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国学经典中国传统文化是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地域文化,儒、道、墨、法等学派文化,百川归海,相互触摄,绵延至今的历史产物。她经过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及以后兴衰迭变的历史选择,形成了儒道互补的思想文化主流,再同佛教思想交合涵化而构成儒道佛三教合流的中华思想文化。
国学”之名,始之清末。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西学”等,与之相对,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或“国学”等。 国[1]学[2]指的就是中国古代学说.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国学奠基人--孔子像
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
定义
国学,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附录经部十三经
周易 尚书 诗经 周礼 礼记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论语 孝经 尔雅 孟子 仪礼其他
四书章句集注 春秋繁露 新本郑氏周易 大戴礼记 韩诗外传
易纬是类谋 易纬坤灵图 易纬乾元序制记 陆氏易解 中庸
东坡易传 周易正义 轻松学诗经 尚书正义 易传
韩诗外传 毛诗正义 泰泉乡礼 深衣考误 深衣考
仪礼注疏 礼记正义 周礼注疏 春秋左传正义 大学
春秋谷梁传注疏 孝经注疏 春秋公羊传注疏 周易参同契 大学集注
孟子集注 中庸集注 论语集注 孟子字义疏证 大学问
论语注疏 孟子注疏 尔雅注疏史部二十五史
史记 宋书 梁书 魏书 陈书
南史 北史 南齐书 北齐书 周书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清史稿其他
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唐才子传 贞观政要 逸周书
古列女传 徐霞客游记 大唐西域记 荆楚岁时记 战国策
前汉纪 后汉纪 华阳国志 东观汉记 通典
唐会要 唐律疏议 吴越春秋 洛阳伽蓝记 越绝书
前汉纪 江表志 江南野史 五国故事 邺中记
三楚新录 江南馀载 吴越备史 九州春秋 越史略
东观奏记 北狩见闻录 竹书纪年 五代史阙文 官箴
平宋录 大金吊伐录 松漠纪闻 翰林志 高士传
李相国论事集 赤松山志 真腊风土记 荆楚岁时记 北戸录
岳阳风土记 溪蛮丛笑 吴中水利书 岁华纪丽谱 吴地记
平江记事 南岳小录 岭表录异 东京梦华录 风土记
益部方物略记 游城南记 淳熙三山志 桂林风土记 朝鲜赋
南宋都城纪胜 桂海虞衡志 洛阳名园记 南方草木状 佛国记
捕蝗考 宋朝事实 大清律例 三国杂事 史通子部兵书类武经七书《孙子兵法》 《吴子兵法》 《六韬》 《司马法》《三略》 《尉缭子》 《唐李问对》其他兵书《孙膑兵法》 《百战奇略》 《握奇经》 《练兵实纪》 《将苑》 《何博士备论》《三十六计》 《守城录》 《孙子略解》 《乾坤大略》 《墨子城守各篇简注》《兵制》 《阴符经》 《太白阴经》 《历代兵制》 《素书》 《备论》其他子部
墨子 列子 庄子 荀子
申鉴 说苑 新语 论衡
茶经 棋经 中论 邓子
盖庐 人物志 潜夫论 初学记
洛阳牡丹记 王守仁全集 四十二章经 论衡校释
梦溪笔谈 太平广记 孔子家语 韩非子
鬼谷子 归田录 唐新语 公孙龙子
搜神记 搜神后记 周易参同契 山海经 校注
艺文类聚 穆天子传 唐摭言 颜氏家训
古画品录 盐铁论 宋高僧传 广弘明集
老子道德经 钝吟杂录 弘明集 宣室志
世说新语 金匮要略注 九章算术 吕氏春秋
黄帝内经灵枢经 黄帝内经素问 备急千金要方 伤寒论注
难经本义 神农本草经 孔丛子 抱朴子内篇
法言义疏 风俗通义 鹖冠子 齐民要术
潜夫论 范子计然 西京杂记 晏子春秋
周髀算经 朱子语类 山房随笔 林泉高致集
吴子兵法辑佚 银雀山尉缭子 司马法逸文 群书治要三略
孙子略解 水战兵法辑佚 群书治要六韬 敦煌写卷六韬
怀王墓竹简六韬 六韬逸文 汉墓竹简六韬 老子集注
范蠡兵法辑佚 太公兵法 太公金匮 太公阴谋
端溪砚谱 歙州砚谱 扬州芍药谱 橘录
糖霜谱 刘氏菊谱 洗冤录集 荔枝谱
高僧传 阴符经 随隐漫录 画继
续高僧传 方言校笺集部楚辞
楚辞 楚辞补注总集类
全上古三代文 全秦文 全汉文 全后汉文 全三国文
全后周文 全北齐文 全陈文 全梁文 全齐文
全隋文 全唐文 先唐文 唐文拾遗 唐文续拾
全宋文 全晋文 全后魏文 全唐诗 全宋词
千家诗 文心雕龙 文选 乐府诗集 全元曲
全宋诗 历代诗词赋其它集类
优古堂诗话 诚斋诗话 庚溪诗话 草堂诗话 藏海诗话
六一诗话 后山诗话 彦周诗话 二老堂诗话 怀麓堂诗话
沧浪诗话 诗品 诗人玉屑 中山诗话 观林诗话
李太白全集 王右丞集笺注 欧阳修集 国 语其他四库全书目录(介绍、史话、乾隆《文渊阁记》)
总 目 经 部 史 部 子 部 集 部 考 证
辑注类
三字经 庄子集解 商君书 汉官六种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
千字文 孟子全译 史记三家注 九家旧晋书辑本 敦煌变文集新书
百家姓 老子校释 世说新语笺疏 太平经合校 管子轻重篇新诠
幼学琼林 列子集释 新语校注 龙文鞭影 八家后汉书辑注
论衡校释 孙子兵法论正 明夷待访录 裴注三国志 文心雕龙注
古文观止 曾国藩文集 菜根谭 传习录 文心雕龙考异
增广贤文 曾国藩家书 金人铭 众家编年体晋史 文心雕龙义证
四年级国学经典常识测试题
适合四年级读的国学经典诗词有哪些?
1.《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2.《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汉乐府3.《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4.《咏鹅》(鹅鹅鹅)骆宾王5.《风》(解落三秋叶)李峤6.《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7.《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贺知章8.《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9.《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10.《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11.《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12.《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13.《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14.《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15.《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17.《静夜思》李白18.《古朗月行》李白19.《望庐山瀑布》李白20.《赠汪伦》李白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22.《早发白帝城》李白23.《望天门山》李白24.《别董大》高适25.《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26.《春夜喜雨》杜甫27.《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28.《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29.《枫桥夜泊》张继30.《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韦应物31.《游子吟》孟郊32.《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33.《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34.《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纶35.《望洞庭》刘禹锡36.《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37.《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38.《池上》白居易39.《忆江南》白居易40.《小儿垂钓》胡令能41.《悯农》锄禾日当午李绅42,《悯农》春种一粒粟李绅43.《江雪》柳宗元44.《寻隐者不遇》贾岛45.《山行》杜牧46.《清明》杜牧47.《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48.《峰》不论平地与山尖罗隐49.《江上渔者》范仲淹50.《元日》王安石
国学经典常识100题
1. 小学生经典国学常识小学生经典国学常识 1.孩子必会的国学常识 丰富孩子的国学知识在孩子们的语文知识考试中,国基础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孩子们在国学经典的学习中,比如会积累和总结不少的国学知识,孩子们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就可以丰富自己的国学常识,从而,轻松应对语文中的国学考试部分。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孩子们的国学知识学习,对于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让孩子们借助国学文字,展开想象的翅膀,实现视觉和大脑上的双重思考,保证孩子们的思维更加灵活,让孩子们的思维能力不断提升。思维能力是孩子智力发展的核心因素,孩子的思维能力提升,必然,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帮助。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孩子们在学习国学的时候,其中的国学诵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孩子们通过长时间的诵读,会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这个好习惯的形成,会让孩子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更加积极阅读,带给孩子们较好的阅读生活体验,让孩子的阅读学习变得更加趣味。幼儿学习国学,可以带给孩子们的好处很多,对于孩子的学习有好处而无不利,如果有条件的话,家长们要鼓励孩子学习国学。2.小学生必背三十条国学经典 代文学经典,我常给孩子读古文观止里面的文章,孩子还喜欢读庄子、列国传、孙子兵法等等。这些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难度较高,会抹杀孩子的兴趣。但是因为之前我给孩子打的古文基础比较好,给他买的(小学生小古文200课)四册书他已经都看完了,之后再学起这些名家名篇就容易很多。如果是初学古代文学,可以先读一些生动有趣的书籍,像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这些,琅琅上口,里面包含很多学问的,也很有趣。还是推荐系统的看下一套书。(小学生小古文200课)就可以读,涵盖所有经典的古文、诗词,还有有趣的插图,孩子学起来并不难~先培养孩子对古文的兴趣吧。3.小学生应该学习哪些国学知识 小学生应先从简单的入手:《三字经》、《增广贤文》、《千字文》、《百家姓》、《孝经》、《弟子规》。20世纪初,随着西学的冲击和 *** ,为了有别于西学,才提出了“国学”这个概念。现在一般把国学划分为四大部分:第一义理之学 哲学,包括诸子百家、宗教。第二考据之学 史学,包括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辩伪学、辑佚学、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等等。第三辞章之学 文学,包括艺术、书法、绘画、雕刻等。第四经世之学 政治经济学,包括兵法、天文、算学、地理、易学、农学、工艺等等。 小学生主要了解了解国学的历史就可以了。第一,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注重早教的民族。第二,必须要明白什么是正确的教育。第三,任何教育,家长和老师的身体力行是非常重要的。第四、推荐去看由南公怀瑾先生亲自选定的国学经典:儿童中国经典导读1-18册。是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4.看《小学国学知识大全》后感 自从掀起了“诵读《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我也积极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别是冯异的谦逊把我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矩,为人谦逊。特别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只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道理不但使我学会了戒骄戒躁,而且还让我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这本书不仅使我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我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只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现在我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使我与骄傲绝交,与暴躁断绝,最后又让我走上了正直、谦虚、诚实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5.国学知识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可分三个阶段走:(一)从孩童四五岁诵读〈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背诵些浅显易懂的唐诗宋词。(二)诵读〈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三)积累了一定量的汉字后,读古典名著。国学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6.小学生应该接受的国学知识包括哪些内容 生的,有着中国特色的许多学问,这些学问不是在中西文化沟通以后才产生出来的,而是在东西文化沟通前就已经存在的中国文明与中国学问。20世纪初,随着西学的冲击和 *** ,为了有别于西学,才提出了“国学”这个概念。现在一般把国学划分为四大部分:第一义理之学 哲学,包括诸子百家、宗教。第二考据之学 史学,包括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辩伪学、辑佚学、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等等。第三辞章之学 文学,包括艺术、书法、绘画、雕刻等。第四经世之学 政治经济学,包括兵法、天文、算学、地理、易学、农学、工艺等等。7.小学阶段需要怎样的国学 小学生应先从简单的入手:《三字经》、《增广贤文》、《千字文》、《百家姓》、《孝经》、《弟子规》。20世纪初,随着西学的冲击和 *** ,为了有别于西学,才提出了“国学”这个概念。现在一般把国学划分为四大部分:第一义理之学 哲学,包括诸子百家、宗教。第二考据之学 史学,包括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辩伪学、辑佚学、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等等。第三辞章之学 文学,包括艺术、书法、绘画、雕刻等。第四经世之学 政治经济学,包括兵法、天文、算学、地理、易学、农学、工艺等等。 小学生主要了解了解国学的历史就可以了。第一,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注重早教的民族。第二,必须要明白什么是正确的教育。第三,任何教育,家长和老师的身体力行是非常重要的。第四、推荐去看由南公怀瑾先生亲自选定的国学经典:儿童中国经典导读1-18册。是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