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建议 (1)选出一些主题(如:宽容、友情),根据主题选录一些经典中的名篇名句,可作为作文的素材积累 (2) 全校或年段进行“国学诵读比赛”,仿照“红五月歌咏比赛”,通过集体荣誉感激发活动热情 浅谈如何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而经典是文化之母,是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如今国学经典文化越来越被中国和世界重视起来,成为解决21世纪所面临的生态危机、人文危机和精神危机最可借鉴的智慧资源。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已经在各所学校蓬勃开展,无论是自编国学教材让国学走进课堂,还是诵读演绎经典把国学外化成行动,无论是采用“晨诵”“午读”“暮省”的诵读方式,还是在“学校、班级、家庭”的广泛开展,都在校园内营造出了浓郁的书香氛围,濡养了一批谦谦君子、阳光少年,形成了极有价值和极具可操作、可推广的诵读经验。然而国学经典博大精深,学校在组织学生诵读的过程中必须制定合理的规划,进行科学的指导,必须结合实际得体把握、有效引导。笔者在参与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中尝试了以下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诵读经典,发展学生特长将经典文化学习与书法、绘画、表演融为一体。我们认为单调呆板的诵读是不会引起学生兴趣的。长此以往,必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我们努力将诵读与各学科的教学相互嫁接。其宗旨是:在坚持诵读的基础上,配以各班独特的文艺和竞赛活动,如吟唱、表演、相声、合唱,使学生把诵读同各项多彩的文艺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们在轻松娱乐的环境中受到教育,陶冶情操。笔者学校开展了许多展示活动,旨在展示学生在诵读方面自身素质提高的成果。二、诵读经典,建设校园文化为了使师生们一进入校园,便置身于浓厚的经典文化学习氛围之中,我们在学校走廊上悬挂著经典名言,每天早晨、中午学生进校之际,播放经典文化的诵读磁带,给人以清新、高雅之感。要求每个班级利用早读课全班集体诵读,坚持不懈,引导学生积累大量的国学经典名言。班级文化建设突出“国学经典文化”主题,班级布置要充分考虑营造到中华经典文化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切身感受国学经典学习的无限魅力,感受国学经典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三、诵读经典,打造书香校园每学期,学校围绕“以圣贤为师,与经典同行”这一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作文竞赛……在诵读过程中,笔者学校还十分重视积累活动的一系列过程性资料,如:学生诵读情况分析,学生诵读比赛资料,家长意见征询,班级活动的方案,记录照片,及时总结好的做法等等,以利于进一步开展诵读的实验研究。四、诵读经典,塑造健康人格引用圣贤的智慧,教导禀性淳良的儿童,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必将奠定他一生中具有高远智慧和优秀人格与秉性的基础。我们设计了内容、形式与诵读相结合的手抄报,这样充分给了学生自由驰骋的空间,并能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道德品德与行为习惯。五、诵读经典,构建和谐家庭我们学校在实施经典诵读过程中,以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以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充分发挥教育的辐射作用,共同传承中华传统经典。读书一家亲的开展,让经典走进了家庭。家长与孩子的同读同诵,成为每个家庭茶余饭后的必修课,家长与孩子一起读背国学经典,一起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等,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们说,国学经典诵读让传统文化走进了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了他们的家庭,规范着他们的日常行为,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六、诵读经典,落实多元评价在诵读课中进行评价。既然诵读活动纳入课程,教师就应该开展相应的教学研究,以使诵读活动更有效地落实,并给学生相应的学习成绩评价,这样学生可以在诵读课中不断得到肯定。定期举办国学经典诵读展示并进行评选。学校在每学年分别举办班级、年级、校级不同层次的诵读展示会,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编排有关国学经典的文艺节目、布置国学文化环境氛围,进一步感悟理解国学经典的深刻内涵,最后进行优秀节目评选,对学生激励肯定。再者是及时激励肯定国学经典诵读给学生带来的点滴变化。如:生活智慧的展现运用、言行举止的逐渐规范、口语交际与作文能力的不断提高等等,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加以肯定,以激励他们坚持国学经典诵读。“以圣贤为师,与经典同行。”中 *** 学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教师和学生带来了一片生机,它唤起了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了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激活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充满 *** 的美好情怀,健全了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与文化底蕴。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已在笔者学校开出绚烂的科学之花,笔者认为只要将这项活动进行到底,最终必将结出累累的和谐之果~ 为什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育特色 一、国学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二、国学经典诵读,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三、国学经典诵读,能显著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四、国学经典诵读,大大提高了孩子的文化素养。五、国学经典诵读,促进了学校、家庭的和谐。六、国学经典诵读是培育优秀子女的法宝,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武器。 浅议语文课堂上怎样开展国学经典诵读 在小学阶段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还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一定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引起重视。 如何在农村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一、学校重视是前提当前,一些农村学校的期末或学年末检测成绩仍然是评判教师优劣甚至决定教师名与利的简单工具和尚方宝剑,一些学校领导认为,在学校开展国学诵读活动与教学任务有冲突,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影响,多数农村学校在开展此项活动中只是一种形式体现,应付上级的工作要求。要改变这种状况,经典诵读要推进,学校重视是前提。1.将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纳入课程管理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是对新课程的补充和完善。学校在课程设定上,充分利用每周晨会、大课间、课前歌声、综合课程、回家等零碎时间,各年级灵活安排,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保证每天诵读时间在20分钟以上,保证每周不少于60分钟。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教师、定内容,把经典诵读课真正纳入学校的课程管理。2.将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纳入教学常规管理一是学校将教师的诵读活动纳入每月的教学常规工作,将教师每学期诵读内容(读书笔记)纳入学校的继续教育管理,并将成绩列入学期教学工作考评。二是学校每个阶段组织一次检测,采取抽测、集体诵读、同伴互测的方法;指导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三是按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诵诗会活动,全校师生参加。国学经典诵读会分指定内容背诵、接龙赛、抢答、自由发挥表演等多种形式,对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师生给予奖励,鼓励师生不断提高吟诵古诗词的数量和质量。四是每学期评比出“师生诵读之星”、“书香班级”,并给予表彰;大力奖励在区级以上比赛获奖的师生及指导教师。二、坚持队伍打造是关键经典诵读的开展难在开端,贵在坚持,而坚持下去的关键在教师。只有打造一支潜心诵读的队伍,经典文化的河流才会在孩子们的心田上奔腾不息。作为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要建立相应制度,除采用平常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之外,还要重视导读员自身的学习,要出台一些鼓励的政策,加强考核,建立健全机制。1.全员参与活动全体教师要积极参与和投入该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形成全校教师人人参与、个个想方设法、处处书声琅琅的良好诵读氛围。年级组长和各班班主任、语文老师共同商量,制定各班级诵读计划,划分每天的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各科教师都要自觉地在年级组长的统一协调下,在各个规定的时间段里,有条不紊地创造性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2.开展专题活动采取上课、评课、介绍交流经验、问题探讨等校本教研活动,逐步规范导读活动,提高导读质量,提升导读员的整体水平。如在语文教研组中开展经典诵读专题校本教研活动,研究学生的记忆规律,探讨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先实现“量”的积累;把经典诵读、古诗吟诵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语文教师中开展优质国学课展示活动,提高教师在活动中的组织水平。3.开展社群活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邀请志愿者、退休教师、学者到学校开设国学经典诵读讲座。在2011年4月,笔者原所在万春学校邀请成都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陈岳到校举办“经典诵读与智慧人生”为主题的传统文化讲座,陈岳以“勤读弟子规·做人有智慧”为话题,围绕《弟子规》、《三字经》等,就如何读书、如何做人同广大师生展开精彩的互动交流,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学生到社群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如德育处组织学生代表到“国色天香”乐园开展“迎世博·文明行”国学经典诵读宣传活动;还有语文教研组长邓忠源、艺术教研组长毛羽生组织学生到花乡民居社群表演、宣传国学经典,并指导社群老年社团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这些活动深受社群群众的好评,扩大了影响,营造了良好的经典诵读文化氛围。三、浸润校园氛围是要件校园环境是一种隐形的文化,暗藏着无声的教育语言,蕴涵着巨大的教育力量。良好的校园环境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置身能使人内心宁静,产生读书的冲动。温江区万春学校坐落于成都市温江古蜀文明重要发源地鱼凫故都,学校传承鱼凫故国文明,充满现代田园文化气息。校园文化以“鱼凫田园文化”为特色,贯穿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体现出沉稳大气、自然纯朴的校园风貌。现在校园已形成“两点一线”的文化格局——“两点”即“鱼凫之光”、“清风绿廊”,“一线”即“环形文化绿道”。“鱼凫之光”。在前操场教学楼外墙上左边一幅浮雕叫“鱼凫开疆图”,右边一幅浮雕叫“文明之光图”,浮雕整合了一脉相承的川西平原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和鱼凫文化,将4000年鱼凫文明厚重的区域文化重现在我们的校园。操场正中六块地浮雕分别叫“鱼凫迁徙图”、“鱼凫称王图”、“渔农并举图”、“鱼凫躬耕图”、“封树定界图”、“鱼凫禅让图”。这一组浮雕,以不断发展进步的文明为线索,展示了我们祖先的开拓、勇敢、勤劳、朴实、创新、开明的巨集大气魄。“鱼凫之光”这些浮雕中被意化的形象,静静地诉说著古蜀先辈们不畏艰险、披荆斩棘,建设家园和开创古蜀文明时的艰辛与壮美,时刻提示著师生肩负著传承文明、开拓奋进的历史使命。 我们从万春鱼凫人文的精神内涵中提炼出了学校的校训:“勤勉、博学、传承、开拓”。“千年鱼凫尽显古蜀神韵,万柳迎春更看桃李芬芳”这幅对联表达了万春师生将发扬先辈精神,再创家乡辉煌的豪气壮志。在前操场的左右两侧还有两个交相呼应的石雕,左边的叫“润物无声”,右边的叫“春风化雨”。都是根据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成都生活时写下的名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改写而来。而《润物无声》以一只大手握小手教写字的形象,无声地表达着全校教职工满怀爱心、细心呵护、教书育人、默默奉献的决心。“清风绿廊”。景点名出自(明·于谦)《入京》:“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廊道两端设定两幅对联:“勤奋作学问,清白做正人”;“勤奋求学莫怕千般劳苦,春风化雨润育万树花香”。还设定了条凳、可更换内容的精致橱窗,展出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图片、文字资料、成果等。这里安放了石质读书桌,读书桌旁的两个石头上,刻上了《长歌行》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名句,激励著学生珍惜美好时光努力学习。可以说这里是师生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在“环形文化绿道”上学校根据路道绿化带种植的香樟、白杨、杨柳、银杏,分别以“蝉鸣白杨”、“杨柳醉春”、“银杏得诚”、“绿樟留香”设立道路牌。 如何在农村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求答案 农村学校有着她所特有的特点,更有自己的发展方式。经典诵读对学校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在学生层面,诵读活动中学生可以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使学生具有更佳的学习、生活状态,促进各门功课的学习。在教师层面,通过实践研究,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之中。在学校管理层面,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路子,营造学校文化氛围,办特色教育,创学校品牌。R弧⒀V厥邮乔疤岬鼻,一些农村学校的期末或学年末检测成绩仍然是评判教师优劣甚至决定教师名与利的简单工具和尚方宝剑,所以,一些学校领导认为,......(本文共计3页) [继续阅读本文] 在幼儿园开展国学经典的几点做法 幼儿园怎么上国学课不少幼儿园都开展了国学课,办起了国学班。但是作为园长,我们应该去交给孩子哪些东西?我们为什么要教国学?孩子为什么要学习国学?而国学经典教育到底是什么?所谓国学经典就是让孩子在大脑发展最迅速的年龄阶段,通过还孩子去接触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经典文化,达到开发孩子的高度智力、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为孩子们的成人成才奠定坚实基础的一种教育方法。而经典,其指的是古今中外重大知识领域的原创性著作,是被历史证明最有价值、最为重要的人类文化精髓。在音乐中有音乐的经典、美术中有美术的经典......在我们国学经典中,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经典著作有《大学》《中庸》《论语》《老子》《易经》《孟子》等。我们幼儿园的国学课程应该如何设定呢?我们如何开展分科分领域的去教学呢?至德国学全国首创多样化国学课程系统,帮助幼儿园引进中国首部专业的幼儿园国学系统课程,最系统、最科学、最适合在幼儿园普及的国学课程。国学课程体系为国学教师一站式打造平台,让教师爱上国学。让教师轻松快乐教国学。国学幼儿园建设八大体系如下:1.幼儿园自动运营管理体系(园长运营智慧体系)2.团队脱手管理打造系统(教师团队打造体系)3.家长主动转介绍系统(家长工作体系)4.多样化国学课程系统(国学课程体系)5.环境创设系统(招生环境创设系统)6.轻松免备课教学教研系统(教学教研体系)
国学经典学苑
弘扬国学经典标语1、博览五千年,塑造当代贤。2、传学及古今,经略贯华夏。3、承千年精粹,为往圣继绝学。4、扬时代弘毅,为万世开太平。5、用心传承文明,用行成就未来。6、文化点亮心灯,文明美好人生。7、文明凝聚力量,文化成就辉煌。8、学传统文化,做当代智者。9、博古而通金,挥手在云端。10、弘扬传统文化,共建幸福中华。11、习四书五经,修德蕴之人。12、国学经典智慧,创造美好人生。13、传承华夏文明,引领立志修身。14、秉承祖先智慧,传播华夏文明。15、传承古文化,塑造新人才。16、传华夏文化,通古今未来。17、知儒道孝易,看学苑汶林。18、传承弘扬文化,成就美好人生。19、传承弘扬文明,鼎立世界中华。20、传东方智慧,品华夏文化。
国学经典国家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国学经典分别为:《周易》、《老子》、《论语》和《孙子兵法》
1《周易》
作者是姬昌。三易之一。儒家尊为六经之首。玄学、道教奉为三玄之一对其性质,认识不一,主要有以下观点,(1)卜筮书。《周易·系辞上》具体介绍大衍之数的卜筮法,卦爻辞中有大量的吉凶占语,史书认为《易经》之所以免遭秦火,正因其为卜筮书。
《周易》由《易经》和《易传》组成。因为《周易》中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尤其经过《易传》解释和发挥,其哲理化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周易》遂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典籍。也正是这个原因,《周易》得到了汉代统治者的青睐,由原来卜筮之书,而成为官方安邦治国、修身养性的哲学之书,被称为五经之首,大道之源。2《老子》
《道德经》,又名《老子》,或称《五千言》,是道家学派最具权威的经典著作,它文约意丰,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其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括百家、包容万物,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为学、修身的宝典。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奇书,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论对中华民族性格的铸成,还是对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3《论语》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一串的意思,语是话语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建议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于是便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口号。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主要由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纪念老师,忧虑师道失传。并由子夏开创了章句的读法。故汉儒曰:章句发明始于子夏。
《论语》,圣人之学,载道之学,君子治天下之学也。4《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 ,《五轮书》(宫本武藏) )。《孙子兵法》是中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可能包括孙武后学弟子们写作的内容,也可能有很多篇已佚失),但司马迁《史记》亦有记载,(孙武)以兵法见於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一般称《孙子兵法》都是说有十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