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学习国学是一种文化的沉淀和一种文化的浸染,是对祖国下一代的一种文化的熏陶,学习国学,学习儒家的传统思想,可以在为人处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身的修养,当然这一个表现出来的往往是一种无意识的这种程度,也来自于个人的反省和对于国学的领悟。中国有5000年的灿烂文化瑰宝,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国学常识,熟悉国学文化,这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古典文化修养,接受古典文化熏陶,学习国学的目的是对古典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经典教育的敬仰。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推崇学习古典文化是对学生的一种个人的影响,是一个浸 染的过程,学校开设国学班,将全部学生集中在一间教室,先不说这样的作用有多大,但是这种思维和这种理念,是对国家文化传承的一种重大的举措和决心,首先学习不是一个功利的过程,而是一个坚持渗透的过程,对于学习中国文化,可以让孩子在今后人生的道路上有更好的感悟,每天坚持一点点的学习是非常有用的,学习古典文化更好的修身养性,这会对以后成人之后的为人处事当中会有更好的表现,可以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够积累课外知识。集中一间课室,方便于老师的管理。也方便于同学之间的交流。倡导国学是对文化的一种肯定,让国人对传统文化有更一步的认识。
随着教育部对中小课本的改革,现在课本中比较大幅度的是增加了知识和文言文,这就逐渐体现出国学的重要性,在长期学习优秀古典散文和诗词曲赋的可以让孩子积累更多的知识储备量和阅读能力,这样语文成绩也会更加的优秀,也可以锻炼阅读写作水平,学习古典文学能够增加美学素养,因为国学所包涵的是凝结了各个朝代文人的智慧和心血,学习这些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能够让我们更好的学习为人处世的智慧和典范,能够让孩子更好发现美,成为富有生活情绪和美学修养的人,能够奠定坚实的文学功底,学习古典的文学,能够明辨是非。所以学校开设国学课是顺应现在教育的趋势,也是为了更好教书育人,这样做的效果在短时间内是不会体现出来的,因为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给他足够的时间去吸取营养,静待花开,那么时间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中国经典国学有哪些
经部----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尔雅孟子礼记论语孝经春秋谷梁传其它
大学句章 中庸句章 论语集注
孟子集注 春秋繁露 韩诗外传
大戴礼记
史部----二十五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 书南史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其它
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战国策
贞观政要 荆楚岁时记 逸周书
古列女传 徐霞客游记 大唐西域记
唐才子传 通典 东观汉记
前汉纪 后汉纪 华阳国志
洛阳伽蓝记 唐会要 唐律疏议
吴越春秋 越绝书 竹书纪年
子部----兵书类孙子兵法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唐李问对孙膑兵法百战奇略将苑守城录太白阴经历代兵制备论墨子城守各篇简注握奇经鬼谷子何博士备论三十六计《孙子略解》曹操注兵 制阴符经素书乾坤大略其它
梦溪笔谈 太平广记 孔子家语
韩非子 墨子闲诂 列子
庄子 荀子 搜神记
山海经 穆天子传 唐摭言
唐新语 颜氏家训 盐铁论
弘明集 广弘明集 宋高僧传
说苑 论衡 艺文类聚
公孙龙子 《鬼谷子》序言 《搜神后记》
周易参同契 归田录 古画品录
老子道德经 钝吟杂录 申鉴
新语 宣室志 九章算术
吕氏春秋 世说新语 黄帝内经灵枢经
黄帝内经素问 备急千金要方 伤寒论注
金匮要略注 难经本义 神农本草经
抱朴子内篇 法言义疏 风俗通义卷
鹖冠子 齐民要术 潜夫论
晏子春秋 中论 周髀算经
朱子语类 棋经十三篇 孔丛子
人物志 西京杂记 邓子
林泉高致 山房随笔
集部----全唐诗全宋词李太白全集乐府诗集文心雕龙文选王右丞集笺注楚辞楚辞补注乐府诗集浏览观林诗话优古堂诗话诚斋诗话庚溪诗话草堂诗话藏海诗话六一诗话后山诗话彦周诗话二老堂诗话怀麓堂诗话沧浪诗话诗品诗人玉屑中山诗话更多古体诗典藏......
其他----辑注类史记三家注三字经商君书汉官六种千字文百家姓明夷待访录传习录文心雕龙考异增广贤文金人铭众家编年体晋史庄子集解孟子全译九家旧晋书辑本敦煌变文集新书世说新语笺疏太平经合校幼学琼林列子新语校注龙文鞭影八家后汉书辑注论衡校释孙子兵法论正菜根谭曾国藩文集曾国藩家书文心雕龙义证文心雕龙注裴注三国志
教室布置国学经典
传承国学经典的意义 1、传承美德传统经典中承载的 “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少年幼小的心灵,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是家里的独生子,以前在家吃饭很挑剔,自从读了《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语句之后,我更加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吃饭时即使掉在桌子上一粒米也要捡起来吃掉。”由于大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私、任性、不懂礼貌等现象在学生中比较普遍,自从孩子们接受国学 教育 之后,变得更加谦让、团结同学、尊重师长了。国学经典让传统文化走进了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家庭,规范着他们日常行为,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2、健全人格孩子们从小接受这样的熏陶,国学经典将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会与他们形影相随,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影响。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让他们在本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健全人格,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3、陶冶情操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其中不仅有文学,还蕴涵着美学、哲学。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就是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经典著作是我们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为了使孩子们能够从小就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弘扬国学。4、铸造精神传统的课堂教育侧重于知识与意识形态教育,而缺失最大的一部分就是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徜徉于国学经典之中,感受着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在学生心灵最纯净、 记忆力 最好的时候接触独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会逐渐培养其人文精神。5、提升智力《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古文观止》、《唐诗宋词》、《孙子兵法》……这些经典著作高度浓缩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包含了中华民族生存的大智慧,让孩子从这些经典中汲取营养,用经典智慧的钥匙开启现代各学科知识的宝库。在学校如何传承国学经典 国学是传统文化的代表,国学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在中小学普及、弘扬国学,是解决新时期下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一个有益探索。那么在学校怎样科学、有效地传承国学经典,下面浅谈一下做法:一、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 渠道 。为保证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一是把国学经典纳入校本课程,安排适当课时,开设国学课,安排诵读活动,二是重视学科渗透,并适当加入考试、考核内容。说实话,在人们仍以考试为指挥棒的教育观念指挥下,很多教学理念的实施都是以考试为目的,不将它们纳入教材,不增设考试、考核内容,很有可能就流于形式,成为做秀的闹剧,甚至是昙花一现。二、加强舆论引导,注重师生引领。国学经典的传承,关键在教师。学校应在国学经典传承的舆论引导下,加强专业教师培训,尤其国学教师高度重视国学经典的传承活动,制定专门的考核评价方案和实施 措施 ,让国学经典课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通过学习《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声律启蒙》等,增长见识,修养身心,培养能力。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经典诵读主题活动,在活动中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学校和班级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如开办文学兴趣小组、“经典诵读”擂台赛、经典知识竞答、行为礼仪展示、情景表演、创办国学小报刊,“经 典故 事”表演赛、“我读经典有感”征文比赛等,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学经典传承活动中来,让国学经典传承成为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之一。四、传承国学经典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学校文化结合。校园文化反映着一所学校的育人理念。为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创设与“国学经典”融为一体的校园环境,可采取用经典诗文装裱楼道,用橱窗、板报宣传推介经典,用 名言 警句布置教室环境,建立 “圣言墙”、“二十四孝图解长廊”等文化标志,使学生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享受到国学经典文化的熏陶,让国学经典伴随学生成长。二是与学生养成教育习惯结合。加强养成教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把国学经典与养成教育融合在一起。国学经典无不渗透着做人的哲理,尤其是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名言,经久不衰,至今仍散发着勃勃生机和魅力。我们要边学习国学经典边与日常生活联系,让学生学会感悟和反省,时时把经典当作一面镜子和不会说话的老师,督促自己,完善自己 言行举止 ,做一个文明守纪的学生。三是与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学习相结合。守则和规范与国学经典对学生教育有异曲同工之效,但国学经典的部分思想和做法,今天已不适用,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以守则和规范为主线,吸收国学经典的精华,古为今用,活学活用。四是与中华传统节日相结合。 春节 、 元宵节 、 清明 节、 端午节 、 中秋节 、 重阳节 等节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一个节日就是一个动人的 故事 ,每个故事都表现了自古以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此为载体,搜集与这些传统节日相关的诗歌、故事,让学生诵读、领会,对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地形成一定很有效果。国学教育给孩子带来什么 《弟子规》——系统化的“ 儿童 行为守则”约1000字,是一整套系统化的“儿童行为守则”。《弟子规》是教育小朋友从小懂礼貌、讲信用、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姐妹、和别人平等相处等,而这些正是一个人与社会接轨的通行证,直接奠定孩子人生成功幸福的基础。《三字经》——中国文化史纲约1100字,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字经》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向全世界发行和推荐。《三字经》是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文化简史。学了《三字经》,就等于将中国文化史纲记在脑子里,对孩子的升学考试和文化修养都有极大的帮助!《千字文》——“天下第一字书”由1000个不重复的汉字编成的韵文,是最好的童蒙识字教材。词藻华丽,语言优美,且脉络清晰,熔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知识于一炉。学完《千字文》,孩子就可以轻松开始阅读,及早养成自主学习的兴趣及探究式学习习惯。《论语》——中国人的“圣经”约16000字,共498章,自古以来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赞誉,它形象、生动地教会我们人生永恒的法则,从小熟读《论语》可以使人洞察人性,了悟人生,一个人无论是经商、从政,还是 企业管理 ,甚至生活中看人识人、选择朋友等等,都能从《论语》中得到巨大启发,教会一个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 文章 ”。《大学》——中国人必读的一本书约2000字,孙中山先生称这本书是“中国独有之宝贝”,是中国人必读的一本书。曾国藩选拔人才的标准“功名看器宇,事业看精神”,所谓“器宇”即一个人的心量。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读《大学》可以培养孩子敦厚中正之性,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小就建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人生格局。《中庸》——“和谐”人生的指南约4000字,“中”是指做人做事不偏激,中正平和;“庸”就是“永恒不变”,《中庸》说的就是永恒不变的和谐之道。学了《中庸》,能够开发领导潜能,培养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成为一个高EQ素养的人才。《老子》——中国人的智谋奇书约5000字,是中国人的智谋奇书,众所周知的《孙子兵法》,就是出自《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智慧可以运用到工作、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例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就将《老子》的思想运用到科学研究领域;企业家张瑞敏则运用《老子》将海尔打造成世界知名企业;从小熟读《老子》,领悟《老子》,可以使人智慧超群,卓尔不凡。《易经》——不学易无以为将相、无以成太医《易经》就是经典的源头活水,在《易经》的影响下, 产生许多著作,比如《道德经》《黄帝内经》,都离不开《易经》的思想,在《易经》的影响下,发展出道家、儒家、医学、甚至于兵法等等,我们就跟在圣贤后面,也去喝源头之水,来读群经之源,万经之首,看到了那些著作对圣人有着深远影响!圣人以不言之教告诉我们该选择什么书读,我们按照圣贤的指引,让孩子从高起点起飞!我们也让孩子读读《易经》里的观点!童蒙养正,让孩子从下接触国学。猜你喜欢:1. 传承国学经典读后感 2. 传承国学经典的演讲稿 3. 国学经典论语的意义 4. 传承国学经典作文800字 5.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 6. 传承国学经典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