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积厚流光,国学经典灿若群星。航行在中华文明的长河是愉悦,航行在国学经典的天空是称心。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人文化身份的象征。作为一个中国人,理当读一点国学经典,洗澡中华文明的阳光雨露,贯通中华文明的聪慧、情绪和诗意。一、孔子——为人之道做人仁慈,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人本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做人诚实,诚信乃做人之本也。做人自重,严以律己宽于待人。做人知足,知足者常乐也!二、老子——处事之道年夜其心,容全国之物;虚其心,受全国之善;平其心,论全国之事;潜其心,不雅观全国之理。三、庄子——养性之道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以天然之道,养天然之身;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所谓快活,不是财富多而是欲看少。四、孟子——君臣之道君讲礼,臣讲忠,故君臣之道在于礼。君礼于臣,臣必忠;臣忠于君而君不礼,其忠必退。五、荀子——进修之道进修不能知足于已有成绩。指进修立场要谦虚、专一。心要静,摒弃邪念。应不竭获得攻讦并匡正,而日有所成。六、孙子——韬略之道意指文韬武略,韬略如同双刃古剑。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若躲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七、管子——教练之道教练如统一面镜子,回响当事人的真实现状和局限,同时发掘对方更多的可能性。教练的使命就是——因成绩他人而成功!八、韩非子——统驭之道精诚为道,运筹为术,组织为器,人才为本,轨制为体,文化为魂。九、鬼谷子——权略之道权略的公允性取决于权略的功效,即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是也。十、年夜学——修身之道格物是探讨弄清事物的成长之道;致知是获取常识;诚意是以真诚、虔敬之心看待一切事物;正心,就是使自己的心正。修身素质上是一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过程。十一、易经——六合之道六合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所谓六合之道,也不外是天然法例。十二、禅宗——逝世生之道逝世生间不雅观节,细微处道德。逝世亦生,生亦逝世,逝世是另一个生的初步,生亦是另一个逝世的竣事。
280部国学经典
年夜师日常寻常会看30部国学经典书籍吗?关于30部国学经典书籍你又知道若干好多呢?下面是我为年夜师收拾的30部国学经典书籍,希看对年夜师有赞助。 30部国学经典书籍(一) 第1部 《论语》 孔子 (年数公元前551-前479) 第2部 《道德经》 老子 (年数生卒年不详) 第3部 《庄子》 庄子 (战国约公元前369-前286) 第4部 《孟子》 孟子 (战国约公元前372-前289) 第5部 《墨子》 墨子 (战国约公元前468-前376) 第6部 《荀子》 荀子 (战国约公元前313-前238) 第7部 《韩非子》 韩非 (战国公元前280-前233) 第8部 《孙子兵书》 孙武 (年数生卒年不详) 第9部 《左传》 左丘明 (年数生卒年不详) 第10部 《楚辞》 屈原 (战国约公元前340-前278) 30部国学经典书籍(二) 第 11部 《吕氏年数》 吕不韦 (战国?-公元前235) 第12部 《史记》 司马迁 (西汉约公元前145-前87?) 第13部 《汉书》 班固 (东汉32-92) 第14部 《论衡》 王充 (东汉27-约97) 第15部 《嵇康集》嵇康 (三国·魏约223-约263) 第16部 《陶渊明集》 陶渊明 (东晋约365-427) 第17部 《世说新语》 刘义庆 (南朝·宋403-444) 第18部 《文心雕龙》 刘勰 (南朝·梁约465-约532) 第19部 《六祖坛经》 慧能 (唐代638-713) 第20部 《韩昌黎文集》韩愈(唐代768-824) 30部国学经典书籍(三) 第21部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北宋1019-1086) 第22部 《苏东坡全集》 苏轼(北宋1037-1101) 第23部 《四书章句集注》 朱熹 (南宋1130-1200) 第24部 《传习录》 王阳明 (明代1472-1529) 第25部 《焚书》 李贽 (明代1527-1602) 第26部 《日知录》 顾炎武 (明末清初1613-1682) 第27部 《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 (明末清初1610-1695) 第28部 《读通鉴论》 王夫之 (明末清初1619-1692) 第29部 《龚自珍全集》龚自珍 (清代1792-1841) 第30部 《人世词话》 王国维 (清末平易近初1877-1927)
国学经典集体诵读
什么是国学经典诵读 所谓经典诵读,重若是指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三字经》、《学生规》、《论语》、《道德经》、《年夜学》、《中庸》、《孟子》等国学经典的诵读运动。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对孩子又会产生什么浸染和影响呢?我来告诉列位家长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是什么吧! 下面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国学经典诵读对孩子的浸染及影响。 一、国学经典诵读,有利于造就孩子崇高的道德情操。 据科学研究缔造,世界上但凡成功之人,80%-90%的人靠的是情商,(即崇高的人格,优良的道德道德)只有10%-20%的人靠的是智商。是以,要想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才,首先就得造就其崇高的道德情操,而诵读经典则是造就其崇高道德道德的一条最好的捷径。 二、国学经典诵读,可以显著、快速地增进识字量。 在小学低年级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经典,可以显著、快速地增进识字量。 三、国学经典诵读,能显著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 小学时段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时代,假若有用地开发,就会缔造这是一个极其丰硕的矿躲。可是,这种记忆潜能假如不予开发,就会跟着孩子年数的增进一天天犯错。而一旦开发出来,不单此刻记忆超人,而且可以伴其生平。从这个层面讲,国学经典诵读开发的是学生生平的潜能。诵读国学经典,也是为孩子生平打点文化底色。跟着年数的增进,他们对这些经典的懂得会越来越深,而且会惠及其生平。 四、国学经典诵读,年夜年夜提高了孩子的文化素养。 现在,外来文化、收集文化等所谓“风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年夜,不少孩子不单在文化素养方面涌现严重“营养不良”,还分歧程度地浮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经由过程经典文化的诵读,可以年夜为提高孩子的文化常识素养。经由过程国学经典的诵读,可以赞助孩子养成上课当真听讲的好习惯。读经典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文学涵养,加强其说话表达能力。 五、国学经典诵读,增进了黉舍、家庭的和谐。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我心坎的关系等内容都有着十分系统的论说。“天人合一”讲的是人与天然的和谐,“和为贵” 倡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恬澹明志、恬静致远”寻求人自我心坎的和谐。可以说,和谐是国学经典的主旋律。现代我国所倡始的社会主义道德不雅观、“荣辱不雅观”、 “和谐社会” 等,根本都能在传统国学中找到渊源。 六、国学经典诵读是造就优良后世的宝物,是中华平易近族走向回复的重要刀兵。 马来西亚闻名经典学教授钟积成师长教师在他的讲座“做聪慧怙恃,育优良儿女”的陈述中提出了这么一个标题。他说:当今世界上最优良的平易近族是那一个平易近族?答复是犹太平易近族。他接着又说,原本理当是我们中华平易近族,但此刻却又为什么不是中华平易近族呢?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丧失踪了中华平易近族五千年残暴长久的传统文化经典。他认为对孩子进行经典教训是造就优良后世的宝物,是中华平易近族走向回复的宝物。钟教授进一步指出,经典教训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文字经典:即教训孩子多量浏览、背诵古今中外经典诗文。另一方面是美育读经:即经常让孩子不雅旁观古今中外名画、名雕塑、建筑、艺术品,经常凝听世界古典音乐,歌剧等经典音乐。让孩子在经典文化的陶冶中潜移默化,最终成为一个道德崇高、学识宏壮空阔的人。只有这样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多,我们中华平易近族的回复才会有看。简直,历史上我们中华平易近族曾数次成为世界上第一年夜国,靠的是什么?此刻仔细想想,我们不可贵出,靠的就是我们那些闪耀着聪慧光线的经典文化。是她们教会我们中华平易近族海纳百川,高瞻远瞩、与时俱进。由此看来,诵读国学经典,传承国学经典简直是中华平易近族走向巨年夜回复的最强有力的刀兵。 在中小学鼎力开展推广国学经典诵读不单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是社会和谐,国家繁荣、平易近族回复的重要宝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