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6、苛政猛于虎。——礼记
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
10、良药苦口利于病,良药苦口利于行。——家经
11、年夜道之行,全国为公。——礼记
12、知耻近乎勇。——礼记
1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4、穷则变,变则通,公例久远。——易经
15、平易近为国本,本固邦宁。——书经
16、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17、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冠子
18、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
19、皇皇不成终日。——礼记
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21、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22、敏而勤学,不耻下问。——论语
23、温故而知新,可认为师矣。——论语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26、正人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27、正人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28、高昂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29、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
30、正人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
31、巧语乱德,小不忍则乱年夜谋。——孔子
32、道分歧,不相为谋。——孔子
33、季孙之忧,不在?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
34、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孔子
35、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
3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
38、平易近可使由之,不成使知之。——孔子
3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
中小学国学经典名句大全摘抄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译:不把半步、一步堆集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处所,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年夜海。 。 ——《荀子》 译:进修是不成以竣事的。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 译:聪慧的人还必定得勤学好问才干成才。 ,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 译:提出攻讦定见的人,是没有罪恶的。听到别人的攻讦定见要仔细搜检自己,有错就纠正,无错就算作是别人给自己的挽劝。 ,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步履有利。 ,皆为利来;全国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 译:全国的人熙熙攘攘,都是为了利益而交游(为了利益而驰驱)。 ,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 译:站在深潭边,希看获得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往结网。 ,后发制于人。 ——《汉书》 译:先出击就能制服仇敌,随后应战只会被独霸。 ,逝世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司马迁 译:人事实下场免不了一逝世,但逝世的价值分歧,为了国平易近正义的事业而逝世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逝世就比鸿毛还轻。 ,其叫也哀;人之将逝世,其言也善。 ——《史记》 译:鸟将要逝世的时辰,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逝世的时辰,他的话也是仁慈的。 ,必有一失踪;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 译:不管多聪慧的人,在良多次的考虑中,也必定会涌现个体短处。而再笨的人,在良多次的考虑中,也必定会有所收成的。 、地知、我知、子知,何谓蒙昧? ——《后汉书》 译: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工具才是收成,却不知道给以别人也是一种收成。 ,甚至其功。 ——《后汉书·王符传》 译:聪慧人舍弃短处,施展利益,以此来取得成功。 ,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往做;相反,对于一些细微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年夜就不往做它。 。 ——《三国志》 译:念书必需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干明确书中所讲的意思。 ,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 ——《隋书·文帝纪》 译:正人在社会上安身成名,尽管需要涵养的操行有良多方面,但只有诚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酬报镜,可以明得失踪。 ——《旧唐书》 译:用铜作镜子,可以礼貌衣服和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确得失踪。 ,任年夜事者失踪臂细谨。 ——《明史》 译:有久远筹算的人不应为面前的一点牢骚而忧虑,做年夜事的人不必顾及一些细微琐事。 ,智者见祸于未萌。 ——《三国志》 译: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感应,聪慧的人在灾害还未产生时就会有所觉察。 ,利动小人。 ——《晋书》 译:道义可以激动正人,利益可以激动小人。 ,至察无徒。 ——《晋书》 译: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理不常泰。 ——《南史》 译:成功与失踪败互为因果关系,世事不会永远太安然靖。 ,不亦厚乎。 ——《南史》 译:把清清白白做人的道德留给儿女子孙,不也是很厚重的一笔财富吗? ,恶语伤人六月冷。 ——《增广贤文》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冷中也倍感热和;相反,尖酸苛刻的恶毒说话,危险别人的情绪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年夜暑天,也会让人感应严冷。 ,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害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耻下问者自满。 ——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勉力进修就是聪慧的人,欠好问又自满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厚积而薄发。 ——苏轼 译:广泛浏览,多懂得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门牢谨记住;堆集了多量的常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适当地选择运用。 ,事非经由不知难。 ——陈廷焯 译:常识老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应太不够了,良多工作假如不切身履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灾。 30、笨鸟先飞早进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醒世格言》 译:飞得慢的鸟儿提夙起飞就会比此外鸟儿早飞进树林,不够聪慧的人只要勤恳勉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学海无涯苦作船。 ——《增广贤文》 译:勤恳是登上常识岑岭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干在常识的海洋里自由航行。 ,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译:进修要不竭进取,不竭勉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划子,不勉力向前,就只能向撤退后退。 ,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高昂勉力,勤恳进取。太贪玩,放松请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需谨严思虑,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绩。率性、草率、随便只会导致失踪败。 :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译:专心思虑,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获得位才是真正的念书。 ,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必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自满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白首方悔念书迟。 ——《劝学》 译:年青的时辰不知道抓紧时刻勤恳进修,到老了想念书却为时已晚。 ,后全国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活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 ——陆游《病起书怀》 译:当然自己地位卑微,可是从没忘失踪忧国忧平易近的责任。 ,留取赤忱照历史。 ——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逝世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忠心耿耿留在史册上吧! 。 ——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译:对国家有利的工作要英勇地往做,就算有逝世亡的危险也不回避。 ,视逝世忽如回。 ——三国·曹植《白马篇》 译:为懂得除国难献身,把逝世亡看作回家一样。 ,匹夫有责。 ——顾炎武 译:国家的旺盛、衰败,每一小我都负有很年夜的责任。 、雨声、念书声,声声进耳;家事、国是、全国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 译:风声、雨声、琅琅念书声,都进进我们的耳朵,作为一个念书人,家事、国是,全国的工作,各类工作都理当关心,不能只是逝世念书。 ,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译:羊羔有跪下吸收母乳的感恩行为,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后世的更要懂得进献怙恃。 。 ——金·左企弓语 译:祖国的每一寸江山比一寸黄金还要可贵,是尽不能让给外人的。 ,必先安于国。 ——武则天 译:假如想成立小我幸福的小家,必需先让国定安靖,繁荣起来。 ,当打扫全国,安事一室乎? ——汉·陈蕃语 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理当敢于跟各类晦气于国家的步履作奋斗,哪能只知足于措置赏罚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殉国济难,忠臣之志也。 ——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译:忧虑国家年夜事健忘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殉国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逝世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尽句》 译:在世的时辰要做铁汉,逝世后也要当铁汉。 ,一一垂丹青。 ——宋·文天祥 译:时局艰巨的时辰不屈的气节就浮现出来,一一记在史册上,垂名儿女。
中小学国学经典名句大全及解释
国学经典名句及赏析汇总如下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正人乎?【讲解】孔子说:“学了又时常复习和操练,不是很欢快吗?有志同志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欢快的吗?人家不懂得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正人吗?”2.正人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勤学也已。【讲解】正人,吃食不请求饱足,栖身不请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锐,措辞却谨严,到有道的人那儿那里往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勤学了。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慧的。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解】只进修却不思虑,就会感应苍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虑而不进修,就会思疑而无所得。5.温故而知新,可认为师矣。(温故知新)【讲解】:复习学过的常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领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教员了。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讲解】我十五岁初步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力干工作,四十岁(遇事)能不思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放置的工作,六十岁能听得进分歧的定见,到七十岁才干事才干随心所欲,不会跨越端方。7.朝闻道,夕逝世可矣。【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逝世往,也是可以的。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讲解】不到他勉力想弄明确而得不到的程度不要往启发他;不到贰心里明确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往启发他。9.高昂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讲解】高昂时辰竟健忘吃饭,快活时辰就健忘了忧闷,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斯而已。”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解】知道进修的人比不上快乐喜爱进修的人;快乐喜爱进修的人比不上以进修为乐趣的人。,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讲解】多小我同业,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教员。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进修,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纠正自己的短处。12.士不成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讲解】有理想的人不成以不襟怀胸襟宽广,意志判断,因为他肩负着重年夜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远远。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成夺志也。【讲解】部队的主帅可以转变,通俗人的志气却不成转变。14.岁冷,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讲解】直到每年中最严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道德篇15.巧语令色,鲜矣仁。【讲解】甜言甘言,装出和气的面目。这种人,心里不会有若干好多“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16.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讲解】有了短处,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城市钦佩他。17.德不孤,必有邻。【讲解】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孑立的,必定有志同志合的人来和他相伴。18.文质彬彬,然后正人。【讲解】: 一小我的崇高的道德和外在的浮现一致,然后才干成为正人。19.正人不器。【讲解】正人不要像器具一样(指浸染仅仅限于某一方面。用于嘉奖别人多才多艺)20.正人不成小知而可年夜受也,小人不成年夜受而可小知也。【讲解】人格崇高的人不成用小工作考验他,却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成委以重任,却可用小工作考验他。2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视死如归)【讲解】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逝世而侵害仁的,只有殉国自己的生命来成全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