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些国学经典有什么用?
大家都知道任何一个文化系统都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源源流传。这些经典都是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它的价值历久而弥新,是开启智慧提升素养的最好方式。它不仅生活和工作中用处颇多,而且还有以下几点好处。
1、塑造人格,修身养性。
2、凝神聚力,身心健康。
3、锻炼思维,事半功倍。
4、养成习惯,增进感情。
5、增加兴趣,增强能力。
6、轻松阅读,提升记忆。
那我今天我向大家推荐5本国学经典的系列书籍!
1、《四书》《四书》不是一本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本书的合称,是国学的核心,要学好国学,熟读《四书》是基本中的基本。《大学》是相对于《小学》来说,是古时读书人入门必读经典;《中庸》是国学的心法;《论语》是两千年来国人思想的汇总,《孟子》在宋朝后与《论语》并驾齐驱。
2、《传习录》这本书是明朝第一臣王阳明学问的要点,著名的知行合一就来自这里。阳明龙场一悟后脱胎换骨,成为千古佳话。《传习录》这本书是阳明心学的主体,提出了满大街都是圣人、人人都有良知等观点,特别是对儒学进行了进一步阐释,使儒家思想脱离了朱熹理学的繁琐禁锢,变得简单、唯美、实用。《传习录》后来风靡日本,对日本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3、《史记》《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4、《曾文正公全集》曾国藩号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集中体现的就在这本全集中,特别是曾国藩家书,是最重要的资料。市面上很多关于解读曾国藩的书,对他的成功进行了很多分析,鱼龙混杂,不可以全信。曾国藩家书中,详细记录了他在给祖父母、父母兄弟、同僚等人的信件,有些是国家大事,更多的是家庭经营、嘘寒问暖、待人接物、为学作文的事,有的还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曾国藩作为朝廷大员,更是一代儒学大师,他处理这些事的态度、方法,是活生生的国学教材,很多可以给我们启发。
5、《春秋繁露》中国汉代哲学家董仲舒所作的政治哲学著作。《春秋繁露》推崇公羊学,发挥“春秋大一统”之旨,阐述了以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哲学-神学理论,宣扬“性三品”的人性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的伦理思想及赤黑白三统循环的历史观,为汉代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国学经典与立德树人
经典《论语》系统正见《弟子规四十讲》发心做一名基本合格的家庭教育讲师正见正己化人感悟: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同者皆因教育而来。上周六,我有幸参加了由洛阳儒学会、伊川国学会主办,伊川益民学校承办的大连太阳谷华夏学校立德树人中心负责人李木生老师做的《文化滋养心性,落实立德树人》专题报告,一次次被显峰老师的大爱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又一次次庆幸自己结识了明德书院,正和伊川的老师们一起行走在传统文化的路上。会议在庄严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了帷幕,不知道为什么,以前每次听国歌,都没有什么感觉,但这几年来,每一次听到国歌声响起,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幅幅感人的画面,边境冲突下牺牲的战士,疫情下众志成城的坚守,飞船升空的振奋激动,内忧外患下披荆斩棘的祖国……,想到这些,都不由得热泪盈眶,也许是几年来的学习让自己的心更柔软,也许是内心有了一点点家国情怀,也许是感受到了国家的不容易,也许是有着此生无悔入华夏的自豪。益民学校的赵校长在致辞中深情讲述了和太阳谷华夏学校的结缘,她说:是因为相信而看见,是因为看见而坚信,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担当,她看到了华夏学校的精彩,她愿意传承中华文化,利益千家万户,让华夏教育落地中原,让教育回归生命大道,让更多的孩子享用更好的教育。我想:这是一份担当,更是一份责任,正是有了无数怀揣教育梦想的老师们的不懈努力,我们的文化才生生不息,我们的教育才充满希望。来自大连的李木生老师为与会者做了滋养心性,立德树人的精彩报告。他深度剖析了当前的教育现状,结合党的教育方针,讲述了创办华夏学校的初衷,明确了华夏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奋斗方向,为谁培养人?为国家培养经世大才,培养什么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怎样培养人?立德树人。怎么立德?只有恢复孩子的心性,否则我们不能解决孩子的任何问题。以此理论为依托,华夏学校有了自己的办学理念。使命传承中华文化,培养经世大才;校训读书做圣贤,立志报家国;理念融汇东西方教育之精华,实践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信念以梦想点亮梦想,以心灵呵护心灵,以行动引领行动,以人生成就人生;心愿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民族之脊梁,国家之栋梁,百姓之依靠,人类之希望。李木生老师详细介绍了华夏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三大体系:育人体系(五育并举),家校共育,师资培养中的具体做法。学校的德智体美劳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的表现精彩绽放,学校成为家长百分百满意学校,赢得了众多的教育界领导和同仁的高度赞誉。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华夏学校的办学理念及取得的优异成果如滚滚洪流中的一股清流,在教育史上熠熠生辉。而一切的成功,得益于学校的心性教育。显峰老师说:如果说对教育得失成败有唯一一个可以判断的标准,那就是心性。一个孩子是否曾接受过正确的良好的教育,当下的心性是最好的证明。心性教育是以关注学生心性成长为教育重点,相信每个学生本性善良,依此从教师、课程、活动、环境入手,滋养孩子本善之心,积善成志,培养大才。教学方法注重接爱、相信、陪伴、等待、关注、发现、鼓励、祝福十六字方针,四把钥匙上所施,下所效、顺愿而教、使作善、长善。常用的语式是扫地,不是为了扫地,书法,不是为了书法,演出,不是为了演出。所有的一切都以呵护心性为目的。在心性教育下,太阳谷华夏学校的学生自信,阳光,努力,自律,他们在一个不起眼的山谷里充分绽放着生命的光彩,让更多人看到了教育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许建国老师发言,他分享了自己在华夏学校的感悟,见证了心性教育的奇迹,他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群明师必然成就一所名校,一批开明的家长助力学校发展!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每一句都领悟深刻,发自肺腑。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变成了路。幸运的是华夏学校披荆斩棘为教育开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后人可以沿着这条路继续探索教育的真谛,为生命的觉醒,为迷茫的人送去光明,为喧嚣的尘世送去清凉。我很幸运结缘了伊川国学会,结识了明德书院,并和大家一起读着显峰老师的书走在成长的路上。尽管这条路很漫长,但那满径的花香足以抵消前行的疲惫。
国学经典道德
中国的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很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献和著作。以下是中国的国学经典选辑中的部分:
1.《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收集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谋篇。
2.《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强调自我完善和社会责任。
3.《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讲述尽责和持恒不变的意义。
4.《道德经》:是道家经典之一,讲述自然之道。
5.《周易》:是易经之首,以八卦之名止,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
6.《史记》:是司马迁编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涉及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
7.《资治通鉴》:是宋代司马光所撰写的一部纲目体通史,被认为是中国史学的顶峰。
除以上这些外,还有《庄子》《老子》等道家经典,以及《红楼梦》《西游记》等古典小说,都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这些著作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发展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