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致敬父母

国学 编辑:居鹏 浏览量:198

2018年红领巾国学达人挑战赛试题 一、选择题 1.《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学著作,今文《孝经》全书共有_B__章。 A、16B、18C、19D、22 2.在《孝经》中,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差别规定了“孝”的

2018年红领巾国学达人挑战赛试题 一、选择题 1.《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学著作,今文《孝经》全书共有_B__章。 A、16B、18C、19D、22 2.在《孝经》中,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差别规定了“孝”的不同内容,“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是规定__C__的“孝”。 A、士B、诸侯C、卿大夫D、庶人 3.《孝经》的第一章是(C) A、天子章B、孝治章C、开宗明义章D、广至德章 4.(多选)下列表述符合《孝经》的思想的有:(ACD) A、做人和治国,都需要以“孝”为本。孝治章第八,圣治章第九 B、孝顺,就是对长辈和上级惟命是从。错,谏诤章第十五 C、孝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以求天地人合。三才章第七,感应章第十六 D、孔子认为对父母孝顺,对国家忠诚,是基本的道义。开宗明义章第一 5.(多选)下列语句能够概括出孔子在《孝经》中的主旨的是:(ABCD) A、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B、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C、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D、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6.(多选)《孝经》中,孔子引用到的作品有下列哪几项?(AC) A、《诗经》开宗明义章第一B、《论语》 C、《尚书》天子章第二D、《春秋》 7.《孝经》在哪个朝代被尊为经书?(A)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 8.《孝经》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庶人之“孝”要求什么?(D) A、“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B、“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C、“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D、“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9.以下哪一个不是《孝经》中的章节?(C) A、开宗明义B、天子章C、四刑章D、三才章 10.《孝经》的最后一章章名是?(B) A.圣治章B.丧亲章C.感应章D.广扬名章 11.《孝经》第十章纪孝行章中,子曰:“孝子之事亲也,(A) A、居则致其敬B、养则致其乐 C、病则致其忧D、丧则致其哀 12.下列句子表现《孝经》中孝是诸德之本的是A A、“人之行,莫大于孝”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C、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D、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13.《孝经》中对天子之孝的要求是(A) A、“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B、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C、“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D、“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 14.下列哪位皇帝曾为孝经作注。B A、唐太宗B、唐玄宗C、秦始皇D、汉武帝 15.《孝经》第十六章感应章中,子曰:“天地明察,(B) A、必有尊也B、神明彰矣 C、鬼神着矣D、不忘亲也 16.“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出自《孝经》哪一章? A、第九章圣治章B、第六章庶人章 C、第十三章广至德章D、第十七章事君章 17.“《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出自《孝经》哪一章? A、第一章开宗明义章B、第三章诸侯章 C、第九章圣治章D、第十一章五刑章A)C)(( 18.“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是指对哪一个阶层孝的要求(B)A、天子B、诸侯C、卿大夫D、士 19.《孝经》把道德规范与法律(刑律)联系起来,认为“”,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其宗法关系和道德秩序。(A) A、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B、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C、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D、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 20.《孝经》成书于(C)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汉之际D、东汉初年 21.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孝经》一书是所著。(B) A、孔子B、孔子七十子之徒C、邢昺疏D、陈孝道 22.“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出自(A) A、开宗明义章B、三才章C、孝治章D、圣治章 23.孝经上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这说明中国人看待自己身体的出发点是(D) A、注重保健B、天人合一C、三纲五常D、宗法观念 24.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下一句是? A、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B、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C、礼者,敬而已矣。D、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 25.“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是谁说的? 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 26.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出自哪一章? A、事君章B、丧亲章C、广扬名章D、感应章 27.《孝经》第十章纪孝行章中,子曰:“孝子之事亲也,(A) A、居则致其敬B、养则致其乐 C、病则致其忧D、丧则致其哀 28.《孝经》第十六章感应章中,子曰:“天地明察,(B) A、必有尊也B、神明彰矣 C、鬼神着矣D、不忘亲也 29.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是指对哪一个阶层孝的要求(B) A、天子B、诸侯C、卿大夫D、士 30.孝经在中国古代影响很大()曾经亲自为它做注(C) A、唐高宗B、唐太宗C、唐玄宗D、唐中宗 31.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____;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A) A、行B、言C、择D、守 32.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____,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B) A、天地B、父母C、国家D、天子 33.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___也。(A) A、行B、利C、义D、责 34.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_____。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A) A、严父B、顺C、敬D、仁 35.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_____。(A) A、事亲B、致敬C、孝子D、成人 36.《孝经》中国古代的(A)伦理学著作。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37.清代()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B) A、王引之B、纪昀C、戴震D、钱大昕 38.书分古今文二本,今文本为郑玄注,古文本为(A)注。 A、孔安国B、王引之C、朱起凤D、王居正 39.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B A、孝之本也B、孝之始也C、孝之终也 40.非先王之法服,。A A、不敢服B、敢服C、不敢行 41.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C)。 A、谨度B、事君C、社稷 42.故敬其父,(A)。 A、则子悦B、则弟悦C、则臣悦 43.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C)。 A、孝乎B、其人C、配天 44.四书五经中的五经《诗经》《易经》《春秋经》和(C) A、孝经和金刚经B、易经和孝经C、书经和礼经D、道德经和孝经 45.《孝经》相传是(C)所作 A、孟子B、荀子C、孔子D、墨子 46.孝经中首次将孝和(C)联系起来 A、礼B、义C、忠D、信 47.“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出自《孝经》的(C)一章 A、士章B、天子章C、庶人章D、孝治章 48.“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出自《孝经》的(A)章 A、五刑章B、广要道章C、圣治章D、孝治章 49.孝经是什么时期的(B) A、战国B、春秋C、西周D、五代 50.“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出自《孝经》的(B)章 A、五刑章B、广要道章C、圣治章D、孝治章 51.《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C)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A、五代B、北宋C、南宋D、元代 52.下面哪一章是关于孝道与政治的关系(B) A、诸侯章B、圣治章C、孝行章D、天子章 53.下面哪一章是关于孝道的原则和礼法(A) A、丧亲章B、感应章C、五刑章D、士章 54.下面哪一章是关于孝的`基本理论(D) A、谏诤章B、事君章C、三才章D、开宗明义章 55.“爱亲者,不敢恶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出自孝经(A)一章 A、天子章B、事君章C、三才章D、卿大夫章 56.《孝经》中“??.然后能保其社稷”中的“社”代表什么(C)神 A、太阳神B、云神C、土神D、雨神 57.《孝经》中“??.然后能保其社稷”中的“稷”代表什么(D)神 A、水神B、风神C、土神D、谷神 58.《孝经》中将社会上的人分为(C)个层级 A、3个B、4个C、5个D、6个 59.现在流行的版本是(D)给《孝经》做的疏 A、程颐B、朱熹C、李隆基D、邢昺 60.《孝经》中的“甫邢”指的是(B)刑 A、棍子刑B、吕刑C、俱五刑D、车裂 61.《孝经》中的诸侯有公、侯、伯、子、(A) A、男B、少C、王D、民 62.《孝经》中的制节谨度是为(C)制定的 A、士大夫B、天子C、诸侯D、卿大夫 63.《孝经》一共有(B)个版本 A、1B、2C、3D、4 64.古文《孝经》是李隆基注,今文《孝经》是(C)注 A、邢昺B、郑谷C、郑玄D、刘炫 65.(A)中说到,“《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认为《孝经》的作者是孔子。 A、《汉书·艺文志》B、《吕氏春秋》C、《吕览·察微篇》D、《尚书》 66.《孝经》第一章是和最后一章是(B) A、庶人章、孝治章B、开宗明义章、丧亲章 C、三才章、五刑章D、开宗明义、五刑章 67.“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这段话出自《孝经》中的(B) A、《庶人章》B、《纪孝行章》C、《孝治章》D、《广至德章》 二、判断 1.唐高宗曾亲自为《孝经》作注(×)(应该是唐玄宗) 2.由《孝经》可知儒家的孝道的观念不只于孝顺父母而已,孝顺父母只是孝道的开始。(√) 3.《孝经》中的对故去的祖灵的祭祀并不是为了祈求保佑,是为了表示不忘祖宗恩德之意。(√) 4.《孝经》中,孔子认为,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 5.《孝经》作者有几种说法,其中有作者是孔子、也有作者是曾子或曾子门人等说法。(√) 6.《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道家的伦理思想。(×) 7.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 8.《孝经》没有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 9.诸侯之“孝”要求“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10.士阶层的“孝”要求“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庶人之“孝”要求“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11.《孝经》还把道德规范与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其宗法关系和道德秩序。(√) 12.《孝经》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繁琐的规定。(√) 13.《孝经》称作“经”,与《易经》、《诗经》、《书经》的情况是一样的(×)) 14.《孝经》的内容主要是关于行孝道的道理、准则和方法(√) 15.《孝经》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16.《孝经》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指出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 17.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古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这句话正确吗?(×) 18.《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19.《孝经》在中国古代影响很大,历代王朝无不标榜“以孝治天下”(√) 20.《孝经》在长期以来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社会伦理起了很大作用。(√) 21.《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 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绝对化神秘化,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22.《孝经》成书于秦汉之际。(√) 23.《孝经》元代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24.《孝经》把人之孝分为五大类,有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庶人之孝。(√) 25.《孝经》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作了系统而繁琐的规定。以显父母”,是孝之终。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26.《孝经》当中有很多的愚忠、愚孝的思想。(√) 27.《孝经》的“经”与“诗经”、“春秋经”的同义(×) 28.第十六章的章名是感应章吗?(×) 29.孝是我国传统的美德,最早记载孝行的文献是《孝经》(×),是尚书 30.孔子述作,垂范将来”是指孝经。(√) 三、填空 1.《孝经》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首次将孝亲和_____联系起来。(答案忠君) 2.在《______》中,《孝经》是唯一一本自其成书就被称为“经”的典籍。(答案《十三经注疏》) 3.《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_____之一。(答案十三经/《十三经》) 4.在《孝经》的《三才章第七》中,讲到的“三才”是指_____。 (答案天、地、人) 5.北宋邢昺疏《孝经》名为《_______》 答案《孝经正义》 6.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社稷)。 7.(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8.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9.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10.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 11.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 12.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13.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 1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15.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 16.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17.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18.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19.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20.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21.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乐),而民(知禁)。 22.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23.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24.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 25.《孝经》在中国古代影响很大,历代王朝无不标榜(以孝治天下),(唐玄宗)曾亲自为《孝经》作注。[ 26.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27.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28.(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 29.《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30.(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四、解释词语 1.开宗明义;开宗:阐发宗旨;明义:说明意思。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明主要意思。开,张也;宗,本也;明,显也;义,理也。言此章开张一经之宗本,显明五孝之义理,故曰开宗明义章也。” 2.至德要道:至:极,最。最美好的品德和最精要的道理。本文指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 3.德之本: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 4.始于事亲:行孝尽孝的开始就是要孝顺父母。 5.无念尔祖,聿修厥德:你能不追念你祖父文王的德行?如要追念你祖父文王的德行,你就得先修持你自己的德行,来继续他的德行。’ 6.刑于四海:这种孝道,外国人看见了,也要摹仿实行,争相取法 7.甫刑:即吕刑 8.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只要国家的元首,他一人有敬亲爱亲可庆幸的事,那天下几万万老百姓,都是欢欣鼓舞的仰赖效法,而敬爱他们自己的父母了。 9.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这里是讲明诸侯的孝道,包括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在内。 10.社稷:从字面来看是说土谷之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 11.制节谨度:这里指诸侯,关于地方财政经济事务,事前,要有计划的管制,有预算的节约,并且照著既定的方针,谨慎度用,量入为出,自然收支平衡,财政经济,便充裕丰满。 12.卿大夫:天子或为诸侯的辅佐官员,也就是政策决定的集团,全国行政的枢纽,地位也很高,次于诸侯。 13.夙夜匪懈,以事一人:为人部属的,要早晚勤奋的来服务长官,尽他应尽的责任。 14.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初入社会作事的小公务员,安早起晚睡。上班办公,不要迟到早退,怠于职务,遗羞辱于生身的父母。 15.禄:本义:福气、福运。作动词是给予俸禄的意思。 16.庶人:泛指无官爵平民、百姓。 17.用天之道:农人的孝道,就是要会利用四时的气候来耕耘收获,以适应天道。 18.孝无终:这个孝道,是没有终始。 19.移风易俗:转移风气、改变旧的习惯制度。 20.鳏寡: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 21.满而不溢:器物已满盈但不溢出。比喻有资财而不滥用,有才能而不自炫,善于节制守度。 22.在上不骄,高而不危:身为诸侯,在众人之上而不骄傲,其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 23.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只要国家的元首,他一人有敬亲爱亲可庆幸的事,那天下几万万老百姓,都是欢欣鼓舞的仰赖效法,而敬爱他们自己的父母了。 24.立身扬名立身:使自己在社会上有相当地位;扬:传播。使自己立足于社会,名声远扬。 25.显亲扬名释义:显:显赫;亲:父母;扬:传扬。指使双亲显耀,名声传扬。 26.无所不通通:通晓。没有什么不通晓。形容知道的东西很多。 27.门到户说释义:到各家各户宣传解说。 28.承欢膝下:承欢:旧指侍奉父母;膝下:子女幼时依于父母膝下,故表示幼年。旧指侍奉父母。 29.所敬者寡,而悦者众:被敬重的人属于少数,而因此收获喜悦的人却是众多。

国学经典致敬父母

国学经典父母呼是第几课

第2课 父母呼

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第二单元第二课《父母呼》。 教学目的:

1、背诵《弟子规——入则孝》,体会古文韵味,初步理解这些经典话语的大意。 2、感受古人的孝敬,时刻以这些经典话语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孝顺父母,试着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3、让学生懂得要感恩父母,如何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教学重点:

体会父母为家庭所付出的艰辛,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在家为父母分担家务,在校尊敬老师,好好学习。 教学难点:

理解“孝”的含义,明白“百善孝为先。”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古人孝顺父母的故事。 2、老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本节课分为四个基本环节:诵读、识字、释义、践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我们的读书口号是——全班同学大声回答:“诵读千古美文 争当少年君子”! 2、播放“卧冰求鲤”的故事。

(1)同学们听得都入迷了,会听就是会学习! (2)说一下你听后的感受?

生1:王祥是一个孝顺的孩子。 生2:王祥的孝心感动力天地。

二、初读经典

1、自由读。(请同学们自由读文段,要求: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个句子。) 4、生自由读文本,师来回巡视。 5、同桌交流。

古语云:“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大家一起交流自己的感受吧! 6、汇报读书情况:你读懂了哪一句? 7、学生自由谈感受。(能大概说就行) 三、朗读体会

学习: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课件出示) 1、播放《弟子规》动画片段。 2、指名读。请XX同学来读这两句。 3、谁来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生1:父母叫我们要马上应,父母叫我们做什么事,我们不得偷懒。父母教育我们,我们要有听他们的话,不要顶嘴。 师:你的理解很正确。

生2:父母喊我们,我们就要回答,父母叫我们做工,我们不得偷懒不做,我们要听父母的话。

师:你很会读书,理解很到位。 师:谁能联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生1:放学回到家,妈妈叫我吃饭,我马上说:“好的,妈妈。” 师:你是个听话的孩子。

生2:吃完饭我看一会电视,然后妈妈叫我写作业,我马上关掉电视,去写作业。 师:你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生3:我们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帮他们做家务活,不惹他们生气。 师:你是个懂事的孩子,懂得孝顺父母。为他们鼓掌! 4、齐读。大家一起读这两句话。声音整齐又响亮。 5、练习背诵。

学习: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课件出示)

1、课件出示两幅图(图1:小孩为母亲扇风。图2:小孩出门前请示父母。)。 2、请大家仔细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的内容。 3、谁来说说,平时你帮父母做过什么事? 学习: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课件出示) 1、 讲故事:刘备教子 2、 引出字句。

3、 引导学生用前面学习的方法,自读自悟。

4、 学生讨论:“你做错事时,父母是怎样教育你的?” 5、 送大家一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四、复习巩固 1、练习背诵。

(1)朗读接龙:师生朗读接龙;同桌朗读接龙;小组朗读接龙。 (2)指导背诵。 (3)练习背诵。 (4)男女竞背。 2、看译文,猜原文。

① 父母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孝顺父母的国学经典

1. 国学经典中关于孝顺父母,感恩的语句 百孝经 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 为人须当孝父母孝顺父母如敬天 孝子能把父母孝下辈孝儿照样还 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选贤臣举考廉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 孝亲不教亲生所爱亲敬亲孝乃全 可惜人多不知孝怎知孝能感动天 福禄皆因孝字得天将孝子另眼观 孝子贫穷终能好不孝虽富难平安 诸事不顺因不孝回心腹孝天理还 孝贵心诚无它妙孝字不分女共男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 翁婆身上能尽孝双落孝来又落贤 和睦史弟就为孝这孝叫做顺气丸 和睦妯娌就是孝这孝家中大小欢 男有百行首重孝孝字本是百行原 女得淑名先学孝三从四德孝为先 孝字传家孝是宝孝字站高孝路宽 能孝何在贫和富量力尽心孝不难 富孝鼎烹能致富贫孝菽水可承欢 贫孝孝中有乐趣富孝孝中有吉缘 富孝瑞气满潭府贫孝祥光透清天 孝从难处见真孝孝心不容一时宽 赶紧孝来孝孝孝亲由我孝寿由天 亲在当孝不和孝亲殁知孝孝难全 生前尽孝亲心悦死后尽孝予心酸 为人能把祖先孝这孝能使子孙贤 贤孝子孙钱难买着孝买来不用钱 孝字正心心能正孝字修身身能端 孝字齐家家能好孝字治国国能安 天下儿孙尽学孝一孝就是太平年 戒淫戒赌都是孝孝子成材亲心欢 戒杀放生都是孝能积亲寿孝通天 惜谷惜字都是孝能积亲福孝非凡 真心为善是真孝万善都在孝里边 孝子在世声价重孝子去世万古传 此篇句句不离孝离孝人伦难周全 念得十遍千个孝消灾免难百孝篇 2.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的感恩的诗 游子吟⑴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⑵。 临行密密缝⑶,意恐迟迟归⑷。 谁言寸草心⑸,报得三春晖⑹。 注释译文 听语音 词句注释 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⑵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⑸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⑹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3. 关于感恩父母的诗句有哪些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意思是: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2.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出自清代黄景仁的《别老母》,意思是: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3.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十五》,意思是:母亲在月圆之夜听到杜鹃的声音,就想起离乡在外的儿子,虽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牵挂。 4.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出自清代蒋士铨的《岁末到家》,意思是:她正在为我缝棉衣,针针线线缝得密,我寄的家书刚收到,墨迹还新。 5.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出自元代王冕的《墨萱图》,意思是: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 4. 感谢感恩的诗句 1、除夜作 唐代: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霜鬓 一作:愁鬓) 译文: 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 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2、别老母 清代: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译文: 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3、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4、别老母 清代: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译文 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5、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代: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译文: 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 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 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 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5. 关于感恩尽孝的成语 舐犊情深、感激涕零、感恩戴德、父母之邦、父爱如山、恩深义重、恩重如山、千恩万谢、敬谢不敏、感极涕零、感激不尽、感恩怀德 、恩重泰山、大恩大德、 【伯俞泣杖】指孝顺父母. 【班衣戏彩】指身穿彩衣,作婴儿戏耍以娱父母.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 【班衣戏采】相传老莱子七十岁时穿彩衣作儿戏以娱亲.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 【斑衣戏彩】指身穿彩衣,作婴儿戏耍以娱父母.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 【承欢膝下】承欢:旧指侍奉父母;膝下:子女幼时依于父母膝下,故表示幼年.旧指侍奉父母. 【慈乌反哺】慈:奉养;慈乌:乌鸦的一种,相传能反哺其母;返哺:乌雏长大,衔食哺其母.比喻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慈乌返哺】慈:奉养.返哺:乌雏长大,衔食哺其母.比喻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彩衣娱亲】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莱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定省温凊】定省:古代儿女早晚向父母问安;温凊:冬温夏凊的略语,温是温被,凊是扇席.形容子女非常孝顺. 【反哺衔食】反哺:乌雏长大后,衔食哺母乌.小乌又衔食喂其母.比喻子女报答父母恩情. 【反哺之情】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报答恩情. 【反哺之私】反哺:幼鸟长大后,衔食喂其母.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报答养育之恩. 【父慈子孝】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6. 寻求孝亲感恩诗歌,感恩 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 为人须当孝父母,孝顺父母如敬天 孝子能把父母孝,下辈孝儿照样还 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选贤臣举孝廉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 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可惜人多不知孝,怎知孝能感动天 福禄皆因孝字得,天将孝子另眼观 孝子贫穷终能好,不孝虽富难平安 诸事不顺因不孝,回心复孝天理还 孝贵心诚无它妙,孝字不分女与男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 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和睦兄弟就为孝,这孝叫做顺气丸 和睦妯娌就是孝,这孝家中大小欢 男有百行首重孝,孝字本是百行原 女得淑名先学孝,三从四德孝为先 孝字传家孝是宝,孝字门高孝路宽 能孝何在贫和富,量力尽心孝不难 富孝鼎烹能致富,贫孝菽水可承欢 贫孝孝中有乐趣,富孝孝中有吉缘 富孝瑞气满潭府,贫孝祥光透青天 孝从难处见真孝,孝心不容一时宽 赶紧孝来孝孝孝,亲由我孝寿由天 亲在当孝不知孝,亲殁知孝孝难全 生前尽孝亲心悦,死后尽孝予心酸 为人能把祖先孝,这孝能使子孙贤 贤孝子孙钱难买,这孝买来不用钱 孝字正心心能正,孝字修身身能端 孝字齐家家能好,孝字治国国能安 天下儿孙尽学孝,一孝就是太平年 戒淫戒赌都是孝,孝子成才亲心欢 戒杀放生都是孝,能积亲寿孝通天 惜谷惜字都是孝,能积亲福孝非凡 真心为善是真孝,万善都在孝里边 孝子在世身价重,孝子去世万古传 孝经孝文把孝劝,立即尽孝莫松散 父母双全正宜孝,孝顺温和孝味甘 羊羔跪乳尚知孝,乌鸦反哺孝亲颜 为人若是不知孝,不如禽兽实可怜 此篇句句不离孝,离孝人伦难周全 念得十遍千个孝,消灾免难百孝篇 7. 寻求孝亲感恩诗歌,感恩 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为人须当孝父母,孝顺父母如敬天孝子能把父母孝,下辈孝儿照样还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选贤臣举孝廉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可惜人多不知孝,怎知孝能感动天福禄皆因孝字得,天将孝子另眼观孝子贫穷终能好,不孝虽富难平安诸事不顺因不孝,回心复孝天理还孝贵心诚无它妙,孝字不分女与男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和睦兄弟就为孝,这孝叫做顺气丸和睦妯娌就是孝,这孝家中大小欢男有百行首重孝,孝字本是百行原女得淑名先学孝,三从四德孝为先孝字传家孝是宝,孝字门高孝路宽能孝何在贫和富,量力尽心孝不难富孝鼎烹能致富,贫孝菽水可承欢贫孝孝中有乐趣,富孝孝中有吉缘富孝瑞气满潭府,贫孝祥光透青天孝从难处见真孝,孝心不容一时宽赶紧孝来孝孝孝,亲由我孝寿由天亲在当孝不知孝,亲殁知孝孝难全生前尽孝亲心悦,死后尽孝予心酸为人能把祖先孝,这孝能使子孙贤贤孝子孙钱难买,这孝买来不用钱孝字正心心能正,孝字修身身能端孝字齐家家能好,孝字治国国能安天下儿孙尽学孝,一孝就是太平年戒淫戒赌都是孝,孝子成才亲心欢戒杀放生都是孝,能积亲寿孝通天惜谷惜字都是孝,能积亲福孝非凡真心为善是真孝,万善都在孝里边孝子在世身价重,孝子去世万古传孝经孝文把孝劝,立即尽孝莫松散父母双全正宜孝,孝顺温和孝味甘羊羔跪乳尚知孝,乌鸦反哺孝亲颜为人若是不知孝,不如禽兽实可怜此篇句句不离孝,离孝人伦难周全念得十遍千个孝,消灾免难百孝篇。 8. 弟子规中有没有感恩父母的语句,或者是感恩他人的,求大神列举一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解读: 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父母亲病了,吃的药要自己先尝,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烫;父母亲病倒在床上,要日夜护理,不离开他们的身边。 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间(古礼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绝酒肉。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张浪费,才是真孝顺。祭拜时应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 9. 《中庸》、《论语》等国学或者国外的书关于感恩与责任方面的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哀哀父母,生我劬(qú,过分劳苦)劳。 3、报国之心,死而后已。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6、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7、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8、多行不义必自毙。9、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11、见侮而不斗,辱也。 感谢欣赏本文,经典语句请关注:国学最经典的句子富含哲理的句子。

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国学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国学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国学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国学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国学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国学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