敏行楼
【释义】“敏行楼”得名出自孔子《论语》经典名句:“君子欲敏于行而纳于言”。朱熹注曰:“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慎”。意即,凡有大作为之人做事都勤奋敏捷,勇于实践,说话却小心谨慎,少说废话、空话、大话、假话。用“敏行”一词冠以楼名富有哲理,劝学意义浓。
(3)崇文楼
【释义】崇:意即“高贵”“高雅”。语出《考工记·匠人》:“殷人重屋。堂修七尺,堂崇三尺,四阿重屋。”说明古人建筑的发达技术上所彰显出的聪明智慧。“崇文”一词,昭示了“高贵”的文化修养与文化水准。
用“崇文”一词冠以教学楼名显得高雅、有丰厚底蕴与内涵。
(4)崇德楼
【释义】崇:意即“崇敬”、“崇尚”。德:意即“道德”、“德行”、“品德”、“恩德”。语出《礼记·王制》名句:“上贤以崇德”意即:品质高尚之人都是崇高道德之人。
用“崇德”一词冠以教学楼名,就时刻在告知学生要增强道德意识,崇尚美德。这正是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所明确提出的,实施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袁贵仁部长在解读《国家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时提出的三个坚持的首要的是“坚持德育为先,以德树人。”接着才是“坚持能力为重和坚持全面发展。”
(5)致远楼
【释义】“致远”:意即“达到更远的理想目标”。语出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中的千古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在教育学生在求学过程中要以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实现更远的目标。也就是,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中,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有所作为。
用“致远”一词冠以教学楼名内涵深厚,富有品位。
(6)清源楼
【释义】“清源”一词取自于朱熹的著名诗篇《观书有感》诗的后两句经典名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读书的深切感受。
用“清源”一词冠以教学楼名,旨在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并告知学生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各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
(7)毓秀楼
【释义】毓:产生,孕育。秀:优秀、秀美。取自成语“钟灵毓秀”: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泛指某地方山川秀美,人才辈出。语出自清陆以湉《冷庐杂识·神缸》:“ 天台为仙境,为佛地,无怪钟灵毓秀,甲於他邑。” 和晋左思《齐都赋》:幽幽故都,萋萋荒台,掩没多少钟灵毓秀!
用“毓秀”一词冠以教学楼名显得很高雅、有诗意,读起来“上口”。
(8)德润楼
【释义】德:道德、德行、品德;润:滋润、濡养。取之于“德润人心,匡复人性,文化天下”这一前瞻的教育理念。“德”就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太阳。德润人心,就是要使求教师们修身养德,用高尚的师德浸润学生之心地,濡养学生之性情。使受教育者真正成为有人性美德、有社会公德、有职业道德、有个人品德而又善于自律内省德行的人。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
用“德润”一词冠以教学楼名,具有显明的时代感、思想性和永恒性。
(9)思齐楼
【释义】思:想、期望。齐:看齐、赶上。取成语“见贤思齐”,语出自孔子《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这是求学问之人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能跟别人堕落下去。
用“思齐”一词冠以楼名,寓意儒雅、深刻。
(10)润泽楼
【释义】润:滋润;泽:恩惠。语出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春夜喜雨》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及《史记·西门豹传》:“故西门豹为 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 明代著名教育家王守仁把教育比作“时雨春风”,滋润花木。他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当今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像春雨懂物的需求而去滋润一样,和风细雨,恰到好处。
用“润泽”一词冠以楼名,不仅给人以美感,也有很深的寓意。
国学经典不仅有诗经楚辞还有什么
你好。
【国学】囊括中华六艺五术,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五术指山、医、卜、命、相等五术,更有宽泛的解释,把百家之术,如儒、释、道、兵、法、墨等百家之说收于国学囊中,如此,则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都能称为“国学”,其中除了佛教是外来宗教,基本全是诞生于中华本土,国学又称为“中国学”、汉学。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鬼谷子等诸子百家。
诗经、楚辞、百经之首的易经、黄帝内经,大多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后世的唐诗、宋词、元曲在我文学史上都留下光辉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