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萧萧班马叫.
3、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回.
4、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好往莫回头.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同是宦游人.
国内存良知,,儿女共沾襟.
6、别董年夜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冬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良知,全国谁人不识君.
7、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冷雨连江夜进吴,黎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8、分袂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离去何足叹.
9、于易水送人一尽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冷.
1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事实下场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限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1、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江进年夜荒流.
月下飞天镜,,万里送行船.
12、赠汪伦
李白
李白搭船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1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4、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船,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5、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苦衷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看取宝刀雄.
16、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往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海角一看断人肠.
17、《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冥冥鸟往迟.
海门深不见,,沾襟比散丝.
18、送别诗
隋无名氏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回不回.
19、白雪歌送武判官回京
岑参
冬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进珠帘湿罗幕,狐裘不热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回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往,往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0、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喷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后辈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义的国学经典
义的国学经典:
贞不雅观政要·卷五·论仁义贞不雅观元年,太宗曰:“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运延伸,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看革近代之浇漓也。”黄门侍郎王珪对曰:“全国凋丧日久,陛下承其余弊,弘道移风,万代之福。但非贤不理,惟在得人。”太宗曰:“朕思贤之情,岂舍梦寐!”给事中杜正伦进曰:“世必有才,随时听用,岂待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治乎?”太宗深纳其言。贞不雅观政要·卷五·论仁义 贞不雅观元年,太宗曰:“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运延伸,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看革近代之浇漓也。”黄门侍郎王珪对曰:“全国凋丧日久,陛下承其余弊,弘道移风,万代之福。但非贤不理,惟在得人。”太宗曰:“朕思贤之情,岂舍梦寐!”给事中杜正伦进曰:“世必有才,随时听用,岂待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治乎?”太宗深纳其言。贞不雅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谓乱离之后,风气难移,比不雅观苍生渐知廉耻,官平易近奉法,响马日稀,故知人无常俗,但政有治乱耳。是认为国之道,必需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因人之心,往其苛刻,不作异端,天然恬静,公等宜共行斯事也。”贞不雅观四年,房玄龄奏言:“今阅武库甲仗,胜隋日远矣。”太宗曰:“饬兵备寇虽是要事,然朕唯欲卿等居心理道,务尽忠贞,使苍生安泰,即是朕之甲仗。隋炀帝岂为甲仗不足,以至衰亡?正由仁义不修,而群下怨叛故也。宜识此心。”贞不雅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回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接踵,若斯须懈怠,往之已远。如同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可存其生命。”王珪稽首曰:“陛下能知此言,全国幸甚!”
译文贞不雅观元年,太宗曰:“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运延伸,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看革近代之浇漓也。”黄门侍郎王珪对曰:“全国凋丧日久,陛下承其余弊,弘道移风,万代之福。但非贤不理,惟在得人。”太宗曰:“朕思贤之情,岂舍梦寐!”给事中杜正伦进曰:“世必有才,随时听用,岂待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治乎?”太宗深纳其言。贞不雅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谓乱离之后,风气难移,比不雅观苍生渐知廉耻,官平易近奉法,响马日稀,故知人无常俗,但政有治乱耳。是认为国之道,必需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因人之心,往其苛刻,不作异端,天然恬静,公等宜共行斯事也。”贞不雅观四年,房玄龄奏言:“今阅武库甲仗,胜隋日远矣。”太宗曰:“饬兵备寇虽是要事,然朕唯欲卿等居心理道,务尽忠贞,使苍生安泰,即是朕之甲仗。隋炀帝岂为甲仗不足,以至衰亡?正由仁义不修,而群下怨叛故也。宜识此心。”贞不雅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回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接踵,若斯须懈怠,往之已远。如同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可存其生命。”王珪稽首曰:“陛下能知此言,全国幸甚!”
国学经典的五
国学经典有:
1、司马迁《史记》
《史记》是我国闻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实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初步一向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三千年摆布的历史。
被誉为“史家之尽唱,无韵之《离骚》”。读中国历史,不能不读《史记》。
2、《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初步,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年数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
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回响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见貌。3、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百科全书”。有说它是言哲思的,有说它是言智术的,有说它是言兵事的。但它总的是说若何“得道”的年夜事理,故《道德经》或可称《得道经》。
《道德经》文约义丰,全书5千余言,81章,分凹凸两篇,上篇称《道经》,下篇称《德经》。《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柢,道出了六合万物变换的玄机,表达了宇宙和天然的总纪律。
《德经》说的是处世的方略,道出了人事进退之术,表达了人类的人生不雅观和道德不雅观。“道”是“德”的根柢,“德”是“道”的载体,是“道”的浮现。
《道德经》的聪慧源于老子对世情的洞察和精微的思虑,内容涉及人道涵养,处世哲学,治国之道、军事哲学,等等,老子思惟根柢上是经世致用之学。
4、司马光《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及其助刘攽、刘怒、范祖禹等按照多量的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纪年体史籍,记实了上起周威烈士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
书中刻画了计谋至五代时代的历史成长脉络,切磋了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
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逝世悲欢。时至今日,《资治通鉴》仍是一本懂得和进修中国历史的必读之书。
5、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撒播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成长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
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撮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多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傍边最风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选诗领域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0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进门书籍。
6、孙武《孙子兵书》
《孙子兵书》又称《孙武兵书》、《吴孙子兵书》、《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孙子兵书》被奉为兵家经典。身世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
李世平易近说“不雅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书是盘算,盘算不是小花招,而是年夜计谋、年夜聪慧。孙子兵书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说话,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