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导论目录

国学 编辑:南琪 浏览量:83

内容简介黄元吉真人博学鸿儒,后得隐仙正宗传授,留形住世600余年,修养工夫达到“金液还丹”的高深境界,最后肉身化为清风,羽化合道,真正做到了“形神俱妙”。因而,他的教学原始记

内容简介黄元吉真人博学鸿儒,后得隐仙正宗传授,留形住世600余年,修养工夫达到“金液还丹”的高深境界,最后肉身化为清风,羽化合道,真正做到了“形神俱妙”。因而,他的教学原始记录——《乐育堂语录》就显得弥足珍贵。《语录》里面既有千古口口相传的返本还原之内丹法诀,又有因机设教、循循善诱的教学个案,详尽的记录了黄元吉真人的内丹思想及实践。其法理贯穿南宗北派及其他宗教,其实践涵括在家、出家、在朝、在野诸多层面,继承文始派真传,保持道家原始特色,金针尽度,圆融无碍,可谓隐仙派之出色代表。《语录》从“树立大志”开始,然后是指示“阳生之道”,进而辨别水火,指点明心见性之奥,抉破玄关一窍......元吉真人之内丹,始终不离玄关一窍,以玄关窍而悟道,复以玄关窍感召先天一炁,层层递进,是谓“玄关多端”。黄元吉真人以“玄关一窍”及“守中”之理,融摄了道门诸家丹法。于北宗之修性炼心,《语录》予以肯定并吸收:“只徒炼丹,不先炼心,吾未见有成也。由是以思,人之炼心,第一难事......此炼心所以为第一步工夫”,并强调“炼心二字,是千真万圣总总一个法门。除此而外,皆非大道”。于南宗之命功,《语录》透露出“鼓琴招凤”“敲竹唤龟”之补亏正法(黄元吉真人的另外一本大作《道德经讲义》也有泄密:“如破漏之人与年老之体,后天铅汞将尽,性命何依?不得不用敲竹唤龟、鼓琴招凤二法,而后有玉芝灵苗、刀圭上药可采可炼,化凡躯于乌有,结圣胎于灵关”),其实就是古医家之“神仙栽接法”,乃是借助外力以弥补自力更生的不足之上乘辅助方法。同时《语录》顺应时世,有机地吸收了禅宗明心见性之精华,“吾示明心见性之真谛。夫先天之心即性,先天之性即虚无元气”“心何以明?惟虚则灵,灵则明”等等语句,比比皆是。《语录》又曰“吾道家斥修性不修命者,谓之“独坐孤修气转枯”,良不虚矣。夫以性本虚也,无天地灵阳之实者以配合之,犹人世独收得有五谷种粮,不置之于粪土之中,受天地风雨日月寒暑阳阴之变化,虽有真种,而不能自生自长于仓廪中。”可见其对佛教乃是批判吸收。同时《语录》也容纳了《易学》之精华," 初九潜龙,即大休歇一场是也。九二见龙,即元气初动于下田也。九三朝乾夕惕,即以此气回于中宫,内想不出,外想不入,防危杜渐之义也。九四跃渊,即静养久久,忽觉一缕真气直从下田冲突而来,然非真有也,故曰或之。九五飞龙,即此气升于泥丸,阳气极盛之时也。上九亢龙有悔,即此元气动极欲静,我必引而归之虚无一穴,断不贪图逸乐,致令此气长放光明,庶无过亢之弊";另有以“复”“姤”二卦解小周天、以纳甲法解月象等等,在在体现了黄元吉真人对易学的容纳吸收。《乐育堂语录》对道家法术也有吸收。《语录》云:“于此工夫有进,尤宜礼斗禳星,请诸仙众圣同作证盟”,"到此境地(指大药发生后),更宜澄神汰虑,或礼斗、或步罡,上求天神之佑,以行七日过关之工“,这里的”礼斗、步罡“其实就是道门传承之法术——”踏罡步斗“,黄元吉真人有机的融合进来,成为内丹到了较高层次的辅助。是以时至今日,乐育堂内部依然有法术之秘传,其思想与“鼓琴招凤“”敲竹唤龟”一致,皆是合理借助外力来促进内修。至于儒家,《语录》继承得最为彻底,援儒入道,以道兼儒,如“日间涵养本原,忽焉浑浑沦沦,清清朗朗,则二气之氤氲,一元之默运,诚有不在天地而在我者。此即至诚无息、于穆不已、为物不贰、生物不测者也”、"、"孟子云:恻隐之心,仁之端;羞恶之心,义之端等语,我能如心而出,平情以施,且随时随处将所发情景常常酝酿,不使随来随去,旋灭旋生,即是扩充集义之真行持也。自是日夜谨慎,不稍使心有不仁不义之处,以负惭于幽独,抱憾于神明,则我心无不快畅,我志自然圆满,即孟子所说直养无害,至大至刚,塞乎天地之间是。是即积铅积到极处也。若偶尔微露,不自觉察,将我一点真元心体,虽浩浩渊渊实有所得之象,一转瞬间,或一事不谨,一念稍差,此心便不快畅圆满,此即孟子云: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生等亦知之否?此为动处积铅,性中之玄关窍发端”....如此论述,贯穿通篇。且黄元吉真人之劝人修道,只是叫人在尘出尘,既尽日常伦理,也修金丹大道,乃真大儒本色,抛弃了在家出家的二元对立,是向原始道家的复归。昔年庄子感叹:“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时光流转,到了黄元吉真人手里,儒家、医家、易学、内丹家的南北二宗、佛门家的禅宗及道教法术等等,都汇聚在“金丹大道”这个中心,复以“玄关一窍”提纲挈领,完成了丹道的整合与升华。在《乐育堂语录》的卷末,黄元吉真人更揭示了“打破玄关、神光普照”之神奇境界——“将后天气质之性煅化殆尽,更将血肉之躯灭完”,最后神光“包罗天地,照彻古今,与三千大千世界无不光光相映,复从三千大千世界放无量毫光,直贯注于极乐世界,与诸圣贤、如来相会”。即使如此却并非究竟,黄元吉祖师不过是”将大道之无穷者略为之记“而已。何为究竟?在黄元吉祖师看来,个人的成仙作佛、羽化登真等等,都只是手段,不是结果,其终极成就,不是建立在个体的成就之上,而是众生的最终成就——这在”乐育堂“的命名里面隐含奥理。所谓”乐育“,其中隐藏着”以化育群生为乐“之宏愿,是谓”乐育群生“。这里的”群生“,包含了”两重天地“的无数生命。自身小宇宙有无数生命,身外大宇宙也有无数生命,二者皆需度化,不可抛弃,也不可执着——这里就有”身国同治“的高深思想。这方面《语录》常有真机毕露之论述,如:”天地人,一气相贯注者也。但天地无为,而为之机在乎人,所以人与天地号为三才,而人又为天地之主也。古人每见天地变幻,星辰异常,不归咎于天之所为,而归咎于人事之感召。故齐有彗星而知警,以后仍然无事;晋有石言而忽略,以后遂成杀劫。此古来回人心以转天心,事之可凭可据者也“、“虽然一人甚微也,何以使万姓生灵尽入帡幪之内,咸沾雨露之恩哉?以迹而论,荒渺不足信也。岂知我能尽己之性,即是尽人物之性,能尽人物之性,即是赞参天地经纶造化之旨”、“天何心哉?不过一元之气为之旋运。人若无清灵之气,则天地元和尽为所蔽,犹如冬日阴霾推之不去,照之难开,兹遇一堂仙材,清气上升,适与天心相合,感通之神遂有如是之速也”、“人心一正,天心即正,人气一和,天气即和,不必人人而有之也。只要于乱离难堪之日,有一个正人君子浑然与道为一,即与天合德,在一邑即能冲开一邑烟雾,在一乡即能冲开一乡浊垢,非虚语也”(此理可以与黄元吉真人亲著的《道德经讲义》合参)。既以身体为大患,又贵重自己的身体,”贵大患若身“,唯有性命双修可以解决!黄元吉真人的《语录》,完整的继承并升华了这个思想。以自身为单位,度化身体这个大王国里面所有臣民;同时以家庭为单位,感化外在环境与国家,化育万民,此等心法,完美的体现的道家的大智慧大慈悲。可以说,黄元吉真人以《乐育堂语录》为核心构建起来的庞大的丹道修炼体系,达到了传统内丹的大成。《乐育堂语录》正引起诸多学者、同道的兴趣,再版不下五次,相关论文也在权威学术机构发表。可惜皆缺乏传承与实修,多是“以文解文”,无法领悟文字背后的真义,望以上论述可以引起相关学者及乐育堂法脉爱好者的重视。作品目录总序前言第一篇 道源导论第一章 道祖第二章 文始派第三章 少阳派第四章 正一派第五章 钟吕派第六章 南派第七章 北派第八章 中派第九章 东派第十章 西派第十一章 青城派第十二章 伍柳派第十三章 三丰派第十四章 千峰派第十五章 女丹派第二篇 斋心导论尊道贵德仙道贵生清静寡欲净明全真积功累德性命双修道法自然和光同尘我命由我返本还原法筑梯航啬宝精气形神相依男女皆修实证实修第三篇 道术 筑基导论第一章 钟吕派的筑基方法第二章 南派的筑基方法第三章 北派的筑基方法第四章 东派的筑基方法第五章 西派的筑基方法第六章 中派的筑基方法第七章 三丰派的筑基方法第八章 伍柳派的筑基方法第九章 千峰派的筑基方法第十章 女丹派的筑基方法……第四篇 仙术一 炼精化炁第五篇 仙术二 炼炁化神第六篇 仙术三 炼神还虚第七篇 仙术四 炼虚合道第八篇 内丹方术第九篇 内丹术语创作背景乐育堂取名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三乐也”之意,有隐含“乐育群生”之慈悲普度之大愿。黄元吉真人在乐育堂讲学前后合计十余年,后来弟子们将其语录汇辑成篇,分为四卷,以讲学地点为名,取名曰《乐育堂语录》。《乐育堂语录》泄露千古之秘机,融北派南宗于一炉,以上乘天元丹法为主,隐藏只修元神的最上一乘丹法,实为隐仙派正传。其修特色,不避红尘生活,强调玄关为总纲,因材施教而法无定法却不离其宗,深得老子、尹喜一脉之古道家真传。黄元吉先生因顺当时社会文化背景,融入了儒门“内圣外王”心法,具有极高的社会实践价值;而其心性部分,融合了禅宗的明心见性功夫。对比禅宗经典《坛经》,《坛经》纯为佛门心性之学,而《语录》则是道家性命双修之教学解答,三教圆融,直面现实生活,其实际应用价值,明显远远高于《坛经》。其悟道境界,更非“明心见性”可以概括。

国学经典导论目录

国学经典学苑

弘扬国学经典标语1、博览五千年,塑造当代贤。2、传学及古今,经略贯华夏。3、承千年精粹,为往圣继绝学。4、扬时代弘毅,为万世开太平。5、用心传承文明,用行成就未来。6、文化点亮心灯,文明美好人生。7、文明凝聚力量,文化成就辉煌。8、学传统文化,做当代智者。9、博古而通金,挥手在云端。10、弘扬传统文化,共建幸福中华。11、习四书五经,修德蕴之人。12、国学经典智慧,创造美好人生。13、传承华夏文明,引领立志修身。14、秉承祖先智慧,传播华夏文明。15、传承古文化,塑造新人才。16、传华夏文化,通古今未来。17、知儒道孝易,看学苑汶林。18、传承弘扬文化,成就美好人生。19、传承弘扬文明,鼎立世界中华。20、传东方智慧,品华夏文化。

学点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书籍有经、史、子、集四大类,详细如下:

“经”是指古籍经典,如《易经》、《诗经》、《孝经》、《论语》、《孟子》等等,后来又增加一点语言训诂学方面的著作,如《尔雅》。

“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马迁的《史记》、郑樵的《通志》,断代史,如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等的《新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专详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等;以地域为记载中心的方志等。

“子”是指中国历史上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荀子》,法家的《韩非子》、《商君书》,兵家的《孙子》,道家的《老子》、《庄子》,以及释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皆入“子部”。

“集”是历史上诸位文人学者的总集和个人的文集。个人的称为“别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荆公集》等;总集如《昭明文选》、《文苑英华》、《玉台新咏》等。四库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戏剧作品如《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也属集部。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现“国学”概念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 “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百家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是共存共鸣的,没有主从关系,如果按时期所起作用而论,各家学说在各个时期都发挥着或显性或隐性作用,只是作用在的领域不同而已;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在思想教化领域起主流作用的是儒家,但其它各家学说也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政治领域的道家与法家、军事领域的道家、兵家、医学领域的道家、医家、还有其它各领域的各家(名家、墨家、农家……)等等,某一领域起主流作用并不代表全部。国学的各个学派学说并没有主从之分,并不存在以哪一家学派学说为主体。

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国学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国学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国学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国学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国学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国学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