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雨不知春光去,一晴方觉夏已临”在这暖意融融、播种希望的季节,为了濡养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一代新人,推进我校素质教育,构建儒雅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使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进一步增进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促进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更好地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5月22日上午,我校举行了“国学经典诵读 与经典同行”家长学校成果汇报会。
本次家长会受到教育局关工委、小四平镇关工委的高度重视,教育关工委贾主任和小四平镇关工委薛主任莅临本次会议。在我校迟宝忠校长指导下,大队辅导员赵大光及音乐教师白婷婷、体育教师蔡金龙、孙喜桐等各位老师经过精心筹备、周密安排,家长学校成果汇报会活动正式召开,包括三项议程:
进行的是“国学经典诵读 与经典同行”汇报展示。
学生们围绕“国学经典诵读 与经典同行”为中心主题为全体师生和家长们表演了八个节目,节目形式有小型的舞蹈、三句半,也有大型的经典诵读、武术操等,形式多样、雅俗共赏。小演员有一到六年级学生,也有幼儿班的小朋友,真正做到了全员参与。通过展示活动使孩子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使学生素质得到了提升,学而修德,思而知耻,行而取慎,成而戒骄。
教育专家贾主任针对“家校携手共同教育方面”做了报告。
教育局关工委主任贾泰生为全体参会的家长、教师及学生作了一个精彩的报告。向家长们提出了一些教育孩子的建议和方法,可谓情真意切,发人深思,耐人寻味,除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以鞭策之外,在座的各位家长也豁然开朗,国学经典不读,岂不遗憾一生?我们真诚的希望各位家长能够高度重视,关注孩子,读经典诵美文,为孩子的一生奠基。
师生与家长在班级互动。
互动中各位老师与家长之间进行了互动交流,及时向家长就半学期以来本班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情况进行了详细地介绍。让家长们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学习状况,也让家长们针对于自己孩子的个性提出了一些建议。针对学校发展建言献策。这种交流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今后的进步和成长,还有助于学校发展。
家长学校活动是学校和家长们交流的平台,是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情况的最佳契机,也是教师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良好机会。相信通过这次家长会,不仅拉近了学校和家长的距离,更使家长们在学校管理、家庭教育、家校联系等方面达成了共识。相互补台,方能好戏连台,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做到家校携手,共育祖国之花,使之健康地成长,成龙、成凤。
国学的国学经典
中国的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很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献和著作。以下是中国的国学经典选辑中的部分:
1.《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收集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谋篇。
2.《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强调自我完善和社会责任。
3.《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讲述尽责和持恒不变的意义。
4.《道德经》:是道家经典之一,讲述自然之道。
5.《周易》:是易经之首,以八卦之名止,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
6.《史记》:是司马迁编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涉及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
7.《资治通鉴》:是宋代司马光所撰写的一部纲目体通史,被认为是中国史学的顶峰。
除以上这些外,还有《庄子》《老子》等道家经典,以及《红楼梦》《西游记》等古典小说,都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这些著作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发展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易经为何叫国学经典
读 国学经典 有先后顺序吗?当然有讲究了,顺序不对,效果减倍。读国学经典的顺序是怎样的?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读国学经典的顺序,欢迎阅读!!!读国学经典的顺序 第一个线程就是学这些“经”,《易经》 《黄帝内经》 《道德经》 《孝经》,这是经类的。第二个线程是学“典”的,《论语》 《大学》 《中庸》 《孟子》这一类,难度也是介于中间。第三个线程是学《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 《 成语 接龙》 《诗词启蒙》 《文学启蒙》这一类的,装修类的,比较基础的。三线程,用经典来说就是经 典 其他,读国学经典的好处 (1)记忆能力:孩子天生都是记忆的高手,通过有意识的培养,能够背诵整篇整本的经典, 记忆力 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2)语言表达能力:读经让孩子开口说话,加上经典里丰富的词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得到充分的锻炼。我们准备的领读语音是标准播音员的声音,可以校正 儿童 的普通话发音,即使父母亲普通话不标准,孩子也能掌握一口流利的普通话。(3)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能过指读,能轻松解决孩子的识字问题。在我们的读经 教育 中,识字变得非常简单,一个月认识成百上千的字,对多数孩子都是小意思。识字关过后,孩子基本都能自行阅读儿童读物,从而进一步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4)理解能力:掌握了大量词汇,认识了大量汉字,孩子的记忆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是水到渠成的事。(5) 文化 修养与道德品质养成:如果说以上能力的提高,都不算什么的话,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提高才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结果。因为经典饱含古人的智慧修养,经典都是在各种规律,讲讲仁义礼智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通过读经,很容易把孩子的道德层面提高。(6)性格的改变和学习习惯的形成:读经本身就是一个入静的过程,对一些生性好动的孩子,能有效的改变其多动的性格。天天坚持读经,慢慢培养孩子学习的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将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因为读经有这么多的好处,因此说,读经是一个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与其他单项技能的教育学习是完全不同的。孩子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比如理解能力强了,记忆能力强了,识字多了,特别是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他方面知识的学习就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说,读经与其他方面知识的学习是不矛盾的。表面看,读经会占用一点孩子的时间,好象是增加了负担,但这种局面很快就会改观,随着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读经根本不会增加学习的负担,反而因为学习能力的增强,从而会减轻其他方面的学习负担。小学生怎么读国学经典 循序渐进,建构开放的教材体系根据儿童心理认知特点以及年龄特点,我们按年级分类,建构了一套系统的国学教材——一年级:《三字经》;二年级:《弟子规》;三年级:《笠翁对韵》《论语》;四年级:《笠翁对韵》《老子》;五年级:《大学》《中庸》;六年级:《庄子》《孟子》。国学经典:小学生怎么读:儿童读国学,亦如人吃饭,讲究科学搭配,营养均衡。光读《弟子规》或是只读《论语》,所得也有限。我们在起始年段诵读《弟子规》《三字经》这类粗浅的蒙学教材,在中年段读《笠翁对韵》《论语》《老子》,逐步渗透人生观和世界观,在高年级细致品读《大学》《中庸》《孟子》《庄子》,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更为独立果敢的性格。依据儿童的身心特点、理解能力,按部就班,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孩童就在这一步步的积累中拓宽自己的“见识”,吸取人生的智慧,形成丰富的“文化教养”。“幼学如漆”,儿童的心灵是最明净澄清的,没有受到丝毫染污,此时所学深入骨髓,印象深刻。情智语文课,学生快乐的天地捧起书来默默地读,再拿起书来大声地诵着;情智语文课的教学是轻松的,没有环环相扣的追问,没有咬文嚼字的品词析句;活泼的,有表演,有演唱……从李白到苏轼,从《如梦令》到《一剪梅》,一篇篇经典诗文就在这种简约而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慢慢地浸润在学生的心田。正所谓“熟读成诵,不求甚解”。家常语文课,打开最美的一扇窗语文学习 重在积累感悟。家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少问几个“为什么”,少读几次“有感情”,留下更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倘佯在经典诵读的海洋里。学了《古今贤文》,再读读《弟子规》;读了《孔子游春》,再背背《论语》;背了《拔苗助长》,再诵诵《庄子》……由一篇 文章 ,带几篇课外美文;由一个 故事 ,走近一位作者,自由地享受着母语阅读带来的经典饕餮盛宴。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是在大量阅读、背诵、积累、运用的语言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多彩的活动,培植诵读经典的兴趣1.“流行”制造兴趣。模仿是儿童接受新生事物的主要方式,如果他们看到很多人都读,从众心理就会促使他们由模仿到产生兴趣,逐渐形成习惯性的接受和吸收,从而达到很好的诱导效果。这就慢慢形成一种流行。而流行,正是与时俱进的动力和营养。学生朗诵经典时的琅琅唱读声,就营造了一个极具感染力的学习氛围,再加上学生本身的模仿天性和良好的接受力,学习的兴趣就产生了。而兴趣就如一个共振能量场,互相激发,互相推动,很快就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2.“示范”感染兴趣。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在学习时我们特别注重以激情唤起激情,要求学生背诵的自己一定先背过,需要讲解、示范的,自己必须研读透彻。教师循循善诱地和学生一起背诵《论语》《弟子规》《三字经》,一起吟诵《岳阳楼记》《劝学篇》《陋室铭》,通过设计不同的朗读方式,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师生流连忘返,乐在其中。3.“故事”提高兴趣。故事,仿佛一双魔手能紧紧抓住孩子的心灵。因为故事里有幻想、有神奇、有知识、有营养;故事中有画面、有场景、有人物、有真善美的启迪,有假丑恶的反衬。 成语故事 、勤学故事、《三字经》故事、《弟子规》和《千字文》故事等,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从中汲取圣贤智慧,在成长的道路上力行学文。诵读理解后,再引导学生讲经 典故 事、编经典故事、演经典故事……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语言表达力和演讲能力。猜你喜欢:1. 国学经典年龄阶段诵读篇目 2. 2017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3. 必读的40条国学经典名句 4. 《一生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推荐 5.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