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你回答 2025-09-19 11:35 181 人浏览

哪个宰相劝宋真宗亲征

梦想花开的回复

宋朝签订的这个盟约被喷为“不平等条约”,却成为一强敌的催命符

一说到“不平等条约”,很多人最先想到的便是清朝末年,其时清廷与西方列强签订的各种充满了屈辱条件的条约,像什么《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等,不但赔钱赔得,还把国家的命运也给赔了出去,至今依旧是国人心中无法磨灭的伤痛。

其实,签订不平等条约并非是清朝首创,在宋朝时期已经有了先例,话说景德元年即公元一零零四年秋,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自率领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听到强敌来了的消息,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当时在位的宋真宗也打算南逃。

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之下,宋真宗不得不硬着头皮来到澶州督战,得知皇帝亲至前线,宋军士气大涨,不但坚守城镇,还在澶州城下以八牛弩射杀了辽将萧挞览,辽军主帅一死,萧太后有些害怕了,又听说宋真宗率兵亲征,觉得宋朝不好对付,就有了讲和的打算。于是,萧太后便派了个使者前来议和,本来寇准是极力反对议和的,甚至还主张乘胜出击,收复幽云十六州,但奈何主张议和的人太多了,导致寇准的提议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最后无奈之下,寇准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只得同意议和。

此后,宋真宗派了大臣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双方于公元一零零五年一月订立和约,内容大体上有这么两条“一是辽宋为兄弟之国,以后谁家的皇帝年纪大,谁家皇帝就是哥哥; 二是宋每年向辽供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开展自 由贸易。”

因为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所以史称“澶渊之盟”,很多人认为,“澶渊之盟”不过是以“贿赂”来换取和平,故将其看作是宋朝签订的丧权辱国条约,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其实也未必尽然。首先说第一条,以今天的眼光看,这非但不是不平等条件,反倒是完全符合《联合国宪 章》的宗旨,之所以我们骂这个条约不平等,估计主要是因为第二条,可是,我们嘴上骂骂也就算了,但心里要清楚其背后的意义所在。

话说十万两白银究竟是个什么概念?其时宋朝的岁入是一亿两,打一场宋辽战争,每年军费是五千万两, 关键在于第二条的第二款,两国开展自 由贸易,这“岁币加自 由贸易”可就厉害了。

要知道,大辽除了卖羊卖马,能有什么贸易基础?它几乎没有任何产品可以输出给宋朝,而宋朝的每一种商品,都是辽需要的,开始辽国还卖一些马,后来,发现宋朝的骑兵越来越多,就不敢再卖马了。于是,萧太后下了一道命令,谁再出口马匹,就杀谁全家,结果,边境贸易从一开始就变成一边倒的对宋贸易巨额逆差,大辽收的岁币,到年底全被宋朝赚得干干净净不说,每年还得倒赔钱。

由于大辽不懂经济,后来干脆不再发行货币了,反正发行出来,也没老百姓认,即使大辽皇帝本人,也觉得只有宋朝的钱才是真正的钱,就 要了大辽老命的“货币战争”,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开始了。最后的结果就是,一百年间双方再无战事,而大辽的财富则通过“货币战争”,源源不断的输入宋朝,借此机会,宋朝的“先进文化”也传播渗透到了大辽的每一个毛孔之中,令其像吸食毒 品一样再也戒不掉了,在宋朝金融与文化的多重输出下,辽国的体质虚弱到不行,后来被金国给灭了。

听到“货币战争”和“文化输出”这几个词,大家是不是有种非常熟悉的感觉?是的,这不正是当今世界上某个西方大国惯用的伎俩吗?也许当时宋朝未必能够真正理解这些手段的厉害程度,却实实在在的发挥了它的功效,并成功地将之转化为对强敌的一道“催命符”。

晴天和你的回复

寇准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

赵光义去世后,赵恒继位也就是宋真宗。不过很明显他与自己的父亲相差不是一点半点。虽然北宋打但是赵光义还敢北伐,可宋真宗胆小怕事。

由于雍熙北伐后,大宋由主动进攻转为了被动防御。这也让宋真宗面临的压力不小,因为辽国对大宋是步步紧逼,动不动就南下入侵一下,给边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差点把宋真宗的心脏病吓出来。 但是大宋还是有主战派的,寇准就是其中之一。

公元1004年,辽兵南下了。这一次可不是闹着玩的,萧太后以及辽圣宗耶律隆绪率20万大军亲征了。

北宋朝野上下惊恐不已,参知政事王若钦甚至提出,迁都金陵。也有人建立迁都四川,其实目的都是一样的, 害怕了,要跑。不过寇准站了出来,他不仅痛斥了主张迁都的看法,甚至还坚决主战,要求宋真宗御驾亲征。

至于主战是没有毛病的,不能看见敌人就逃跑,那么跑到四川难道就不追了吗?要知道后来的南宋一路跑到了最南边了,南明的皇帝还逃窜到了缅甸,结果又如何?

但这个让皇帝御驾亲征,甚至还要去前线,这个就有点令人费解了。当宋真宗到黄河南岸时,发现对岸的澶州城战火弥漫,说什么也不敢过河。在寇准的一再劝说和保证下,这才过了河,鼓舞了士气,激发了斗志,宋军冲锋陷阵,连连告捷,最终取得了胜利。辽军受挫,只好与宋朝缔结合约,史称“澶渊之盟”。

从结果看,宋真宗亲征没有出现意外,但是为什么寇准敢逼皇帝呢?

寇准正直,一心为国,这一点和大明时期的于谦很像。在他们的眼里,国家和老百姓是第一位的。

所以他不会一味地为了讨好皇帝而做一些违心的事。这是从性格出发的,但其实寇准在劝皇帝之前,也是有一些准备的。

当时的军队数量有限,如果重兵压在前线的话,那么京城的防守力量就会很薄弱,但是皇帝在京城,又不能不顾,所以到时候两头兼顾,说不定两头都危险。

皇帝和军队在一起,这样可以劲儿往一处使。自然好处是大大的,会激发士兵的斗志。毕竟皇帝也并没有在战场第一线,如果形势突变,其实也并非一定会交代在那里。

再说了,寇准对辽国也是非常了解的,知道他们长途跋涉,后勤是个大问题,是耗不下去的。

当然了,如果把皇帝留在京城,很有可能在忽悠之下,逃跑。到时候结果可就难以预料了。

i4cuSatsu的回复

毕士安(938年-1005年),本名毕士元,字仁叟,小字舜举,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北宋初年宰相、诗人。

宋太祖乾德四年(966年),毕士安进士及第。宋太宗即位后,拜监察御史,出知乾州。入为翰林学士、礼部侍郎。宋真宗即位后,累迁吏部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大力推荐寇准。澶渊之战时,支持寇准决策,力主宋真宗亲征。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后,又挑选良将守边,量时制法,依次施行。

景德二年(1005年11月14日),去世,时年六十八,追赠太傅、中书令,谥号文简。著有文集三十卷,如今已佚,《全宋诗》录有其诗。

人物生平

毕士安,字仁臾,代州大同人,宋朝著名宰相。其曾祖与祖父都在本州、本县做小官,父亲还任过观城县令。毕士安从小好学,曾专程到宋(今河南省商丘)、郑(河南省郑州市)等地求师。宋太祖乾德四年(966年),毕士安中进士,十年后任大理寺丞、三门发运事。

淳化二年(991)为翰林学士,咸平元年(998),任礼部侍郎、翰林学士。治学严谨,知人善任。曾大力推举寇准。上召选官校勘《三国志》等,书中多有鄙恶之事,劝其删改后刊印。他说:恶以戒世,善以劝后,善恶之事,春秋皆备。遂命刊刻。真宗即位(997年)拜工部侍郎、枢密直学士。景德初,进吏部侍郎、拜平章事。

毕士安一生为人正直,勤于政务,治学严谨,知人善任。平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曾大力推举寇准,向宋真宗上书说:“寇准忠义两全,善断大事,我以为是宰相之材。”于是宋真宗同意毕士安之奏请,同时任命毕、寇二人为平章事(宰相)。寇准任宰相后,小人申宗古诬告,毕深知寇之为人,极力为寇辩护,查清诬告案件,将申宗古斩首,寇准才得安心政务。以后寇准力主抗辽,政绩显著,均为毕士安荐贤之功。

景德元年(1004年),进吏部侍郎、拜平章事。同年,辽国统军萧挞凛领兵南下侵宋,毕士安与寇准力主真宗御驾澶渊订盟,迫使辽邦不敢进犯,只好订立澶渊盟约,双方罢兵议和。

景德二年(1005年)十月初十(11月14日),毕士安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宋真宗亲至其府邸哭吊,异常悲恸,赐白金三百斤,并下诏为他废朝五日,册赠太傅、中书令,谥号“文简”。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国学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国学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国学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国学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国学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国学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