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通过论语学习到什么
电台小妖的回复
《论语》一书不仅是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典籍,也是中国教育思想的宝库。它的许多关于教学言论,即使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作为一名教师而言,它给了我以下几点启发:1、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上级或教师作风行为正派,就是不发命令,下级或学生也会执行;上级或教师作风行为不正派,就是发命令,下级或学生也不听从。他还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如果不能端正自己,又怎么能端正别人呢?孔子的这些话,充分说明教师的以身作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子贡称赞孔子教人“正身以俟”,荀子颂扬孔子教人是“早正以待”。孔子不仅是以身作则的提出者,而且也是这一原则的实践者。要以身作则,就要言传身教,把“有言之教”和“无言之教”结合起来。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意思是说,可以与他谈,进行有言之教,而不去同他谈,这叫做错过了人才;不可同他谈,只能进行无言之教,却偏与他谈,这叫做浪费了语言。聪明的教师既不要错过人才,也不要浪费语言,应采用“有言之教”与“无言之教”两种方式。孔子相信“无言之教”的威力。他对学生说过:“予欲无言”,学生说:“您老人家假若不说话,那我们还有什么可以传述的呢?”孔子说:“天说了什么呢?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呢”?所谓无言之教,即是通过暗示或榜样去教育学生,这是有其一定的心理学依据的。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的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是对教师的要求:对本人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对学生要勤奋教导不辞辛劳孔子还说过:“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尔已矣。”学生说:“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至于圣与仁,我不敢当,只不过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罢了。学生说,这正是我们所难以学到的。学生子贡称赞道:“学不厌,智也;新不偿.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3、爱护学生,无私无隐爱护学生、关心学生是一个教师成功的必须具备的条件。孔子说过:“仁者爱人”、“智者知人”。孔子热爱关心学生品德和学业的增进以及学生们的生活与健康状况。他看到他的学生闵子骞、子路、冉有、子贡的表现,感到由衷的高兴。原宪家贫,他常接济。冉伯牛有病,他去看望,并十分伤感。颜渊、子路死了,他非常悲痛。他和学生有深厚的情谊,他曾说过,自从得了颜回,学生们更加亲密;自从得了子路,再也没有人敢骂我了。他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爱学生,能够不叫他勤劳吗?忠于学生,能够不教诲他吗?又说:“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否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意思是说,学生以为我会隐瞒什么吗?我对你们是没有任何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不告诉你们的,这正是我孔丘的为人。这说明孔子对学生传授知识毫无保留,做到了“无私无隐”。对于青年一代,孔子是寄予很大希望的。他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青年后生是可敬畏的,怎能断定他们将来赶不上现在的成年人呢?这里包含有青年人超过老年人、学生超过教师、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发展观点。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孔子认为当一种正义事业需要人去承担时,年青一代要敢于勇往直前,责无旁贷,即使在老师面前也不必谦让。“当仁不让于师”。面临着实行仁德的事情,可以不必对老师谦让。这里包含着在仁德和正义面前师生一律平等的思想以及“吾爱吾师,更爱真理”的观点。4、讲究教法,循循善诱孔子认为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善于启发学生的心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师必须自己经常温习故业,融会贯通,做到有新的领悟、新的体会、新的发现,才能胜任教学工作。教师不仅给学生以知识,还要使学生独立求知,独立思考,并能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这样才算是好的教师。他说"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孔子教育的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讲究教育教学方法,这是教师必备的一种心理品质。正如颜渊所赞叹的"夫子循循善诱人",善于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上有"欲罢不能"之势,说明孔子教育技巧之高超、教育能力之高强。热爱教育,忠于学生,对教育事业表现出充沛的精力和毅力,对青年一代表现出满腔的热情和关怀,这就是孔子表现出来的教师应该具有的良好品质。孔子的教育思想和经验是非常丰富的,他的一些具有方法论因素的格言警语,实际上已成为一个优秀教师不可缺少的营养。
生活玩逸的回复
一个道理即“仁”。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仁”是一种道德观念。在《论语》中,孔子对“仁”的解释。尽管有许多不同,但“仁”的基本内容还是很明确的,这就是“爱人”。孔子极力鼓励人们“为仁”。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可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学传记。因为《论语》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主要通过人物对话的形式来记叙人物,很富于情节化,这就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而在《伦语》问世之前,中国除《诗经》外,没有一部典籍如《论语》这样具有文学色彩。
《论语》中有很多精彩的段落,有声有色,读之栩栩如身临其境,令人叫绝。其中一些显然是孔子醉酒后的呓语,学生们如实记之。但这酒话里,却发泄了一个老人对旧制度遭破坏后内心深处的失落与愤懑,令人唏嘘。
其二,孔子游说到卫国时,当时把持朝政的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听说孔子来了,便召见孔子。南夫人以美貌和好淫著称。孔子听召后赶忙盛装打扮,欲赴美人儿之约。素以直率见称的弟子子路(孔子因子路好勇且直而恶之,曾骂他会不得好死)见孔子便恶脸相向,从旁讽言有加。
孔子急了,红着脸连声为自己辩解道:我要是像你想象的那样,让天厌弃我,让天厌弃我行吧?此情此景,怎不让人忍俊不禁呢。其三,“阳货四”记叙了这样一个情节,孔子带着弟子们来到武城,听到民舍里有弹琴唱歌之声,孔子面呈不屑之笑,道:杀鸡焉用牛刀啊?
意思是说,这些小老百姓学习音乐有什么用呢?学生子游听了这话,便说,我以前听老师说过:当官(君子)的学了礼乐就会知仁,老百姓(小人)学了礼乐就容易听使唤。(先生今天怎么这么说话呢?)孔子闻言,知道自己言之不慎,暴露了内心世界。
于是赶紧掩饰道:同学们,子游说得多么好啊,我刚才的话,不过是开个玩笑罢了(“前言戏之耳。”)。这段情节,让人不禁浮想联翩,孔子此时之态,与《三国演义》中描述的孟德之奸何其相似。由是以观,《论语》中的这些形象化的描写,对后世的文学作品,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
暖的不是我的心的回复
《论语》教会我们的内容如下: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论语》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即通过个人的修养和行为,达到治理家庭、社会和国家的目标。个人需要具备诚实、谦虚、勇气和责任感等品质,同时要注重家庭和谐、社会公正和政治清明。
2、仁爱思想:孔子认为,仁是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是人性的最高境界。仁爱思想包括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宽容和同情心等。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助精神,认为只有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3、学习与教育:孔子非常重视学习和教育,认为这是提高个人素质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在《论语》中,孔子提倡勤奋好学、尊重师长、诚实守信等学习态度和教育原则。他也强调了实践和应用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才能真正掌握它。
4、礼乐文化:孔子认为,礼是一种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可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礼乐文化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培养个人素质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关键。他还提倡尊重传统、推崇礼乐文化,以实现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论语》的主要影响:
1、思想影响: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著作,《论语》所传达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孔子的仁爱、忠诚、礼敬、诚信等思想成为了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这些思想也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
2、教育影响: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许多教育原则和方法,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这些教育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中国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3、文化影响:《论语》作为中国文化的经典著作,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所传达的文化价值观念,如仁爱、和谐、礼敬等,深深地渗透到了中国文化中。这些文化价值观念也影响了中国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创作和发展。
4、社会影响:《论语》对社会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孔子的大同社会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构建和发展。《论语》所传达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也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维护和道德风气的形成。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国学 · 272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国学 · 233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国学 · 279人浏览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国学 · 143人浏览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国学 · 272人浏览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国学 · 209人浏览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国学 · 167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国学 · 165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国学 · 172人浏览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国学 · 203人浏览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