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虽为天道之书,但小孩不建议读,因为现实太残酷,与无为之道不相融;儒家经典近现代以后广受诟病,但却是中国文化之根,外来文化是叶,根深才能叶茂。目前国人有点本末倒置。从小读国学经典有什么效果?这个应该说有什么好处。这最大的好处就是,有更大的时间空间来进行研究了,半老再读,时间、精力都不如前了。背诵道德经当然是很有益处的,但更重要的是要理解道德经,终结目的是要运用道德经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把道德经的精神发扬光大。大部分人不适合读。肯定是有好处的,中国人一身儒雅,是国学数千年融入骨血的在外提现!所以从小学习肯定是有好处的。道德经世人没有几人能真正理解弄懂其中之意,更别说把它用来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我之感受是这世间道理,数千年来的古之圣贤都总结出来了,我们凡人之躯,红尘牵绊太多,没有太多时间精力去研读经典,只能说背诵,然后在生活用的偶然中明悟某经典中的一句两句,就实属难得!但学习的目的是在积累,在陶冶,在修身,在齐家!至于治国,平天下,不是我们这些人能做的,只有修身,齐家做好,就对治国,平天下做出了贡献!学国学经典没有错,但是怎么看效果,就要看是不是能学以致用,如果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那就有用,如果只是跟风,别人学我也要让孩子学,或者让孩子知道了礼义廉耻、忠孝悌忍,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却背道而驰,那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会把传统文化抛之脑后,只会学家长的一言一行,所以俗语才会有:“学好三年,学坏三天。”的说法。只有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些国学经典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学了也是白学,浪费时间而已。道德经也一样,既然倒背如流,不解其意,不按其行,就得不到任何益处。所以希望提这个问题的人自己先学学传统文化,再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这样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知行合一的人。才能把祖国这些国学经典、文化瑰宝发扬光大。道德经过于枯燥,而且其自然无为的核心思想,可能不太适合年轻孩子过早接触。建议从曾国藩家书这类可读性较强的著作开始。如果这也看不进去,那尝试下外国的名著?比如呼啸山庄,战争与和平,三个火枪手这类,既有不菲的文学价值,又能一定程度照顾到一般读者想看爽文的心理。如果嫌这些太长,看看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也蛮过瘾的。如果这也不喜欢,那看看金庸吧,我觉得熟读金庸著作的孩子,一般人格品性都会比较纯良。如果金庸也看不进去的话…建议还是考虑早点培养孩子理工方面的天赋吧!同时注意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平常多看些像财新这类公正媒体的新闻报道,别将来像我们这一代人一样,给人当社畜还帮人家洗地。[捂脸]
孩子学国学经典顺序
首篇《三字经》,共有376句,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典籍、历史、人物及社会人生的种种。“诚古今一奇书”也,书中故事贯穿孔孟思想,是一本奖勤教俭,鼓励读书,传授学习方法的益童良书。“三字编成便学童,天人包括在若能句句知诠解,子史经书一贯通。”《三字经》是过去儿童启蒙必读之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初:最初,刚开始。性:人所具有的品质、性情。近:近似,接近。习:语出《论语阳货》:指长其在某种自然条件或社会环境及后天教育下所养成的特性。)——第二,熟读《百家姓》。《百家姓》是一篇将常见的姓乐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很象一首门乙言诗,便与读涌和记忆,流传至今,影响极深。是启蒙教育的助读读物。——第三篇启蒙文就是《千字文》,《千字文》在“三、百、千”三启蒙读本中是唯一有确切的作者和成本时间的一篇文章。至于《千字文》,还有一个传说的故事;相传,梁武帝肖衍为了教诸王子的书法,让殷铁石从五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1000个不同的字,每个字便用一张纸。然后梁武帝把这些没有次序的拓字交给了周兴嗣,要周编成有内容可读的韵文,以便诸王子有兴趣读诵、书写。周兴嗣用了一夜的时间,将其编撰成文,累得须发一夜时间皆白。《千字文》条理分啊,通顺可诵,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内容丰富;涉及到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方方面面。——第四篇《声律启蒙》;《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全篇按韵分编,以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东西用来作对子。有单字对,两个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可以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等方面的训练。读诵起来,如同唱歌一般,动听又易记。比如:“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陈后主,汉中宗,绣虎对雕龙。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疏慵。”——第五篇《龙文鞭影》;该文内容广博,杂取各家,上至三皇五帝,下致唐宋各朝,经史子集,无不涉及。四字一句,二句一韵,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对学童熟悉经史,了解典故,贻养性情,砥砺志向,无不裨益。——第六篇《名贤集》;是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蒙学教材之一,文中汇集了孔孟以来,至南宋历代名人贤士的嘉言善行,以及民间流传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治学修德方面的格言谚语,其中不乏洞察世事,启人心智之妙句。——第七篇《增广贤文》:书中崇尚孔孟之学,文中宣扬的是儒蒙思想,并收录了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经典语言,对于儿童思维、口齿的训练,是提高幼儿素质的好考本。
小学生必背国学经典
小学生必背国学经典有《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 语》、《老子 大学 中庸 庄子》、《孟子》、《陋室铭》刘禹锡(唐)、《劝 学》荀子(战国)、《伤仲永. 笠翁对韵二冬》、《岳阳楼记. 笠翁对韵三江》。
1、《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三字经》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2、《千字文》为南朝周兴嗣撰,《千字文》中除洁字两见外,其余全无重复,而且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令人称绝。《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是我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3、《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幼学琼林》初为明人登吉编著,本名《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清人邹圣脉作了增补,改名为《幼学琼林》,也叫《幼学故事琼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