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你回答 2025-09-20 17:10 43 人浏览

论语修身篇是什么

日记侠的回复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对一个有德之人的人生价值的最高、最完美的概括。要达到“治国”、“平天下”的至高境界,自然非常人所能及,但在自己的事业范围内,我们应当把它作为一种价值追求。而“修身”,则是做人的基本追求。儒家学说中的“仁、义、礼、智、信”无不与“修身”有关。修身,在《论语》中论述得尤其精辟,说一部《论语》半部论“修身”,丝毫没有夸大之嫌。《论语》堪称教人修身的百科大典。日本也好,新加坡也好,香港也好,他们的学校将《论语》作为修身教材,绝不是应景之举,他们是有眼光的。修身,一是修德,二是修智,德才兼备,便是修身的理想结果。而修德又是修身的首要任务。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说的是,先要懂得“孝悌”、“谨信”、“仁爱”,然后“学文”,这就明白告诉我们,应以修德为先。“仁、义、礼、智、信”被称作中华伦理的“五常”,儒家倡导“仁、义、礼、信”旨在修德。走进《论语》,你会发现,修德之道无处不在。如“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已是家喻户晓的至理名言。《论语》还告诫我们,庄重、宽厚、诚信、勤敏、慈惠(恭、宽、信、敏、惠),乃人之“五德”。至于修智,《论语》不仅指明了学习知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正确态度和“举一隅”而“三隅反”(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更阐明了书本知识与实践的关系。孔子说过,即使“诵诗三百”,不能用于实践(“授之以政,不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又有何用(“虽多,亦奚以为”)?所以他主张读书人要做“躬行君子”。他还教导读书人,知识面不要狭窄,要广博,提出“游于艺”(就是要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由此可以看出,《论语》对修身的评价是相当高的。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遵循着这么一条古训:“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学校是育人的圣地,修身,自然是学校的主要任务,无论师生,当“以修身为本”,学会做人。

柚茶短裙的回复

学堂在线,清华大学,刘燕妮老师主讲的《儒家修身之道》中的《必读书一》,文字版。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参考书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讲的修身之道涉及到的现代的知识比较多现代的知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个是关于《大学》《中庸》的中国哲学的这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涉及到心理学、领导学还有涉及到一些社会学方面的东西所以有几方面的相关的参考书这些参考书第一部分叫做必读书是要求大家回去一定要读的只有几本而且都是比较短后面的是扩展读的如果你对我讲的相关内容感兴趣你可以去找那些书来读也许我们会在某些地方布置一点功课在相关章节上要求大家去读某一部分内容这些书不要求你都读主要是提供给你一个参考性的、资料性的(书目)对那些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或者是对扩展你的知识是非常有用的第一部分关于必读书必读书第一本基本上相当于教材就是四书里面的《大学》那一篇实际上它就是一篇文章可是我在这要强调我们要用原本的《大学》 什么叫原本?这里面有一个历史上的原因最早《大学》和《中庸》这两篇都是《礼记》里的两篇文献如果你去读的话它都是在《礼记》里面注《礼记》 解说《礼记》的人才会去讲它后来这两篇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在唐朝的时候就是韩愈和李翱他们认为这两篇的作用非常的大它的第一次的单行本的出现是在南宋朱熹老先生把这两篇单独拿出来他认为它非常重要作为单行本来说一直到南宋才开始出现主要是因为朱熹把这两篇文章拿出来和《论语》《孟子》放在一起 组成了四书作为儒家的经典因此你会看到著名的《四书章句集注》指的就是《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这样的四部书《中庸》如果我们一定要追的话可能还要早一点最早是梁武帝曾经把《中庸》单拿出来做了注解可是它最有名的还是从南宋开始主要是朱熹 在朱熹之后《大学》《中庸》就变成了科举考试的重要的内容这样拿出来是很有道理的它使儒家的学问学习起来变得很有次第一般从《大学》开始就像朱熹说的 《大学》是修学进德之门也就是说你先要了解《大学》对于学习有一个次第然后读《论语》 再后读《孟子》 最后读《中庸》《中庸》是稍微深奥一些 放到最后(四书之间是)这样的关系这个是没有问题的可是朱熹他在做这个的时候他同时做了一件事情他把《大学》重新排列了一下就是经一章 后面传十章这个调配很多人是不同意的比如说王阳明认为也是说古人的学问没有那么做的还是原本看起来更像古人所以我们在这里还是用这个原本来做教材朱熹的注解作为最重要的注解我们经常会提到它主要的注解都是他的他的注解是很棒的不愧为儒家真正的大师级的人物孔、孟然后就是朱(熹)、王(阳明)就是这么一个关系王阳明的《大学问》也是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解释的就是《大学》最重要的那几个关键内容这几个关键的内容就是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王阳明解释了这个三个最重要的说概念都有一点小就说是三个最重要方面的问题吧尤其是关于“明明德”这部分讲得特别棒虽然有一点古文 但是我尽量解释大人者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分大人小人大人者 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这样的人就是这个特点 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其视天下犹一家 中国犹一人焉你说这可能吗? 我们接着往下看他说另外一种 若夫间形骸而分尔我者 小人矣什么叫“间形骸”?形骸指的是人的身体因为我们有这个身体之间的这种分割因为这个而分出来“尔”是你而分你我的话 这样就叫做小人我们今天看我们几乎都是小人然后他接着说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 非意之也就是说不仅仅是你的观念和你的心念其心之仁本若是就是说他的心具有那种仁的特点本来就是这样他不是靠说服自己不是靠推理 不是靠逻辑然后说我要这么做或者我希望这么做他的心就是这样 他就能做到这样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 岂惟大人不仅仅是只有大人 “虽小人之心亦莫不然”你看这个王阳明很有意思他前面讲说大人是什么样 小人是什么样他说与天地万物为一体 不仅仅是大人小人之心也莫不然说那么小人是什么样呢?他举了这个例子他说 见孺子之入井这是儒家典型的这个例证就是说当一个小孩掉到井里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焉就是说你心里这个很难过 很不安是其仁之与孺子而为一体也也就是他的内心与孺子而为一体刚才我们讲说大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那么如果一个小孩掉到井里面你也觉得很难过 你也觉得很惊骇然后你也觉得心里不舒服那也就是说你跟这个孩子是一体的孺子犹同类者也 你跟他就是一类的看到 鸟兽哀鸣觳觫就是说看到鸟兽痛苦哀鸣的话而必有不忍之心那么他的仁就是跟鸟兽为一体换句话说 我们跟什么为一体不是靠观念不是靠意念不是靠你的推理而是你感同身受 这叫做心之仁后面你看王阳明接着说很有意思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悯恤之心焉你也有怜悯之心 你的仁跟草木为一体因为草木也是有生机的 就是“有生意者”如果见到瓦石 这个是最没有意识的东西如果你看到瓦石的毁坏而有顾惜之心就是我们觉得不应该这么浪费 不应该受到破坏“是其仁之与瓦石而为一体也”“是其一体之仁也 虽小人之心也必有之”“是乃根于天命之性”就是说小人也会有这些特点可能他不像君子那么多 那么广 那么深厚那为什么他会有这个呢?王阳明说是因为小人也有天命之性就是那个“根于天命之性”“而自然灵昭不昧者 是故谓之明德”也就是说我们的本性这跟儒家的说法很像就是说我们的心本来是明亮的是因为我们的无明太多了 被遮蔽了所以本性是明德 自然灵昭不昧只不过因为分你我 分他和我这种分割遮挡了我们的那个天命之性那你的明德就被遮蔽了这种遮蔽 我们可以通过修行重新“明明德”所以这段话非常非常的重要虽然它只是阐明了“明明德”但是如果我们说想找一个最简单的话来阐明儒家修行的基本原理那么就是这一段下面的 关于修行的次第上就是说你怎么来做才能达到这种大人的状态呢?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是这样来做到的这个是修行的具体的道路所以叫做“大学之道”这段话是阐述儒家“修身之道”的基本原理用我们今天的话 大学里有很多的教科书里面也有许多“原理”这段就是说明《大学》基本原理的 你要看清这段话不是随便说的 不是推理的是有像这样的人我们知道王阳明是开悟的圣人他是有真实的体验的真实的内心的经验 这个非常的重要不仅如此 现代西方的心理学也很有意思他们有些话很接近如果你对这段话理解不够的话那么我给你读一段心理学家的话你一定能听得懂我们今天的人所熟悉的这些概念我们看心理学家是这样说的自我正是因为从整体割裂开来失去了与人类和精神的联系 他才会患病正如弗洛依德在《自我与本我》当中所说的那样 自我确实是“恐惧之地”自我是“恐惧之地”你觉得很难理解我们今天很多人觉得他这个用词你觉得难以理解但是我们说自我是快乐之地 你理解吗?你说我肯定是不快乐的要说自我是幸福之地 你说什么呀?但是 如果说是恐惧想想我们有多少的恐惧我们考上大学又在恐惧什么? 找工作其实你肯定会找到工作只不过你想要找的那个工作可能你要有点恐惧然后你又担心这个又担心那个都是因为恐惧 所以自我是“恐惧之地”那么怎样才能不恐惧呢?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中说只有当他回到“父亲”和“母亲”那里时才是如此父亲和母亲是一个形容词 是一个代词指代的是指精神和自然在这个地方弗洛伊德的用法是指只有当自我回到精神和自然当中的时候我们才能离开那种恐惧这个精神不是指的你个人在那胡思乱想指的回到我们整体的精神我们与自然为一体指的是这个这个时候你的自我就不会生病这是谁说的呢?荣格在他的《寻找灵魂的现代人》当中说的他在检讨现代心理学跟传统科学之间的差异他有这么一段话说得很好讲的就是这种切割和分离就是我们本来是一体的但是我们画地为牢本来这种切割 划分 分你我 分我和他是一个方便的假设并不是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可是后来我们就把这个方便的切割当作了真的在科学领域也是这样我们看他是这样说的我们允许科学划分自己的研究领域并建立起局限性的假设因为科学研究必须采用这种方式他画一块地方只研究这些别的学科研究那些 要划分清楚但是人类心理不能分割开来它是一个拥抱着意识的整体 它是意识之母科学思想只是它的功能之一科学永远无法穷尽生活的所有可能性心理医生不应该允许病理学的有色眼镜来改变自己的眼光他永远都不应该允许自己忘记患病的精神也是人类的精神尽管他患着种种疾病他也分享着人类心理生活的整体这跟王阳明解释大人跟小人的心理都是叫做天命之性是一样的在这本书的另一个地方荣格是这样讲人的心理我们每个人的心理 有一个方面不是个人的而是来自一个民族 一个集体或者甚至来自于整个人类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是一个包容一切的心理生活的一部分是一个“最伟大”的人的一部分我们离这些太遥远了 我们已经忘记了而中国文化一直在讲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讲的“圣人”是什么“与天地万物为一体 犹如一家也”是这种感受 也是我们这个课程里面无法回避的在讲到这个儒家修身之道的时候一定要用到的 大家要注意朱熹的注解 王阳明的《大学问》文章加上注解教材原则上用的就是《大学》的原本一直到这个“齐家”为止后面就不算我们的这门课的课程内容了以后我们会讲整篇《大学》“大学之道”那个课程里面会讲全部所以 大家注意这三篇是最重要的

艾小墨的回复

【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修身做人】

1【方法】

温故而知新

吾日三省吾身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

默而识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3【修养】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国学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国学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国学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国学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国学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国学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