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学教育的意义、小编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 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国学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和优秀的中华文明,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树立爱国报国的思想,提升发展"软实力"。二、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通过"国学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领悟国学精粹,为今后一生铺垫正确的道德基础,厚积人文底蕴,激发民族精神,存留下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播撒民族文化的种子,在心里生根发芽,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有利于更好地开展道德教育
国学的主体内容与现代文明是一致的,特别是"四书"、"五经"等经典,里面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行为处事的道德标准。如孔子的"仁、义、礼、智、信"的思想,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厚德载物"、"知义明耻"、"和为贵"的思想,是国学精粹,是全人类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仍是当今社会塑造人性品格的起码道德要求,是健康人的基本素质。屈原的爱国思想、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胸怀,这些都是现代文明所应提倡的。四、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个体, 树立学习民族文化的自觉和自尊,深刻理解内涵,尤其是理解"修身"、"立德"等传统道德文化关于为人处世的论述,指引立身行事,潜移默化成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处事习惯,"化"于日常学习、生活、工作,可以提高内在修养、创造无限社会价值。
五、开展"国学教育", 可以塑造学生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荣辱观、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有利于"育人德为先"的养成教育,符合"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精神。 六、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国学"博大精深。开展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国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可以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审美情趣,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构建健康的精神家园以及健康的人格素养。例如"经典诵读"有助于学生知义明礼、精炼语言功底,培养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集育人、学习功能为一体,学生既长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传统书法、绘画、技艺"可以提高个人素质和培养多种能力。"国学教育"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研究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是经过几千年的时间考验的,都是千年来中华文人知识智慧的结晶,对我们的自身修养,知识储备还有文化水平都是很有好处的。国学经典有诗词文化,有历史文献,有儒家经典,每个品类都能帮助我们提高自己。
1,读诗词,提高我们的文化水平
我国的诗词文化可以说是由来已久,从《诗经》开始一直到一直都有人写诗作词,这些优秀的诗词,词句优美,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读诗词,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了解文学常识,培养我们的气质,能让自己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忘却身边的烦恼,沉浸在古人的世界中,也能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我们看到美景,想到往事,不是只会简单的真好看,好美,好伤心来形容,我们可以吟诵古人的优美诗句,来寄托抒发我们的感情。我们心中郁结,心中有事,我们也能通过读诗词来找到一种共鸣感,排解心中郁闷。所以诗词的好处是很大的。
2,读史书,让我们知兴亡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都是有记载的,《史记》,《汉书》都是记载了当时的兴亡更替,记载了古人的生活经历,我们读史书,就相当于在看人生,看古人的人生,看王朝的兴衰,它能让我们有更加宏大的视野,有更多,更加丰富的人生阅历,能让我们有判断力,不会因为别人的几句话就断定一件事,能改变我们看事物的方式。“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华文化五千年,都记在了史书里,史书是非常珍贵的。
3,读儒家,提高自身修养
《论语》《孟子》大多都是讲我们应该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培养自身品德的,所以读这些书,我们能提高道德品质,提升自身素质,都是十分有好处的。
经典国学正思想
其核心思想为:儒家正统思想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太学馆”“玄学馆”相当。唐代贞元中,李勃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至南唐时,在其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号为“庐山国学”。到宋代,又改称“白鹿洞书院”,这时的“国学”实为藏书与讲学之所。
今“国学”之意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为载体,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与道德伦理观的思想体系。
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