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一:荀子的译著哪本最好啊。 楼主办当找最合适自己的,而不是找最好的。 楼主为什么要浏览《荀子》呢?假如是为了进修文言语法,为了从文字学的角度往进修古汉语,那就理当看以学术价值闻名的,好比楼上说的《荀子简释》。因为古书最早是靠传抄撒播下来的。而传抄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短处,好比抄错字、或者传抄者不懂得作者的本意而擅改作者原文,学术价值往往就表此刻经由过程严谨的考证往恢复文章的原貌,还原作者的本意。所以学术价值高的版本往往一个有争议的字或者一段有争议的话的取义会取好几家的进行斗劲,这种斗劲对于非文字学专业或者非古汉语专业的人来讲,不是浏览《荀子》最重要的意义。 假如楼主不是说话专业的学生,而是想通丁进修《荀子》让自己活得更明确,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那十分举荐楼主看王先谦的《荀子集解》。最好在配上一本带有白话文全文翻译的版本。因为对于没有必定文言文浏览根本的人,即便有些字、词、句给注释,要往揣度文章的本义也是挺艰辛的一件事,这时配合白话文的翻译对于文章的整体懂得会有赞助。 小我感应对于一个非说话专业的人浏览《荀子》,最重要的是能不能把你在浏览过程中认为作者说的有事理的都付诸实践。“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就算知道再多的真理,假如一条都做不到,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即使只知道一条真理,假如做到了,那又有什么遗憾呢? 标题二:想买一本《荀子》,需要有注释,最好有白话文翻译,哪个版本斗劲好? 这个还真不知道。昨天往一个小城的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因为外面有塑料封皮,结账前没有拆开看,买了之后才缔造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全古文带点儿译文的,买的却是多解析的,篇章都不全。 给楼主的建议,先在网上看看全文,买的时辰掀开看看全不全。我买的就没有《成相》、《礼论》等篇章。 荀子的理论是一个整体的系统,以偏概全算什么事儿啊? 标题三:那位教授注解的《荀子》最好? 宋明清有没有最好的《荀子》注解? 王先谦的《荀子注》挺不错。 懂得宋明理学可读朱熹的《近思录》,令外还有介绍理学的《朱子年谱附朱子论学要语》,《朱子语类》,《二程遗书》等。 懂得心学可读《传习录》《王文成公全书》 黄宗义的《宋元学案》,《明儒学案》也可以看。 建议收集上搜索一下梁启超的《国学进门书要目》,这会对你很有赞助。 假如知足请采用我的谜底。 标题四:哪位有《荀子》的注释和讲解?感谢! 正人曰:学不成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冷于水。木直中绳,认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正人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绝笔,不知学问之年夜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正人,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朴重。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年夜于化道,福莫擅长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斯须之所学也。吾尝而看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船楫者,非能水也,而尽江河。正人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逝世。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正人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正人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酰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正人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帮凶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专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依靠者,专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蛇无足而飞,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正人,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正人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进,学至乎没尔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成斯须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年夜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年数之微 也,在六合之间者毕矣。 正人之学也,进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而动,一可认为法例。小人之学也,进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正人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认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傲、非也,、非也;正人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年数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正人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难免为俗儒而已。将原本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道路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成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 标题五:颜氏家训有几个版本,哪个出书社的斗劲好,收录全本的,译注斗劲好,麻烦举荐一下,感谢 20分 中国文化积厚流光,历代文人学者撰写了多不胜数的可贵典籍,但因战乱及各种原因,散佚不少.清朝乾隆皇帝为保留文物国学,饬令广徵前代遗书和本朝文人学者著作,设馆纂修《四库全书》,历时十余年完成.《四库全书》收录图书3,480余册.其收书规模之年夜,涵盖领域之广,编纂时刻之久,一时无两,是研究中华文化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四库全书》底本共抄写四套,后再加三套,即文渊阁、文源阁、文溯阁、文津阁、文汇阁及文澜阁.介入这项编纂工作的人跨越三百多名专家学者,近四千名抄写人员.后出处于战乱,年夜部门躲本已散佚损毁,此刻仅存文渊阁、文津阁、文溯阁三套及文澜阁残本. 《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共四十四类、七十属.内容涵盖甚广,包含哲学、历史、文艺、政治、社会、经济、军事、法令、医学、天文、地舆、算学、生物学、农学、占卜等,是研究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其中包含良多为人熟悉的经典著作,如:《论语》《年数》《史记》《资治通鉴》《孙子兵书》《本草纲目》《陶渊明集》《文心雕龙》等等. 文渊阁《四库全书》是现今在中华文化领域保留得最完整、抄写得最统一及最年夜的一部丛书,其有系统、有条理地将中华五千年的重要典籍汇集成一年夜套百科丛书.因其收书极为丰硕,文献材料繁多,实乃规模宏壮的材料库. 四库全书 经部 十三经(简介) 周易 尚书 诗经 周礼 仪礼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论语 孝经 尔雅 孟子 礼记 其他 四书章句集注 年数繁露 韩诗别传 年夜戴礼记 史部 二十五史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 北齐书 周书 南史 北史 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清史稿 其他 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战国策 贞不雅观政要 逸周书 古列女传 徐霞客纪行 年夜唐西域记 荆楚岁时记 唐才子传 通典 东不雅观汉记 前汉纪 后汉纪 华阳国志 洛阳伽蓝记 唐会要 唐律疏议 吴越年数 越尽书 竹书纪年 子部 兵书类 武经七书孙子兵书 吴子 六韬 司马法 三略 尉缭子 唐李问对 孙武 旧题:吴起 [注] 旧题:姜尚 [注] 田和 [注] 旧题:黄石公 [注] 尉缭 阮逸 [注] 其他兵书 孙膑兵书 作者:孙膑 百战奇略 作者:刘基 握奇经 旧题作者:风后氏 鬼谷子 作者:王诩 将苑 旧题作者:诸葛亮 何博士备论 作者:何往非 三十六计 作者不详 守城录 作者:陋习 孙子略解 注者:曹操 兵制 阴符经 太白阴经 作者:李筌 历代兵制 作者:陈傅良 素书 《备论》 乾坤粗略 墨子城守各篇简注 曾胡治兵语录 其他子部 梦溪笔谈 承平广记 孔子家语 韩非子 墨子 列子 庄子 荀子 公孙龙子 鬼谷子 搜神记 搜神后记 周易参同契 山海经 校注 回田录 艺文类聚 穆皇帝传 唐摭言 唐新语 颜氏家训 古画品录 盐铁论 弘明集 广弘明集 宋高僧传 道德经 钝吟杂录 申鉴 论衡 说苑 新语 宣室志 九章算术 吕氏年数 世说新语 黄帝内经灵枢经 黄帝内经素问 备急千金要方 伤冷论注 金匮要略注 难经本义 神农本草经 棋经 茶经 抱朴子内篇 法言义疏 风气通义 冠子 孔丛子 齐平易近要术 潜夫论 人物志 西京杂记 晏子年数 中论 周髀算经 朱子语类 邓子 林泉高致集 山房随笔 集部 全唐诗 全宋词 李太白全集 乐府诗集 文心雕龙 文选 王右丞集笺注 楚辞 楚辞补注 不雅观......>> 标题六:有没有完整的《荀子》文章的注解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中国战国时代赵国人,闻名思惟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对儒家思惟有所成长,倡始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斗劲。对重整儒家典藉也有相当的进献。 生平 《史记荀卿列传》记实了他的生平。荀子于五十年始来游学于齐,至襄王时代“最为教员”,“三为祭酒”。后来被逸而适楚,春申君认为兰陵令,春申君逝世而荀卿废,家居兰陵,在此时代,他曾进秦,称秦国“治之至也”。又到过赵国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面前。最后老逝世于楚国。他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两位最闻名的思惟家、政治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进室学生,亦因为他的两名学生为法家代表人物,使历代有部门学者猜忌荀子是否属于儒家学者,荀子也因其学生而在中国历史上受到良多学者激烈报复。 著作 * 《荀子》(唐代杨为其作注,因为荀子受历代学者的报复,其注者不多。直至清代考证学昌隆,注释校订者才增进。现代研究荀子的学者也较古代为多。) 包含清代王先谦,平易近国时代的梁启雄。 清末学者谭嗣同,在他的《仁学》中这样评价“(中国)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 《荀子》全文 8181/...x 哲学思惟 荀子的思惟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器重社会秩序,否决神秘主义的思惟,器厚酬报的勉力。孔子中心思惟为“仁”,孟子中心思惟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器重社会上人们步履的规范。以孔子为圣人,但否决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惟,认为子弓与自己才是持续孔子思惟的学者。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知足欲看,若欲看得不到知足便会产生争执,是以主意人道本恶,需要由圣王及礼制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 闻名文章《荀子粗略》荀况,即荀子,号卿。约生于公元前313年,逝世于公元前238年。战国时赵国(在今安泽一带)人。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巨匠,是我国古代精彩的唯物主义思惟象、教训家。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荀况生平到过良多处所。曾在齐国游学,在稷下(今山东临淄北)学宫同各个学派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换和谈判,并二次担负学宫祭酒(施礼时的首席)。后来又到过秦国、赵国。晚年在楚国任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著书立说,直到逝世。 荀况是新兴田主阶级的思惟家。他的学问宏壮空阔,在持续前期儒家学说的根本上,又吸收了各家的利益加以综合、更始,成立起自己的思惟系统,成长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现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年夜部门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良多方面的内容。在天然不雅观方面,他否决崇奉天命鬼神,确定天然纪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并提出谋事在人的思惟;在人道标题上,他提出“性恶论”,否定禀赋的道德不雅观念。夸张后天情况和教训对人的影响;在政治思惟上,他连结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器重人的物质需求,主意成长经济和礼治法治相联合。在熟悉论上,他认可人的思维能回响现实。但有厌弃感官浸染的偏向。在闻名的《劝学篇》中,他集中论说了他关于进修的见解。中文夸张“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博学才干“知助而无过”,同时指出进修必需接洽现实,学甚至用,进修立场理当精诚专一,连结不懈。他很是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浸染......>> 标题七:想看老子,孔子,孟子,庄子,荀子的书,哪个斗劲好 老子,庄子是道家思惟。可以说是一个站在宇宙超出跨越看标题的聪慧思惟。 孔子,孟子,荀子是儒家思惟,是一种站在社会平分析标题的聪慧思惟。 小我属于道家学派偏向的人,是以重要研究的是老子,庄子看的仍是斗劲少些。(跟你同龄)不外具体看那种要以你的请求。 读道家首先《道德经》(老子)这是道家思惟的根本。陈鼓应师长教师的《老子》是小我感应最好的版本。(中华书局),此外《孙子兵书》也可以说脱胎于道家,男孩子理当都斗劲快乐喜爱的,也举荐研究下。庄子有点难,没有注释读起来有点吃力。不外句式很华丽,读起来蛮享受的(恩,一般难明的句子我就不深研究,嘿嘿,事实下场才疏学浅,累) 前人的习惯一般是少年时辰学儒家,老年时辰看学释道(佛家与道家),我感应仍是很科学的,事实下场道家的思惟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超脱的意味。不如儒家的现实。 最根本的你往读《论语》,选一本好的注释的版本。事实下场是儒家聪慧的精髓地址。度国学不要一带而过,也不要着急,可能短短的一句话,就够咱们品味良久。 继而再看《孟子》《荀子》。可以说《孟子》是斗劲有趣的,他的用词很滑稽,寓言也蛮多。读者斗劲等闲懂得。《荀子》说理想更强些,也不很难明。(只是成立在看明确这个根本上……具体深奥的思惟就不是一朝一夕了) PS:选国学的书,首选中华书局,都是斗劲权势巨子的著作。再不就是上海古籍,商务印书馆。尽量别买市道上花花绿绿的版本,误人后辈。
荀子精选二十句
荀子最经典的二十句话如下:
1、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
2、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全国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3、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也,菑然必以自恶也。4、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
5、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正人慎其所立乎!
6、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灾然必以自恶也。7、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8、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
9、人之生也,不能无群。10、今与不善人处,则所闻者欺诬诈伪也,所见者污漫淫邪贪利之行也。
11、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失踪臂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12、凡蜚语、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诉,不官而衡至者,正人慎之。13、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怀抱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14、故乐者,所以道乐也,金石丝竹,所以道德也。乐行而平易近乡方矣。
15、年夜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16、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蒙昧,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全国贵。
17、为之无益於成也,求之无益於得也,忧戚之无益於几也,则广焉能弃之矣。不以自妨也,不少顷干之胸中。
18、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端悫诚信,拘守而详;横行全国,虽困四夷,人莫不任。19、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
20、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
荀子精选
荀子经典语录(精选110句) 在日常进修、工作和糊口中,年夜师对语录都再熟悉不外了吧,语录是指对那些富有哲理与出格意义话语的记实,一般用于正式体裁。语录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语录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收拾的荀子经典语录,仅供参考,接待年夜师浏览。 荀子经典语录1 1、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 2、先义尔后利者荣,先利尔后义者辱。 3、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认为禹。 4、凡斗者自认为是,而以酬报非也。 5、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 6、圣酬报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平易近。 7、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8、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 9、友者,所以相有也;道分歧,何以相有也。 10、正人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捧场也。 1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12、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13、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14、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商定俗成,谓之实名。 15、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捧场我者,吾贼也。 16、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信。 17、岁不冷,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正人。 18、正人无爵而贵,无禄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穷处而荣,茕居而乐。 19、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20、正人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辨而不争,察而不激,竖立而不胜,刚烈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顺谨严而容,夫是谓至文。 21、先义尔后利者荣,先荣尔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22、正人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23、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24、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25、以治气摄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26、正人曰:学不成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8、天之生平易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认为平易近也。 29、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30、天不为人之恶冷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正人不为小人匈匈也辍行。 31、酬报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平易近。 32、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考虑焉。 33、君者,平易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34、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失踪臂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35、匹夫不成以失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 3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37、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38、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 39、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 40、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41、正人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4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3、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愿悔,谗夫多进。 4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5、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46、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47、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 48、积土而为山,乘之尔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尔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4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0、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荀子经典语录2 1)岁不冷,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正人。——荀子 2)学无绝顶。——荀子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6)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荀子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8)正人位尊而志恭,心小而道年夜;所听视者近,而所闻见者远。——荀子 9)正人易知而难狎,易惧而难胁,畏患而不避义逝世,欲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言辩而不辞,荡荡乎其有以殊于世也。——荀子 10)荣辱之年夜分,安危短长之常体——荀子 11)推礼义之统,分长短之分,总全国之要,治国内之众,若使一人。——荀子 12)正人养心莫擅长诚,致诚则无它事矣。——荀子 13)诚恳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恳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荀子 14)正人能则宽等闲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顺繜绌以畏事人。——荀子 15)正人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辩而不争,察而不激,竖立而不胜,刚烈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顺谨严而容。——荀子 16)千人万人之情,一人之情也。——荀子 17)匹夫不成以失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粗略》 18)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19)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捧场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20)学不成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冷于水。——荀子:《劝学》 荀子经典语录3 1、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荀子 2、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况 3、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荀子《非十二子》 4、天有那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谓之能参。——荀子《荀子·天论》 5、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正人慎其所立乎。——荀子《劝学》 6、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荀况 7、故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不雅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荀子《非相》 8、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荀子《天论》 9、学不能够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冷于水。——荀子《劝学》 10、正人之学也,人乎耳箸乎心。——荀况 1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年夜;不临幽谷,不知地之厚也。——荀况 12、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荀子 13、彼求之尔后得,为之尔后成,积之尔后高,尽之尔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荀子《儒效》 14、正人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荀子《劝学》 1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16、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荀子《荀子·王制》 17、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正人也。——荀子 1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斯须之所学也;吾尝跂而看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19、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荀子 20、正人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荀子经典语录4 1、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子 2、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 3、正人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捧场也。——荀子 4、兵要在乎善附平易近而已。——《荀子议兵》 5、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6、恶之者众则危。——《荀子正论》 7、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 8、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子劝学》 9、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10、水则载船,水则覆船。《荀子王制》 11、长幼有序。——《荀子正人篇》 12、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荀子 13、正人曰:学不成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14、郊野荒而仓廪实,苍生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 15、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荀子修身》 16、匹夫不成以失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粗略》 17、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18、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荀子 19、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20、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荀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