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规举隅面是国学方面的书经部十三经周易 尚书 诗经 周礼 礼记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论语 孝经 尔雅 孟子 仪礼其他四书章句集注 年数繁露 新本郑氏周易 年夜戴礼记 韩诗别传易纬是类谋 易纬坤灵图 易纬乾元序制记 陆氏易解 中庸东坡易传 周易正义 轻松学诗经 尚书正义 易传韩诗别传 毛诗正义 泰泉乡礼 深衣考误 深衣考仪礼注疏 礼记正义 周礼注疏 年数左传正义 年夜学年数谷梁传注疏 孝经注疏 年数公羊传注疏 周易参同契 年夜学集注孟子集注 中庸集注 论语集注 孟子字义疏证 年夜学问论语注疏 孟子注疏 尔雅注疏史部二十五史史记 宋书 梁书 魏书 陈书南史 北史 南齐书 北齐书 周书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隋书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辽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清史稿其他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唐才子传 贞不雅观政要 逸周书古列女传 徐霞客纪行 年夜唐西域记 荆楚岁时记 战国策前汉纪 后汉纪 华阳国志 东不雅观汉记 通典唐会要 唐律疏议 吴越年数 洛阳伽蓝记 越尽书前汉纪 江表志 江南外史 五国故事 邺中记三楚新录 江南馀载 吴越备史 九州年数 越史略东不雅观奏记 北狩见闻录 竹书纪年 五代史阙文 官箴平宋录 年夜金吊伐录 松漠纪闻 翰林志 高士传李相国论事集 赤松山志 真腊风土记 荆楚岁时记 北戸录岳阳风土记 溪蛮丛笑 吴中水利书 岁华纪丽谱 吴地记平江记事 南岳小录 岭表录异 东京梦华录 风土记益部方物略记 游城南记 淳熙三山志 桂林风土记 朝鲜赋南宋国都纪胜 桂海虞衡志 洛阳名园记 南方草木状 佛国记捕蝗考 宋朝事实 年夜清律例 三国杂事 史通子部兵书类武经七书《孙子兵书》 《吴子兵书》 《六韬》 《司马法》《三略》 《尉缭子》 《唐李问对》其他兵书《孙膑兵书》 《百战奇略》 《握奇经》 《练兵实纪》 《将苑》 《何博士备论》《三十六计》 《守城录》 《孙子略解》 《乾坤粗略》 《墨子城守各篇简注》《兵制》 《阴符经》 《太白阴经》 《历代兵制》 《素书》 《备论》其他子部墨子 列子 庄子 荀子申鉴 说苑 新语 论衡茶经 棋经 中论 邓子盖庐 人物志 潜夫论 初学记洛阳牡丹记 王守仁全集 四十二章经 论衡校释梦溪笔谈 承平广记 孔子家语 韩非子鬼谷子 回田录 唐新语 公孙龙子搜神记 搜神后记 周易参同契 山海经 校注艺文类聚 穆皇帝传 唐摭言 颜氏家训古画品录 盐铁论 宋高僧传 广弘明集老子道德经 钝吟杂录 弘明集 宣室志世说新语 金匮要略注 九章算术 吕氏年数黄帝内经灵枢经 黄帝内经素问 备急千金要方 伤冷论注难经本义 神农本草经 孔丛子 抱朴子内篇法言义疏 风气通义 鹖冠子 齐平易近要术潜夫论 范子计然 西京杂记 晏子年数周髀算经 朱子语类 山房随笔 林泉高致集吴子兵书辑佚 银雀山尉缭子 司马法逸文 群书治要三略孙子略解 水战兵书辑佚 群书治要六韬 敦煌写卷六韬怀王墓竹简六韬 六韬逸文 汉墓竹简六韬 老子集注范蠡兵书辑佚 太公兵书 太公金匮 太公狡计端溪砚谱 歙州砚谱 扬州芍药谱 橘录糖霜谱 刘氏菊谱 洗冤录集 荔枝谱高僧传 阴符经 随隐漫录 画持续高僧传 方言校笺集部楚辞楚辞 楚辞补注总集类全上古三代文 全秦文 全华文 全后华文 全三国文全后周文 全北齐文 全陈文 全梁文 全齐文全隋文 全唐文 先唐文 唐文拾遗 唐文续拾全宋文 全晋文 全后魏文 全唐诗 全宋词千家诗 文心雕龙 文选 乐府诗集 全元曲全宋诗 历代诗词赋其它集类优古堂诗话 诚斋诗话 庚溪诗话 草堂诗话 躲海诗话六一诗话 后山诗话 彦周诗话 二老堂诗话 怀麓堂诗话沧浪诗话 诗品 诗人玉屑 中山诗话 不雅观林诗话李太白全集 王右丞集笺注 欧阳修集 国 语其他四库全书目录(介绍、史话、乾隆《文渊阁记》)总 目 经 部 史 部 子 部 集 部 考 证辑注类三字经 庄子集解 商君书 汉官六种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千字文 孟子全译 史记三家注 九家旧晋书辑本 敦煌变文集新书百家姓 老子校释 世说新语笺疏 承平经合校 管子轻重篇新诠幼学琼林 列子集释 新语校注 龙文鞭影 八家后汉书辑注论衡校释 孙子兵书论正 明夷待访录 裴注三国志 文心雕龙注古文不雅观止 曾国藩文集 菜根谭 传习录 文心雕龙考异增广贤文 曾国藩家信 金人铭 众家纪年体晋史 文心雕龙义证专题类历史 军事 文化 图片古典小说类世情小说 历史演义 历史小说 志怪小说历史工具类中国历代量制演变简表 中国历代纪年表 中国历代帝王年表中国历代衡制演变简表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表 中国历代边境图古今地名对照 历表(隋之前) 中国历代度制演变简表历代生齿的官方统计数 二十四节气表 三国地图平易近国地图 万年历 (一)工具之部《书目举要》 (周贞亮,李之鼎)南城宜秋馆本。这是书方针书目。《书目答问》 (张之洞)刻本甚多,近上海朝记书庄有石印"增辑本",最易得。《四库全书总目撮要》附存目录广东藏书楼刻本,又点石斋石印本最利便。《汇刻书目》 (顾修)顾氏底本已不实用,当用朱氏增订本,或上海北京书店翻印本,北京有益堂翻本最廉。《续汇刻书目》 (罗振玉)双鱼堂刻本。《史姓韵编》 (汪辉祖)刻本稍贵,石印本有两种。此为《二十四史》的人名索引,最不成少。《中国人名年夜辞典》 商务印书馆。《历代名人年谱》 (吴荣光) 北京晋华书局新印本。《世界年夜事年表》 (傅运森) 商务印书馆。《历代地舆韵编》,《清代舆地韵编》 (李兆洛)广东藏书楼本,又坊刻《李氏五种》本。《历代纪元编》 (六承如)《李氏五种》本。《经书纂诂》 (阮元等)点石斋石印本可用。读古书者,于泛泛典外,应备此书。《经传释词》 (王引之)通行本。《梵学年夜辞典》 (丁福保等译编) 上海医学书局(二)思惟史之部《中国哲学史纲领》上卷 (胡适)商务印书馆。二十二子:《老子》《庄子》《管子》《列子》《墨子》《荀子》《尸子》《孙子》《孔子集语》《晏子年数》《吕氏年数》《贾谊新书》《年数繁露》《扬子法言》《文子缵义》《黄帝内经》《竹书纪年》《商君书》《韩非子》《淮南子》《文中子》《山海经》浙江公立藏书楼(即浙江书局)刻本。上海有铅印本亦尚可用。汇刻子书,以此部为最佳。《四书》(《论语》,《年夜学》,《中庸》,《孟子》)最好先看白文,或用朱熹集注本。《墨子间诂》 (孙诒让)原刻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庄子集释》 (郭庆藩)原刻本,石印本。《荀子集注》 (王先谦)原刻本,石印本。《淮南鸿烈集解》 (刘文典)商务印书馆出书。《年数繁露义证》 (苏舆)原刻本。《周礼》 通行本。《论衡》 (王充)通津草堂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湖北崇文书局本。《抱朴子》 (葛洪)《平津馆丛书》本最佳,亦有单行的;湖北崇文书局本。《四十二章经》金陵刻经处本。以下略举释教书。《佛遗教经》 同上。《异部宗轮论说记》 (窥基)江西刻经处本。《激动慷慨年夜方广佛华严经》 (东晋译本)金陵刻经处。《妙法莲华经》 (鸠摩罗什译)同上。《船若纲领》 (葛彗)《年夜般若经》太繁,看此书很够了。扬州躲经院本。《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玄奘译)《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鸠摩罗什译,菩提流支译,真理译)以上两书,通顺本最多。《阿弥陀经》 (鸠摩罗什译)此书译本与版本皆极多,金陵刻经处有《阿弥陀经要解》(智旭)最便。《激动慷慨年夜方广圆觉了义经》 (即《圆觉经》)(佛陀多罗译)金陵刻经处白文本最好。《十二门论》 (鸠摩罗什译)金陵刻经处本。《中论》 (同上)扬州躲经院本。以上两种,为三论宗"三论"之二。《三论玄义》 (隋吉躲撰)金陵刻经处本。《年夜乘起信论》 (伪书)此虽是伪书,然影响甚年夜。版本甚多,金陵刻经处有沙门真界纂注本颇便用。《年夜乘起信论考证》 (梁启超)此书介绍日本学者勘误佛书真伪的方法,甚有益。商务印书馆将出书。《小止不雅观》 (一名《童蒙止不雅观》,智觊撰)天台宗之书不易读,此书最便初学。金陵刻经处本。《相宗八要直解》 (智旭直解)金陵刻经处本。《因明进正理论疏》 (窥基直疏)金陵刻经处本。《年夜慈恩寺三躲法师传》 (慧立撰)玄奘为中国释教史上第一巨年夜人物,此传为中国列传文学之年夜名著。常州天宁寺本。《华严原人论》 (宗密撰)有正书局有合解本,价最廉。《坛经》 (法海录)通顺本甚多。《古尊宿语录》此为禅宗极重要之书,坊间现尚无单行刻本。《年夜躲经》缩刷本腾字四至六。《宏明集》 (梁僧祐集)此书可考见释教在晋宋齐梁士年夜夫间的情况。金陵刻经处本。《韩昌黎集》 (韩愈)坊间通顺本甚多。《李文公集》 (李翱)三唐人集本。《柳河东集》 (柳宗元)通行本。《宋元学案》 (黄宗羲,全祖看等)冯云濠刻本,何绍基刻本,光绪五年长沙重印本。坊间石印本欠安。《明儒学案》 (黄宗羲)莫晋刻本最佳。坊间通行有江西本,欠安。以上两书,保留原料不少,为宋明哲学最重要又最利便之书。此下所列,乃是增补这两书之错误谬误,或是提出几部不成不备的专家集子。《直讲李师长教师集》 (李觏)商务印书馆印本。《王临川集》 (王安石)通行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二程全书》 (程颢、程颐)六安涂氏刻本。《朱子全书》 (朱熹)六安涂氏刻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朱子年谱》 (王懋竑)广东藏书楼本,湖北书局本。此书为研究朱子最不成少之书。《陆象山全集》《陈龙川全集》 (陈亮)通行本。《叶水心全集》 (叶适)通行本。《王文成公全书》 (王守仁)浙江藏书楼本。《困知记》 (罗钦顺)嘉庆四年翻明刻本。正谊堂本。《王心斋师长教师全集》 (王艮)近年东台袁氏编订排印本最好,上海国学保留会寄售。《罗文恭公全集》 (罗洪先)雍正间刻本,《四库全书》本与此分歧。《胡子衡齐》 (胡直)此书为明代哲学中一部最有条理又最有精采之书。《豫章丛书》本。《高子遗书》 (高攀龙)无锡刻本。《学通辨》 (陈建)正谊堂本。《正谊堂全书》 (张伯行编)这部丛书汇集程朱一系的书最多,欲研究"正统派"的哲学的,应备一部,全书六百七十余卷,价约三十元。初刻本已不成得,现行者为同治间初刻本。《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商务印书馆。《日知录》 (顾炎武)用黄汝成《集释》本。通行本。《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单行本。扫叶山房《梨洲遗著汇刊》本。《张子正蒙注》 (王夫之)《船山遗书》本。《思问录内外篇》 (王夫之)同上。《俟解》一卷,《恶梦》一卷 (王夫之)同上。《颜李遗书》 (颜元,李恭)《畿辅丛书》本可用。北京四存学会增补全书本。《费氏遗书》 (费密)成都唐氏刻本。(北京年夜学出书部寄售)《孟子字义疏证》 (戴震)《戴氏遗书》本。国学保留会有铅印本,但已卖缺了。《章氏遗书》 (章学诚)浙江藏书楼排印本,上海刘翰怡新刻全书本。《章实斋年谱》 (胡适)商务印书馆出书。《崔东壁遗书》 (崔述)道光四年陈履和刻本;《畿辅丛书》本只有《考信录》,亦可够用了。全书现由亚东藏书楼重印,不久可出书。《汉学商兑》 (方东树)此书无甚价值,但可考见当日汉宋学之争。单行本,朱氏《槐庐丛书》本。《汉学师承记》 (江藩)通行本,附《宋学师承记》。《新学伪经考》 (康有为)光绪辛卯初印本;新刻本只增一序。《史记探原》 (崔适)初刻本;北京年夜学出书部排印本。《章氏丛书》 (章炳麟)康宝忠等排印本;浙江藏书楼刻本。(三)文学史之部《诗经集传》 (朱熹)通行本。《诗经通论》 (姚际恒)闻商务印书馆将重印。《诗本谊》 (龚橙)浙江藏书楼《半广丛书》本。《诗经原始》 (方玉润)闻商务印书馆不久将有重印本。《诗毛氏传疏》 (陈奂)《清经解续编》卷七百七十八以下。《檀弓》《礼记》第二篇。《年数左氏传》 通行本。《战国策》 商务印书馆有铅印补注本。《楚辞集注》,附《辨证后语》 (朱熹)通行本;扫叶山房有石印本。《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严可均编)广雅书局本。此书汇集最富,远胜于张溥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 (丁福保编)上海医学书局出书。《古文苑》 (章樵注)江苏书局本。《续古文苑》 (孙星衍编)江苏书局本。《文选》 (萧统编)上海会文堂有石印胡刻李善注本最利便。《文心雕龙》 (刘勰)原刻本;通行本。《乐府诗集》 (郭茂倩编)湖北书局刻本。《唐文粹》 (姚铉编)江苏书局本。《唐文粹补遗》 (郭麟编)同上。《全唐诗》 (康熙朝编)扬州原刻本,广州本,石印本,五代词亦在其中。《宋文鉴》 (吕祖谦编)江苏书局本。《南宋文范》 (庄仲方编)同上。《南宋文录》 (董兆兆编)同上。《宋诗抄》 (吕留良、吴之振等编)商务印书馆本。《宋诗抄补》 (管庭芬等编)商务印书馆本。《宋六十家词》 (毛晋编)汲古阁本,广州刊本,上海博古斋石印本。《四印斋王氏所刻宋元人词》 (王鹏运编刻)原刻本,板存北京南阳山房。《疆村所刻词》 (朱祖谋编刻)原刻本。王朱两位刻的词集都很精,这是近人对于文学史料上的猛进献。《承平乐府》 (杨朝英编) (四部丛刊)本。《阳春白雪》 (杨朝英编) 南陵徐氏《随庵丛书》本。以上两种为金元人曲子的选本。《董解元弦索西厢》 (董解元)刘世衍《热红室汇刻传奇》本。《元曲选一百种》 (臧晋叔编)商务印书馆有影印本。《金文最》 (张金吾编)江苏书局本。《元文类》 (苏天爵编)同上。《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商务印书馆本。《京本通俗小说》这是七种南宋的话本小说,上海覃隐庐《烟画东堂小品》本。《宣和遗事》《士礼居丛书》本;商务印书馆有排印本。《五代史平话》残本 董康刻本。《明文在》 (薛熙编)江苏书局本。《列朝诗集》 (钱谦益编)国学保留会排印本。《明诗综》 (朱彝尊编)原刻本。《六十种曲》 (毛晋编刻)汲古阁本。此书善本已不易得。《盛明杂剧》 (沈泰编)董康刻本。《热红室汇刻传奇》 (刘世珩编刻)原刻本。《笠翁十二种曲》 (李渔)原刻巾箱本。《九种曲》 (蒋士铨)原刻本。《桃花扇》 (孔尚任)通行本。《长生殿》 (洪升)通行本。清代戏曲多不胜举;故举李蒋两集,孔洪两种历史戏,作几个例而已。《曲苑》上海古书通顺处(?)编印本。此书汇集关于戏曲的书十四种,中如焦循《剧说》,如梁辰鱼《江东白苎》,皆不易得。石印本价亦廉,故存之。《缀白裘》这是一部传奇选本,虽多是零篇,但明末清初的戏曲名著都有代表的部门存在其中。在戏曲总集中,这也是一部重要书了。通行本。《曲录》 (王国维)《晨风阁丛书》本。《湖海文传》 (王昶编)所选都是清朝极盛时代的文章,最可代表清朝"学者的文人"的文学。原刻本。《湖海诗传》 (王昶编)原刻本。《鲒埼亭集》 (全祖看)借树山房本。《惜抱轩文集》 (姚鼐)通行本。《年夜云山房文稿》 (恽敬)四川刻本,南昌刻本。《文史通义》 (章学诚)贵阳刻本,浙江局本,铅印本。《龚定庵全集》 (龚自珍)万本书堂刻本。国学扶轮社本。《曾文正公函集》 (曾国藩)《曾文正全集》本。清代古文专集,不易选择;我经由良久的考虑,选出全,姚,恽,章,龚,曾六家来作例。《吴梅村诗》 (吴伟业)《梅村家躲稿》(董康刻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本,无注,此外有靳荣藩《吴诗集览》本,有吴翌凤《梅村诗集笺注》本。《瓯北诗钞》 (赵翼)《瓯北全集》本,单行本。《两当轩诗钞》 (黄景仁)光绪二年重刻本。《巢经巢诗抄》 (郑珍)贵州刻本;北京有翻刻本,颇有误字。《秋蟪吟馆诗钞》 (金和)铅印全本;家刻本略有删减。《人境庐诗钞》 (黄遵宪)日本铅印本。清代诗也很难选择。我选梅村代表初期,瓯北与仲则代表乾隆一期;郑子尹与金亚匏代表道咸同三期;黄公度代表末年的过渡时代。明清两朝小说:《水浒传》 亚东藏书楼三版本。《西纪行》 (吴承恩)亚东藏书楼再版本。《三国志》 亚东藏书楼本。《儒林外史》 (吴敬梓)亚东藏书楼四版本。《红楼梦》 (曹雪芹)亚东藏书楼三版本。《水浒后传》 (陈忱,自署古宋遗平易近)此书借宋徽钦二帝事来写明末遗平易近的感叹,是一部极有意义的小说。亚东藏书楼《水浒续集》本。《镜花缘》 (李汝珍)此书虽有"失踪书袋"的弊病,但全篇为女子争齐截的待遇,确是一部很可贵的书。亚东藏书楼本。以上各类,均有胡适的考证或序,汇集了文学史的材料不少。《今古奇观》,通行本。可代剖明代的短篇。《三侠五义》此书后经俞樾批改,更名《七侠五义》。此书可代表北方的义侠小说。旧刻本,《七侠五义》通顺本较多。亚东藏书楼不久将有重印本。《儿女铁汉传》 (文康)蜚英馆石印本最佳;通顺本甚多。《九命奇冤》 (吴沃尧)广智书局铅印本。《恨海》 (吴沃尧)通行本甚多。《老残纪行》 (刘鹗)商务印书馆铅印本。以上略举十三种,代表四五百年的小说。《五十年来的中国文学》 (胡适)本书卷二。(跋)文学史一部,正视总集;无总集的时代,或总集不能包含的文人,始举别集。因为文集太多,不易收买,尤不易遍览,故为初学人及小藏书楼计,皆宜先从总集下手。
慢慢不雅鉴赏!
国学经典书籍在线阅读
经部十三经周易 尚书 诗经 周礼 礼记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论语 孝经 尔雅 孟子 仪礼其他四书章句集注 年数繁露 新本郑氏周易 年夜戴礼记 韩诗别传易纬是类谋 易纬坤灵图 易纬乾元序制记 陆氏易解 中庸东坡易传 周易正义 轻松学诗经 尚书正义 易传韩诗别传 毛诗正义 泰泉乡礼 深衣考误 深衣考仪礼注疏 礼记正义 周礼注疏 年数左传正义 年夜学年数谷梁传注疏 孝经注疏 年数公羊传注疏 周易参同契 年夜学集注孟子集注 中庸集注 论语集注 孟子字义疏证 年夜学问论语注疏 孟子注疏 尔雅注疏史部二十五史史记 宋书 梁书 魏书 陈书南史 北史 南齐书 北齐书 周书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隋书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辽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清史稿其他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唐才子传 贞不雅观政要 逸周书古列女传 徐霞客纪行 年夜唐西域记 荆楚岁时记 战国策前汉纪 后汉纪 华阳国志 东不雅观汉记 通典唐会要 唐律疏议 吴越年数 洛阳伽蓝记 越尽书前汉纪 江表志 江南外史 五国故事 邺中记三楚新录 江南馀载 吴越备史 九州年数 越史略东不雅观奏记 北狩见闻录 竹书纪年 五代史阙文 官箴平宋录 年夜金吊伐录 松漠纪闻 翰林志 高士传李相国论事集 赤松山志 真腊风土记 荆楚岁时记 北戸录岳阳风土记 溪蛮丛笑 吴中水利书 岁华纪丽谱 吴地记平江记事 南岳小录 岭表录异 东京梦华录 风土记益部方物略记 游城南记 淳熙三山志 桂林风土记 朝鲜赋南宋国都纪胜 桂海虞衡志 洛阳名园记 南方草木状 佛国记捕蝗考 宋朝事实 年夜清律例 三国杂事 史通子部兵书类武经七书《孙子兵书》 《吴子兵书》 《六韬》 《司马法》《三略》 《尉缭子》 《唐李问对》其他兵书《孙膑兵书》 《百战奇略》 《握奇经》 《练兵实纪》 《将苑》 《何博士备论》《三十六计》 《守城录》 《孙子略解》 《乾坤粗略》 《墨子城守各篇简注》《兵制》 《阴符经》 《太白阴经》 《历代兵制》 《素书》 《备论》其他子部墨子 列子 庄子 荀子申鉴 说苑 新语 论衡茶经 棋经 中论 邓子盖庐 人物志 潜夫论 初学记洛阳牡丹记 王守仁全集 四十二章经 论衡校释梦溪笔谈 承平广记 孔子家语 韩非子鬼谷子 回田录 唐新语 公孙龙子搜神记 搜神后记 周易参同契 山海经 校注艺文类聚 穆皇帝传 唐摭言 颜氏家训古画品录 盐铁论 宋高僧传 广弘明集老子道德经 钝吟杂录 弘明集 宣室志世说新语 金匮要略注 九章算术 吕氏年数黄帝内经灵枢经 黄帝内经素问 备急千金要方 伤冷论注难经本义 神农本草经 孔丛子 抱朴子内篇法言义疏 风气通义 鹖冠子 齐平易近要术潜夫论 范子计然 西京杂记 晏子年数周髀算经 朱子语类 山房随笔 林泉高致集吴子兵书辑佚 银雀山尉缭子 司马法逸文 群书治要三略孙子略解 水战兵书辑佚 群书治要六韬 敦煌写卷六韬怀王墓竹简六韬 六韬逸文 汉墓竹简六韬 老子集注范蠡兵书辑佚 太公兵书 太公金匮 太公狡计端溪砚谱 歙州砚谱 扬州芍药谱 橘录糖霜谱 刘氏菊谱 洗冤录集 荔枝谱高僧传 阴符经 随隐漫录 画持续高僧传 方言校笺集部楚辞楚辞 楚辞补注总集类全上古三代文 全秦文 全华文 全后华文 全三国文全后周文 全北齐文 全陈文 全梁文 全齐文全隋文 全唐文 先唐文 唐文拾遗 唐文续拾全宋文 全晋文 全后魏文 全唐诗 全宋词千家诗 文心雕龙 文选 乐府诗集 全元曲全宋诗 历代诗词赋其它集类优古堂诗话 诚斋诗话 庚溪诗话 草堂诗话 躲海诗话六一诗话 后山诗话 彦周诗话 二老堂诗话 怀麓堂诗话沧浪诗话 诗品 诗人玉屑 中山诗话 不雅观林诗话李太白全集 王右丞集笺注 欧阳修集 国 语其他四库全书目录(介绍、史话、乾隆《文渊阁记》)总 目 经 部 史 部 子 部 集 部 考 证辑注类三字经 庄子集解 商君书 汉官六种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千字文 孟子全译 史记三家注 九家旧晋书辑本 敦煌变文集新书百家姓 老子校释 世说新语笺疏 承平经合校 管子轻重篇新诠幼学琼林 列子集释 新语校注 龙文鞭影 八家后汉书辑注论衡校释 孙子兵书论正 明夷待访录 裴注三国志 文心雕龙注古文不雅观止 曾国藩文集 菜根谭 传习录 文心雕龙考异增广贤文 曾国藩家信 金人铭 众家纪年体晋史 文心雕龙义证专题类历史 军事 文化 图片古典小说类世情小说 历史演义 历史小说 志怪小说历史工具类中国历代量制演变简表 中国历代纪年表 中国历代帝王年表中国历代衡制演变简表 中国历代年号索引表 中国历代边境图古今地名对照 历表(隋之前) 中国历代度制演变简表历代生齿的官方统计数 二十四节气表 三国地图平易近国地图 万年历
国学经典免费阅读
国学经典书籍有经、史、子、集四年夜类,具体如下:
“经”是指古籍经典,如《易经》、《诗经》、《孝经》、《论语》、《孟子》等等,后来又增进一点说话训诂学方面的著作,如《尔雅》。
“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包含通史,如司马迁的《史记》、郑樵的《通志》,断代史,如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等的《新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专详文物典章的轨制史,如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等;以区域为记实中心的方志等。
“子”是指中国历史上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荀子》,法家的《韩非子》、《商君书》,兵家的《孙子》,道家的《老子》、《庄子》,以及释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神通、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皆进“子部”。
“集”是历史上诸位文人学者的总集和小我的文集。小我的称为“别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荆公集》等;总集如《昭明文选》、《文苑精华》、《玉台新咏》等。四库未列进的一些古代戏剧作品如《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也属集部。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包含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证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神通、地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现“国学”概念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月,那时 “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酬报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意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方面进修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百家为根本,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形而上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代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系统。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是共存共叫的,没有主从关系,假如按时代所起浸染而论,各家学说在各个时代都施展着或显性或隐性浸染,只是浸染在的领域分歧而已;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在思惟教化领域起主流浸染的是儒家,但其它各家学说也在分歧的领域施展着重要浸染,好比政治领域的道家与法家、军事领域的道家、兵家、医学领域的道家、医家、还有其它各领域的各家(名家、墨家、农家……)等等,某一领域起主流浸染并不代表全数。国学的各个学派学说并没有主从之分,并不存在以哪一家学派学说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