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你回答 2025-09-19 17:00 138 人浏览

论语都有什么故事

春天是恋爱的回复

1、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注释】

富有和显贵是人们所向往的,不用正当的方法获得他,君子就不居有;贫困和低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不通过正当的方法抛弃它,君子不摆脱。君子离开了仁德,怎样还能成就自己的名声呢?君子不会在哪怕是一顿饭那么短的时间里远离仁德,紧急的时候也一定遵循仁德,困顿的时候也一定遵循仁德。

【故事】

东汉名臣杨震身处异乡,靠教书为生,后到州里任职。一次,老相识王密送他十两黄金以报答他的知遇之恩,再三劝杨震收下,却被严词拒绝。从此,杨震“夜畏四知,严拒私谒”的故事成为美谈。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改。

【注释】

君子的态度不庄重就没有威仪,所学便不会稳固;做人处事以忠信为本,不会和那些不讲究忠信的人做朋友;自己有了过错一定会勇於改过。

【故事】

东汉末年,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地上有块金子,管宁视为瓦石,而华歆捡起看了看又扔了。还有一次两人一起读书,门外有官员的轿舆前呼后拥而过,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忍不住去看热闹。管宁认为华歆“见利而动心,心慕官绅”均非君子之举,于是割席断交。3、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注释】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故事】

孔子生活的年代已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典籍。但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典籍在流传过程中破损散佚,残缺不全。孔子一方面出于教学的需要,一方面作为知识渊博的学者,他感到自己有责任将这些珍贵的遗产进行整理编撰,以便于系统的研究。它教育人们把握好学与行的关系,亦是做学问与做人的原则。博学不能散漫无状,在博学的基础上要“约之以礼”。要将博学来的知识,用一种文化精神、理论原则来统率规范。为此人们不仅需广泛地学习知识,还要把知识上升到精神的层面。4、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

【注释】

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说:“君子把义看作是最尊贵的。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去做盗贼。”

【故事】

秦武王强健有力,喜欢亲近大力士。他听说没有人能举起鼎,就决定试一试 。力士任鄙说自己只能举百钧之物,“这千钧之鼎,臣不能胜任”。力士孟贲勉强把鼎举了半尺高。秦武王举鼎时把脚砸成重伤,不省人事,当夜伤重身亡。之后,孟贲被五马分尸,诛灭其族。而任鄙不单纯崇尚勇武,得以善终。5、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注释】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故事】

三国时的马谡素有才名,长于战争理论、战略部署和战术安排,得到诸葛亮赏识。有人曾说他“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诸葛亮并未听取。由于马谡缺乏实战经验,在街亭一战中,他不听取副将王平的建议,一意孤行,导致蜀军惨败。诸葛亮只得“挥泪斩马谡”。

大富姐姐英代的回复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与其弟子间言论的书,其编辑者应该是孔子的门下弟子以及再传弟子,成书年代据推测为春秋末年到战国初年。

从体例上看,《论语》并不是一本严格的有体系的著作,而只是一本孔子及孔门弟子日常言行的辑录,其中多有言简意赅、涵蕴深永的箴言和生动形象的小故事,因此它的风格显得更为平实、活泼,易于理解和接受。全书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各自独立。言简意深,含蓄凝练,从中可见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记言的也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世代相传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它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思想观念,不仅在我国文化思想史上,留下了极为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就是在也仍然引起中国和世界文化人士的广泛重视和潜心研究。

《论语》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治国之道。如《论语·学而》中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就是说为政者应敬业而守信,节约用度而爱护人民,在农闲时合理使用人力,不耽误农时。又如:“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是指如果用法律去强制百姓,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他们犯罪,但是治标不治本,比不上用德育使百姓具有羞耻之心从而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孔子认为德育的主要内容是仁和礼,因此他主张“为政以德”。自汉代以来,孔子的思想经历代儒家思想家的补充修正改造,更加系统化了,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一直居统治地位。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利用孔子维护其统治,尊崇他为至圣先师。

二、文化教育。孔子在《论语》中提纲挈领地指出文化的重要作用:“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此语意为如果是一个没有文化基础的民族所建立的国家,就算它曾一度兴盛,灭亡后也没有根基可供它再度崛起,反不如虽暂时无国而文化永存的民族,还有机会可东山再起。又说:“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就点出了教育应注意普及,为师者自应充实自己并用爱心去孜孜不倦地教导学生。孔子非常重视文学的政治和教化作用,如“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这可算是我国最早的文学评论了,它对后代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和文学批评都有很大影响。

三、学习态度和方法。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此意为学习应脚踏实地,来不得半点虚假,否则就算瞒尽天下人也瞒不了自己。又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指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孔子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说明学思双行的重要性。

四、个人修养。孔子道:“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可为知也。”这是指应多完善自己,如若不为人所知,就要多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而不要怨天尤人。又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这是说一个人有过错不要紧,只要能改过就好,如果有过错而不肯改,这就是真正的大过错了。

上述四点不过是《论语》之一斑,而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思想的闪光点,领略到孔子的大智慧。

东汉时期,《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南宋朱熹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朱注四书,后来历代朝廷都定为官书,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本,所以流传极广,影响也最大。到了明清两朝,规定科举考试中,八股文的题目,必须从四书中选取,而且要“代圣人立言”。这一来,当时的读书人都要把《论语》奉为“圣典”,背得滚瓜烂熟。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哲学、文学、艺术、教育、史学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这种影响波及东亚乃至全世界。

一起爆粉的回复

温故知新出自《论语十二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一息尚存出自《论语十二章》:“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三十而立、不惑之年、随心所欲出自《论语十二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出自《论语十二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十二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巧言令色出自《论语十二章》:“巧言令色,鲜矣仁!”

言而有信出自《论语十二章》:“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众星拱月出自《论语十二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一言以蔽之出自《论语十二章》:“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见义勇为出自《论语十二章》:“见义不为,无勇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十二章》:“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既往不咎出自《论语十二章》:“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尽善尽美出自《论语十二章》:“尽美矣,又尽善也。”

朽木不可雕出自《论语十二章》:“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三思而行出自《论语十二章》:“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愚不可及出自《论语十二章》:“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国学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国学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国学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国学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国学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国学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