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学中怎样开展国学经典教育1.通过经典诵读,内化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伟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这为经典诵读在学校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因为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诵读国学经典,受到古人哲理、智慧的思想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利于青少年获得正确的思想引导。经典诵读应纳入到语文教学中,且成为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对于小学生而言,应该学习正确的诵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甚至带领学生一起诵读国学经典,在共同诵读过程中实时地与学生讲解、交流、分享,促进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养成规范诵读的方式和习惯,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验并内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优化国学经典教学模式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丰富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内容,将国学文化融入到语文学科中,推动传统课堂转向现代化和多元化。要提高国学经典在小学教学中的教学地位和效果,我们就必须在教学模式方面进行多样化探索。教师在国学经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向学生展现国学经典的魅力,也可以通过讲述经典的历史故事或分角色表演经典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3.科学选择国学经典教育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基础,而国学经典教材要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来必须实现培养小学生健康人格和提高知识储备的双重标准。在国学经典教育中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对人格的培养、熏陶作用,引导小学生认知理解“仁、义、理、智、信”的中华美德。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材符合儿童的心理认知特点才会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应打破过去单一古板的呈现方式,确保教育形式多样化、新颖化与视频化,这对孩子学习与理解有重要作用,再开发形象生动的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以激发儿童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有效地学习,在有效的学习中更加自信。在教材的选择上,我们可以通过国学启蒙教材来增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通过先秦、汉代的文章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选择诗词歌赋来提高学生朗诵和鉴赏能力,通过多样化的国学经典资源进行系统的学习才能更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4.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各科的教学活动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者应当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身心的影响,通过绘制传统文化相关的墙画、设立古代先贤的雕塑、建设优美的校园等方式来改善学习环境。在此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征集墙画设计,书画作品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增加对传统文化和经典古诗文的认知。还可以通过学校的宣传栏、读书角、广播站等场所融入国学教育,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篇目进行张贴和诵读交流,通过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辅助小学语文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接收国学经典,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举办活动搭建平台课堂教学之外还需要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作为教学组织形式的补充,规划和组织与国学经典教学密切联系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将祖国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呈现在学生的生活中,更可以将趣味性和知识性结合起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如“经典诵读”比赛、“古诗词阅读会” “习语矫正比赛” “经典话剧表演” “名句名作朗读交流会” “班级特色诵读赛”等活动,还可以在清明节、中秋节等重要的时间节点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也能够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与激励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国学经典100句必背
经典国学100句如下: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1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1、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1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1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15、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16、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1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18、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1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20、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2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22、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2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2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2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27、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
2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29、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30、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国学经典名篇50篇
蒙学
《三字经》
《幼学琼林》
经部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礼记》
《周易》
《诗经》
《尚书》
《尔雅》
史部
《史记》
《汉书》
《战国策》
《三国志》
《资治通鉴》
子部
《老子》
《庄子》
《墨子》
《荀子》
《韩非子》
《鬼谷子》
《孙子兵法》集部·文学
《楚辞》
《文心雕龙》
《世说新语》
《全唐诗》
《宋词三百首》
《窦娥冤》
《西厢记》
《桃花扇》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东周列国志》
《红楼梦》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古文观止》
《人间词话》
自然科学
《山海经》
《黄帝内经》
《水经注》
《天工开物》
《本草纲目》
《徐霞客游记》
艺术生活
《茶经》
《园冶》百科
《永乐大典》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