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美而好学什么论语
Leslie的回复
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第一,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就学过了,所以我也还有点印象。
下面我就说下译文以及自己的一点小小感悟。
一、译文如下:
孔子说:“君子在饮食方面不求饱足,在居住方面不求舒适,做事时勤劳敏捷,言语上小心谨慎,接近贤能之人来匡正和提高自己,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二、小小感悟:
1、为什么孔子认为真的君子是不求吃饱穿暖的呢?对于现在的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每天辛苦工作无非就是能够吃饱穿暖,有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简单来说就是:吃香喝辣,如果不能满足那就是过得不幸福。
但其实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吃饱穿暖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情,可能有得吃就不错了,别提什么吃得饱。
于是孔子就认为,真正的君子是应该以他人为先的,可以少吃点留给他人吃,可以住得差一点,留给别人住。而且对他们来说,学习和智慧就是精神食粮,他们乐在其中。2、为啥说君子要做事时勤劳敏捷,言语上小心谨慎呢?
其实我们从父母那里接受的教育也是这样的,虽然父母可能没有学习过论语,但道理都是相通的。
天道酬勤这个词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上天会公平地回报付出辛劳的人。那么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只要辛勤地劳作,就会有所收获。真正的君子做事也要勤劳敏捷,这样才会有收获。言语上小心谨慎也是对我们自己的一种约束,因为乱说话不仅会给别人带来困扰,也会给自己带来烦恼。就比如说前两天我楼下两个邻居吵架,事情不大,不过是一些闲言碎语罢了,结果吵了三个小时。口舌之争无非也是因为欲望,真正的君子应该懂得知足而忘忧。3、为什么要跟着贤能的人去学习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去学习别人的优点,才会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也就会更快乐。你想想,这个世界上优秀的人得有多少,你不去学习了解,你又怎么能知道别人优秀在什么地方,而自己的不足又在哪里呢。
有时候你可能觉得自己某些方面很不错,但是当你遇到真正优秀的人,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可能恍然大悟:我的那点想法不值一提。我认为孔子不是在让我们摒除欲望,而是把欲望从衣食住行转移到学习求知上,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成为真正的君子。
称霸北部湾的回复
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2、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3、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4、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5、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6、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7、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8、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9、子之所慎:齐,战,疾。10、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中的名言】1、 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 《论语》2、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孔子 《论语》3、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 ——孔子 《论语》4、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做好你想说的,之后再把它说出来。) ——孔子 《论语》5、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孔子 《论语》6、 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 《论语》7、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 《论语》8、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人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9、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孔子 《论语》10、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 《论语》11、 三思而后行。 ——孔子 《论语》12、 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 《论语》13、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 《论语》14、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 《论语》15、 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 《论语》16、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论语》17、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18、 君子不器。 ——孔子 《论语》19、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20、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21、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子 《论语》22、 宁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 ——切·格瓦拉23、 欲速则不达 《论语》24、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之恶 《论语》25、 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孔子 《论语》26、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 《论语》27、 视其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孔子 《论语》28、 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29、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孔子 《论语》30、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孔子 《论语》31、 父母,唯其疾之忧。 ——孔子 《论语》32、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孔子 《论语》33、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孔子 《论语》34、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 《论语》35、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 《论语》36、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 《论语》37、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 《论语》38、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39、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论语》40、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 《论语》
芒点的回复
道德美,仁美,孝美。
1《论语》书中的道德思想.
《论语》中认为道德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支撑。在孔子的思想里,社会存在发展必然需要经济、军事、制度以及的道德的支撑,并认为道德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支承点,也是核心和主导。《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在孔子看来,任何人的生存、任何社会的维持、任何国家的存在,是需要先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生活资料的,“足食”是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但同时作为一个国家尤其是在战乱纷争的时代,要想不被欺凌和侵略还必须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足兵”是维持最基本的存在;再加上拥有一套完善的社会制度,使民以时”在中国这样的以农立国的农业大国,其国家经济是农业经济,而其发展的条件是必须要具备一个完善的制度来保证“使民以时”的,从而促使人民安定生产而粮食充足
2《论语》书中的“仁爱”思想 仁爱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理念,主要是指一种高尚的品德,孔子是仁学的开创者,他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等思想。仁爱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和精神追求,其他的美德都是围绕着这种道德修养而展开的.何谓“仁学”?孔子的弟子樊迟问“仁”,子曰“仁者,爱人”。这种“爱人”的思想从哪里来呢?子日“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爱”的精神是人自身所具有的,而爱自己的亲人是最根本的。但是“仁”的精神不能只止于此,还要“推己及人”,还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才叫作“仁”。而要做到“推己及人”并不容易,必须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作为“为仁”的准则
3三、《论语》书中的“孝道”思想 孝道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孝道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中,孝道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儒家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道德规范体系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儒家用以规范父母与子女关系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子夏问孝,子日:“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喔说子女侍奉父母能经常和颜悦色是件难事。遇到有事,子女去操劳;有好吃好喝的,让父母享用,仅这样可以认为是孝了吗?从孔子的疑问中可以知道 ,孔子认为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要孝敬父母肯定要做更多,那么更多的是什么呢?《论语》中对这个问题又做了进一步的阎释,即“敬”。 在孔子及儒家看来,孝敬父母不仅要“养亲”、“敬亲”,还要提倡“安亲”。所谓“安亲”。是说子女在父母生时立身行道,不犯刑律,不做冒险的事,不做不义的事,以免父母为自己的过错和安全担惊受怕。《论语·里仁》提到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也是孔子提及的安亲的重要内容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国学 · 272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国学 · 233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国学 · 279人浏览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国学 · 143人浏览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国学 · 272人浏览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国学 · 209人浏览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国学 · 167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国学 · 165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国学 · 173人浏览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国学 · 203人浏览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