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李贺是唐朝宗亲吗
遗失的美好的回复
“诗鬼”李贺的父亲叫李晋肃,并不是与哪位唐朝皇帝同名了,而是名字中有一个“晋”字,而“晋”与“进”同音,儿子李贺就要避这个“进”讳,不能参加“进士”考试。
元和五年(810年)韩愈才与李贺书,劝其举进士。该年初冬,二十一岁的李贺参加房式主持,韩愈参与组织的河南府试,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并一举获隽,年底即赴长安应进士举。
可是“阖扇未开逢猰犬”(意为:天门未开,前路被狂犬拦挡。),妒才者放出流言,谓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尽管韩愈“质之于律”“稽之于典”为其辩解,终无可奈何,李贺不得不愤离试院。
同情李贺的人也很多,最高调的当然是他的忘年交韩愈。我们的古文大家气愤不已,写了一篇《讳辩》,来反驳这种荒谬、恶搞的避讳“定律”。
韩愈在文章中骂道,如果父亲的名字中有一个“仁”字,那么他的儿子就要避讳这个仁,接着必须“不仁不义”,甚至连“人”都没法做了。
韩愈是豁出去了,这种推理似乎比李贺要避讳更为无理,更没逻辑。连旁观者韩愈都快被逼疯了,更何况当事者李贺。
韩愈的呐喊就如同鲁迅的呐喊一样,光喊喊而已,李贺终究无法参加进士考试。做不了进士,对于古代知识分子来说是致命的。它不仅是一个官场敲门砖的问题,更多的是,如果你不是进士,那么你的身份就是残缺的,很难融入高层次的文化圈子与官员圈子。
甚至即便能够忝入进士的圈子里,也总会遭到“另眼相看”。晚晴的一流名臣左宗棠,就因为只考中了举人,而没有进士头衔,被李鸿章等人笑话了一辈子。
李贺说起来也是天潢贵胄,乃李唐皇室后裔,他与当时的宪宗皇帝李纯都有一个老祖宗李虎,而李虎则是西魏时期的豪门权贵,更是唐高祖李渊的爷爷。
李贺的皇统血脉的确是源远流长,可委实太远了,宪宗无法照顾和优待李贺这个远房亲戚,他只能靠自己的学识,期待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意为:早些时候只是普通的农田村夫,晚些时候却登堂入室,成为天子臣下。)。
李贺有一腔热血,却无处泼洒,只能在诗歌中挥发,终成一代“诗鬼”。在《雁门太守行》中,李贺用色彩斑斓的笔调写战争场面,在蔚为大观的唐诗中独树一帜。
可收尾的两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意为: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还是想着考上进士,做上大官,能够为君王效犬马之劳,把那些闹独立的藩镇杀个片甲不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贺 (唐代诗人)
南有嘉鱼的回复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混唐诗的人,绕不过两个姓氏,「 ”李”和「 ”杜” 前有「 ”大李杜”,李白和杜甫 后有「 ”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 李白,李商隐,李贺三人则组成了一个新IP,「 ”诗中三李”。 这五个人站在一起,基本上就是语文课本背诵科目的半壁江山了。 我们都知道这五个人牛逼,却不知道李白、杜甫、李贺、杜牧,4人之间存在着八个杆子打不着的亲戚关系。 杜甫和杜牧的远祖为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酷吏杜周,杜周的后人在魏晋时期出现了一位了不得的后人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杜预,房玄龄称赞其为「 ”杜武库”。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下诏书,选历代先贤先儒二十二人配享孔子,二十二人中就有杜预。 杜预有四个儿子,其中三儿子杜耽这一脉,到了唐朝,便是杜甫;四儿子杜尹这一脉,到了唐朝则是杜牧。五百年前是一家,说的就是杜甫和杜牧两人了。 杜甫与李贺的父亲李晋肃是亲属不等的舅表兄弟关系,杜甫还是李贺的长辈。杜甫有诗歌为证《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晋肃入蜀,余下沔鄂》 正解柴桑缆,仍看蜀道行。樯乌相背发,塞雁一行鸣。南纪连铜柱,西江接锦城。凭将百钱卜,飘泊问君平。 李二十九弟晋肃,就是李晋肃,李贺的父亲。 《旧唐书》《新唐书》两本唐史均记载,李贺是唐宗师郑王李亮之后。李贺在《金铜仙人辞汉歌》序文里也自称「 ”唐诸王孙”,所以李贺的家族与大唐皇室是有血缘关系的。而大唐F4中,杜甫和李白同样有皇室血统。《新唐书》记载,李白是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大唐皇室同宗,身上同样流着皇室血统。 杜甫在《赠崔十三评事公辅》中说:「 ”舅氏多人物”,在《 奉送二十三舅录事之摄郴州》中说:「 ”贤良归盛族,吾舅尽知名。”可见,杜甫是以母舅为荣的。杜甫的母亲崔氏,出自「 ”五姓七宗”中的崔氏。 杜甫的外祖母,是唐太宗的孙子李琮的女儿,外祖母的母亲,是唐高祖李渊的李元名的女儿,唐太宗的亲侄女。杜甫的母亲所在的家族与唐皇室联姻,杜甫的身上同样留着稀薄的皇室血脉。 李白,李贺,杜甫三人身上都留着大唐皇室的血脉,杜甫和杜牧又都是杜预的后人。这种血缘关系随着时间的流逝,虽然没有什么卵用了,但四人之前这种牵扯几百年的关系,还是可以看出在古代一个家族的兴盛,往往不是「 ”三代”,而是会延绵几百年。
冷暖自知的回复
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但积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落到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甲蔬淡饭难于为继的清苦地步。尽管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由于得不到力者的引荐,他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社会下层,于是带着忧愤之情创作了这组诗。
这组诗历来被认为非一时一地之作。吴企明《李贺集》则认为作于元和九年(814),时逢马年,诗人感慨万千,一气呵成创作了这组诗。
这组诗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以及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愿望。这是一组颇有特色的咏物诗,具有寓意精警、寄托遥深、构思奇巧、用典灵活等艺术特色。《马诗二十三首》
一、古诗原文
其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其二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其三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其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其六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其七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拽车辕?
其八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其九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其十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其十一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其十二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其十三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其十四
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其十五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其十六
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颴风。
其十七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其十八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其十九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其二十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其二十一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
其二十二
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其二十三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二、白话译文
其一
龙马脊毛图案像连接着的铜钱,银蹄飞驰一片白色宛如踏云烟。
可是没有人为它编织锦绣障泥,又有谁肯为它铸造饰金的马鞭?
其二
寒冬腊月里,草根也发甜,京城道路上,白雪撒如盐。
不知自己嘴,是硬还是软,就是碰蒺藜,也要去吞衔。
其三
忽然想起,周穆王何等威风,驾驶着车骑,驰进群玉山中。
骑卒吆喝开道,辞别了京城,八骏里面那赤骥马最受恩宠!
其四
这匹马可不是人家的凡马,它原是天上那房星的精灵。
到跟前敲敲它瘦劲的骨骼,还会发出带着铮铮的铜声。
其五
平沙覆盖着大漠宛如白雪茫茫,如弯钩的月亮高挂在燕然山上。
骏马何时才能套上镶金的笼头,冲锋陷阵飞驰在那深秋的战场!
其六
饥饿的马儿躺卧着,瘦骨嶙峋,粗硬的毛,刺破那斑驳的花纹。
鬣毛枯焦,朱红色的光泽已消退,额发被粗长的麻绳磨断,让人寒心!
其七
宴会上,西王母饮酒已将残;东王公的饭,也已经快吃完。
君王啊,如果您去瑶池赴宴,还有谁来为您驾辕飞奔向前?
其八
骏马赤兔,没有人来乘用,只有猛将吕布,才能把它跨骑。
我听说,那矮小的果下马,才肯俯首听命,任凭蛮儿驾驭。
其九
养龙能手飂叔匆匆逝去永不返,如今再无人培养重用英贤。
寒夜里霜雪把马棚压坍,西风中骏马的脊骨已被折断。
其十
亭长载者骏马,急忙划桨横渡乌江,神马乌骓在悲泣,向着寒风。
君王今天已经解剑自刎身死,我到哪里再去寻找盖世英雄!
其十一
宫马赏给宫女,养在宫禁中,镶银的鞍垫,绣上漂亮的麒麟。
中午在虞坂上拉盐车的骏马,却在风尘里遭受着艰难饥困。
其十二
额上刚刚挺聚出削竹般的双耳,身上还没露出鲜明的桃花斑纹。
但有朝一日需要冲锋陷阵,把它牵去,定能帮助将军建立功勋。
其十三
身佩玉玦的是谁家的好儿郎?久闻他豪侠的美名远扬四方。
他花费重金买了骏马的尸骨,却要送给并不爱马的楚襄王。
其十四
马鞍上覆盖的赭红罗帕,喷香崭新,马镫上绣绘的盘龙,鳞甲生动逼真。
这匹受宠马儿在村南小路上昂首回顾,看看我,谁能说时机不好难以逢春?
其十五
若不是随从齐桓公出猎,怎能显示驳马的伏虎之威?
一旦跃出那荒僻的山沟坎陇,定能看到它掠云腾飞。
其十六
李唐将领挥剑斩了隋朝的大公,骏马拳马騧归属英主唐太宗。
不要嫌自己披挂的铠甲沉重,飞驰时可以追捕那迅疾的旋风。
其十七
晶亮的铡刀细切青嫩的禾苗,垫砧间落下喂养爱马的碎草。
世人怜爱那颈细悦目的驯服小马,富人跑马场上惧怕骏马牙长性暴。
其十八
伯乐走到这匹马跟前一看,正是匹骏马,旋毛生在腹肚间。
而今却扣减它的草料,何年何月它才能飞越青山!
其十九
佛寺里那匹驮经的骏马,原来是从天竺佛国归来。
它只知以清净慈悲为怀,哪晓得奔走在章台官街。
其二十
勇士双重腰带似燕尾,风度翩翩威武雄壮,腰间佩着鱼肠名剑。
想要寻求千里马帮助建立功业,先要把马眼中的光彩识辨识辨。
其二十一
腾黄骏马闲置,只能暂时拴系,因为仙人登上彩楼,还有乘骑之时。
驾驭骐骥的马吏,本应备鞭候侍,究竟为何,却把他贬遣到边远之地?
其二十二
汗血马从西域来到帝王的官苑,随着銮舆摇动玉珂,谁不称羡?
如果是被方士乘骑,走在海边,人们以为是匹青骡,谁投青眼?
其二十三
汉武帝祈求长生,迷恋神仙,让方士烧金炼丹,只得到一缕轻烟。
御马棚里饲养的全是痴肥的凡马,这种马啊,又怎能懂得驰上蓝天?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马诗二十三首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国学 · 272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国学 · 233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国学 · 279人浏览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国学 · 143人浏览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国学 · 272人浏览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国学 · 209人浏览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国学 · 167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国学 · 165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国学 · 173人浏览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国学 · 203人浏览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