僭越的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的五

国学 编辑:江倩晴 浏览量:177

《中庸》第19章【原文】子曰:“武王、周公,其达1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注释1 达:通“年夜”。※译文孔夫子说:“周武王、周公,是真正做到年夜孝道的人

《中庸》第19章【原文】子曰:“武王、周公,其达1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注释1 达:通“年夜”。※译文孔夫子说:“周武王、周公,是真正做到年夜孝道的人啊!所谓孝道,就是能够很好地持续前人的遗志,更好地持续前人未完成的功业。”年数1修其祖庙,陈其宗器2,设其裳衣3,荐那时食4。※注释1 年数:代指一年四时。这里指祭祖的季节。2 陈其宗器:放置祭祀器具。陈:放置。宗器:祭器。古代举办宗庙祭祀礼仪时所用的器物。一说祖宗传下来的礼乐器具。3 设其裳衣:放置祖宗生前穿过的衣服。裳是下衣,衣是上装。4 荐那时食:祭祀时供献应时的鲜美食物果品。荐:供献,献上。时食:古代祭祀祖先所敬献的时令鲜食。※译文每年祭祀的时辰,都整修祖宗寺院,放置祭祀器具,放置先祖的衣裳用品,供献时令鲜美的食物浆果。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1也;序爵2,所以辨贵贱也;序事3,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4,所以逮贱也5;燕毛6,所以序齿7也。※注释1 序昭穆:枚举昭穆的位次。这是古代的一种宗法轨制,左为昭,右为穆。宗庙的次序划定:以开山祖师庙的牌位居中,左方依次是二世、四世、六世,称为昭;右方依次是三世、五世、七世,称为穆。《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庙祧之昭穆。”此指祭祀的时辰,枚举出父子、长幼、亲疏的次序。2 序爵:祭祀时,列入祭祀的人员按官爵巨细,以公、侯、卿、年夜夫四等枚举先后。3 序事:按在祭祀礼仪中担负的职务枚举先后次序。事:职务。4 旅酬下为上:旅酬之礼,宾客学生、兄弟之子各自举觯向兄长敬酒,彼此劝饮。旅:向同席世人敬酒一周。酬:以酒相劝,互相对饮。郑玄注:“先自饮,乃饮宾,为酬。”下为上:依次序递次,由排不才位次的向上位者敬酒。5 所以逮贱也:祖宗的恩惠恩情惠及处不才位的卑贱者。逮:及。6 燕毛:祭祀完毕举办燕饮,则以毛发的色彩分歧老小长幼,排定宴会的坐次地位。燕:通“宴”,宴会。毛:毛发,头发,意为长幼。7 序齿:按照年数巨细断定宴会的坐次或喝酒的次序。齿:年数。※译文宗庙祭祀之礼,就是把父子、长幼、亲疏的关系枚举出来,意在明确辈分与祭祀的次序;把官职爵位的凹凸明确出来,使身份贵贱明确易辨;记述功业事迹及在祭祀时所承担的执事职位,那么德能功烈就天然分辨明确,从而让儿女能够明确懂得前人的好事;祭礼后的宴饮礼仪划定,晚辈必需先向长辈碰杯敬酒,意在使祖先的恩惠恩情惠及后人;宴饮时坐次的排定,按头发的色彩来决意,意在使后人明确尊老携幼的常识。【原文】践其位1,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逝世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注释1 践其位:站在与自己身份响应的地位上。践:蹂躏,引申为站在。※译文年夜师站在排定的地位上,行使祭祀的礼仪,奏起祭祀的音乐,对于所应尊重的祖先加以尊重,对于所应爱戴的祖先予以爱戴;侍奉往世的祖先就像他还在世一样,侍奉亡故者如同生前一样,这就是孝的最高境界。【原文】郊社之礼1,所以事天主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2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3。※注释1 郊社之礼:祭祀六合的礼仪。冬至此日,在南郊举办祭天典礼,称为“郊”;夏至此日,在北郊举办祭地典礼,称为“社”。2 禘尝:祭祀祖先的礼仪。禘:皇帝举办的宗庙年夜祭,五年一次,极为隆重。追祭太祖之所自出于太庙,而以太祖配之。尝:为宗庙四时祭祀典礼之一,每年秋季举办,称秋尝。《礼记·王制》:“皇帝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此泛指小型的祭祀运动。3 治国其如示诸掌乎:治理国家则是等闲的,就如同看清自己的手掌一样等闲。示:通“视”。※译文祀天祭地的礼仪,是因为感恩皇天后土;宗庙祭献的典礼,是因为感念祖先。明确了郊社之礼的用意、应时祭献的意义,那么治理全国国家,也就像看着自己手掌上的工具那样等闲明确啊!礼,是束厄狭隘人步履规范的尺度,是道德涵养的浮现。从自己的地位出发,遵守响应礼制轨制的束厄狭隘,不做出僭越的步履,也不回避自己的责任。“常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年数》)礼义是人分歧于动物的重要标识表记标帜。侍尊以礼,事亲以孝。无礼不尊,非礼不孝。礼的素质就是中庸,使我们的步履合乎规范,促使我们的人生走向夸姣。“” D368《中庸》第20章【原文】 哀公[1]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2]。其人[3]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4]。人道敏[5]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6]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年夜。义者,宜也,尊贤为年夜。亲亲之杀[7],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故正人不成以不修身。思修身,不成以不事亲;思事亲,不成以不知人;思知人,不成以不知天。” 全国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佳耦也,昆弟[8]也,伴侣之交也;五者,全国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全国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勤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全国国家矣。” 凡为全国国家有九经[9]。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年夜臣也,体[10]群臣也,子苍生[11]也,来百工[12]也,柔远人[13]也,怀[14]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年夜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苍生则苍生劝[15],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回之,怀诸侯则全国畏之。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往谗[16]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17],所以劝年夜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18],所以劝苍生也;日省月试[19],既禀称[20]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21]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尽世[22],举废国[23],治乱持[24]危,朝聘[25]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全国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凡事豫[26]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章不跲[27];事前定章不困;行前定章不疚;道前定章不穷。 不才位不获乎上,平易近不成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伴侣,不获乎上矣;信乎伴侣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伴侣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自在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坚定之者也。博学之,鞠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28]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注释】 [1]哀公:年数时鲁国国君,姓姬,名蒋,“哀”是谥号。 [2]布:放置。方:书写用的木板。策:书写用的竹简。 [3]其人:指文王、武王。 [4]息:灭,消散。 [5]敏:竭力,用力,致力。 [6]蒲卢:即芦苇。芦苇性柔而具有可塑性。 [7]杀(shài):削减。 [8]昆弟:兄和弟,也包含堂兄堂弟。 [9]九经:九条准则。经:准则。 [10]体:体察,体恤。 [11]子苍生:以苍生为子。子:动词。苍生:布衣。 [12]来:招来。百工:各类工匠。 [13]柔远人:安抚边远处所来的人。 [14]怀:安抚。 [15]劝:勉励,勉力。 [16]谗:说别人的坏话,这里指说坏话的人。 [17]盛:多。任使:足够应用。 [18]时使:指应用苍生劳役有必按时刻,不误农时。薄敛:钱粮轻。 [19]省:视察。试:查核。 [20]既(xì):即“饩”,指赠予别人粮食或饲料。禀:给以粮食。称:合适。 [21]矜:同情,同情。 [22]继尽世:延续已经间断的家庭世系。 [23]举废国:回复已经没落的邦国。 [24]持:搀扶。 [25]朝聘:诸侯按期朝见皇帝。每年一见叫小聘,三年一见叫年夜聘,五年一见叫朝聘。 [26]豫:同“预”。 [27]跲(jié):措辞不畅达。 [28]弗措:不罢休。弗:不。措:竣事,罢休。 【译文】 鲁哀公询问政事。孔子说:“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政事早已记其实历史典籍上。他们在世时,这些政事就获得了实验;可是他们往世后,这些政事就慢慢废弛了。要知道,治理国家的道路必定是勤于政事;而治理土地的道路则是多种树木。 说起来,政事就似乎芦苇一样,完整取决于升引什么样的人。要想获得实用的人,最重要的就是涵养自己,而涵养自己就在于遵守年夜道,遵守年夜道则理当讲究仁义。 所谓的仁就是爱人,亲爱亲族就是最年夜的仁。义的最年夜意义就是事事都做得合适,尊重圣人就是最年夜的义。至于说亲爱亲族,必需要留心的就是分亲疏,尊重圣人必定要分品级,这才是礼的请求。正人万万要懂得自我涵养。而要想涵养自己,必定要学会侍奉亲族;要想侍奉亲族,必定要彻底地懂得他人;要想明确地懂得他人,必定要通晓天理。” 要知道,全国人共知的伦常关系共有五项,有三种德性专门用于措置赏罚这五项伦常关系。君臣、父子、佳耦、兄弟、伴侣,这五项即是所有人共有的伦常关系。而《中庸》里所倡始的智、仁、勇,则是三种常用来措置赏罚伦常关系的德性,至于这三种德性的实验,功效毫无分歧。好比说,良多人一身世就知道这三种德性,有的人经由过程后天的进修知道它们,还有一部门人,则在遭遇一些艰辛后才知道它们。不外,无论是经由过程哪种方法,只要我们知道了这三种德性,那功效即是一样的了。有的人自觉地往履行它们,而有的人则是为了某种利益才会心甘甘愿宁可肠履行,还有还有一部门人勉强地往履行,但无论出于什么方针,只要他们最终都履行起来,功效都是一样的。 孔子曾经说过:“快乐喜爱进修的人就接近了智,勉力履行的人便接近了仁,知道耻辱就离勇不远了。而知道这三点往后,我们便有了自我涵养的方法,最终获得治理他人的方法,就能治理国家,平定全国了。” 要想真正地做到这一点,治理全国和国家理当把握九条最根本的原则,那就是:涵养自身,爱崇圣人,亲爱亲族,钦佩年夜臣,体恤群臣,爱平易近如子,招纳工匠,优待远客,安抚诸侯。 所谓的涵养自身,就是能确立正道;爱崇圣人便不再受到思惟的思疑;亲爱亲族就不会涌现家庭的纷争;钦佩年夜臣,那么政府也会互相配合,不再遇事无措;体恤群臣,士人们便会竭力报效;爱平易近如子,老苍生就会对其忠心耿耿;招纳工匠,财物很快就可以丰裕;优待远客,四方的苍生就能回顺;安抚诸侯,全国的人城市对其敬畏有加。像斋戒那样净心虔敬,穿戴稳重整洁的衣服,不合适礼仪的工作判断不做,这样做的方针就是为了涵养自身;驱除小人,疏远女色,器重自己的德性涵养,这就是为了爱崇圣人的做法;提高亲族地位,给他们供给丰硕的俸禄,和他们爱憎相一致,该做法完整是为了亲爱亲族;让众官员为他们处事,这样的做法是为显示对年夜臣的钦佩之情;真心诚意地任用他们,并给他们供给较多俸禄,该做法是为了体恤群臣;应用平易近役却不迟误农时,减免钱粮,该做法浮现了爱平易近如子的德性;经常视察查核,按照劳动能力来支出酬报,该做法是为了招纳工匠;来时接待,往时欢送,褒奖那些有才干的人,接济有艰辛的人,该做法是为了优待远客;延续尽后的家族,回复衰亡的国家,治理祸乱留下的标题,搀扶危难中的公共,按时吸收朝见,赠予丰硕的礼物,纳贡肤浅,是为了安抚诸侯。无论是治理全国仍是治理国家,都要遵守这九条原则,但履行这些原则的事理都是一样的。 无论是什么工作,只要事先做好了筹办工作,便能成功;假如没有做好筹办,便很可能失踪败。措辞前先做好筹办,天然不会间断;干事前有所筹办,就不会受到什么挫折;行为前先筹办好,就不会有懊悔的时辰;道路预先选定好,必定不会涌现走投无路的情况。 不才位的人,假如得不到在上位的人的信任,就不成能将布衣苍生治理好。获得在上位的人的信任有必定的措施:假如不能获得伴侣的信任,必定不能获得在上位的人的信任;获得伴侣的信任也有措施:假如不能很好地进献自己的怙恃,那么必定不能获得伴侣的信任;进献怙恃也有措施:自己不真诚就不成能很好地进献自己的怙恃;使自己真诚也有措施:假如没弄明确什么是善,就不成能让自己真诚。 真诚本是上天的原则,寻求真诚就是做人的原则。生成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很天然地做到,不用过多思虑就能拥有真诚的心,天然而然便可以合适上天的原则,这样的人我们将其称之为圣人。要想成为一个真诚的人,就要选择一个夸姣的方针,然后执着地寻求:广泛地进修,向有经验的人进行具体询问,经由殷勤思虑,明确分辨,最后切实履行。要么不学,既然学了,假如没有学会就尽不能罢休;要么不问,既然问了,假如没有弄懂,就尽不能罢休;要么不想,既然想了,假如没有想明确,就不能罢休;要么不分辨,既然分辨了,假如没有明确方针,就尽不能罢休;要么不履行,既然履行了,假如看不到成效,就尽不能罢休。别人可能用一分勉力就能做到的成绩,我们可能需要一百分勉力往做;别人用十分的勉力就能做到的事,我们就必需用一千分勉力往做。假如真能够做到即便拙笨一些,也可以聪慧起来,当然荏弱,最终也能刚烈起来。 【读解】 这一章理当算是《中庸》的要害篇。此章之前重若是从中庸的方方面面论说不偏不倚的广泛性和重要性,而本章则以鲁哀公询问政事作为引子,然后借助孔子的答复,提出了政事和人的涵养之间有慎密亲密关系,从而推导出我们共有的五项伦常关系以及三种德性和治理全国国家的九条原则,最后又将这个标题落到“真诚”的标题上来,同时还提出了做到真诚的五个具体方面。 从本章往后,不偏不倚根本就缭绕着“真诚”的标题睁开了。 在孔子看来,政治也是有可塑性的。什么样的人执政,政治就会起到什么样的浸染。尧舜禹汤文武执政,于是便涌现了仁政之说;纣王执政,于是便涌现了酒池肉林;始皇执政,便有了焚书坑儒;太宗执政,涌现了贞不雅观之治。孔子便提出了“为政在人”的不雅概念,用以夸张执政者的涵养标题。 至于后期提出的五项伦常关系,除了君臣关系外,其他几项都与我们密不成分,不容疏忽。至于措置赏罚这几项关系的智、仁、勇三种德性,智和仁天然不言而喻,却是“知耻近乎勇”这一点,值得研究。俗话说:“耻辱之心,人皆有之。”孟子也曾说过:“耻辱之心对于每小我来说都至关重要!快乐喜爱搞狡计狡计的人不知道什么才是耻辱。他们不以自己不如别酬报耻辱的事,也从不思虑到底若何做才干够赶超别人。”(《孟子·尽心上》) 不偏不倚中关于治理国家的九条原则,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和《年夜学》里所夸张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全国的几个阶段年夜体类似,而且二者都是实用性的理论。值得出格留心的就是后来提出的“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的思惟。这和孔子提出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的思惟很附近,都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不打无筹办之仗”,做任何工作之前都要做好筹办。这一思惟具有深切的哲学内在,同时也能和我们的现实糊口融合贯通,并不仅仅实用于政治领域。 除了这一点,该篇章的最后提到若何做到真诚。“择善坚定”是纲领,教训我们一旦选定了方针,就理当执着地寻求。把“博学、鞠问、慎思、明辨、笃行”作为根柢方针,同时也是实现方针的重要手段。立于“弗措”的精力,“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立场,都是执着寻求的一种浮现。“弗措”的精力,也就是《荀子·劝学》里的名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力;“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立场,也就是俗语中所说的“笨鸟先飞”的处事立场。 只要我们能够抓住这样的纲,张开这样的目,连结此种精力与立场,那么无论涌现什么样的艰辛都可以克服,无论什么样的成功都可以取得。 本章内容丰硕而且涵盖领域广泛,几乎涉及《年夜学》里的方方面面,值得我们器重。

僭越的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的五

国学经典的利

学国家的十年夜利益:

一、记忆能力:及早诵读多量经典,开发儿童的强盛记忆力,晋升进修专注力;

二、识字能力:连结高声指字认读1~2年,轻松熟悉数千汉字;

三、浏览能力:成立广泛浏览快乐喜爱,爱上浏览,享受浏览;

四、懂得能力:晋升孩子思维能力,以及综公允解能力;

五、说话表达能力:引经据典,锤炼精采的谈锋;写作能力。

六、造就精采习惯和自亏心:精采的进修习惯,晋升进修力;

七、道德涵养:止于至善,修身养德。天然陶冶;

八、概况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

九、正音操练:通俗话尺度流通;晋升综合气质。

十、思维能力晋升:造就年夜人正人,年夜名目奠基。

国学经典的五

国学经典有:

1、司马迁《史记》

《史记》是我国闻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实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初步一向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三千年摆布的历史。

被誉为“史家之尽唱,无韵之《离骚》”。读中国历史,不能不读《史记》。

2、《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初步,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年数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

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回响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见貌。3、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百科全书”。有说它是言哲思的,有说它是言智术的,有说它是言兵事的。但它总的是说若何“得道”的年夜事理,故《道德经》或可称《得道经》。

《道德经》文约义丰,全书5千余言,81章,分凹凸两篇,上篇称《道经》,下篇称《德经》。《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柢,道出了六合万物变换的玄机,表达了宇宙和天然的总纪律。

《德经》说的是处世的方略,道出了人事进退之术,表达了人类的人生不雅观和道德不雅观。“道”是“德”的根柢,“德”是“道”的载体,是“道”的浮现。

《道德经》的聪慧源于老子对世情的洞察和精微的思虑,内容涉及人道涵养,处世哲学,治国之道、军事哲学,等等,老子思惟根柢上是经世致用之学。

4、司马光《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及其助刘攽、刘怒、范祖禹等按照多量的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纪年体史籍,记实了上起周威烈士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

书中刻画了计谋至五代时代的历史成长脉络,切磋了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

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逝世悲欢。时至今日,《资治通鉴》仍是一本懂得和进修中国历史的必读之书。

5、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撒播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成长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

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撮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多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傍边最风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选诗领域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0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进门书籍。

6、孙武《孙子兵书》

《孙子兵书》又称《孙武兵书》、《吴孙子兵书》、《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孙子兵书》被奉为兵家经典。身世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

李世平易近说“不雅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书是盘算,盘算不是小花招,而是年夜计谋、年夜聪慧。孙子兵书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说话,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国学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国学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国学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国学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国学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国学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