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书籍有经、史、子、集四大类,详细如下:
“经”是指古籍经典,如《易经》、《诗经》、《孝经》、《论语》、《孟子》等等,后来又增加一点语言训诂学方面的著作,如《尔雅》。
“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马迁的《史记》、郑樵的《通志》,断代史,如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等的《新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专详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等;以地域为记载中心的方志等。
“子”是指中国历史上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荀子》,法家的《韩非子》、《商君书》,兵家的《孙子》,道家的《老子》、《庄子》,以及释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皆入“子部”。
“集”是历史上诸位文人学者的总集和个人的文集。个人的称为“别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荆公集》等;总集如《昭明文选》、《文苑英华》、《玉台新咏》等。四库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戏剧作品如《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也属集部。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现“国学”概念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 “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百家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是共存共鸣的,没有主从关系,如果按时期所起作用而论,各家学说在各个时期都发挥着或显性或隐性作用,只是作用在的领域不同而已;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在思想教化领域起主流作用的是儒家,但其它各家学说也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政治领域的道家与法家、军事领域的道家、兵家、医学领域的道家、医家、还有其它各领域的各家(名家、墨家、农家……)等等,某一领域起主流作用并不代表全部。国学的各个学派学说并没有主从之分,并不存在以哪一家学派学说为主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经典
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内容包括如下七个方面:
1、经典著作:研究和传播《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等经典文献,以及古代著名学者、文人的著作。
2、历史文化:挖掘和弘扬中国历史上的优秀传统文化,如礼仪、传统节日、民间风俗、家族文化等。
3、传统艺术:推广和传承中国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戏曲、曲艺、民间舞蹈、传统音乐等。
4、文学作品:学习和研究古代诗词、小说、戏剧、散文等文学作品,提高文化素养。
5、哲学思想:研究和传播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古代哲学流派的核心思想。6、传统医学:弘扬中医药学,传承针灸、拔罐、中草药等传统治疗方法。
7、传统科学技术:挖掘和传承古代科学技术成果,如典型的天文、算术、地理、建筑等领域的知识。
拓展知识:
很多年前,我在一本书上看到希特勒曾经说过一句让人们震惊的话:“要想毁灭一个民族,就先毁灭其文化。”后来又陆续看到“要摧毁一个国家。
首先要破坏这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同化其传统文化”,“一个不尊重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民族,只会走向毁灭!”之类的话语,无一不警醒我们要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决不能轻贱优秀传统文化,做自毁传统文化“长城”的罪人。人看大节,看思想看基础。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本;欲求水之远者,必浚其源。”培养中小学生,促其健康成长,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
特别是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思想道德的教育与形成,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只有把思想根基扎实扎牢了,中小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才有可靠的保证。
国学经典讲的是天地之间的大仁大义、大道大德,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精华,也是完美人生的立身之本、处世之道、成功之基、动力之源。
《大学》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充分体现了弘扬光明正大的道德,在于感化和引领民众,达到最完善理想境界的思想。
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小学生精神营养套餐中不可或缺的珍贵部分,要让他们从这些内容中不但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增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
传承就要认真学习、诵读、背记经典的诗词和散文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弘扬就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所创新和发展。对学生而言,学什么比会学重要;对教师而言,教什么比会教重要。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怎么样
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国学经典强调道德伦理和行为准则,通过教育孩子传统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增强孩子的文化素养:国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孩子们可以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
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国学经典中的经典思想和智慧启示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可能过于繁琐:国学经典的语言和内容可能对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过于繁琐,难以理解和吸收。
缺乏与现代社会的连接:国学经典主要关注古代文化和价值观,在现代社会可能有一些地方用不上,可能无法完全满足当代孩子的需要。
学习负担增加:如果国学经典被加入到正式教育课程中,可能会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导致其他学科的学习受到影响。
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传承和学习国学经典,可以让孩子们接触和理解优秀的文化传统。
培养独特的个人特质:国学经典中的思想和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独特个人特质,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具有自信、坚韧和智慧。
拓展国际视野:学习国学经典不仅有助于孩子们了解中华文化,也可以帮助他们拓展国际视野,增加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竞争激烈的教育环境: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教育环境下,学习国学经典可能会被其他学科和培训课程所取代,导致国学经典的学习受到限制。
现代科技的影响:现代科技的普及和便利性可能会使孩子们更倾向于使用电子设备和互联网,而对传统的国学经典学习产生抵触或忽视。
国学经典对孩子的影响有很多积极的方面,可以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也需要面对劣势和威胁,如内容繁琐、有些地方与现代社会不相容和学习负担增加等问题。在引入国学经典教育时,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个人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平衡,以确保其对孩子的积极影响最大化。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