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二、《中庸》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三、《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四、《孟子》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与《五经》。五、《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孩子应该从什么时候学国学经典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华文化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它们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
幼儿园期间
孩子学习国学经典最好的时期是幼儿园期间。
机械记忆
孩子在三岁前的是机械记忆,他的记忆是无意识、无目的、短暂的。记忆力虽然很强,但他并不理解其中含义,如果没有不断重复强化,很快就会忘记。
声情并茂
在三岁到六岁,孩子记忆的意识性、理解性提高,如果在声情并茂,并配有生动画面、儿歌、表演之下,背一些简单浅显、容易理解的唐诗,孩子就容易真正的记住。
唱歌般的背诵
6岁前的孩子,如果把诗词像唱歌般的背诵下来,加上一些好玩的语言和场景,即使对诗词不理解,可以起到陶冶情操、培养语言能力的作用。到了他能够理解的年龄,是可以有收益的。
国学经典什么时候学最合适
1、孩子学习国学经典最好的时期:幼儿园期间。
2、孩子在三岁前的是机械记忆,他的记忆是无意识、无目的、短暂的。记忆力虽然很强,但他并不理解其中含义,如果没有不断重复强化,很快就会忘记。对这个阶段孩子来说,无论是背唐诗还是广告词,都只是对语言的一种模仿学习。在三岁到六岁,孩子记忆的意识性、理解性提高,如果在声情并茂,并配有生动画面、儿歌、表演之下,背一些简单浅显、容易理解的唐诗,孩子就容易真正的记住。6岁前的孩子,如果把诗词像唱歌般的背诵下来,加上一些好玩的语言和场景,即使对诗词不理解,可以起到陶冶情操、培养语言能力的作用。到了他能够理解的年龄,是可以有收益的。在幼儿期是学习一些国学经典的最好时期。
3、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华文化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它们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