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醒世恒言

国学 编辑:南琪 浏览量:132

1、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司马光《资治通鉴》2、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贾谊《楚辞》3、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贾谊《楚辞》4、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纳兰

1、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司马光《资治通鉴》2、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贾谊《楚辞》3、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贾谊《楚辞》4、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纳兰容若《纳兰词》5、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司马迁《史记》6、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纳兰容若《纳兰词》7、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贾谊《楚辞》8、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冯梦龙《醒世恒言》9、从前做过事,没兴一齐来。——冯梦龙《警世通言》10、以绳墨取木,则宫室不成。——吕不韦《吕氏春秋》11、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贾谊《楚辞》12、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司马迁《史记》13、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贾谊《楚辞》14、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司马迁《史记》1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贾谊《楚辞》16、彤云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纳兰容若《纳兰词》17、日者列传:得不为喜,去不为恨。——司马迁《史记》18、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贾谊《楚辞》19、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司马光《资治通鉴》20、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纳兰容若《纳兰词》21、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贾谊《楚辞》22、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纳兰容若《纳兰词》23、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纳兰容若《纳兰词》24、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聊斋志异》25、察己可以知人,察古可以知今。——吕不韦《吕氏春秋》26、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司马光《资治通鉴》27、浮生为爱挡劫,不惜万年修为。——蒲松龄《聊斋志异》28、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蒲松龄《聊斋志异》29、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纳兰容若《纳兰词》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子思《中庸》31、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司马光《资治通鉴》32、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吕不韦《吕氏春秋》3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子思《中庸》34、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曾子《大学》35、浮生若梦,别多会少,不如莫遇。——纳兰容若《纳兰词》36、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脸上来。——冯梦龙《警世通言》3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史记》38、人无喜事精神减,运到穷时落寞多。——冯梦龙《警世通言》39、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司马迁《史记》40、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不韦《吕氏春秋》41、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冯梦龙《警世通言》42、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冯梦龙《警世通言》43、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冯梦龙《警世通言》44、恩深似海恩无底,义重如山义更高。——冯梦龙《警世通言》45、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鸣。——蒲松龄《聊斋志异》46、焚琴煮鹤从来有,惜玉怜香几个知。——冯梦龙《醒世恒言》47、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警世通言》48、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吕不韦《吕氏春秋》49、风流子弟知多少,夫贵妻荣有几人?——冯梦龙《警世通言》50、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容若《纳兰词》51、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吕不韦《吕氏春秋》52、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贾谊《楚辞》5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司马迁《史记》54、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何所冬暖?何所夏寒?——贾谊《楚辞》55、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金缨《格言联壁》56、世人大多眼孔浅显,只见皮相,未见骨相。——冯梦龙《醒世恒言》57、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子思《中庸》58、始知千里之物,狐能摄政,而不敢终留也。——蒲松龄《聊斋志异》59、当厄之施,甘为时雨。伤心之语,毒于阴冰。——金缨《格言联壁》60、忿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金缨《格言联壁》61、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金缨《格言联壁》62、欲修其身者,先正其身;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曾子《大学》63、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曾子《大学》64、酒既行,珍肴杂错,入口甘芳,并异常馐。——蒲松龄《聊斋志异》65、一心待来生,愿来生再续未了缘,可有来生?——纳兰容若《纳兰词》66、人情鬼域,所在皆然。南北冲衢,其害尤烈。——蒲松龄《聊斋志异》67、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子思《中庸》68、抱刺于怀,三年灭字;侧身以望,四海无家。——蒲松龄《聊斋志异》69、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司马迁《史记》70、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蒲松龄《聊斋志异》71、未亡人不幸罹此百忧,感念存没,心焉如割!——司马光《资治通鉴》72、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蒲松龄《聊斋志异》73、思灵泽兮一膏沐,怀兰英兮把琼若,待天明兮立踯躅。——贾谊《楚辞》74、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司马光《资治通鉴》75、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容若《纳兰词》76、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曾子《大学》77、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吕不韦《吕氏春秋》78、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司马迁《史记》7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逐无涯,乐此不疲。——冯梦龙《警世通言》80、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子思《中庸》81、谦谦君子,自强而示弱,示弱而有终,有终而劳谦。——吕不韦《吕氏春秋》82、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吕不韦《吕氏春秋》83、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国戾,一国作乱。——曾子《大学》84、青云有路,翻为苦楚之人;白骨无坟,变作失乡之鬼。——冯梦龙《警世通言》85、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吕不韦《吕氏春秋》86、按其实而审其名,以求其情;听其言而察其类;无使放悖。——吕不韦《吕氏春秋》87、故胜者不失其所守,不胜者得其所求。若是,故辩可为也。——司马光《资治通鉴》88、谢家庭院残更里,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纳兰容若《纳兰词》89、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大育。——子思《中庸》90、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吕不韦《吕氏春秋》91、毋毁众人之名,以成一己之善。毋没天下之理,以护一己之过。——金缨《格言联壁》92、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纳兰容若《纳兰词》93、何谓君子?何谓小人?德大于才便是君子,才大于德便是小人。——司马光《资治通鉴》94、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曾子《大学》95、问君何事轻别离,一年能几团圆月?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纳兰容若《纳兰词》96、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贾谊《楚辞》97、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金缨《格言联壁》98、置身青云无忘贫贱,此其所以神也。今日车中贵介,宁复识戴笠人哉?——蒲松龄《聊斋志异》99、世情宜假不宜真,信假疑真害正人。若是世人能辨假,真人不用诉明神。——冯梦龙《警世通言》100、事随心,心随欲。欲无度者,其心无度。心无度者,则其所为不可知矣。——吕不韦《吕氏春秋》101、姑妄言之妄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蒲松龄《聊斋志异》102、春花秋月足风流,不分红颜易白头。试把人心比松柏,几人能为岁寒留?——冯梦龙《警世通言》103、闷自剔残灯,暗雨空庭。潇潇已是不堪听。那更西风偏著意,做尽秋声。——纳兰容若《纳兰词》10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子思《中庸》105、来去苦匆匆,准拟待、晓钟敲破。乍偎人,一闪灯花堕,却对着,琉璃火。——纳兰容若《纳兰词》

国学经典醒世恒言

世界国学经典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国学经典分别为:《周易》、《老子》、《论语》和《孙子兵法》

1《周易》

作者是姬昌。三易之一。儒家尊为六经之首。玄学、道教奉为三玄之一对其性质,认识不一,主要有以下观点,(1)卜筮书。《周易·系辞上》具体介绍大衍之数的卜筮法,卦爻辞中有大量的吉凶占语,史书认为《易经》之所以免遭秦火,正因其为卜筮书。

《周易》由《易经》和《易传》组成。因为《周易》中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尤其经过《易传》解释和发挥,其哲理化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周易》遂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典籍。也正是这个原因,《周易》得到了汉代统治者的青睐,由原来卜筮之书,而成为官方安邦治国、修身养性的哲学之书,被称为五经之首,大道之源。2《老子》

《道德经》,又名《老子》,或称《五千言》,是道家学派最具权威的经典著作,它文约意丰,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其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括百家、包容万物,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为学、修身的宝典。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奇书,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论对中华民族性格的铸成,还是对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3《论语》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一串的意思,语是话语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建议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于是便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口号。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主要由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纪念老师,忧虑师道失传。并由子夏开创了章句的读法。故汉儒曰:章句发明始于子夏。

《论语》,圣人之学,载道之学,君子治天下之学也。4《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 ,《五轮书》(宫本武藏) )。《孙子兵法》是中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可能包括孙武后学弟子们写作的内容,也可能有很多篇已佚失),但司马迁《史记》亦有记载,(孙武)以兵法见於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一般称《孙子兵法》都是说有十三篇。

国学经典世界

国学经典有:

1、司马迁《史记》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读中国历史,不能不读《史记》。

2、《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

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3、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百科全书”。有说它是言哲思的,有说它是言智术的,有说它是言兵事的。但它总的是说如何“得道”的大道理,故《道德经》或可称《得道经》。

《道德经》文约义丰,全书5千余言,81章,分上下两篇,上篇称《道经》,下篇称《德经》。《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表达了宇宙和自然的总规律。

《德经》说的是处世的方略,道出了人事进退之术,表达了人类的人生观和道德观。“道”是“德”的根本,“德”是“道”的载体,是“道”的体现。

《道德经》的智慧源于老子对世情的洞察和精微的思索,内容涉及人性修养,处世哲学,治国之道、军事哲学,等等,老子思想根本上是经世致用之学。

4、司马光《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及其助刘攽、刘怒、范祖禹等根据大量的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上起周威烈士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

书中描绘了战略至五代期间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

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时至今日,《资治通鉴》仍是一本了解和学习中国历史的必读之书。

5、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

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0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6、孙武《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

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国学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国学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国学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国学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国学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国学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