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你回答 2025-09-19 06:17 205 人浏览

宗亲在什么地方呢

无色无味李公子的回复

宗人府是管理清朝皇室宗亲的地方,一旦清朝的皇子被关进宗人府,也就说明他已经是个有罪之人。皇亲宗室的一切待遇没有不说,而且还会被幽禁宗人府至死。如果所犯罪行很大,还有可能会受到严刑拷问,所以这些养尊处优的皇子们被关到宗人府就会生无可恋。清朝的宗人府基本上就是管理帝王的家事,同时也一并管理这些宗亲子弟。比如帝王子嗣以及宗亲子嗣降生之事,都必须在宗人府记录档案,这样皇室身份才能被认可。当然同样这些皇室宗亲要是犯了罪,也必须由宗人府处理。毕竟都是跟帝王有着亲戚关系,如果官府过问,就会有损帝王颜面,所以宗人府也有义务处理犯罪的宗亲们。既然宗人府有职能是处理有罪的皇室宗亲,那它自然也有一套与刑部衙门一样的审问流程。一般皇子没有人敢拷问,可是到了宗人府,大家都是皇亲国戚,身份都差不多,所以皇子在宗人府也就没有特权。只要到了宗人府,如果不认罪,宗人府就可以用刑拷问,对于这些从小娇生惯养的皇子来说,这样的酷刑他们哪见过,皇子被严刑拷打,不仅仅是身体上受到折磨,也让他们没了帝王之子的尊严。可以说到了宗人府的皇子,那便是从人上人的生活,一下子跌进了地狱般的生活。而且就算不受到刑罚,皇子进了宗人府,几乎就等于终身囚禁在宗人府中。别想着还能在宗人府中给自己弄个大院,再来一大堆奴仆,好吃好喝的伺候。基本上就是一人一小黑屋,平时也就是一些粗茶淡饭,更别想还有奴婢伺候。也就是说原本高高在上的皇子,一下子就成为名副其实的阶下囚。就是在坐牢,只不过没有囚徒的集体生活而已,自己单间单户,连个说话人都没有,而且还要这样生活到死,想想就很可怕。这样孤独到老死还不如死了呢,所以这清朝的皇子一关进宗人府就生无可恋了。

耿华卿的回复

相信一提起“祖宗” 两个字,大家就会不约而同地,会想到家族中辈分较高的先辈;亦或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但“祖”和“宗”拆开之后,分别是什么意思呢?想必至少有90%以上的人会直摇头。这两个字的深刻寓意是什么?是“祖”亲,还是“宗”亲?

让我们带着一系列疑问,深入了解“祖”和“宗”的真实含义,了解自己的血脉根源,以及这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亲疏。

从民族角度来讲,自炎黄二帝开始,炎黄子孙便应运而生,这二人作为中华人文初祖,就是华夏儿女的祖宗。相信说到这里,大家对“祖宗”二字,已经有了初步认知。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区分,“祖”和“宗”的亲疏关系。

如果大家能够将二者区分视之,并真正了解“祖”和“宗”,到底是什么的内容,那么就一定会知道“祖宗”是谁。

第一、“祖”和“宗”的来源

1.何为“祖”?

“祖”本义是指祖先,简而言之凡是父辈以上的血亲,都可以称作“祖”。当然“祖”的含义并非如此狭隘。

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以“祖”为庙号的皇帝,汉高祖刘邦和宋太祖赵匡胤。从这一点便可以得知,“祖”可以引申对开创基业的君主。

当然大家也应该了解,“祖”也可以是言行、功业为后世所宗仰者。从“祖”的造字法上来看,甲骨文、西周金文中,皆以“且”为“祖”。最初的含义可能是“男根”的象形,或说是像神主之形。按照这种说法推测,“祖”有权威、权利、地位的象征。

从“祖宗”中的“祖”来看,其实也代表着家族权威。毕竟人们在提起自己的祖宗时,总会习惯性的称之为先祖。

在这期间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祖”字的含义逐渐被固定为祖先,即凡父辈以上皆可称“祖”。

《诗·大雅·生民序》云:“《生民》,尊祖也。”;孔颖达疏:“祖之定名,父之父耳。但祖者,始也,己所从始也,自父之父以上皆得称焉。”。

这些古籍中的记载,充分的说明了“祖”,乃家族的起源或血缘象征。2.什么是“宗”?

“宗”与“祖”有本质区别,按照字形来看“祖”乃示 且构成。“且”的甲骨文字形为祖庙状,由“土”字转化而来,象征着古人对祖先的崇拜。

另外一种说法认为,“祖”的字面意思为“示 且”,是“示”的二重递进关系。

而“宗”字则是由大 示组成,其主要含义就是代表“大示”,“宗”所代表的是家族分支。

单从这个字的外形上来看,“宗”表示设有先祖牌位的房屋,说白了就是祭祀祖先的宗庙、神庙。由于参加祖先祭祀的都是同一家族,所有还可以引申为祖宗,亦或是同祖家族等含义。第二、“祖”和“宗”的亲疏不同

“祖”和“宗”的辈分不同,甲骨文中的五代关系以“示”为基准:太祖即“示”之曾祖;祖乃“示”之祖父;宗则是“示”之父亲;“示”又分为大示和小示,而示之子就是下一代的意思。

从严格意义上讲,“祖”和“宗”相比,“祖”要明显亲于“宗”。因为“宗”乃旁系前辈,叔叔、伯伯、大爷、二爷……等。

虽然都同属一个老祖宗,并且都属于同一血统,但是相比较于“祖”而言,“宗”的血缘关系要远一些。

“祖”是本家、“宗”是本族,所以“祖宗”虽是同一血统家族前辈,但“祖”的血缘关系更为亲密。据《礼记·祭法》记载:“有虞氏禘黄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孔颖达疏:“祖,始也,言为道德之初始,故云祖也。宗,尊也,以有德可尊,故云宗。”。

这句古籍中的记载,又从另外一个角度,阐述了“祖”和“宗”的深层涵义。

对古代王朝历史比较熟悉的人,相信一定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封建社会中的皇帝庙号,往往都会以祖、宗为区分。

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宋高宗赵构等,实际上从庙号的祖、宗之分中,就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在皇帝庙号中,“祖”和“宗”的区别很明显,一个家族中开创基业的第一位祖先,就会被称为“祖”,而紧接着第二位祖先便是“宗”。可以看出“祖”更为正统,而“宗”则有不劳而获的意味。

我们聊聊的回复

文 | 读书君“族”和“宗”,“族亲”、“宗亲”,这几个词,很多人都不太能分清它们的区别。

我们具体来说说,这几个词怎么理解。01 “族”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是一个宗法制的国家,它始建于西周,时至今日,这种宗法观念仍然存在。

什么是宗法制呢?就是指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而“家族”正是一群具有血缘关系共同聚在一起的人群。▲选自于《白鹿原》剧照“族”这个词,用古汉语来解释的话,它的甲骨文是一个会意字,由两个部件组成,上方表示一面飘扬的旗帜,旗帜下面竖立着一支“矢”。表示以旗帜召集军队之意,会意是聚集。

“族”呢,它的本意应该指聚集。《庄子·在宥》有句话这样说:“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

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就是说云气不会等到聚集在一起了,才变成雨落下来。草木也不会等待发黄了才落下来。这里的“族”,就是指聚集的意思。

引申为人的话,就是指很多人聚集在一起,为此就有了“家族”、“种族”、“民族”的说法。而家族就是更强调血缘关系和亲属关系,“种族”“民族”则是表示同一性质的人群。我们说的“啃老族”、“打工族”,这里添加的“族”作为修饰的词,指的就是同一性质的人群的意思。02 “宗”

宗,从宀示,示,神祇,宀,房屋。它的本义,是宗庙,祖庙的意思。而我们都知道,古代人祭祀,拜的就是宗庙,祖庙等,实际也就是拜祖先。“宗”除了指祖先,还有宗族、宗氏等意思,也同样是以家族为中心的一个大族群构成的集体。汉语词典中的“宗祠”、“宗法”,说得差不多就是这方面的意思。(注:这里要解释一下,我们常说的祖先,往往是指祖父辈以上的先辈)

和“族”相比,“宗”的涵括范围更大一些。族通常是指以血缘为关系的,上面的先祖流传下来的后代血脉。就是宗在前,族在后,宗包括了族在内。它不仅涵括了族的一部分,还包括了同族远房兄弟等的“宗表”。“宗”和“族”,这两个字其实是经常被合在一块讲的,正所谓“宗族”、“宗族”,说的就是同一个支派的同源族群。对于乡下的朋友来说,也许能更好地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乡村最常见的就是以宗族为村落聚居划分的,每个宗族都有自己的祠堂。

在一些经济比较好的地方,宗族往往还具有排他性,比较排斥作为邻居的其他姓氏,甚至可能会出现,异族人群拉帮结派打群架的情况。

03“ 族亲”

族亲,就是指具有血缘关系或是有姻亲关系的家族。

血缘关系这个比较好理解,我们就不展开论述。

姻亲关系,简单地说,就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它包括直系、旁系血亲关系比如儿媳、姐夫、岳父、夫之妹,以及妯娌、连襟等。我们常说,近亲不能结婚,就是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象表哥和表妹结婚,亲上加亲这种封建的思想,就显然不合适,咱们听听就算了,为了后代考虑。中国古代有严酷的族刑制度,其范围有宽窄之分,比如三族、七族、九族等,我们经常听到的“株连九族”,算是这其中最为残酷的刑罚了。

比如明律规定:

“凡谋反乃大逆,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祖父,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异,年十六以上,不论笃疾、废疾,皆斩。”

这里所涵括的大体就是族亲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大体就能知道,我们说的族亲,基本上就是指同源的男系亲属。在旧中国,族权就是男性掌握的,家长、族长可以代表“宗祠”权势。

04“宗亲

宗亲,就是指以姓氏为区分的同宗亲属,它既指同宗的亲属,又指同母的兄弟。

《三国演义》第一回写道: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

这里的宗亲,指的就是刘姓氏的同宗关系。

宗亲,既包括直系宗亲,也包括旁系宗亲。直系宗亲:比如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子孙等。旁系宗亲:比如伯父/叔父、堂兄弟、侄辈、侄孙辈等。

曹雪芹的《红楼梦》,其小说里众多的人物关系,就是一个很好例子说明,里面的人物关系,就是一个大型的族亲和宗亲关系网。▲选自于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比如贾府的族亲,以贾政、贾赦、贾琏、贾珍、王熙凤、林黛玉、薛宝钗、秦可卿、贾迎春、贾探春……等构成。《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就是一个个的族亲关系网。

贾府的宗族,就是以贾赦、贾效、贾敦等往下为代表组成的庞大关系网。05 小结

总言之,宗族,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特色社会组织形态,它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一直延续到了如今。什么是族,什么是宗呢?简单地概括一下:“族”就是一种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族群聚居体;“宗”就是在“族”的基础之上,组织和管理族众的;宗族,简而言之,就是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的各个家庭,在宗法观念等规范下组成的一个群体。

“族”和“宗”,是不分开讲的。

还有祖亲、乡亲等说法,也都是由宗族观念延伸出来的各种叫法。受宗族观念影响,中国人有互帮互助、资源共享的传统。也是受宗族观念影响,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认祖归宗”的说法,一个人不管走到哪里,实现了多大的人生成就,都不能忘记了“根”,忘记了“祖宗”。

自古以来,很多远渡重洋,背井离乡,到异国谋求发展的中国人,即便在外生活多年,也往往会不远万里地从异国回来,认祖寻亲。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国学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国学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国学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国学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国学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国学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