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论语君子什么德
月色的回复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君子有六德:仁、义、礼、智、信、忠 视思明:
释义:看要看得明确,不可以有丝毫模糊;
道理:君子视思明,要分得清是非,辨得明真假,要把人和事看得通透。可往往人就是看不清是非曲直,或者是不敢或者不想看清真假虚实。要么放弃了自我的标准,换得一时安稳,却遭受良心的煎熬,痛苦一生。如果是看不清人和事,但是看清了自己,愿意与世无争,逍遥自在,这样的君子,还是不错,至少能守住自己内心的那块天地。
听思聪:
释义:听要听得清楚,不能够含混;
道理:君子听思聪,不要听风则雨,要多听多想,要听得聪明。人多嘴杂,每个人的标准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同一个事物在不同人那里千差万别,有的真实有的夸张,光是听人说,安能辨它真伪?君子要多听,要善于听不同的声音,还要听得聪明,要听得出什么对,什么对自己有利。首先要做一个好的倾听者,才能做一个好的语者。
色思温:
释义:脸色要温和,不可以显得严厉难看;
道理:君子色思温,谦谦君子,自古就有。君子是应该有平和的心态,温润的言语。要心怀宽广,有容乃大;要处变不惊,潇洒自如。有时候太激烈和明显的表情能瞬间转变周围的气氛,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君子应该有比常人更大的气量,比常人更稳定的情绪。
貌思恭:
释义:容貌要谦虚恭敬有礼,不可以骄傲、轻忽他人;
道理:君子貌思恭,要真诚待人,无论贵贱;懂得尊敬,也懂得谦卑,就像是玉一块,不如炭火那么炽热,不如冰水那么寒冷,温温的,让人觉得舒服。只有尊敬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那些目空无人,总是高高在上的人,不懂得自己什么时候应该谦虚和恭敬的人,不会有好结果的。
言思忠:
释义:言语要忠厚诚恳,没有虚假。
道理:君子言思忠,要学会说话,懂得说话,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要言行一致,说出的话,掷地有声,常言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自己的话要对自己的心忠诚,自己的话要对自己的行为忠诚。只可惜,有的人阳奉阴违,心口不一,让人感到厌恶。
南希的回复
三达德指的是仁、智、勇三大美德。
“三达德”的说法是《中庸》提出的,孔子没有说过“三达德”,但孔子分别说过知、仁、勇三个规则。这里的“孔子说三达德”只是一种方便说法而已。
孔子就是以“仁、智(知)、勇”为核心建立起他的基本道德规范体系的,其基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和规范一种理想的主体人格——孔子认为具有仁、智、勇三种德性,才是完全的人格。孔子希望自己的弟子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进而要求学生“通习六艺,臻于三德”。
孔子之后,《中庸》才从理论高度进一步将“仁、知、勇” 概括为“三达德”。“达”是通达的意思,“达德”指通行不变的道德,“三达德”则意指“仁”、“智”、“勇”为三种古今通行天下的品德。扩展资料
1、何谓“仁”?
孔子“仁”的基本内涵是“仁者爱人”,即“仁”以“爱人”为根本内容。
这里讲的“爱人”,并非特指爱某类人群,而是泛指爱一切人。“爱人”的“起点”表现为爱亲,即孝悌之情。“爱人”的“终点”即实现爱一切人,而最广泛的人则是天下之“民”。
孔子从“仁”的基本内涵出发,既提出了如何达到“仁”的境界的内在要求,又阐发了如何实行“仁”的外在行为原则。
2、何谓“智”(“知”)?
在《论语》中,孔子讲的“知”大致有三种涵义:认知、了解和把握;知识;通“智”,即睿智、智慧。这里主要侧重于第三种涵义。
智慧不等于知识,知识只是通向智慧的工具或手段,但智慧作为一种运用知识的方法或能力,又是离不开知识的。孔子常常把两者相联系,通读《论语》会发现,孔子所讲的智慧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知识,即自然知识、伦理道德知识、社会政治知识、天命之知。
3、何谓“勇”?
在传统伦理中,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勇”都是一个重要的道德范畴。儒家把“勇”列为“三达德”之一,与“仁”、“智”并提;在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里,勇敢则与智慧、节制、正义一起,构成了美德的核心内容,被称为“四主德”。
在孔子的“三达德”体系中,可以清楚看到,孔子把“勇”作为实行“仁”的条件之一,提倡的是君子之勇,必须以仁义礼智为规范,否则便是小人之勇、匹夫之勇。理解孔子的君子之勇只需解决两个问题:勇于行什么?怎样勇于行?前者是关于勇的性质问题,后者是关于勇的度量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达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放飞的心情的回复
君子之德说的是孝、悌、忠、信、仁、义、礼、智。《论语》中关于“君子”的部分:
学而第一: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为政第二:
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里仁第三: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公冶长第四: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雍也第五: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述而第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国学 · 272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国学 · 233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国学 · 278人浏览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国学 · 143人浏览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国学 · 272人浏览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国学 · 209人浏览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国学 · 167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国学 · 165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国学 · 172人浏览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国学 · 203人浏览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