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为什么论语中以学开始
放飞的心情的回复
为什么《学而》是第一章 《学而》做为《论语》的第一章,对古文略识之无的人都可以张口就来:“学而时习,不亦说乎……”。为什么《学而》会成为《论语》的开篇之作呢?大部分学者认为是编者随意选取的,并没有过多的深意。但是我却认为以《学而》为开始是非常恰当的,即使是编者的无心之举,也是神来之笔。 陆宗达先生在他的《训诂简论》里曾经对本章有过专门的论述。他根据《史记·孔子世家》中:“定公五年……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断定这一章是孔子自述定公五年整理诗、书和制定礼、乐,教育学生心情的。“学而时习之”是指“修订诗、书、礼、乐”说的,“有朋自远方来”是指“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说的,“人不知而不愠”是指不仕说的,孔子正是通过这三句话表明自己的境遇和心情。因为孔子一生最重要的事业就是整理六经,其次就是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所以编者把这一段话放在《论语》的篇首是有用意的。 对于陆宗达先生的论述,如果没有足够的材料支撑,断定这一章专指“定公五年”,大多数人会认为有些牵强,那么我们抛开特定的背景单独看一下这三句话。 “学而时习之”,“时习”有人说是按时复习,有人说是时时复习,杨伯峻说,前说才是周秦古书的用法,后说是用后代的词义解释古书,不可取。《国语?鲁语下》:“士朝而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计过,无憾而后即安。”意思是读书人清早接受早课,白天讲习所学知识,傍晚复习,夜晚反省自己有无过错直到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然后才休息。看来古人是早晨上课,白天讨论,傍晚复习,夜里反省,比起现在某些一天八节课全是讲授的“填鸭式”教育科学得多。有一点和今天差不多,都是上晚自习。有一点差很多,古人夜里是默默反省,从前的大学生下晚自习后是开“卧谈会”,男生讨论女生,女生讨论男生怎么讨论女生,现在的大学生晚上多数是男生打游戏,女生看韩剧。 “有朋自远方来”,“朋”,古人讲“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有同学从远方而来,难道你们不高兴吗?高兴是一定的,不知道古人的高兴如何表现,今人的高兴表现为“接站”,主要表现为学长接学妹。“接个站、吃个饭、学校湖边转一转”一般是同系师兄靠近师妹的“法宝”。孔子时代,能外出读书的都是男性,估计没有那么多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喜悦应该是发自内心的。 “人不知而不愠”,“知”在《论语》里面多数指“有没有人推荐做官”,譬如《先进篇》还有:“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意思是“平时常说:‘没有人举荐我呀!’假如有人举荐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孔子说过“学而优则仕”,学业有成就得做官,在孔子的时代,除了做官,读书人没有别的出路,但是孔子并不主张学完了就马上做官,或者没学完就想着做官。所以才会感叹“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谷,黍、稷、菽、麦、稻等谷物总称,在此意为俸禄,指做官拿俸禄。朱熹注此章:“为学之久而不求禄,如此之人不易得也。”十分明显,孔子是在称赞没有功利目标的求学精神。这表明了孔子对弟子们的期望,透露出孔子育人的标准。现在的本科生到了大四,研究生到了研三,屁股早就坐不住冷板凳了,频繁出入于各种招聘会,开始想饭辙了,真正能静下心来做学问的读书种子凤毛麟角。估计现在的导师也会感叹“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把这三句综合起来看,就好像是学生入学,老师在开学典礼上发言,主要是讲学习的快乐。 第一乐是个人的快乐,你们来到我的门下,听我传道,按时复习,乐在其中。第二乐是和同学在一起,你们不光自己学,还不断有人慕名而来,成为你们的同学,弦歌一堂,岂不快哉? 第三乐是学习完了,没机会做官,千万别生气,因为你学习的目标,是成为君子,学习是为自己学你有君子的快乐,内心的快乐,不也很好吗?这几句话,共同点是快乐。“说”即悦,是愉悦,“乐”是快乐,“不愠”也还是愉悦或快乐。 华中师范大学的校长李培根在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记忆》打动了无数学子的心,引领了一段时间内校长毕业讲话的方向,本人也被学生尊为“根叔”。其实,《学而》作为开学典礼的发言,讲明了求知的快乐,甚至还有一点“为学术而学术”的现代精神,作为《论语》的开篇,真是再好不过了。 本文对李零先生《丧家狗—我读论语》多有参考。 癸巳年冬至日
左右左右走的回复
学而篇第一章居于《论语》开篇的意义在于强调学的重要性。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为历代儒客习阅之经典名篇。《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粮仓)与乘田(管理牲畜)。他虽然生活贫苦,但好学上进善于取法他人,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小奢求的回复
拥有散文特点,《论语》看起来散而
但是内容没有散,也就是外面看上去散而内容没有散。《论语》的文学特点就是前后照应。不单单在开篇的“学而篇”中对照了“不患人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与此同时它也对照了最后面一句。
用意
“学而”首先开始学习并且强化了学习,要学什么?连词“而”指引着读者去接着读,和窗帘似的,先去拉开了缝,然后接着逐渐地看见窗外面景色。所以作为了开场白而且贯彻了全文。
对什么人都可以说,人一辈子都在主动或者讲被动去实践与学习,离不了交友,分不开做人的原则这些基本的要素。三句话说起来简单却说出了社会拥有基本的道理,正是“活到老学到老”与“在哪里找到了朋友,我就在哪里重生",可是要是真的这么去做,岂不是太好了。那如何可以做到呢?“学而篇”就是从“孝悌、爱人、三省吾身、诚信、近仁、守礼、忠诚、安贫乐道、修身治国与君子的风范(温良恭俭让)、”等方面都有了一个标准,
作者精心去安排的。
每次读《论语》,就感觉到了作者们在假着孔子的嘴,精心的安排而且带着目的非常的明确去编写了这本书,就是精心去包装。了《论语》是属于集了孔子与孔门七十二贤与十哲大部分智慧的作品,据说参与到了《论语》的编写就有曾参、子思、子夏、子贡、有若等非常多弟子,后世人们绝大多数仅仅清楚是曾参与子思是《论语》的作者。实际上子贡起到的作用也不能小觑。为什么这样说?这有三点表明。一、财力能支撑了写书的需要;二、子贡不单单言语优并且文学也没有逊于“子夏或者子游”;三、子贡的贤达能和孔子去比肩,甚至于后世人感觉已经超过了孔子。重要的是,子贡有着改“自视甚高”的陋习,也就讲,背后真正去主导写论语的是“子贡”。换句说,这里面每句话也许都是子贡为首的作者们经过了精心的加工或者是反复的斟均的。
“学而”打开子理想的门却又是暗藏着关门之道
上面说的,学而篇真正是为了开启理想的道德上面说教,而对于实际上面操作的可能性或者在什么地方能不能行却又概莫论之。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国学 · 273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国学 · 235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国学 · 279人浏览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国学 · 143人浏览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国学 · 272人浏览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国学 · 209人浏览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国学 · 167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国学 · 165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国学 · 173人浏览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国学 · 203人浏览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