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简介 谦者,德之柄也。惟谦受福。惟谦书院,以谦恭之心,传授至简大道。惟谦书院成立的初心, 是以中华三大母经《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为根基,以传播国学精髓为目标,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砥砺前行。任世界时代变迁,任教育格局巨变,今时今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仍然是教育之根本所在。中华儿女当修习国学经典为修身治世之本, 中国少年更应以传统文化精髓为学习成长之基,奋发图强。惟谦书院专注于中华三大母经深度学习与修行,启发人们真正认知自我,点亮少年智慧之源,帮助家长找到幸福之泉。大美中国之秀丽山河,乃中华文化之根。惟谦书院立足于文化中心首都北京,放眼中华大地,带领修习者看遍山川之美,领略每处风景光华,读懂每处人文温度,修行在路上,豁然在心间。惟谦书院 国学传承五重奏(价值点)一、顺天之道 学中华三大母经专注解读《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用经典文化修习立身之本。1.《易经》掌握《易经》基本道理,在人生不同阶段知道如何调整自己,趋吉避凶,立于不败之地。由易经生发智慧,回归太极(原点),重新出发,一路演变,往来不穷,时刻都有新念头。2.《黄帝内经》透过《黄帝内经》参悟治病、治人、人体的健康养生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法门。学中医就是学中国文化,学中医就是学道、入道、悟道的一个过程。3.《道德经》“道”----宇宙之道、自然之道,和个体修行,即为修道的方法。“德”----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二、广博精微 在浩瀚智慧中陶冶情操借先贤智慧,潜移默化塑造人性美德习古今经典,养浩然正气了解自己、认识世界、看懂人生本质,通过经典的研读,更加清晰自己,读懂自己与周遭、与世界的关系,为自己加持更多能量!三、参悟天地 行禅于世界感悟人生之道行走在中国最美的山水之间,一呼一吸,一步一里,都是让身体和心灵更加清明通过游学真正体会到自然的力量和加持,从敬畏万物到亲近万物,再到万物皆有可学之法,让身心更加和谐,统一四、知行合一 于生活中遇见经典线上修行与线下学习进行完美整合,将大道国学的厚重从课堂带到生活,时刻伴随修行将修行与自己,与生活,与人生合而为一!保持持续不断的能量砥砺前行五、提灯照路 更贴近生活的国学导师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惟谦书院院长、国学导师郝彬老师接受了易、医、儒、道、禅传承,多年以来专注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研习,专项研究中华三大母经用贴近生活的分享方式传播传统文化精髓,助力寻找新的生活方式与人生方向。惟谦书院《遇见经典》系列修行内容:《道德经》、《黄帝内经》适学者:家长训导费:10万/人学习方式:室内修习经典 户外游学4日制熏修营 (春夏秋冬每季1次)禅行最美山河名胜,传袭中华三大母经。带领修习者看遍山川之美,领略每处风景光华,读懂每处人文温度,修行在路上,豁然在心间。备注:1. 十万元可上《遇见经典》系列所有课程; 2. 所有学员进入惟谦书院学习,统称为谦学,三年内线上线下课程全部修习完成, 可成为传统文化经典导师;3. 九年时间修习完三部经典,《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可有机会申请成为郝彬老师的传习师。(课程开课时间、形式、学费待定) 《道德经》《道德经》可以说是善人的哲学。它以大部分内容劝告人们要慈善俭朴、谦虚处下、忍让不争、公正无私、淡泊名利、知足常乐;教导人们要诚实守信、和蔼可亲、和平相处、互相帮助、宽容大度、以德报怨、先人后己、舍己为人;鼓励人们无为守静、顺其自然、清心寡欲、修道修德;告诫人们不要发动战争、不要干预自然;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积极地面对人生……《道德经》处处都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句句都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如果我们能认真学习、正确理解、真正领会,并用其来检讨我们的思想、规范我们的言行、增强我们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和紧迫感,那么必将使我们的思想更为纯洁、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水平得到提高,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公民道德建设作出贡献。道德经能够改变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获得心灵的从容、安宁、静美人生怎么才能圆满走完自己的“道”?世人只知道追求“多”,老子却告诉我们要往下走;世人只知道要坚强,老子却告诉我们要柔弱。越“少”才能越快乐,越“下”才能越高贵,越“柔”才能越强大。老子要我们反向思考,反向行动,你这样去做了,就可以使自己从浮躁的社会中获得一份宁静,回归自己的本性。《黄帝内经》中国文化是有生命能量的,它是用感悟生命的方式来学习的,也是用生命的方式在传承。当我们用生命的方式去学习和对接的时候,就会发现它有一套自学系统,阴阳五行直接就可以使用,用于治国、治人、治病,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用于人体的健康养生。所以中国文化是一种大智慧的文化,它是“玄学”,但不是“悬学”,是超越于物质,科学背后的科学。《黄帝内经》就是中国文化的根,是我们炎黄子孙思想的本源,在《黄帝内经》来讲,就是大医治国,中医治人,小医治病。因此中国文化又可以说是中医文化,读懂了《黄帝内经》,也就读懂了中医。中医是巧妙地实现了自然、文化与人体的链接,智慧地运用阴阳五行,把握相生相克,就可以识人、用人、治人、辨人、辨病、辨药。学中医就是学中国文化,学中医就是学道、入道、悟道的一个过程。《易经》《易经》广大精微、无所不包,而且它是自然的,不是人为的。《易经》很少加上人为的东西,一切按照自然的规律,心安理得。我们学习《易经》,掌握了《易经》基本的道理,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就知道应该如何调整自己,就能趋吉避凶,立于不败之地。《易经》是可以让我们读一辈子的。《易经》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把握重点,能够随时回归太极,回归原点,再从阴阳重新出发,学到一个阶段,再回归,再重新出发,这样一路演变下去,往来不穷,就会时时有新念头迸发。这样读书当然要读一辈子,因为我们读的是智慧。真正懂得《易经》道理的人,就知道没有一句话是错的,也没有一句话是对的。任何一句话其实都有问题,都不全面。这就告诉我们,道理是很周密的,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看出不同的学问。
孩子应该从什么时候学国学经典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华文化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它们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
幼儿园期间
孩子学习国学经典最好的时期是幼儿园期间。
机械记忆
孩子在三岁前的是机械记忆,他的记忆是无意识、无目的、短暂的。记忆力虽然很强,但他并不理解其中含义,如果没有不断重复强化,很快就会忘记。
声情并茂
在三岁到六岁,孩子记忆的意识性、理解性提高,如果在声情并茂,并配有生动画面、儿歌、表演之下,背一些简单浅显、容易理解的唐诗,孩子就容易真正的记住。
唱歌般的背诵
6岁前的孩子,如果把诗词像唱歌般的背诵下来,加上一些好玩的语言和场景,即使对诗词不理解,可以起到陶冶情操、培养语言能力的作用。到了他能够理解的年龄,是可以有收益的。
我们为什么要学国学经典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更好地认识经典文化,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经典的传承。中国国学经典,文化蕴含丰厚,蕴藏着丰富的文明礼节和做人道理。如《论语》中所记载的孔子的许多循循善诱之言,至今仍被世人奉为至理;也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在《孟子》卷十二的“丹之活水”中,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否定了他的说法。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令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这件事讲了白圭总自以为是,自私自利,只图个人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到别人身上,自私自利的表现。孟子则用和蔼的态度、尊敬的言辞批评了白圭自以为是、以邻国为壑的错误做法,体现了孟子的仁爱思想。主要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有一颗仁爱的心,处理事情的时候既要有利于自己,又要有利于邻居,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一首《游子吟》体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母爱如空气,阳光和水,拥有他就拥有了世上的珍宝,什么也不能换取,她却让平凡的生活充满色彩。但没有她,即使有世上的珍宝,也不过是一堆货物而已。母爱神圣、淳朴,只求给予,不求回报。但我们一次次的辜负她,只求索取,不求报答。可恶的我们却将母亲一声声甜蜜的问候当做一次次烦躁的唠叨,将母亲一次次的关心当做是一种施舍、、、苍天无情,世间万物,唯独将母亲渐渐变老。
“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如此孝顺的孔融,一个只有四岁的小孩都知道孝顺和谦让。孝顺是一个人的品德,谦让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当今社会发展较快,但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素质越来越低,都遗失了自己的思想品德。现在一个比孔融大三四倍的青少年也不一定会做到孝顺和谦让。好听的话语谁都会说,但又有多少人可以去做呢?语言在行动面前往往都是苍白的。经典文学都是易学难行。
放眼望去,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代诗人虽然生活贫困,但精神的财富战胜了生活的贫寒。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明白了只有精神财富才能托起民族的骨气。经典诵读可以提高我们自身文化品味和人文素养,通过诵读经典可以使我们了解中华文化历史,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让经典浸润人生,传承国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