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为什么北方人好多无族谱
行走的太阳的回复
南方的宗族传统保存了中国的民间传统文化
多数人总会下意识地认为,保持传统文化似乎就是保护一些文物,保护一些古老的技艺就够了
但真正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是我们的生活哲学,中国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国家就在于我们的生活,而不只是一些国家宝藏,不只是一些青铜器,一些竹简木牍。那些只是代表我们的起源,表明我们有一个从前,但是什么是我们,什么是我们与别人的不同?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是我们的生活哲学,是我们的普世价值观。如果没有这些,换做一群高鼻深目的洋人,他们也建个博物馆,把那些文物好好保存起来,但是仍然过着他们洋人的生活,可以称呼他们为中国人吗?我想是不行了。
人文是发展的,但是发展不意味着抛弃所有的过往。发展应该是基于我们的现实,创造属于我们的新方式。俗称中国特色。
如果没有我们的传统生活哲学,传统价值观,谈什么中国特色?中国都没有了,光有特色。
脱开大道理说点实际的。
以闽南为例,大多都是一村一姓,每村都有一个姓氏。在一个村中,家家户户只要有能力都会挂上一块代表他们宗族传承的匾额。
比如说紫云衍派代表以黄守恭为始祖的黄姓族裔,可以让人轻松地知道他们的祖先是谁。南阳衍派代表以叶洙为始祖的叶姓族裔延陵衍派代表以吴仁禄为始祖的吴姓族裔
衍派是指姓氏的源流,在衍派之外又有传芳,传芳指的则是一姓中的典范人物,足以别枝开宗。九牧传芳代表以九牧林家为始的林姓派系,九牧林家是指唐朝林披所生九子,九子皆为刺史,刺史即州牧,所以九子皆为州牧是为九牧。真要论起来,林披也是牛逼得不像话的存在。
衍派与传芳是可以同姓,同祖的,也可以是同姓不同祖。即使挂着同样的衍派,传芳,也可以是不同姓不同祖,这个就要具体去看,各家的族谱。
这种以同宗同族聚居而成的村落,在经济条件不发达的古代,可以极大地提升同姓人的安全感,同宗互助,同族相帮。通过宗族的观念把所有人团结到一起,在政府组织管理能力低下的时代是很有进步意义的。
这种宗族观念,到了今天也并非一无是处。不少人提出,聚族抗法,这样的例子当然有,也不少。但是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强,还有法制观念的深入,这种事情正在慢慢减少。
在这个社会生活得久了的人就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圈子变小了,只有上下班的那几个同事,还有读书时的几个同学。时间久了,连同学的关系也会变得非常淡。
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人的接触面有限,交际能力也有限,多数人难以在陌生人之间建立联系。而宗族的概念可以让人较为轻松地建立联系。自然,不是说同族就要以命相帮,但是一些不涉及重大利益的,同宗族的还是愿意能帮一把就帮一把,相对于那些没有宗族观念的人会好上不少。
懒猫夭夭的回复
其实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感觉亲情都比以前了。就像赵本山小品说的距离产生美,距离拉开了美没了。亲情虽然不会因为距离而变没,却会因为距离而疏远陌生。我想长期在两地生活的亲人总还是有陌生感的。人们说南方人重亲情北方人冷漠这是不对的,南方人之所以大家感觉有亲情是因为南方的宗族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大家族的传承还比较完整,有足够的向心力把族人团结在一起,所以看起来比较有亲情,其实随着经济的发展宗族势力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弱。
还有就是科技的发展进步,机械代替了大部分的人工劳作使得人们不在需要像以前一样必须团结协作才可以完成生产任务。说白了人们不需要相互依靠着生活了,自然就不需要用心的维护感情了。而现代人越来越没亲情我觉得更多的是经济原因造成的,现在有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人穷没钱没亲情,什么意思现在在外打工的人有好多人为了省钱都不回家过年,在外人看来就是亲情的淡漠,其实都是生活所迫不是没有亲情而是没有条件回家过年。
所以不要再说北方人没亲情,南北方的人都是中国人谁不是满满的亲情只是没办法体现出来罢了。所以请不要地域黑生活本就不易何必相煎太急。
走最后锁门的回复
祠堂,是祭祀祖宗的地方,往往在电视剧上我们也能看到,比如族人如果犯错的话,那么族长就会在祠堂当着祖宗的牌位还有族人的面进行惩罚,但是祠堂的话在南方是比较多的,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好几个,而在北方的话却是很少,但是北方却注重族谱,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战争问题,因为北方自古以来就多战乱,所以因为战乱导致人口迁徙,那么人们到了南方后建立宗祠,一方面是因为凝聚力,这样的话不会被当地人欺负,还有就是祭祀祖宗,而北方的话则是因为战乱导致大量建筑的毁坏,宗祠自然也是包括在里面的,所以人们就只能以文字的方式记载,这样的话才容易保持信息,所以因此北方才会比较注重族谱。还有就是南方注重宗祠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南方的汉人比较多,我们都知道汉人因为儒家文化的影响,所以对于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视的,而祭祀祖宗其实也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而南方的汉人其实都是在秦汉时期迁徙过去的比较多,因此才会保留最正宗的祭拜观念,而北方的话则是靠近关外地区,所以与外族通婚的比较多,所以自然而然的血统也就没有汉人那么纯粹,因此对于汉人礼仪也是不那么的重视。其次的话就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为北方是属于政治中心,所以波及到的影响比南方严重,但是可谓是打击封建迷信等等毁坏了诸多的文物和历史建筑,那么自然的宗祠也是包括在里面的,所以导致北方很多地方的祠堂都受到了破坏,最后也就只有一些族谱得以保存下来,而南方则是比较远离政治中心,因此受到的波及范围不会太大,所以南方很多地区的宗祠才得以保存下来。最后的话就是改革开放后,很多海外华侨回国探亲,而南方很多城市都是属于沿海地区,那么当地的海外华侨也是比较多,那么这些人回了家乡后第一件事自然就是捐钱修建宗祠之类的,所以这也是导致宗祠在南方地区比较普遍,而相对的北方的海外华侨比较少,那么人一少自然的就没有人捐钱修建了。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国学 · 272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国学 · 233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国学 · 278人浏览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国学 · 143人浏览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国学 · 272人浏览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国学 · 209人浏览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国学 · 167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国学 · 165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国学 · 172人浏览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国学 · 203人浏览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