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作为一个词,最早指的是周代在国都成立的官学。按摄影干文献记实,西周时代,在周王城及诸侯国的国都设置官学,称之为国学,这里的国是指国都的意思。国学按照学生进学年数分为小学和年夜学两级,后来泛指京师的官学,如南北朝的国子学、太学和四门学。在古代,国学也用于国子学和国子监的别称。西夏时代,还成立了此外一种国学,用于教授汉学,就如我们今天在海外所成立的孔子学院一样。二、传统文化——国学
国学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问。从时刻上来说,它是古代的学问,与近代的新学相分歧;从区域上来说,它是中国的学问,与欧美的西学相分歧;从内容上来说,它是以儒学为主体,包含道家、释教等多元学说的中华传统文化。
国学一词用于指称中国传统文化的学问,最早涌此刻清代光绪时代,那时刘师培、章太炎和邓实等人主办的《国学学报》,其中载有邓实的《国学精论》一文,以国学区分“西学”。后来章太炎著《国故论衡》,又作《国学概论》的演讲,使得国学的名称很快风行起来。国学的涌现,是在西学传进中国后中国学者对此反思的功效。在这个反思过程中先后产生两年夜学派:一派是以刘师培、章太炎等为代表,以《国学学报》为阵地的“国学学派”;另一派是以胡适、傅斯年、毛子水和顾颉刚等为代表,以科学方法为研究手段的“收拾国故派”。
当今的国学年夜致有这几类:一是以典籍文献的内在分,根本指经、史、子、集四类中的“经”;二是以义理、词章、考证、经世等分,指其中的义理之学;三是以中西之学分类,指“中学”,即中国的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别称大全
吕祖谦(1137年4月9日—1181年9月9日),字伯恭,世称“东莱师长教师”,为与伯祖吕本中相分歧,亦有“小东莱师长教师”之称。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原籍寿州(治今安徽凤台)。南宋闻名理学家、文学家。身世“东莱吕氏”,为吕夷简六世孙、吕年夜器之子。 初以荫补进官。隆兴元年(1163年),吕祖谦登进士第,复中博学宏词科,调南外宗学教授。累官直秘阁、主管亳州明道宫。介入重建《徽宗实录》,编纂刊行《皇朝文鉴》。淳熙八年(1181年)卒,年四十五。宋宁宗时,追谥“成”。嘉熙二年(1238年),改谥“忠亮”。后追封开封伯。景定二年(1261年),配享孔庙。 吕祖谦博学多识,主意明理躬行,学甚至用,否决空谈心性,开“浙东学派”之先声。他所创立的“婺学”(又称“金华学派”),也是那时最具影响的学派,在理学成长史上占领重要地位。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著有《东莱集》、《历代轨制详说》、《东莱博议》等,并与朱熹合著《近思录》。 ( 概述内图片发源: ) 根本介绍 本名 :吕祖谦 别称 :吕成公、东莱师长教师、小东莱师长教师 字号 :字伯恭 所处时代 :南宋 平易近族族群 :宋人(汉族) 身世地 :婺州 身世时刻 :1137年4月9日 往世时刻 :1181年9月9日 重要作品 :《东莱集》《历代轨制详说》《东莱博议》等 重要成绩 :创立“婺学”;与朱熹、张栻并称“东南三贤” 官职 :直秘阁、主管明道宫 諡号 :成→忠亮 爵位 :开封伯(追封) 郡看 :东莱 职业 :理学家、文学家 典故 :鹅湖之会 人物生平,门第显赫,少时科试,重要成绩,人物评价,小我作品,儿女遗迹, 人物生平 门第显赫 吕祖谦身世于宋高宗绍兴七年三月十七日(1137年4月9日)。他身世官宦世家。九世祖吕梦奇,唐末五代时东莱人,曾任后唐户部侍郎,乃吕蒙正、吕蒙亨之祖父;八世祖吕龟祥,殿中丞,知寿州,遂家于寿州;七世祖吕蒙亨,官至年夜理寺卿,其从父兄吕蒙正,为宋太宗承平兴国二年(977年)状元;六世祖吕夷简、五世伯祖吕公弼、五世祖吕公著,皆曾进朝为宰相。高祖吕希哲,自其以下,包含曾祖吕好问、伯祖吕本中、祖吕弸中、父吕年夜器等,皆为朝廷命官。如斯一代一代持续不竭地执政为官,在宋以前和往后的历朝中不多见。 吕祖谦画像 吕氏家族除官位显赫外,学业上也颇有建树,清人王梓材在校订《宋元学案·范吕诸儒学案》所加按语说: “谢山(按指全祖看)《札记》:‘吕正献公共登学案者七世十七人。’考正献子希哲、希纯为安靖(按指胡瑗)门人,而希哲自为《荥阳学案》。荥阳子切问,亦见学案。又和问、广问及从子稽中、坚中、弸中,别见《和靖(按指尹焞)学案》。荥阳孙本中及从子年夜器、年夜伦、年夜猷、年夜同为《紫微学案》。紫微之从孙祖谦、祖俭、祖泰又别为《东莱学案》。共十七人,凡七世。然荥阳长子好问,与弟切问历从当世贤士年夜夫游,以启紫微,不能不为之立传也。” 足见吕氏家学之深挚。全祖看的策画尚禁绝确,吕氏家族当进学案(指《宋元学案》)的,七世尚不止17人。所以《宋史·吕祖谦传》说:“祖谦之学本之家庭,有华夏文献之传。” 吕祖谦原籍寿州(治今安徽凤台),生于婺州(今浙江金华)。建炎年间,其曾祖父吕好问携全家出亡南迁,诏提举临安府(今浙江杭州)洞宵宫,封东莱郡侯,卒于桂州(遗骨后移葬于婺州武义县城东明招山)。其祖父吕弸中始假寓婺州。那时,学人多称其伯祖吕本中(1084年—1145年)为“东莱师长教师”,吕祖谦则称为“小东莱师长教师”。到了儿女,一般均称吕祖谦为“东莱师长教师”了。 少时科试 吕祖谦在《除馆职谢 *** 启》中,对自己作了如下归纳综合:“自其少时既夺移于科试,及乎壮齿,又堙废于隐忧,竟失踪全功,徒怜初衷。”这是颇合现实情况的。吕祖谦儿时,随父亲在福建任所,他先从师于林之奇,后随父至临安,又从师于汪应辰和胡宪。林之奇字少颖,一字拙斋,学者称三山师长教师,是吕祖谦伯祖吕本中的门学生。据《宋元学案》称,吕本中“教之以宽年夜为心,以践履为实,称高弟”。从这个意义上说,吕祖谦又成了他伯祖吕本中的再传学生,足见其在学业上,受其伯祖影响最深。据《宋元学案》称:“师长教师于学,博综诸家。”这对吕祖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胡宪字原仲,是闻名学者胡安国的侄子,从胡安国学,因栖身在籍溪,故自号籍溪师长教师。“师长教师质本澹泊,而造就深固。平居危坐植立,时然后言。看之枵然,如槁木之枝,而即之温然。虽当匆急,不见其有疾言遽色。人或犯之,未尝校也。”这些小我涵养,亦对吕祖谦有很年夜影响。 吕祖谦立像 绍兴十八年(1148年)四月,吕祖谦祖父吕弸中致仕,吕祖谦得恩补为将仕郎。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改为迪功郎,监潭州南岳庙。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为右迪功郎,授严州桐庐县尉,主管学事。他才二十五岁。但吕祖谦并未正视这些官职,他甚至并没有往上任,而同心专心要走科举进仕的道路。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吕祖谦终于实现了他的愿看。这年四月,先考中博学宏词科,接着又中进士。孝宗特下诏“减二年磨勘,堂除差遣”。史臣在这里还出格注明:“祖谦既中选,赐同进士身世,接踵放进士榜,又登上第,故有是命。”吕祖谦由此而特授左从政郎,改差南外敦宗院宗学教授。其制词说:“尔两科皆优选,宜有以旌其能,资叙超升,是亦常典,可特授左从政郎,差遣如故。”看来仕宦的糊口已向吕祖谦睁开了坦途,但他的命运不济,现实上,他所谓的“隐忧”也随之到来了。 就在吕祖谦连中两科的前一年,即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他的妻子韩氏(韩元吉之女)往世,所生男亦夭折。 吕祖谦像 乾道二年(1166年)十一月,他的母亲往世,回葬婺州。因为为母亲守丧,他只得以教授学子为业。 乾道五年(1169年),他另娶韩氏(为原配之妹),并到严州任所。 乾道六年(1170年),他升任太学博士,并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搜检官。次年(1171年)蒲月,第二任妻子韩氏又往世,所生女亦夭折,在精力上给吕祖谦带来了极年夜苦楚。 乾道八年(1172年),父亲因病告回,并以这年二月往世。在守丧的三年中,他仍以教授学子和著述为事。 淳熙三年(1176年),守丧期满,因李焘的举荐,升任秘书省秘书郎,并兼国史院编修官与实录院搜检官。这一年,正四十岁。他已疾病缠身。 淳熙四年(1177年),又娶芮氏为妻。 淳熙六年(1179年)七月二十八日,其妻芮氏又往世,这一年他四十二岁。 淳熙八年(1181年)七月二十九日(9月9日),吕祖谦病故,享年四十五岁。 嘉定九年(1216年)正月,宋宁宗赐吕祖谦諡号为“成”。 嘉熙二年(1238年),宋理宗改谥吕祖谦为“忠亮”。后追封开封伯。 景定二年(1261年),配享孔庙。 重要成绩 主词条: 鹅湖之会 尽管吕祖谦生平屡遭不幸,但在学业上浮现的那种宽宏函容和兼收并蓄的精力,仍使他独树一帜,成为南宋一位重要学者和思惟家。清代学者全祖看在校补《宋元学案》的过程中,很能缔造吕祖谦为学的特点,他说:“宋干、淳往后,学派分而为三:朱学也,吕学也,陆学也。三家皆不甚合。朱学以格物致知,陆学以明心,吕学则兼取其长,而复以华夏文献之统润饰之。门庭径路虽别,要其回宿于圣人则一也。”他还说:“小东莱之学,平心易气,不欲逞口舌以与诸公角,年夜约在陶铸同类以渐纪其偏,宰相之量也。”这确是吕祖谦的作风和为学特点,而浮现这一作风和为学特点的,莫过于他促成了朱、陆的“鹅湖之会”。 《吕祖谦年谱》 所谓“鹅湖之会”,是指以朱熹为首和以陆九渊为首的两个针锋相对的学派,于淳熙二年(1175)在江西信州鹅湖寺举办的一次争辩会,这是我国哲学史和思惟史上一次重要的聚会,为时三天,于昔时六月八日竣事。《象山全集》所附《年谱》,引有陆九渊门人朱亨道的一段话:“鹅湖讲道,切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陆与朱群情犹有异同,欲会回于一,而定其所适从,其意甚善,伯恭盖有志于此。语自得,则未也。”吕祖谦自己亦曾回想此事说:“某留建宁凡两月余,复同朱元晦至鹅湖,与二陆及刘子澄诸公相聚切磋,甚觉有益。元晦英迈刚明,而工夫就实进细,殊未可量;子静亦坚实有力,但欠坦荡耳。”一个“就实进细”,一个“欠坦荡耳”,一褒一贬,判然分明。足见就吕祖谦是偏向于朱熹,而对陆九渊是有所攻讦的。 吕祖谦十分留心读史。朱熹对吕学有所评述。一次,门人黄义刚向教员“问东莱之学”。朱熹便答复他:“伯恭于史额外仔细,于经却不甚理会。”又一次,朱熹问他的门学生吴必年夜:“向见伯恭,有何说?”必年夜答复:“吕丈劝令看史。”朱熹对此很不知足,发群情说:“他此意即是不成晓!某泛泛非特不敢劝学者看史,亦不敢劝学者看经。只《语》、《孟》亦不敢便教他看,且令看《年夜学》。伯恭动劝人看《左传》、迁《史》,令子约诸人抬得司马迁不知巨细,恰比孔子近似!”这里朱熹的定见显然十分偏颇,既不劝学者读史,也不劝学者看经,甚至连《论语》、《孟子》“也不敢便叫他看”,而只令“看《年夜学》”一种,也不外是自己的一己之见,并没有什么实足的事理可言。 吕祖谦半身像 吕祖谦既器重读史,他劝人看《左传》、读《史记》即是理所当然的了。吕祖谦十分器重通史,他留下的未竟史著《年夜事记》12卷(通释3卷,解题12卷),就是一部本拟“起年数,后讫于五代”的纪年体通史。怅惘天不假年,他只写到汉武帝征和三年便往世了。不外,从他留下的这部门书看,这是一部严谨的史著,连对吕祖谦教人读史颇有微词的朱熹也不得不认可,“其书甚妙,勘误得子细”。这部书,每个事目都注明出典,如周敬王四十一年(即鲁哀公十六年),“夏四月,孔子卒”。便注明:“以鲁史、《左传》修。”每条都如斯,一丝不苟。本书另附通释3卷,解题12卷。吕祖谦说:“《年夜事记》者,列其事之目而已,无所褒贬顿挫也。熟复乎通释之所载,则其统纪可考矣。解题盖为始学者设,所载皆职分之所当知,非事杂博、求别致,出于人之所不知也……凡所记年夜事无待笺注者,更不解题。”可见解题就是笺注读这一条理当把握的常识。仍以上条“孔子卒”为例,解题说:“鲁史、《左传》皆书己丑。杜预曰,四月十八日乙丑,无己丑;己丑蒲月十二日,日月必有误。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至是年七十三。”这简直都是“职分之所当知”的事。而通释,则正如陈振孙所说,是“经典纲领,孔孟格言,以及历代名儒年夜群情”。“学者考通释之纲,玩解题之旨,斯得师长教师次辑之意云”。 吕祖谦于读史极下工夫,有《十七史详节》273卷传世。诚如清代四库馆臣所说:其书“所录简陋随时节钞,不必尽出精要”。看来这是吕祖谦读史时随手抄出的,具有选赋性质,故得撒播。 问津书院讲师吕祖谦画像 另一较有影响的史著是《东莱博议》,又称《左氏博议》,虽是“为诸生课试之作”,却多有吕祖谦的真知灼见。全书共4卷,选《左传》文66篇,分析透彻,群情明达,不少处所,分析了他精彩的史学思惟。如在《曹刿谏不雅观社》一文,吕祖谦便盛赞了史官的直笔。他说:“当是时,人君之言动,史官未有不书者。为君者视认为当然而不怒,为史者视认为当然而不疑,此三代之遗直也。厥后管仲之戒齐桓也,曰作而不记,非年夜德也。管仲之所言虽是,而已开作而不记之端也。又厥后,周王之私犒晋使也,曰,非礼也,勿籍。周王之所举已非,而且显然戒史官以勿籍矣。然一时之史官世守其职,公议虽废于上,而犹明于下。以崔杼之弑齐君,史官直书其恶,杀三人而书者踵至。身可杀而笔不成夺,鈇钺有敝,笔锋益强。威加一国,而莫能增损汗简之半辞,终使君臣之分、天高地下,再明于世,是果谁之功哉!”又说:“使其奉承胆寒,君举不书,简编失踪实,无所考信,则仲尼虽欲作《年数》以示万世,将何所据乎?无车则造父不能御,无弓则后羿不能射,无城则墨翟不能守。年夜矣哉,史官之功也!”这种对古代史官的高度评论,在理学年夜盛的南宋,可谓分歧凡响,回响了吕祖谦器重史学、器重文献有征的求实精力。 吕祖谦在任史官时,曾介入编修《徽宗皇帝实录》200卷,又曾奉旨校订《圣宋文海》,这就是由他从头编选的《宋文鉴》。这部书共150卷,所涉诗文集800余家。其书“断自回复以前”,保留了北宋多量的诗文。吕祖谦曾对他的侄子吕乔年说:“国初文人尚少,故所取稍宽。仁庙往后,文士辈出,故所取稍严,如欧阳公、司马公、苏内翰、黄门诸公之文,俱自成一家,以文传世,今姑择其尤者,以备篇帙。或其人有闻于时,而其文不为失踪队所诵习,如李公择、孙莘老、李泰伯之类,亦搜求其文,以存其姓氏,使不湮没。或其尝仕于朝,不为清议所予,而其文自亦有可不雅观,如吕惠卿之类,亦取其不悖于理者,而不以人废言。”都可见吕祖谦在选文时的良苦专心。此书初成,朱熹并无赞辞,但晚年经由仔细研读,却说:“此书编次,篇篇有意……其所载奏议,皆系一代政治之年夜节,祖宗二百年规模,与后来中变之意思,尽在其间,读者着眼便见。”足见本书的编选是极有功力的。 人物评价 周必年夜:祖谦涵养久,知典故,不单文字之工。 朱熹:①学如伯恭,方是能变换气质。②伯恭是宽厚底人,不知若何做得文字似轻儇底人。 吕祖谦画像 陈亮:乾道间,东莱吕伯恭(吕祖谦)、新安朱元晦(朱熹)及荆州(张栻)鼎峙,为一代学者宗师。 脱脱:祖谦学以关、洛为宗,而旁稽载籍,不见涯涘。心平气和,不立崖异,一时英伟卓荦之士皆回心焉。...其所讲画,将以开物成务,既卧病,而任重道远之意不衰。居家之政,皆可为儿女法。 全祖看:小东莱之学,平心易气,不欲逞口舌以与诸公角,年夜约在陶铸同类以渐化其偏,宰相之量也 纪昀等:祖谦虽与朱子为友,而朱子尝病其学太杂。其文词闳肆辨博,凌厉无前,朱子亦病其不能守约。...祖谦于《诗》、《书》、《年数》皆多究古义,于十七史皆有详节。故词多根柢,不涉游谈。所撰文章要害,于体格源流,具有心解。故诸体虽豪宕骏发,而不失踪作者典范楷模,亦无语录为文之习。在南宋诸儒之中,可谓衔华佩实。 白寿彝:吕祖谦关心朝中年夜事,死力主意抗金。他曾上书说:“恢复年夜事也,规模当定,方略当审……臣愿精加查核,使之确指经画之实,孰先孰后,使测验考试侥幸之说不敢陈于前。”他对南渡之后50年,“文治可不雅观而武绩未振”的情况极为忧虑,希看能从根柢上予以转变,其用意显然是十分深切的。怅惘吕祖谦在从政的18年间,屡被他所说的“隐忧”所困,未能充实施展他的才干,其实令人叹惜。 小我作品 吕祖谦著有《东莱集》(《东莱吕太史文集》)四十卷传世,还有《古周易》1卷、《书说》35卷、《吕氏家塾读诗记》32卷、《年数左氏传说》20卷、《年数左氏续说》12卷、《东汉精髓》14卷、《丽泽论说集录》10卷、《历代轨制详说》12卷、《古文要害》2卷、《近思录》、《易说》、《周易音义》、《周易系辞精义》、《东莱书说》二种、《东莱博议》、《年夜事记》、《吕氏唐鉴音注》等。《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录其诗一卷,《全宋诗》亦录有其诗。 吕祖谦作品 儿女遗迹 吕祖谦墓 吕祖谦墓,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武阳镇明招寺南300米。其墓丘长约30米,下宽23米,上宽15米,有拜坛三级,墓碑尚存。还有其祖辈、父辈和兄弟的坟墓10余座,可辨者有吕好问墓、吕本中墓、吕在器墓和吕祖俭墓。1989年12月12日颁布为浙江省级文物掩护单元,2013年5月颁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掩护单元。 浙江金华武义县吕祖谦墓
国学经典别称有哪些
中国古代教师称谓各种2006-10-1 200000师长:教员与长者。《周记·地官》“三日顺行,以事师长。”后用为教师尊称。师傅:教师的通称。封建社会东宫太子的教师即称太子师傅。师父:教师尊称。《白虎通·封公侯》“人有三尊,君、父、师。”师父含有教师如怙恃之意。经师:汉代指儒学学官,后指教授儒家经典的教师。《王文宪集序》“经师人表,久资复实。”博士:秦时官职,掌古今史事侍问及书籍典宁,汉代始称太学中的教师,唐宋时有专业黉舍,故而有算学博士、书学博士、律学博士之称。教习:明代翰林院学官兼教师,清末兴办书院,其教师沿称教习。教授:宋往后学官名称,掌黉舍课试等事,现作高级黉舍教师职称。讲师:古为讲解经书的教师,今为高级黉舍教师职称。助教:学官名,始于晋,协助博士教授学生,厥后各代均在国学中设助教,近代成为高级黉舍教师职称。师长教师:按《礼记》注“师长教师,白叟教训者。”《孟子》注“学士年长着,故谓之师长教师。”用作教师的尊称。教师、西宾:唐以前,俗以东向座为尊。宾客至必请进教师面东而坐,故尊称私塾教师为西宾,亦称教师。祭酒:在古代是掌国学诸生训导政令之官,相当于此刻国立年夜黉舍长。司业:协助祭酒管儒学训导方面工作,相当于此刻国立年夜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