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咏流转

国学 编辑:叶灵寒 浏览量:75

01今年春节央视文创节目《经典咏流转》,赵照唱的《声律启蒙》让我们感受到真正的“咏”的魅力,这首歌就像是古人语气中的“诵咏”,像唱歌一样的朗诵。《经典咏流转》这个节目,真正

国学经典咏流转

今年春节央视文创节目《经典咏流转》,赵照唱的《声律启蒙》让我们感受到真正的“咏”的魅力,这首歌就像是古人语气中的“诵咏”,像唱歌一样的朗诵。

《经典咏流转》这个节目,真正关键点就是“咏”,让诗词像音乐一样唱着,而赵照也将经典中“咏”的最基础东西《声律启蒙》唱出来了。

《声律启蒙》是古时为训练儿童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自私塾开始就进行文学修养训练。让童蒙大声诵咏,对文字语言产生兴趣,等到逐渐熟悉音韵格律,就自然领会平仄对仗,到作对联和诗词时就容易多了。

《声律启蒙》可谓是作诗的基础,并且有着培养语感、启发童蒙对文学热爱的作用,它更像是一本诗词中的《新华书典》。

《声律启蒙》以适合吟诵的方式进行教育,让传统文化在小孩心中扎根,算是一种当时实用的教育方式。虽然这是应古代作诗的环境而产生的一种教育办法,那么到了现代,我们为何还要教孩子“咏”经典?

02

国学经典,类似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是历经千年依然散发着智慧光芒的东西,也是民族圣贤对后世子孙敦敦教诲的思想光辉,是经过历史与民族长久发展的考验。

我们咏读与侵润不仅侵润着中国千年文化历史传统的传承,同时也能跨越千年和先贤进行思想上的对话,启迪人生,养成博大宽厚的思想人格,形成生命认识的深度与高度,这是一种智慧的力量。

而教孩子“咏”经典,就是让孩子得到“润泽才情,启迪智慧”的第一步,也是介入学习的最初办法。

当然“咏”不只是《声律启蒙》,任何适合“咏”的国学经典都可以“咏”,像唱歌一样大声朗诵出来,以一种兴趣方式进行早期教育的培养。

03

前些年国学大师南怀瑾还极力提倡儿童读经,就是利用少年儿童人生的记忆黄金时期,多方面诵(咏)读中国传统经典,进而打下传统文化修养的基础,丰富文化底蕴,健全青少年儿童的道德和智慧。

而他所提倡的办法就是“诵读”,让孩子肯读书,肯背书,肯唱歌,没有特别的内容,也不做过多讲解,纯粹的多背诵。

但背诵并不是强记,而是像唱歌一样,大声的朗诵,无心的“诵”,无意的“咏”。

南怀念也表示,小孩子在成长过程,背诵东西其实是很快乐的,特别是无心状态下,不在意背诵的是什么内涵,以“咏”的方式,这样背诵下去的东西,一辈子都能忘不掉。

孩子背诵经典过程,也会有着逐渐提高智力、记忆力、思考能力等作用,让孩子的头脑更为细腻,更为精详。

从孩子最早期“诵读”开始,逐渐开发着智力与智慧,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渐理解后,打下的文学和文化基础,对以后的成长是益处多多。比如回头再看学校的教科书,往往都会一看就懂,这是从小背诵的效益。

这个过程也就像不断阅读书籍,长期间思考启迪着智慧,逐步形成自己的综合思维,以后不管见到什么问题,都能很好很快地做出思考的反应,运用综合能力去解决。

这是为什么崇尚阅读的原因,广为博览,才能吸收与进化,开发智力,启迪智慧,形成了广博的综合思维,提高着文化的素养。

04

我们这里说的“经典咏流转”,就是让经典能像唱歌一样朗诵,重要的还是“咏”,也就是“诵”,哪怕现在是互联网高科技时代,诵读经典还是需要的。

任何东西都需要知识,而知识是需要智慧指挥。当孩子从小诵读经典,并在长大中逐渐打下文化基础,脑筋智慧得到了开发,综合力会更强,对于知识来说,也能够更好地指挥,无论是从事任何行业,都能用得到。

南怀瑾也表示,孩子小时候“诵读”经典,与以后长大会做什么并没有冲突。当一个孩子以“咏”方式诵读经典,并让经典在心中逐渐扎根,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民族文化在新一代得到传承,而且在成长过程中,也会“润泽才情,启迪智慧”。

待他们逐渐懂得经典本身的内涵后,与伟大的先贤进行思想光辉的对话,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础,形成了自己高度与深处的思想与人格,无论以后做什么,视野绝对不一样。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也是一种侵润与启迪的过程。在熟读过程中,逐渐得到陶泽与提高,并在成长中进行学习与突破,作诗写文到最后只是时间问题了。

而经典也在“诵读”过程中,逐步扎根于孩子的人生中,提高他们的知识,启迪着他们的智慧,在他们成长中形成深厚的思想与健全的人格,未来人生也必将如经典一样流转。

文/王生宁

图/来源网络

欢迎关注

经典国学典籍

国学经典书籍如下:

1、《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2、《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3、《庄子》

《庄子》是庄子学派的著述总集,道家的重要典籍。现存《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是庄周弟子及后学所作。4、《孟子》

孟子是一部由战国中期的孟子、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编著而成的儒家经典著作,是与大学、中庸和论语并称的四书之一,目前现存的孟子共七篇十四卷二百六十章,记载着孟子及其弟子政治、教育、哲学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5、《墨子》

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6、《礼记》

礼记是一部由西汉礼学家戴圣编著而成的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记录着先秦礼制、体现先秦儒家哲学思想、教育思想、美学思想和政治思想的儒家经典书籍,对于现代人们来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7、《中庸》《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8、《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三大兵书之一。9、《左传》

作品原名为《左氏春秋》,是与公羊传和谷梁传合称的春秋三传,也是一部记述春秋时期具体史实,说明《春秋》纲目的先秦散文代表著作,是于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68年独立撰写而成的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10、《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经典国学易经

【 #能力训练# 导语】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下面是 分享的国学经典《周易》简单介绍。欢迎阅读参考! 1.国学经典《周易》简单介绍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2.《周易》成书时间 成于西周顾颉刚关于《周易》卦爻辞制作年代的考证认为周初作。李学勤也认为顾颉刚此文“推定经 文卦爻辞‘著作年代当在西周初叶’”,“为学者所遵信,可以说基本确定了《周易》卦爻辞年代的范围,是极有贡献的”。成于战国大多学者认为《易传》成书于战国。易传的成书问题,自欧阳修《易童子问》与苏轼之后,数百年来已经罕有人再信是孔子所做了,钱穆、顾颉刚、冯友兰、郭沫若、李镜池等等海内外的学者名家均断定司马迁《史记》的说法不足信。其称易传为孔子所做,若非司马迁之误,就必是汉儒刘歆所伪窜。根据《易传》的内容来看,应是在孟子、荀子的性命天道之学出现以后的作品,有明显的黄老道家与阴阳家色彩。成于西汉顾颉刚根据箕子和康侯两条卦爻辞,指出《周易》卦爻辞为文王所作的传统说法不可信。顾颉刚继《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之后作《论易系辞传中观象制器的故事》,是对其所说《周易》卦爻辞所无的观象制器故事的专门考论,意在证明《系辞传》观象制器章讲到古史帝系人物的话是西汉后期人的说法。关于《系辞传》与《世本》的关系,胡适指出,“《世本》所据传说,必有一部分是很古的,但《世本》是很晚的书,《系辞》不会在其后”,“《世本》不采《系辞》,也许是因为《系辞》所说制作器物太略了,不够过瘾。《系辞》那一章所说,只重在制器尚象,并不重在假造古帝王之名。若其时已有苍颉沮诵作书契之传说,又何必不引用而仅泛称‘后世圣人’呢?”郭店战国简本《老子》的面世,证明胡适对顾颉刚的批评是正确的。3.《周易》名称由来 《周易》又称《易经》,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 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周易”一词的解释,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二种:一种认为《周易》是周代占筮之书;一种认为《周易》是讲变化的书,英文中The Book of Changes的译文就是取此义。春秋时,就有《周易》提法,在《春秋左传》这部史书当中,多次提到“周易”,但从当时人们运用的《周易》看,只包括六十四卦的卦画(符号)卦爻辞。战国时,以解释《周易》为宗旨的《易传》成书。《周易》和《易传》并称为《易》,如《庄子》所谓“易以道阴阳”、《荀子》所谓“善为易者不占”之“易”包含了《易传》。西汉以降,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效仿先秦与汉景帝把道家黄帝与老子的著作称经的做法,也把孔子儒家的著作称为“经”。《周易》和《易传》被称为《易经》,或直接称为《易》。自此以后,《周易》、《易经》、《易》混合使用,有称《周易》,有称《易经》,有称《易》,其实含义一致,均指六十四卦及《易传》,一直沿用至今,仍然没有严格区分。有的学者为了区分《周易》经传之不同,称六十四卦及卦爻辞为《周易古经》,称注释《周易古经》的十篇著作(易传)为《周易大传》。“周”之涵义具体地说,“周”字,有二义:①:指周普、普遍,即易道广大,无所不包。东汉郑玄《易论》,认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②:指代号,即周朝,古代常称周朝的书为周书,如《周礼》、《周语》等。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认为“周”是指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也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亦有人依据《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因周文王得名。“易”之涵义①易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此说出自许慎《说文解字》;而蜥蜴能够变色,俗称“变色龙”,所以“易”的变易义,为蜥蜴的引申义。②理解西周之“易”,理当以西周礼乐制度的变革为条件。“易”字演变③日月为易,象征阴阳。从文字学看,“易”字的构成是“日”、“月”。“易”上为“日”。④日出为易。“干”的本义。⑤易是占卜之名。⑥变易、变化的意思,指天下万物是常变的,故此《周易》是教导人面对变易的书。⑦交易,亦即阴消阳长、阳长阴消的相互变化。如一般太极图所示。有说“易”的甲骨文为象征将一器皿水(或酒)倒入另一器皿之中,以示变换、交易。⑧易’即是“道”,恒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随着时空变幻,恒常的道不变。《系辞传》:“生生之谓易”。⑨指古代卜筮之书的代名词。《周礼》“太卜”的记载中,有《连山》、《归藏》、《周易》三部筮书称为“三易”,故易是筮书专有名词。东汉郑玄的著作《易论》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这句话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简易”、“变易”和“恒常不变”。即是说宇宙的事物存在状能的是:1.顺乎自然的,表现出易和简两种性质;2.时时在变易之中;3.又保持一种恒常。日月的运行表现出一种非人为的自然,这是简易;其位置、形状却又时时变化,这是变易;然而总是东方出、西方落这是“不易”。4.《周易》后世影响 “易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又为新道家列为“三玄”之冠,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等哲学品格。汉武帝“独尊儒术”,《易经》被尊为六经之首。汉代被称为经学时代,“经学”高于一切学术。中国历代图书分类是:经、史、子、集四大类,经列于首。《周易》为“六经”之首,自然也就是群书之首,即中国的第一部典籍,影响极大。历代学术思想发展之契机亦多建基于“易经”,两汉经学自不待言,魏晋“新道家”谈玄,亦将其列为“三玄”之一。若无《易经》之启发,“北宋五子”的学问几乎不能成立。《周易》不仅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各个学科发展都发生了作用。《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小序》中说:“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音员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正如国学大师、新儒家开山祖师熊十力所言“:中国一切学术思想,其根源都在《大易》,此是智慧的大宝藏。”5.易经和周易的区别 易经和周易的区别1、《易经》是我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原名《易》、《周易》,汉代人通称为《易经》);是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诗、书、礼、乐、易、春秋”),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后又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2、《易经》是集合了古代的《连山》、《归藏》和《周易》、(但《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易经》成书很早,大约在西周时期。易经有三本、其中一本是周易,周易是传 世的一本;周易的“周”指周代,“易”是变化的意思、《周易》,是周文王在羑里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删诗经,改书经,唯独看了周易进行赞扬。还为它做传,为易传,也为《十翼》,孔子对易经的贡献就是把它作为一部经典,列入四书五经。将风水之类的彻底交给连山易,归藏易。所以百家争鸣时候的流派大都从易经而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这本书,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3、事实上还有两种《易经》,一种叫《连山易》,一种叫《归藏易》,加上《周易》,总称为“三易”。《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所画八卦的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是不一样的。黄帝时代的《易》为《归藏易》。《周易》是周朝的《易》。《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到了《周易》则以乾卦开始,这是三易的不同之处。说到这里,我们要有一个概念,现在的人讲《易经》,往往被这一本《周易》范围住了,因为有人说《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遗失了、绝传了。事实上还有没有?这是一个大问题,可以说现在我们中国人所讲的“江湖”中这一套东西,如医药、堪舆,还有道家这一方面的东西,都是《连山》、《归藏》两种易学的结合。4、《周易》在《简易道德经》里,周是周到圆满、周延普遍、周朝,易一字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即简易、变化、不变三层含义。易是运动变化无不果的意思、以“易图”和“易理”为核心要素。5、《易经》是文王在伏羲氏“易图”基础上,将《周易》的逻辑原理广泛应用中国古典哲学两个基础理论:“天人合一”、“阴阳相对运动消长”。《说文》:“易,蜥易…守宫也。象形。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一曰从勿,凡易之属皆从易。译:易即晰蜴,在田野称晰蜴,在居室也叫守宫,即壁虎。秘书,易字由日和月两字组成,上为日,下为月,象阴阳之变易。”;“经,织也,译:经义为织布机上的纵线,即织布机上的经线。”对《易经》本质的揭示!《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对立统一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普遍认为《易经》最初是占卜用的书,但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数、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自从十七世纪开始,《易经》亦被介绍到西方。6、(1)狭义上说,易经就是周易,是同一本书。《周易》包括两部分,易经和易传。易经讲的是64卦每一卦的卦辞和爻辞。易传讲的是对每一卦或者是对整体易经的解释和进一步的说明。(2)广义上说易经是个广义概念,易经包含周易,易经是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起源,易经包括天文、历法、星占、星命、河洛、八卦、连山、归藏、周易、五行、干支、奇门、太乙、玄空、六壬、堪舆、中医、相法、占卜等诸多法门。

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国学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国学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国学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国学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国学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国学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