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李白是不是李唐宗亲
渺渺的回复
说到李白,那可是家喻户晓的大诗人,不管是牙牙学语的幼童,还是年过花甲的老人,都曾经听闻过李白的诗歌。李白的诗歌豪放不羁,浪漫多彩,读完便会让人感到慷慨激昂,热血沸腾,因此李白也获得了诗仙的称号。沉浸在李白的诗歌中,我们通常能够切身地感受到祖国的壮丽山河,对于异域风情,李白谱写的少之又少,再通过李白平日里和皇室宗族的交往,我们便可断定李白并不是西域胡人,而是李唐室的皇室同宗。
从平日关系称呼判断
李白在朝廷做官时,便显露出了他与李唐室的亲密关系。在和皇亲国戚相处之时,李白通常和他们以叔侄兄弟相称,李白也曾经为李唐室的宗亲们作诗无数,最出名的便是李白为为唐太宗的曾孙吴王李祗所作的《寄上吴王三首》,在诗中李白便将自己和李祗以兄弟相称,吴王李祗并没有反对李白这样的称呼反而默认了。古代的人们对宗族十分讲究,吴王李祗的做法也为证实李白是李唐氏的宗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追溯到宗祖之上
李白也曾经在赠给宰相张镐的诗中提到过,李白的祖先也曾像张镐一样带兵作战,为国立功。李白称自己是来自陇西,当初的汉代飞将军李广便是李白的先祖,李广是属于陇西李氏一族。而当时的李唐王室也一直遵奉李广为祖上,这样说来,李白和李唐王室的列祖列宗便是同一人,这种关系便让李白和李唐王室亲上加亲,更加证实了李白是皇室同宗。
风流诗人李白的身世一直存在着很多疑惑,专家们也都没有办法进行一致的定论。我们虽然可以从史书上的记载获得很多论证资料,但由于当时的历史久远,史书创作人可能会因为一些偏差而导致事实存在偏差。对于李白的身世来讲,虽然根据史料记载判断会存在些许偏差,但是目前所挖掘的资料都能够证实李白是皇室宗族。
今天是晴天真好的回复
不知道本身有没有亲 李白说他自己是陇西成纪人,就是甘肃天水一带,他自称是西凉时期凉武昭王李的第九世孙。李白自己在《赠张相镐二首》其二中说:“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 汉代的飞将军李广有一支后裔定居陇西成纪,李是李广的第十六世孙。他在敦煌、酒泉一带拥军自立,号为凉公,死后国人加谥号为武昭王。 有意思的是,李唐王朝的皇帝们的祖先也是李,唐高祖李渊就是李的七世孙,唐玄宗李隆基是李的第十一世孙,如果这么算起来,李白的辈分很高,唐玄宗还得管李白叫族爷爷。可是根据李白跟很多李唐宗室贵族交往的诗文来看,他经常以族叔、族兄、族弟、族侄等称谓来称呼对方,从这个称呼中可以看到,李白自己将辈分也排得很乱。他有时候称呼一个人为兄,实际上他比这个人还要大两辈;有时候称呼一个人为叔,实际上他比这个人可能还要大四辈。最具有典型性的就是李阳冰了,按辈分排列,李白应与李阳冰同辈,但是他却称李阳冰为“族叔”,自己就把自己降低了一辈。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这可能是因为李白的家族在迁徙过程当中,家谱或者是族谱有遗失的现象。 根据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的自述,李去世后,他的儿子李歆即位,但是很快被另一个军阀势力沮渠蒙逊击败。李歆的弟弟李恂,自称冠军将军、凉州刺史,后来也被沮渠蒙逊所杀。李白家族的一支就在这个时候流落到长安渭水一带。到了他的六世祖的时候,又迁徙到了碎叶城,李白就是在碎叶城出生的。随后又跟随他的父亲迁徙到了四川。在经历了如此波折的迁徙之后,族谱遗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即使李白自己清楚他就是凉武昭王的九世孙,但是具体说到他跟谁算辈分大,跟谁算辈分小,由于家谱和族谱没有了,没有文字上的证据,所以就容易发生混淆。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白与唐王室之间始终没能建立起合法的宗亲关系,一直没有能够得到唐朝宗正寺,也就是皇家档案馆的确认,那个档案馆里始终没有他的名籍。 李白其实有机会列入皇家档案馆。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玄宗听从官员李彦允的建议,将李之后绛郡、姑臧、敦煌、武阳四公子孙列入宗正寺,换句话说,属于这四公子孙的,就是皇上正式的亲戚。当时李白就在长安,并得到唐玄宗的器重,而他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后,也曾与李彦允一同去北海学道,二人关系很密切。如果他有正式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材料或者系统的家谱族谱的话,是肯定能够列入宗正寺的,之所以没有被列入,缺少必要的证明材料应该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这样看起来,李白的家世无非有两种可能:一,李白这一系家族的确是李的后代,但是由于他们往返迁徙,家谱族谱遗失不存,难以自我证明,李白自己也不大说得清楚;二,李白家族出于某种政治目的,攀附皇亲,假托李之后,因为在唐朝有这个风气,大家都喜欢攀龙附凤,姓李,就说我们家是陇西成纪人,是凉武昭王的后代。但我觉得李白假冒攀附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李白在世的时候,与一些李唐皇室宗亲贵族交往比较密切,诗文中常常与他们称兄道弟,论资排辈,但没有任何人、任何证据表明,曾有人质疑、揭露、告发李白的真实身份。在缺乏更进一步的证据之前,我们只能暂且相信李白的自述,认为他是凉武昭王的后代,是李唐皇室的宗亲。 讲完李白的祖先家族谱系,再说说李白的父亲。李白父亲的名字很难确知,身份也不确切。有人说他是个县尉,有人说他是商人,有人说他是侠客,还有人说他是隐士,我们只知道当地人称呼他为“李客”。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中说:“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就是说李白的父亲因为避难、避仇逃到四川,担心招惹是非,于是待在绵州昌隆县青莲乡这个小地方隐居起来,不求仕宦。既然是隐居,所以他没有留下自己的真实姓名,只知道叫客,是当地人称呼他的,因为对当地人来讲他就是客人。
参考资料:康震 《百家讲坛》
不回家的人的回复
唐朝三位“李”姓大诗人中,李贺可以肯定为皇室后裔,李商隐似乎也与皇室沾亲带故,那么李白与皇室有没有关系呢?李白自己认为与李唐王室关系很密切。在与李唐王室中的一些不太重要的人物交往时,诗人经常理直气壮地称他们为族叔、族兄、族弟、族侄等等。李白曾经给唐太宗的曾孙吴王李祗写过三首诗,名为《寄上吴王三首》,毫无愧祚地自称“小子忝枝叶,亦攀丹桂丛”,意思是他也是老李家这颗大树上的枝杈,与那些金枝玉叶是同气连枝。据说吴王并没有异议,默认了他为同宗。诗人自称为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认定自己是汉代飞将军李广的二十五代孙。当年李广全身心投入抗击匈奴的事业中,身经大小七十余次战斗,气概象秋风一样劲壮,其谋略为人惊叹,其功绩为人景仰,可是由于意外的挫折没有能够得到封侯,让后人无不痛惜。他英武的气概与壮越的情怀留传给了他的子孙,直至百代之后还旺盛地保持着。诗人自豪地说他自己就是李广的后裔之一。无独有偶,李唐王室也认为他们是李广的后裔。当年飞将军李广的后代有一支定居陇西成纪,这也就是唐代郡望中赫赫有名的陇西李氏。李白与李唐王室不约而同地宣称是陇西李氏,这样看来,李白与李唐王室关系确实相当密切了。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国学 · 272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国学 · 233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国学 · 279人浏览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国学 · 143人浏览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国学 · 272人浏览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国学 · 209人浏览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国学 · 167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国学 · 165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国学 · 173人浏览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国学 · 203人浏览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