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宋朝姓赵的都是宗亲吗吗
佳乐的回复
家天下啊!皇帝吧天下看做自己家所有的,所以老子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一代一代世袭直至灭亡,当然都姓赵了。夏朝的帝王都姓姒(除去篡位的后羿、寒浞)、商朝的帝王都姓子、周朝的帝王都姓姬、秦朝的皇帝都姓嬴,汉朝的皇帝都姓刘,隋朝的皇帝都姓杨,唐朝的皇帝都姓李,宋朝的皇帝都姓赵,元朝的皇帝都姓孛儿只今、明朝的皇帝都姓朱,清朝的皇帝都姓爱新觉罗。各个朝代的皇帝,他们是一个祖宗一脉相承传宗接代传下来的,当然都姓一个姓。
快乐到家的回复
满族人中确实有这样的传说。
传说北宋灭亡时,北宋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的宗室子弟、嫔妃都被金兵(后来的满族祖先)俘虏,强行迁往北方。后来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绝大部分宗室子弟、后宫嫔妃等都被折磨致死,至于他们是否还留有后代,以及这些可能的后代后来到底怎么样了,目前为止都没有任何直接的证据或者明确的记载。野史传说,确实有赵宋的宗室子弟幸存了下来,并且改姓满姓。目前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证明这一点,大部分史学家也认为这是野史杂谈,不值一驳。但是从清朝开始,很多满族人(包括宗室子弟)就相信这一点,并且给出了很多简介的证据。证据一
清朝乾隆道光年间的贵族昭连(礼亲王六世孙)在《啸亭杂录》卷10《宋人后裔》中写道:
两汉以下,只有宋氏最为悠久,虽屡遭变迁,其业犹存。即使亡国后,其后裔也没有遭到酷毒。野史说元顺帝是天水苗裔,事虽暧昧不清,但未必有来头。今日董鄂冶亭总督考自己的宗谱,乃知其先人为宋英宗越王的后裔。后为金人所迁,处居董鄂,以地为氏。数百年之后,尚有巍然兴者,何盛德之至也。”
文中提到的董鄂冶亭,即铁保,满洲正黄旗人,姓董鄂氏。董鄂部是满洲近邻,其主城董鄂城与清代都城赫图阿拉很近,如金人迁赵宋后裔于董鄂,必然波及后来的满洲部之地。宋徽宗、钦宗被俘的地方即五国城,这是清代满洲部兴起之三姓地区,也是符合的。
《啸亭杂录》卷4中说:
五国城在今白都纳地方。乾隆中,副都统绰克托筑域,掘得宋徽宗所书鹰轴,用紫檀匣盛。千余年,墨迹如新。又获古瓷数千件。因得碑碣,录徽宗晚年日记,尚可得其崖略。云于天会十三年寄迹于此,业经数载。始知金时五国城即此地也。”
昭连所记,时间、地点、人物都明确。且他本人是宗室,所以有一定的参考性。证据二
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卷15《周、隋、唐皆出武川》中得出清末有人认为这是爱新觉罗为赵宋后裔的证据。还有生物学家从遗传学上取得例证证之。虽然这些说法缺乏实在证据,但下列事实应当引起注意:在东北爱新觉罗氏冠汉姓为“肇”或“赵”,并不冠金姓。当代学者金启孮(爱新觉罗宗室辛亥革命后大部分都改姓金)先生说:
数十年来,我对此事十分注意。近年到黑龙江富裕县三家子屯调查时,那里的爱新觉罗确是冠姓赵。后到吉林市遇到一位爱新觉罗氏也冠姓赵。在辽宁听到多位故老相告当地爱新觉罗氏冠姓“肇”、“赵”,并非受辛亥革命的影响。三家子屯的赵喜庆同志还曾和我谈过爱新觉罗应该冠姓赵。见我冠金姓反觉奇异。”证据之三
清姚元之《竹叶亭杂记》卷3说:
“三姓中有民觉罗。国初之黒津秀而黠者来投,因编为旗。其人以国家有民公之封,因自名为民觉罗。黑津乃‘徽’、‘钦’二字讹音也。在三姓东三千里外散处,至东海边。以鱼为生,即以鱼为衣,故曰:‘鱼皮笪子’,或谓‘黑津笪子’名异而实同也。……余内弟左子恕宜,任伯都纳巡检,知之最详。为余言之。”
姚元之与昭连是同时代人,所记更为可信。证据四
金启孮先生的父亲金光平曾对他说:“满洲人初读汉字,每不能发正确之音,如称‘道路’之‘道’,曰‘多罗’(切音);称桃李之‘桃’曰‘托罗’。若以此规律推之,则‘赵姓’之‘赵’实可发音为‘觉罗’。‘觉罗’者即满洲人读‘赵’字之讹音。”
通过以上几个证据,有些人认为爱新觉罗就是姓赵这个说法不能简单予以否定。
还有传说,爱新觉罗的本来全称是“依耳根觉罗”。‘依耳根的意思是“贱民”和“穷鬼”的意思。没人喜欢用这姓,这是金朝皇帝为了嘲笑羞辱赵姓宗室强行给他们加上的!这姓一直叫了几百年,直到努尔哈赤当政,觉得大家老是穷鬼穷鬼的叫太没面子,于是就改成了爱新(金)。单只允许他自己这一脉改金,其他赵姓支脉也有改的,一般都根据自己所在的旗改成红觉罗,蓝觉罗等等。 只有自己那一脉不肯忘本,仍然用依耳根觉罗,以表示不忘祖先所受的苦难!
——————————————
好运来的回复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开国皇帝。
后唐明宗天成年间(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涿郡,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其后郭威废汉建周,得任东西班行首,始入宦途。后从征南唐,多有功绩。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次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汉及契丹联兵犯边,时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的赵匡胤受命前往御敌。初三夜晚,大军于京城汴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发生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大军随即回师京城,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976年11月14日),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谥曰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葬永昌陵。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国学 · 272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国学 · 233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国学 · 278人浏览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国学 · 143人浏览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国学 · 272人浏览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国学 · 209人浏览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国学 · 167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国学 · 165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国学 · 172人浏览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国学 · 203人浏览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