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国学正思想

国学 编辑:常梦馨 浏览量:73

其核心思想为:儒家正统思想“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太学馆”“玄学馆”相当。唐代贞元中,李勃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至南唐时,在

经典国学正思想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太学馆”“玄学馆”相当。唐代贞元中,李勃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至南唐时,在其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号为“庐山国学”。到宋代,又改称“白鹿洞书院”,这时的“国学”实为藏书与讲学之所。

今“国学”之意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为载体,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与道德伦理观的思想体系。

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陈寅恪的国学思想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非亲笔所著,是学生后来根据笔记整理的)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陈寅恪的书法和手稿(5张)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元白诗笺证稿》   《柳如是别传》   《金明馆丛稿初编》   《金明馆丛稿二编》   《寒柳堂集》   《陈寅恪学术文化随笔》   《陈寅恪文集》   《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论再生缘》   《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

陈寅恪的“四不讲” 著名史家陈寅恪先生先后留学于日本、德国、瑞士、法国、美国等,通晓梵文、突厥文、满文等多种东西方语言文字。归国后先后任教于清华国学研究院、岭南大学等数所大学。陈寅恪一生中为人们留下了大量著作,内容涉及历史、文学、宗教等多个领域,为后来人开辟了新的学术领域,更提供了新的治学方法,民国以来即广为学界所尊崇。   陈寅恪治学面广,宗教、历史、语言、人类学、校勘学等均有独到的研究和著述。他曾言“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陈寅恪的课上学生云集,甚至许多名教授如朱自清、冯友兰、吴宓、北大的德国汉学家钢和泰等都风雨无阻地听他的课。   注意自然启发,着重新的发现   陈寅恪讲学还注意自然启发,着重新的发现。对学生只指导研究,从不点名,从无小考;就是大考,也只是依照学校的规章举行,没有不及格的。他常说问答式的笔试,不是观察学生学问的最好办法,因此每次他都要求学生写短篇论文代替大考。但陈寅恪又强调做论文要有新的资料或者新的见解,如果资料和见解都没有什么可取,则做论文也没有什么益处。

国学管理思想论文

“国学”博大精深,源于我们国家历史和深厚文化的积淀。“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时间的经营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能让企业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具有自身企业特色的价值理念。它体现了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员工行为方式,还有企业的形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也带来人们的浮躁情绪和心理困惑,追其根源,是精神层面上的缺失。将“国学”与“企业文化”进行融合,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去引导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创建,让二者形成一种有效的互动,可使企业发展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在以往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企业文化管理》或者是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设,或者只是作为专业课程中的一个章节去讲授。它给学生传授的知识仅限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企业文化策划,基本的教学都是根据现代企业文化管理特点展开的,没有切实地让“国学”与“企业文化”二者结合起来。 一、现代企业文化管理的特点 由于“企业文化”理论在日本起源,理论体系的研究在美国,所以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西方文化基础的影响。形成了现代企业文化出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由于互联网的家喻户晓,企业开始在时间和速度上追求短快,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2)为了应对当今激烈竞争,培训成了首要追求的目标,在营销策略、技能知识的培训上不惜代价。(3)以竞争超越为目标,从人力资源规划到具体任务实施的每个环节都要有创新。(4)追求虚拟的东西, 让各种无形的东西超越有形的东西,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5)随着激烈竞争的结果,企业感到不能只靠恶性竞争,还需要融合其他企业先进的文化,实现优势互补,做到“双赢”以至“多赢”。 由此可见,现在的企业文化尽管意识到了“竞合”,融合文化,但“竞争”的影子很大一部分笼罩着企业发展。这种“企业文化”管理在引入中国企业的过程中随着企业发展已经出现了许多“水土不服”的现象。很多企业只管崇尚和效仿其他国家的管理模式,把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忘记于江湖,忽略了我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管理的相容。许多企业文化建设流于模式和口号,而不能深入人心。 二、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企业文化管理》课程特点 由于二十多年来,我们的社会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物质的发展高于一切,所以形成了以西方文化基础之上的企业文化管理特点。 鉴于“企业文化”这个管理特点,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管理》教学,通常没有深层次研究中国国情和企业发展情况,忽视国外管理模式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相容性。企业设计的LOGO、拟定出的核心理念,设计出的企业文化口号,大多都是围绕“服从”“规制”“效用”,动辄“国际一流,国内顶尖、最优、最大、最强”。这种教学思想和特点,留给学生的是一种僵硬的、强制性的影响,让学生片面地认为,企业文化就是重视经济、强调竞争,人性化管理无非就是如何喊口号,如何收买人心。从思想观念上没有思考企业发展是否适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符合中国国情。 企业发展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做铺垫,在遇到新出现的和深层次的问题就难以取得良好效果。遇到各种庞杂问题,总是领导和权力决定一切,没有智明、和谐的文化去指导和定位企业,企业的发展最终会越走越窄陷入瓶颈。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文化的积淀,丢掉了它,国家就没有支撑力,就成了空中楼阁,没有传统的优秀传统文化作支撑,等于舍近求远。我们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的企业特点,去建立能够让我们企业长远发展的“企业文化”。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要做的事情。把我国传统文化“国学”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进行系统研究,必将弥补原有的“企业文化”管理领域研究空缺。创建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产生具体的借鉴作用,进而对构建我们和谐的`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也是我们当前人力资源课程“企业文化”管理授课过程中需要做到的理念。 三、如何把“国学”思想融入到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管理教学中 “国学”的兴起是经济社会发展后的必然寻求,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国学”与“企业文化”管理如何融合的思考和研究是适应当前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习“国学”,是对西方管理进行校正,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适应中国国情,懂得中国人的礼节、思维,为在企业发展和创办企业拥有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让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提升中国式管理智慧。 我们应当开设《国学与企业文化管理》课程,并把这门课程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能力拓展培养课程。在学习本课程时,教师应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结合管理学,培养学生把“国学”精髓应用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理念。教师应将“国学”思想融入到“企业文化”管理中去,提升他们知人、识人、用人、留人的技能,最终实现能以中国式管理思维统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成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课程的学习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掌握“国学”人性管理,融合道、易学、兵家、法家、儒家、佛家的管理智慧,分析企业管理现象,阐发国学管理智慧。比如《弟子规》教给我们为人处世,诚信友爱;懂得《孙子兵法》让我们懂得竞争之道,经营之道;《道德经》讲到了制度建设,让我们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等。HR(人力资源)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用人,学习了“国学”就会明白用人的原则。我们应当遵循古人教导,用人要“以德为先”。《易经》云:“地势坤,厚德载物。”重视人才,善用人才,做到人尽其才,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在企业内推行国学文化,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和从自身做起,领会“国学”精髓,在企业中建设和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好沟通管理,让员工有“大家庭”的感觉,幸福快乐的工作。现代企业管理既要有厚爱还要有严管,这也正是“礼”“乐”之真体现。“礼”相当于制度约束,让员工懂得行为规范和准则,引导职工思想道德行为;“乐”相当于厚爱,让员工有管理企业的权利,参与民主管理。关心爱护职工,让他们身心愉悦的工作。 用“和合”文化指导企业文化建设,使东西方文化结合,起到促进企业内部关系和谐,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作用。将传统“和合”文化引入企业文化建设中,能够使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企业内部团结,使企业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除了要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外,还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引入“国学”文化管理课程,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国学”教育在培养高职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人文情怀以及健全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将“国学”教育有效融入“企业文化”教学中,让“国学”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经世致用,发挥“国学”核心作用。 中国的“国学”文化博大精深,将“国学”思想融入到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中,一定会使我们的现代企业文化内涵更加深邃、更加丰富。

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国学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国学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国学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国学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国学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国学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