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你回答 2025-09-20 04:15 190 人浏览

论语的奥妙是什么

小祖宗的回复

一、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意思是——第一,说明论语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强调儒家统治的重要性,必然使儒家学说更加昌盛,影响更为深远持久。第二、论语作为一部儒家经典,在日常生活中确实极为重要。这个影响力一直保持至今,当代仍在有一部分学者和草根在孜孜不倦的读论语、学论语、说论语,用自己的方式诠释论语,给论语注入新时代的内容。第三、很显而易见的说明赵普虽贵为宰相,位高权重,当然也不能排除论语是一部高深莫测的书,只有非同一般的人才能读得懂其中的奥妙,所以赵普读懂了其中的精华,是一个读书的奇才,一部论语对他来说已足矣。二、目的希望赵匡胤实行仁政,以儒学为正统,治理天下,从而达到国家的长久繁荣昌盛,国富民强.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由谁而来 被称作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可谓宋朝的第一文臣.但那没有学历的出身和以吏道治世的方法,日益与赵氏天子所热衷的道德文章潮流格格不入.赵匡胤是在马上得天下的,也深知不能以马上治天下的道理,自己以身作则,带头读书,并一再批评老谋士赵普不读书,意味深长的警告赵普"宰相需用读书人".如此形式下,现任宰相赵普就是不情愿,也不得不改投孔门之下,找起儒家经典诵习,以便重新被太祖划归读书人的行列.宋初君臣急于在儒家经典中寻找治世良方,至圣先师孔子的言论集最终成为宰相的急救章.之后,日理万机的宰相每天下班回家,便把自己关在房间,一声不吭地攻读起语录来.他持之不懈,到晚年终有所得,不但上朝理政,事必决于,而且把夕日玩弄权术,帮太祖算计前朝君主本朝功臣的业绩也都归结于孔夫子的教诲,故有“半部论语定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流传。

放飞的心情的回复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 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论语》 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 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论语》 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 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 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 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 且论语特点文字俭约,言简意赅,用语平实,通俗晓畅,迂徐含蓄, 精警凝练,大量运用对比、排比修辞. “半部《论语》治天下” 北宋初年的宰相赵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但绝不是一个学问家。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才会有“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样震聋发聩的名言传世。 赵普原本是淮南滁州的一名乡村教师。公元956年, 为了争夺淮南江北地区, 后周大将赵匡胤率领大军与南唐守军在滁州打了一场恶仗。 由于得到了赵普的帮助,赵匡胤大获全胜, 为他日后的帝业打下了必要的基础。从此以后,赵普便被视作心腹, 如影随形地追随赵匡胤建功立业。宋朝建立后, 赵普参与制定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又辅助宋太祖统一了南中国。 到了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 赵普一生先后三次做宰相,这在宋代并不多见。按理说, 赵普身居宰相高位,又是颇受倚重的开国元勋, 只须照章办事即可功德圆满、善始善终,可是, 赵普的仕途却一波三折,并不顺利。概言之,赵普的后半生是: 因专横跋扈而受制约、因贪图钱财而受猜忌、因不学无术而受轻蔑、 因结党徇私而遭罢黜。就其秉性来说,来自大臣的不满, 来自皇帝的约束、猜忌,甚至是罢黜,都不是不能忍受, 使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君臣上下对他的轻视。而“半部《论语》 治天下”正是在他第二次为相时的一句牢骚不平之语。 宋初君臣认为,鉴于五代时期“大者称帝,小者称王”、“ 群犬交吠”般纷乱政局的根源在于藩镇拥有重兵,不受中央节制。 而要避免宋朝成为第六个短命王朝,就必须“兴文教,抑武事”。 为了培养更多的文士,中央政府“崇建太学,教养多士”, 还迅速恢复和完善了科举考试制度, 加紧选拔文人充实各级官僚队伍。宋太宗更是明确提出,要“ 与士大夫治天下”。君臣上下,注重文教蔚然成风。 相形之下,赵普的学力已明显地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宋史》 卷256本传记载:“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太祖曾多次向赵普问及前朝制度,他都无以对答。 最使赵普难堪的一件事发生在宋太祖乾德初年,事情的经过是:“ 乾德建元,太祖谓古所未有,韩王(赵普)称誉,卢(多逊)曰:‘ 王衍在蜀,曾有此号。’太祖大惊,以笔涂韩王面曰:‘ 尔怎得及他!’韩王经宿不敢洗”。这段话出自赵绍祖《读书偶记》 ,《宋史》卷三《太祖本纪》也记载此事,却多有不同, 言太祖还说了一句话:作相须读书人。分明是说, 你赵普并不是一个读书人,而不是读书人就不能做宰相。如此看来, 赵普后来在仕途上的失意就成了必然。 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赵普罢相,出任河阳三城节度使, 这是他自当年滁州之战结识赵匡胤以来,第一次远离政治中心。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赵普第二次出任宰相。赵普由野入朝, 几年间朝中任用了更多的文人,已是物是人非,今非昔比, 赵普昔日不学无术的劣势也就更加明显地凸现出来, 君臣们也越发认为赵普的学养不够了。据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乙编卷一记载:“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 …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 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这就是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的“原生态”。 从赵普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其强烈的情绪化色彩, 这完全是一种牢骚不平之语:言外之意是说,我读书范围是不出《 论语》一书,可我当年能够靠它帮太祖平定天下, 现在仍然能够靠它辅佐陛下您把天下治理好。 现今满腹经纶的文臣儒士遍布朝野,哪个又能有我的功劳大、 能力强呢?——恐怕这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赵普的一句牢骚话何以会如此引人共鸣、传之久远? 依笔者浅见,一为《论语》一书影响之广,一为“治天下” 之意识深得士子之心。《论语》一书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自战国初年成书以后,在儒家经典中并不占重要地位。西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定《诗》、《书》、《礼》、《易》、《 春秋》为儒学“五经”;到了东汉因倡导孝道,在“五经” 之外又加上《孝经》和《论语》,变成了“七经”,这是《论语》 第一次跻身于“经”;到唐代变化较大,除了《诗》、《书》、《 易》不作变动,将《礼》分作《周礼》、《仪礼》和《礼记》, 另加《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称作“九经”,《论语》 未被列入;到唐文宗太和年间,在“九经”的基础上增加了《论语》 、《孝经》和《尔雅》,称“十二经”;到了北宋年间,又加《 孟子》称“十三经”,《论语》得以保留。——从汉代到宋代,《 论语》几次作为儒家典籍跻身“经书”之列。即使同样是“ 经书”,也要依照篇幅长短划分等级,《论语》因其篇幅过短, 只被看作是“小经”,所谓“小经”就是“大经”的辅助读物, 而更多的时候,《论语》是被当作“经”之下的“传”或“记” 来看待的。《论语》一书长期作为妇女儿童启蒙课本使用, 唐代墓志记载不少妇女居家“常读《论语》”,杜甫在其《最能行》 一诗中写道:“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 诗中讲的就是这种情况。直到五代后期, 赵普在滁州乡下对村童教书,授课范围想必不出《论语》, 自己只知道《论语》,也就不足为奇了。 《论语》地位的真正提高,是在南宋时期。理学家朱熹把《礼记》 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抽出,连同《论语》、《孟子》合称“ 四书”,并为之详作“集注”,影响深远,《论语》 历史性地提升到“大经”的地位。到元明清三代,“四书” 完全取代了“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考内容,《论语》 也成了士子必学之书,所以赵普这句话备受学子关注。 儒家倡导“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要学以致用; 要为帝王师,主张“格君心之非”。 南宋时期的事功学派坚守了这一点,赞赏“ 勃然有以拯民于涂炭之心”,主张以天下为己任。 后世对这种天下意识得到了很好的继承, 这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一大优点。赵普的“治天下说” 能够引起士人的强烈共鸣。 综观赵普个人的“功名事业”,可谓隆隆其始而未能克终,而他“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牢骚不平之语,反倒成了“千古名言”! 其中奥妙,耐人玩味。

会卖萌的大叔的回复

《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诸子百家都从其中汲取营养,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包罗万象,无所不有,易道广大,洁静精微。其中不乏教育人修身处事的至理名言,这些修身的金科玉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

1、潜龙勿用

出自《易经》乾卦。潜龙就是潜在水底的龙。这是要告诉你,刚开始做事情的时候要注重积蓄力量,韬光养晦,不要随便做出什么大动作。还有一种说法,是说的隐士,潜龙是有德行的隐士,“遁世而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人间的繁华不能搅扰他安静的心;得不到别人的肯定也不会觉得难过烦闷。

2、亢龙有悔

出自《易经》乾卦。飞的过高的龙会有悔恨。我们常说,物极必反,日中而昃。做事情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发生转变,好事就会开始慢慢变坏。亢,就是穷高,只知道往高处飞,知进不知退。这样做一定会有悔恨。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出自《易经》乾卦文言。健是刚健的意思,天刚健,所以阴阳交合,万物生长,四季变化相推。君子看到这种情况,就要效法天,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字面意思是:强大自己必须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深层次的意思是:一个人的处境即使再糟糕,但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可以成就一个强大的自己,若想强大自己,必须坚持,不放弃努力。

4、地德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出自《易经》坤卦文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一个人要能承受自己能力以内,要自己权衡。一个拥有博大胸襟与高尚品德的人,不断进取,宽厚待人,自然会得到众人的敬佩与支持,进而取得巨大成功。

5、君子以成德为行

出自《易经》乾卦文言。什么叫“以成德为行”?就是说把成就自身德性、品德作为行动的一个目的。我们现在都说,生活就是修行。在古人那里,也确实是“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修行、修道、自我提升,这些都不需要刻意为之,都在个人的生活中。

6、无平不陂 无往不复 艰贞无咎

陂是坡地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平地和山坡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有去就会有来。艰、贞是两个词,艰是说外在环境的艰苦、穷困;贞是君子内在对贞正的坚守。君子在艰苦、穷困的环境中,保持内心和品行的贞正,是没有什么过错的。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就是君子和小人一个最大的区别就在于。  

7、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指以谦卑自守。语出《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牧,就是养,引申为自守。卑以自牧就是谦卑自守也。谦卦是6 4卦当中,唯一一个六爻全吉的卦。

8、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周易》第三十二卦是“恒卦”,其卦辞大意是,这一卦象征恒久,亨通,没有过错,利于守持正道,利于前行。后来,《易传》对这一卦解释说,天地运行规律就是恒久不停的,日月顺行天道而能永久照耀天下,四季往复变化而能永久生成万物,圣人永久保持美德而能教化社会;观察这些恒久的现象,天地之间万物的性情就可以明白了。

9、君子以同而异

君子应该在求大同的前提下,保留小的差别和不同。

10、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这句话出自《易经》第四十二卦:益卦。这两句话和《论语》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有些类似。“迁”就是改变的意思。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国学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国学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国学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国学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国学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国学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