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你回答 2025-09-19 03:27 150 人浏览

论语什么勤俭什么邦

邱小小小二的回复

1.4句关于勤俭节约的古诗 一、唐代李绅《悯农》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翻译: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二、唐代李商隐《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翻译: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三、北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翻译: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侈到节俭困难。 四、三国时期诸葛亮《诫子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 五、唐代白居易《太平乐二首》 岁丰仍节俭,时泰更销兵。 翻译:丰收之年仍然不忘节约(储备)粮食,太平时期要重视防范避免战争。 2.关于勤俭节约的古诗词有哪些 1.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朱用纯 2.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3.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诫子书》 4.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咏史》 5.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北宋〕司马光 6.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明〕薛瑄 7.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1. 李商隐《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注释:①本篇题为“咏史”,实系伤悼唐文宗逝世之作。诗作于开成五年正月文宗逝世后。②《韩非子·十过》载,秦穆公问古明主得国失国之由,由余对曰:“臣尝得闻之矣,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③沈约《宋书》载,武帝时宁州献琥珀枕,时北征需琥珀治金疮,即命捣碎分付诸将。④《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魏惠王向齐威王夸耀他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威王说自己所珍贵的是贤臣,“将以照干里,岂特十二乘哉”!得真:全诗校:“一作待珍。”⑤青海马:一种产于青海湖的杂交马,据说能日行千里,喻可任军国大事的贤才。 赏析:这首诗,诗人根据历史兴亡的史实,概括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些明确的以古鉴今的态度,包含着深刻的用意,比前人的认识更自觉完整。在兴亡系于何人的问题上,尽管李商隐受时代的局限,还只能将理乱的命脉系于帝王,但在他的诗中,大都是指责他们败乱国家的。因此这种揭露更有进步意义。 2. 《尚书·大禹谟》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译文:能为国家大事不辞辛劳,居家生活俭朴。 注释:克勤于邦:指为治水的事业竭尽全力。克俭于家:在家生活节俭。 3. 李绅《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注释:⑴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⑵粟:泛指谷类。⑶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⑷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⑸犹:仍然。 3.关于美德的古诗诗句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报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节约)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梅花香自苦寒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士不求有用于世,但求无愧于世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0 满招损,谦得益。 《尚书》 1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2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3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离骚》 4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 5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 6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 7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 8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 9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 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 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1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13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 1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15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周易〉 16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17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 18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9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20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21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 2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2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4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25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26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 27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 28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 29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 3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31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论语〉 3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3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 34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找了好久,给分吧!!!! 4.关于勤俭节约美德的小故事,名言 1、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3、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 4、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比聚宝盆。 5、节俭下来几何,便是得到几何。 6、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个名医。 7、自己当老板也好,给别人打工也罢,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 8、节约比赚钱更有意义。 9、成由勤俭败由奢。 10、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11、节俭是致富的秘诀。 12、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 13、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 14、一个创业者的成功的心态: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15、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6、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不完的美筵。 17、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 18、浪费是支出,节约是收入。 19、节约时间胜过储存金银。 20、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一明朝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1]》里的名句当永远镌刻于每个人的脑际。“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朝婉约派诗人李商隐此诗句并不“婉约”,一言概括了节俭于国于家的重大意义。商纣王肉林酒池,为博宠妃妲姬一笑,不惜撕破千绢万帛,则殷灭;隋炀帝为观琼花修大运河到江都,耗尽民力造行宫,惹出36路烟尘72家反王;清西太后一顿饭上千两银子,且“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民焉能不反,清王朝焉能不亡? “国以俭得之,以奢失之”,节俭不仅于国于家大有裨益,而且与个人得失也休戚相关。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而王安石对此有更深刻的理解,他的“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应该成为多少达官显贵的座右铭啊。但也有这警世恒言战胜不了贪欲的时候,王宝森、成克杰、胡长清、李真之流无不是骄奢淫逸的魁首,假如他们要是能学学蜀国贤相诸葛孔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何至于落到今天如此下场?与此同理,明史《后妃列传》说:“骄纵生于奢侈,危之起于细微”,清代徐荣说:“街头庙脚褴褛身,半是当年奢靡人。”都是从反面指出了奢侈浪费的危害以及节俭的重要意义。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5.有关于节俭方面的古诗(10首) 君子以俭德辟难。 【出处】《周易·否》。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提示】《周易》含有朴素的辩证思想,有许多地方阐述事物变化的道理。这句话就有辩证的思想。 一方面,阐明俭朴的德行有助于防患于未然,防止奢靡腐化等行为;另一方面,在面临危难的时候,特别是在面临物质匮乏的困难时,具备俭朴的德行有助于克服危难。《周易》的作者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顺与不顺、通与不通之时,不顺不通,就要修身养德,不能过分彰显自己,以渡过难关。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出处】《尚书·大禹谟》。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提示】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传说中的古代圣贤都是这样做的,他们对于国家大事尽心尽力。大禹勤劳于治水大业,数过家门而不入。 尧特别关心群众,认为别人挨饿受冻,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家,是自己的过错。古代圣贤的生活却十分节俭,经常穿着粗布衣裳,吃粗米饭,喝野菜汤。 由于尧、舜、禹在事业和生活上克勤克俭,所以赢得了百姓的拥戴。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出处】《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提示】鲁庄公命人在庙堂的柱子上涂红漆,在椽子上雕花纹,这都是奢侈而不合礼法的事情。大夫御孙劝谏他时,说了这句话,并指出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先人的“大德”中注入了“大恶”,不但不能取悦先人,反而是辱没了他们。 可见,古人是从礼的规范和德的大小的高度来看待节俭,而把奢侈浪费看做一种恶行。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戒奢以俭,不靡费财物,仍是值得我们崇尚的美德。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提示】这是一句古老的格言。 古人明白,只要老百姓辛勤劳动,社会安定,百姓和国家都会随之富足起来。我们现在仍应保持以勤为本的美德,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劳动,国家才会更加富强,人民生活才会更加富裕。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出处】《墨子·辞过》。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提示】在先秦诸子之中,墨子以乐于过类似苦行僧的生活而闻名。 他痛恨统治者的骄奢淫逸、靡费财物,提倡节俭。他到处宣扬自己的观点,吸引了大批人做他的弟子,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出处】李绅《悯农》。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提示】这首诗语言浅显而内涵深邃。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财主的儿子不知道稼穑之艰难,常到一个饭馆里吃饺子,但把饺子皮全吐掉,只吃肉馅。后来家里遭遇火灾,丽楼美阁一夕之间夷为平地,他成了乞丐,要饭要到这个饭馆,老板以饺子皮招待他,他深为感动。 老板说,不用谢,这都是你当初扔掉的皮,我拣起晒干了而已。财主的儿子很惭愧,后来勤奋劳动,生活节俭,家道重又殷富起来。 这个故事,也印证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出处】李商隐《咏史》。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提示】古往今来,成功的创业者大都经过艰苦奋斗的阶段,所以比较注意勤俭节约。但是对守业者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容易贪图奢侈享乐,最终的命运必然是事业的衰败,国家的灭亡。 这是几千年的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出处】《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提示】五代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一开始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击败各个敌手称帝。但他后来沉湎于音乐戏曲,宠爱伶人,不思进取,部下作乱,伶人发难,在位三年就死于兵乱之中。 欧阳修在撰写《伶官传》时,有感于这段历史,阐发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中国文化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在国家动荡、民不聊生时更是如此。 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讲“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就是分别从个人与国家的角度强调了保持忧患意识的重要性。魏征即使在大唐盛世,也规劝皇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实现长治久安。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出处】司马光《训俭示康》。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提示】这是司马光引述他人的话,用来训诫子孙。 它强调要自觉保持俭朴,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人都想过好日子,这本无可厚非。 但是过于奢华是不可取的,而且这种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商纣王用了双象牙筷子,他的臣子就要逃走,原因是看到了纣王的贪欲一发,将不可遏止。 坚持节俭要有自律的能力。

榆清的回复

古人以勤俭为美德三国时期诸葛亮曾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自《戒子篇》《戒子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 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静以修身) 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俭以养德) 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非淡泊无以明志) 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非宁静无以致远) 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夫学须静也) 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才须学也) 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非学无以广才) 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非志无以成学) 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淫慢则不能励精) 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险躁则不能治性) 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枯落) 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 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庐) 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将复何及)作者

诸葛亮(181.4.14~234.8.28),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汉族,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军事家。蜀汉丞相。谥曰忠武侯。

评论

本文节选自《诸葛亮集》为家训。全文的主旨是劝儿子勤学立志,须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即扎硬寨,打死仗。这些话看似老生常谈,但出于父子之情,便是不同。

爱笑的maggie的回复

1、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正因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我。安格尔2、奢则妄取苟取,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能够养气也。罗大经3、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英国4、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正因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我。安格尔5、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6、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先秦《左传庄公二十四年》7、欲求温饱,勤俭为要。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9、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况10、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好用桶倒出去。哈萨克族11、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比聚宝盆。谚语1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13、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个名医。卢梭14、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论语卫灵公》15、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卢梭16、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17、节用于内,而树德于外。先秦《左传昭公十九年》18、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19、舒适的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完全感觉不到乐趣,而变成了人的真正的需要。卢梭20、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21、成由勤俭败由奢。22、奢侈和淫靡只是一种社会腐化的现像,决不是原因。鲁迅23、奢则妄取苟取,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能够养气也。罗大经24、钱币是圆的,因此容易滚走。托里安25、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26、紧紧手,年年有。27、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28、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2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30、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31、真理是咱们所有财产中最有价值的,因此让咱们节约吧。谚语3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33、辛苦得来的果实,不好一口气把它吃完。34、节俭是你生命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35、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范继亭36、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3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38、克勤于邦,克俭于家。39、忧劳能够兴国,逸豫能够亡身。40、小处不省钱袋空。托莫尔41、细水长流,遇灾不愁。42、合理的安排时刻,就等于节约时刻。培根43、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44、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刻的节约。马克思45、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46、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47、勤能补拙,省能补贫。48、囚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先秦《墨子节用上》49、在各项节约成本的措施中,以精减人员最为重要。王永庆50、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51、一勤二俭三节约,全家老少幸福多。谚语52、奢侈总是跟随着淫乱,淫乱总是跟随着奢侈。孟德斯鸠5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54、奢侈总是跟随着淫乱,淫乱总是跟随着奢侈。孟德斯鸠55、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56、俭是你生命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57、不择手段地追求高级物质生活的人,他的思想品德,必然是低级的。潜夫58、节俭是致富的秘诀。英国59、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60、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61、囊中未空先节约。(布依族)谚语62、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刻的节约。马克思63、节俭是致富的秘诀。64、好处安身,苦处用钱。65、君子以俭德辟难。66、知足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67、年年有储存,荒年不荒人。68、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69、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好用桶倒出去。70、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71、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72、有荒节约度荒,天荒节约备荒。73、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74、节俭是你生中食用不完的美筵。爱默生75、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76、节俭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希腊77、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况7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79、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陆游80、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辛尼加81、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82、奢俭之节,必视世之丰约。先秦《三国志魏书己凯传》83、行船靠掌舵,理家靠节约。谚语84、节约节约,积少成多,一滴两滴,汇成江河。谚语85、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古巴86、一粥一饭汗珠换。87、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88、善于选取要点就意味着节约时刻,而不得要领的瞎忙,却等于乱放空炮。培根89、节俭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90、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91、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92、俭节则昌,淫佚则亡。93、合理安排时刻,就等于节约时刻。培根94、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95、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务维艰。朱柏庐《朱子家训》96、辛苦得来的果实,不好一口气把它吃完。维吾尔族97、节约就是大收成。谚语98、奢侈乃德义之灭亡。99、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先秦《易传否》100、惟俭能够助廉,惟恕能够成德。101、精打细算够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难。102、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103、奢侈只是从他人的劳动中获得安乐而已。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04、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105、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106、省下烟酒钱,急难免求人。107、民生在勤,勤则不匮。108、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卢梭109、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趣味的腐化。不论何时,都要尽可能让思考与反省预见到突发的激情,这于审慎者可轻而易举做到。心烦意乱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一点。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决心不再使之加剧。有了这种高明的防范,就能很快终止怒气。要懂得制怒之法,且止息于当止之时:奔跑时停下来最难;狂怒时保持头脑清醒也一样难。过分激动,不论程度高低,都会影响理智。一旦对发怒有了这种警醒,就不会使你因怒气而失控,也不会使你损害良好的辨别力。谨慎地驾驭情绪,就能很好地控制它。你将是马背上第一个理智的人。智者最没有耐性,因为学识减少了他们的耐心。知识渊博的人很难被取悦。俄庀泰特斯告诉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准则在于懂得如何忍受一切。他认为这是智慧的一半真谛。容忍愚蠢需要极大的耐心。有时最令我们痛苦的人正是我们最依赖的人,这帮助我们战胜自我。耐心能带来无可估量的内心平静;而内心平静是世间的福祉。不懂得如何容忍他人的人如果还能忍受他自己的话,就应当独处。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国学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国学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国学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国学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国学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国学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