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撒贝宁在论语中读到了什么
夏蓉的回复
9.“典籍里的中国”《尚书》1900年,在中国敦煌莫高窟的千年藏经阁中发现了《尚书》。《尚书》政书之祖,史书之源,也是文化元典。记录第一次统一音律、度量衡等。孔子晚年编撰。典:标准、规范。读《书》的好处:知先贤治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尧舜禹,上古德政,鼎定九州;夏商周,名望兴替,礼德治邦。民本思想: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8.“典籍里的中国”《史记》《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西汉司马迁所著,开纪传体先河共130篇。《本纪》12《表》10《书》8《世家》30《列传》70《史记》的开篇《五帝本纪》,记录的是黄帝。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公孙轩辕,是华夏的道德楷模,人格典范;也是华夏的人文始祖。黄帝善战,炎帝善耕,炎黄联盟(合体)。正史:家国青史,国家主修。《24史》,《史记》位列第一。前四史:《太史公书》、《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青史:可以资政,可以育人;人人可读,人人应读。鲁迅:欲知大道,必读史。读历史者,不可不读《史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遇李陵之祸(李广之孙)遭腐刑,写《史记》;周文王被拘禁时推演《周易》;孔子在窘困之时编著《春秋》;屈原被放逐赋《离骚》;左丘双目失明做《国语》;孙膑被残害剜去髌骨写出《孙膑兵法》;《诗》300篇多数是圣贤的发愤而作。一箱《史记》,头一昏早买回了家,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打开看。曾国藩进京考试落榜,回家借路费100两,结果路上买了《史记》。回家每日圈读十页,第二年考中进士。所以我认为《史记》对读书人来说是个吉祥物。7.“典籍里的中国”《论语》《论语》记录的是孔子及弟子的言行,1万六千字。论:编纂。语:谈,说。读《论语》知道如何为学、为人、为政。《论语》的核心是“仁”。仁就得人,做人要有仁德。仁即二人,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55岁带着理想出发,周游列国14年。1)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做到推己及人。2)耳顺——好话坏话听在耳中,可内心十分平静。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寒松柏:指在逆境中意志坚定,坚持操守的人。4)读《论语》就是跟孔子学习。仁者爱人,以德立人;天下为公,天下大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思想。5)子路:(夫子)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朝闻道,夕死可矣。6)做学问应与时偕行。7)学《论语》如何做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何为社会做更多贡献。在《论语》中吸取心灵的力量,悟得生命的智慧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8)孔子的三个爱生:子贡(富而好礼),颜回(贫而乐道),子路(护卫孔子40年)。9)孔子穷困的时候激励自己: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忧道不忧贫。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一件事,事前的准备很重要。磨刀不误砍柴工。你会向老师求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的学生会。身在千里之外你会做梦都想你的老师吗?孔子的学生会。子贡问夫子(4问)1.夫子求什么?人人学为君子,实现天下归仁,以求天下大同。2.如何学为君子?君子当以大道为志向,以德行为根基,以仁爱为依托,以六艺为修身。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3.何为仁?爱人,孝悌,忠恕,博施众济。4.何为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6.“典籍里的中国”《孙子兵法》孙子,孙武田姓,被赐姓“孙”,字长卿,出生于齐国军事世家,是兵家之圣。20岁写完《孙子兵法》,用一生来完善这本军事巨著、兵学重典,是百代谈话兵之祖,6000字,13篇。伍员,字子胥,楚国人。孙武的好朋友兼兄弟。《孙子兵法》开篇第一句: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的军事哲学思想:慎战、不战。《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重战、慎战、安国全军。1)中华民族不好战但知兵;知兵但不好战。天下虽安,忘战必危。2)止戈为武,打仗就是为了希望过上太平日子,战争是获取和平的手段,而不是目的。3)外事和兵事都是保护国家利益的手段,能用外事解决的问题,不用兵事。4)兵法之道应遵仁道。以人为本,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5)孙武和伍子胥在吴国兴令城郭、广积余粮、充实仓廪、充实兵库(甲坚盾固矛利),用六年养兵蓄锐的战略定力赢得了柏举之战。吴王不愿意休养生息,孙武归隐吴国山林。6)曹操给《孙子兵法》注释,宋刻本《十一家注孙子》《道德经》5千多字,《孙子兵法》6千字,就是看不懂,不然真想读。[呲牙]5.“典籍里的中国”《徐霞客游记》 徐弘祖, 号霞客,明朝江阴。徐家布,赛丝绸,夏天透凉,冬天暖。徐家织布买布。外出游历,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长江溯源——金沙江。九嶷山又叫苍梧山。徐霞客30年行走于山水之间。徐母过世后万里遐征,长江溯源,三年有余。三江源是黄河、澜沧江、长江的源头。黄山的莲花峰,是最高峰。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脚下有根。徐霞客游历回家会将一路的见闻讲给母亲听。徐母寿元81。湖北荆门郭店楚简。4.“典籍里的中国” 《道德经》中国哲学开山之作——老子的《道德经》中国哲学鼻祖——老子叔本华: 《道德经》是关于理性的学说。老子:宇宙的本源是“道”。老子成功悟道与水有关系,以水悟道。哲学——是关于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的学问;探索宇宙和万物的本源和普遍的法则;探讨人和世界的关系,指导人们更好的生活;哲人究天地万物之法则。道法自然——“道”遵循天地万物的活动与法则。生生不息的天地大道。日出而落,日落而息。——遵循自然节奏的生活。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度,如果超过这个度,就会造成破坏,生态失衡。善上若水——柔韧是有力量的。学习水滋润万物的美德。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对万物的福泽就像“水”。柔韧胜刚强,拥有如水一般的性格底色。天,福泽万物;地,成就万物;人,生发万物。只有读不完的书,没有不会走的人;典籍如灯照亮世人,每天的积累都是向悟道迈进。悟道求学的路上,李耳与祁清、悉达多与乔文达,是挚友也是学伴。尹喜:紫气东来(大人物要过关)。守藏室之史,国家图书馆的馆长。李耳的老师——商容先生:保护天真(问题先生——有提问才有答案。)所有的哲人都是从提问开始。“海”是最广大的水,最聪明的水,守在最低处,所以长得最大。鱼头冲着老人3.“典籍里的中国” 《周易》《易》的精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道本源:敬天爱人。稻盛和夫将“敬天爱人”视为他的人生哲学。《易经》与《易传》,经传结合成为《周易》。《周易》是一画开天地,画出大道至简;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中华元典。孔子(杏坛讲学):加我数年,50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读“易”就是要通晓世间的大道真理。韦编三绝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易传》,说孔子晚年非常喜欢读“易”。诗、书、礼、乐、易、春秋的“易”。《易经》是中国人感知世界,总结思想成果,指导中国人立身处世的准则。知行合一的大道——“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是行的头脑,行是知的落实;真知是行动的开始,行动是真知的达成。知行合一——学到道理,就想去检验,推究事物的道理。曾子曰:“传不习乎!”(将夫子的话记下来,进行实践应用。)孔子的弟子记录老师的话有了《论语》王阳明的弟子记录老师的话有了《传习录》圣贤——能够领悟天道的人,是按天道行事,能够为百姓谋福的人。王阳明12岁立志:做圣人,为天下人谋福。王阳明学做圣贤,并求文武双全。高清视频,正如撒贝宁说,四百年后的读书人遇到王阳明——挺爽!爽里各爽~《本草纲目》192万字,编写30年,校勘10年。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忘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李时珍格物——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大医精诚——待病人,皆如至亲之想。旋花汤(脚夫):补捞损,益精气。
不不不不知所措的回复
《典籍里的中国》第二期《天工开物》,却一度引发热议,原因就是其中生活在明末清初宋应星,晚年的发型变成了清朝的辫子。。。老实说,TF老Boys之一的李光洁演得还真不错,但宋应星三分之二的人生时光在明朝度过,《天工开物》也是明末成书,而且晚年也拒不仕清,结果直接给人整个辫子头,虽然历史上晚年的宋应星应该梳辫子了,但这种节目既然想表达宋应星的伟大,至少该尊重一下这位明朝遗老吧,真是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从《天工开物》去了解,清朝对中华文明的摧残到底有多严重
宋应星出生的那一年,恰好是万历十五年。57年之后,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殉国而亡,不久清军入关。明朝中晚期,城市发展充分,出现了市民阶层和市民文化,但是另一方面却是政治僵化,土地兼并严重,这固然有自由的氛围,但是明清易代,一切“近代化”也就戛然而止,清朝让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形态大踏步后退。从《天工开物》去了解,清朝对中华文明的摧残到底有多严重
《天工开物》这本科技著作,其中记载的大量的明朝科技成果,比如煤矿开采过程中如何排除瓦斯的技术,再比如锌矿冶炼技术,蚕种杂交技术,提花织布机等等,尤其是锌矿冶炼,在当时的世界是只有明朝的中国人才掌握的技术。这本书现在应该说非常有名,中学的课本里就有对这本书和他的作者介绍。可是述说完这本书的经历之后,我相信每一位中国人都会感到辛酸。从《天工开物》去了解,清朝对中华文明的摧残到底有多严重
顺流而下的回复
撒贝宁对话孔子的节目是《典籍里的中国》,2020年6月13日晚,央视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五期《论语》播出,节目中通过古今读书人之间跨越千年时空的对话,撒贝宁与孔子的对话过程中,生动展现了孔子及其弟子共同追寻理想、坚守信仰的故事,着重阐释了“仁”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论语》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很深远并且巨大的,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思想上的升华,让大家不单单局限在自己的眼前,而是放眼到国家中。所以这档节目是非常有意义的。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国学 · 272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国学 · 233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国学 · 279人浏览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国学 · 143人浏览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国学 · 272人浏览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国学 · 209人浏览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国学 · 167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国学 · 165人浏览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国学 · 172人浏览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国学 · 203人浏览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