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之女儿国招亲上传日期:2005-12-14 上传 阿明 人气:9927-女儿国国王出场:“唐僧哥哥,你就从了我吧!”唐僧:“No!我乃得道高僧,岂能做这种勾当?”(偷咽了一大口口水)女儿国国王:“那你的几个徒弟呢?”唐僧:“这个嘛,只要他们愿意,贫僧绝不阻拦。”女儿国国王:“好!丞相,去叫唐长老的几个徒弟过来。”(几个徒弟来到了舞台)众问:“不知国王和师傅找我们何事?”唐僧:“女王想在你们中间找一个如意郎君,不知你们意下如何?”孙悟空(抢先跳了出来):“师傅,弟子被压五指山,幸得师傅解救,本该一心一意护送师傅西天取经,但徒儿闹过天宫,骂过如来,就算去了西天,如来肯定要给我穿小鞋,下岗是早晚的事,还不如留在这里。。。”沙僧:“师傅,悟净曾任卷帘大将,怎么说也是个本科毕业,到西天后工作是没问题的。但现在流行下海经商,我在流沙河几年,学会了鱼类养殖,女儿国水资源丰富,我想在子母河搞个养鱼场,帮女儿国早日脱贫,也算是相应国家号召嘛!”八戒:“师傅,老猪虽无能,但情愿护送师傅西行。。。每天挑水烧饭,施肥耕田,这么重的活,都要压在这一个个柔弱的肩膀上,师傅,你忍心吗?出家人讲究慈悲为怀,难道是挂在嘴边说的吗?尽管到西天可以成佛,有房子分,但只要能为这些可怜的女人分忧,这又算什么呢?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让我留下吧!沙僧、孙悟空:TNND!这个呆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能说。唐僧:“这我倒为难了。这样吧,你们三个各有一次机会,向女王求爱,到底是谁,就看你们的造化了。”孙悟空:“我会72变,能驾筋斗云,闹过天宫,斗过如来。身体强健,从不喝汇仁肾宝。你跟着我坐筋斗云,到欧洲,美国旅游不用买机票,连护照都省了!嘿嘿嘿,动心了吧?”女儿国国王:“会上网吗?”孙悟空:“上网??噢!在盘丝洞的时候倒上过蜘蛛网,老孙两棍就把那网打了个稀烂,哈哈!”女儿国国王:“下一个!”孙悟空:“我是拳术棍术加散打全国冠军,养马种桃双硕士。。。”女儿国国王:“下一个!”沙僧心想我虽嘴苯,幸亏前天看了爱情宝典《大话西游》。嘿嘿嘿,来点绝的。于是站在大殿中央,双手张开。。。沙僧唱道:Only you,是我心中所爱!Only you,让我忘记取经!Only you,是我心中至爱!Only you......女儿国国王:“噢你个头啊!下一个!”沙僧:“不要啊!求你了!”女儿国国王:“好!再给你次机会,你为什么爱我呢?”沙僧(心中暗喜:机会来了,这段经典对白我都背了n遍了):“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需要吗?需要吗?需要吗?需要吗?”女儿国国:“乱棍打出!”(孙悟空看着沙僧被打出去,又瞥了瞥八戒的猪鼻子,心想,这次是非我莫属了?)八戒(慢慢走到大殿中间,满脸沧桑)慢慢念道:“不思量,互联网。明月夜,短松冈。电脑旁,正梳妆。相对无言,唯有键盘忙。可记得,俊猪郎。高举杯,低声唱。论英雄,笑沧桑,相见苦 短,唯有情意长。”女王眼前一亮,正要说话。。。八戒:“到我也不隐瞒了。我就是八戒.com的首席执行官,公司三个月后准备在美国上市。。。”女儿国王听完幸福的晕到在八戒怀里,曰亲爱的,我好球好球爱你哟!其他的人转身愤然离去!八戒国王相拥而下.(画外音)此时尖叫如雷,有200位美女当场昏倒,其余各位MM掏出纸和笔,冲向八戒。。。女王用0.01秒和八戒拜了天地,直奔洞房。。。然后唐僧等去西天取经。
国学经典国学经典的好处
一、国学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据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但凡成功之人,80%-90%的人靠的是情商,(即高尚的人格,优秀的道德品质)只有10%-20%的人靠的是智商。要想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才,首先就得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而诵读经典则是培养其高尚道德品质的一条最好的捷径。我校秉承这一育人理念,经过三年经典诵读的持续实践,我校学生家长和老师们惊奇地发现,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思想道德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少教师讲,诵读前校园中不讲文明、不讲奉献、不懂孝顺、自私、任性等不良现象在学生中比较普遍,而自从孩子们接受国学教育之后,校园变得文明和谐了,同学们变得谦让、文明、尊重师长了。大部分家长反映:如今孩子们懂事了,懂得为父母端茶倒水;主动帮忙搞家务了;对师长的礼貌也多了。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的任恒雪同学,原来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及道德品质都很差,经常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随意拿别人的钱物,书籍,同学们都躲着他,不跟他玩。父母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见效。自从诵读了国学经典以后,他思想态度及学习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慢慢的喜欢上了学习,再也没有听到同学们说又丢失东西了。有一次写人习作时,他写的题目是《我的妈妈》,文章中他运用诵读过的经典名句表达了他对妈妈的发自内心的爱,当我把文章给他妈妈看了以后,他妈当时就感动得泪流满面。反复的感谢学校教育有方。其实,这些都要归功于诵读国学经典。 二、国学经典诵读,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在小学低年级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经典,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比如我校三年级孩子一个学期可以学会《千字文》,即认识近1000个汉字,在我校诵读国学经典两年,即可自然轻松认识3000多汉字,相当于达到小学六年级的识字水平。 三、国学经典诵读,能显著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小学时段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如果有效地开发,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极其丰富的矿藏。这种记忆潜能如果不予开发,就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天天蜕化。而一旦开发出来,不但现在记忆超人,而且可以伴其一生。从这个层面讲,国学经典诵读开发的是学生一生的潜能。诵读国学经典,也是为孩子一生打点文化底色。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这些经典的理解会越来越深,而且会惠及其一生。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已经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三字经》《弟子规》《大学》等大人都读不通的内容,小孩子不用多长时间就能够熟读成诵。随着记忆力的提高,还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孩子会对背诵产生越来越浓的兴趣。经典语言系统一旦进入孩子的大脑,沉睡的记忆潜能就会被唤醒,背诵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于是,在学生中读上三四遍甚至一两遍即可背诵者已非个别现象。象我校的刘罗娜、任恒超等孩子就属于此类。而其他学生也对背诵不再视为畏途,而是当作追求快乐的精神享受。在我们学校,每天整个学校书声朗朗,生机勃勃。每逢开家长会的时候,家长们听着孩子们兴趣盎然地诵读经典,特别是当场快速背诵,都震惊不已。不管在什么地方谈起孩子的经典诵读,他们都会显得无比地自豪与骄傲。因为孩子记忆的潜能被开发出来了,孩子读书有望了。四、国学经典诵读,大大提高了孩子的文化素养。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我校通过近三年时间的探索和实践证明,通过经典文化的诵读,可以大为提高孩子的文化知识素养。以三年级一班为例,我觉得国学经典诵读给学生带来最大变化的就是语文能力的提高。说简单点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飞速提高。本学期,通过国学经典的诵读,大部分同学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读课外书的人越来越多了,特别是一些儿童版的文学名著更是成了同学们的至爱。课余,名著中的各种人物自然就成了同学们谈论的重要话题。一部分平时不善言谈的同学也渐渐参与到对名著的讨论中来,口头表达能力也渐渐得到了提高。我感到自己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来激活低效的语文教学的愿望实现了。特别是习作方面,以前一到作文课,同学们就害怕,全班学生没有怕写作文的,每周都是盼着写作文,有的还不时提醒老师这周还没写作文呢?这里面水平是不一样的,但态度是积极的乐观的。读经典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增强了其语言表达能力。有时候我会被遍地开花的真情习作感动不已。特别是刘罗娜同学,《三字经》、《千字文》、《老子》等不但倒背如流,而且能够活用于各种习作之中,用得恰当处,真是妙不可言、美不胜收。再有,一次家访时,我校李启航同学的妈妈告诉我,孩子现在特别爱读经典文学作品,什么《水浒传》、《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一到双休日就足不出户的读了起来。并立下志愿,长大要当一名历史学家。 五、国学经典诵读,促进了学校、家庭的和谐。国学经典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我内心的关系等内容都有着十分系统的论述。“天人合一”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为贵” 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追求人自我内心的和谐。可以说,和谐是国学经典的主旋律。现代我国所提倡的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 “和谐社会” 等,基本都能在传统国学中找到渊源。我校经典诵读给孩子们带来的学习上的成功,使得国学教育从学校唱独角戏,逐步演化成了一个“小手拉大手”的全民文化工程,经典诵读活动在广大家长中引起强烈反响,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影响下,自觉地加入到了国学经典的学习中来。本学期,我校和陈楼小学合作开展了“诗香书香满校园、国学经典进家庭”的活动,组织开展了小学美文班级集体诵读比赛、大型太极八卦阵经典诵读活动及关于《儿童经典诵读理念讲座》亲子共读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校的传统文化氛围更浓了,学生对学校的感情更深了,特别是讲座,让很多正在为孩子的教育问题烦恼而相互指责,埋怨、甚至闹离婚的父母和谐了起来,一家三口为找到了一条成功的教育捷径而兴奋不已。六、国学经典诵读是培育优秀子女的法宝,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武器。马来西亚著名经典学教授钟积成先生在他的讲座“做智慧父母,育优秀儿女”的报告中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他说: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是哪一个民族?回答是犹太民族。他接着又说,本来应该是我们中华民族,但现在却又为什么不是中华民族呢?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丢失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经典。他认为对孩子进行经典教育是培育优秀子女的法宝,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法宝。钟教授进一步指出,经典教育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文字经典:即教育孩子大量阅读、背诵古今中外经典诗文。另一方面是美育读经:即经常让孩子观看古今中外名画、名雕塑、建筑、艺术品,经常聆听世界古典音乐,歌剧等经典音乐。让孩子在经典文化的熏陶中潜移默化,最终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只有这样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多,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才会有望。的确,历史上我们中华民族曾数次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国,靠的是什么?现在仔细想想,我们不难得出,靠的就是我们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经典文化。是她们教会我们中华民族海纳百川,高瞻远瞩、与时俱进。由此看来,诵读国学经典,传承国学经典的确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最强有力的武器。在中小学大力开展推广国学经典诵读不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是社会和谐,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的重要法宝。http://wenku.baidu.com/link?url=8XcnIANvOReHwULuQm3-WfzzNYVrtTiQeatDQbU15ogP9L5IuZfpnEvIaGd6bDwBL-cM1td4_sudbNPsd9C5xtB8UxQ8EOmLK4gOEYTg0UW
国学经典学习百句国学经典
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国学是国粹,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国学的文化底蕴、哲学思辨、文明传承,都是现代人为之自豪的。适时地在讲话、致辞、经验交流、表态发言中可以引经据典。以下经典句子分享给大家: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2.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3.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 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4.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5.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 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6.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8. 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9.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10.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11.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12.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1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14. 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15.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1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17.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18.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19. 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 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20. 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22. 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23.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26.三思而后行。 ——《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29.不以掩大德。 ——《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31.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32.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34.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35.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36.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37. 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38.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39. 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4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43.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44.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明·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45.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46.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47.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48. 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49.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 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50.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51.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52. 学不可以已。 ——《荀子》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53.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论语》。 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5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55.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 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5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5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 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58.学而不化,非学也。 ——宋·杨万里 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59.好学而不贰。 ——《左传》 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6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秦伯》 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61.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尚书》 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6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 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63.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晋·葛洪 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64. 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 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65.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 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 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66. 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宋·陆九渊 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67.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晋·陶渊明 译: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68.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译: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69. 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顾炎武 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70.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71.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