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的排序

国学 编辑:佳卉 浏览量:196

古代典籍按时间顺序(古代典籍按时间顺序排列_文学创作 (lamsrs.cn)古代典籍按时间顺序(古代典籍按时间顺序排列作者文学创作来源文学创作发表于2022-11-07阅读115古代典籍按时间顺序排列先秦文

国学经典的排序

古代典籍按时间顺序(古代典籍按时间顺序排列

作者文学创作来源文学创作发表于2022-11-07阅读115

古代典籍按时间顺序排列

先秦文学的重要文学家及文学作品:

1.《山海经》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应是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成,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极其驳杂,除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 物等方面的资料。神话“鲧禹治水”、“夸父逐口”、“精卫填海”等就保存在《山海经》中。它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2.《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诗经》所收录的都是曾经入乐的歌曲,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

3.《尚书》

《尚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又称《书》。"尚"的意义是上古,"书"的意义是书写在竹帛上的历史记载,所以"尚书" 就是"上古的史书"。《尚书》书名为汉代今文家所定,主要记载商、周两代统治者的一些讲话记录。《尚书》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尚书》中的文诰都独立成篇,有完整的结构,文字古奥典雅,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的成熟有着直接的影响。

4.《春秋》

《春秋》,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原为中国古代各国史书的通称,如史籍所载《夏殷春秋》《百国春秋》《周春秋》《燕春秋》《宋春秋》《齐春秋》等。今传本《春秋》相传是孔子删削《鲁春秋》而成。《春秋》为中国较早的编年史,以鲁国十二公为次序,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 722),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 481)。《春秋》在语言上极为精炼,但又因为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现在能见到的,有《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前者以叙事为主, 后两者以解经为主、侧重阐发微言大义。合称"春秋三传"。

5.《左传》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到西汉班固时才改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后人对此颇多疑义,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左传》记事,基本与《春秋》重合,还有个别战国初年的史料。在思想内容上,《左传》维护周礼,尊礼尚德,以礼之规范评判人物。在艺术方面,它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 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左传》被称为先秦散文的"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6.《国语》

《国语》,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旧传春秋时左丘明撰,现一般认为是先秦史家编纂各国史料而成。全书共 21 卷,起自周穆王,终于鲁悼公,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因其内容可与《左传》相参证,所以有《春秋外传》之称。《国语》的思想比较驳杂,它重在记实,所以表现出来的思想也随所记之人、所记之言不同而各异。就文学价值说,《国语》虽不及《左传》,但比之《尚书》《春秋》等历史散文还是有所发展和提高的。

7.《战国策》

《战国策》,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西汉刘向整理并取名《战国策》,至此成为完整的著作。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国、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资料。《战国策》对后代文学有深远的影响,汉初的散文家贾谊、晁错和司马迁都受到它的影响,《史记》的某些史料就直接取于《战国策》。

8.《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 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 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以记言为主。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水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

9.孟子和《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城市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孟轲及其门人所著散文集,儒家经典之一,在后世被列为儒家经典。《孟子》发展了《论语》的语录体。《论语》中单人的语录占总条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对话体不到三分之一;而《孟子》则基本上是对话体。《孟子》文章向以雄辩著称,对后代散文的发展影响深远。

10.荀子和《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荀子》,荀况的著作集,今存32篇。荀况,赵国人。《荀子》一书既是先秦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全书基本上都是独立的专题散文,每篇都有题,作为各篇内容的概括,其中《大略》《宥坐》等最后六篇,疑为门人弟子所记。

11.《礼记》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说《仪礼》的文章选集,又称《小戴礼记》或《小戴记》,《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礼记》主要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内容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12.老子和《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相传为春秋末期老子所著。传世本《老子》共81章,分上下两篇,“道经”在前,“德经”在后,故后世又称之为《道德经》,作为先秦道家的奠基之作。《老子》以“道”为核心,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哲学体系。相较而言,《老子》与《论语》,是先秦王官之学“六经”之外深刻影响中华文化基本性格的两部著作。

13.庄子和《庄子》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庄子》为道家经典之一,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52篇,今存33篇,分内7篇、外15篇、 杂11篇。内篇的思想、结构、文风都比较一致,一般认为是庄周自著。外、杂篇则兼有其后学之作,思想观点与内篇有出入。

14.韩非和《韩非子》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

《韩非子》是韩非的著作集,为法家重要著作,据《汉书·艺文志》所载,共55篇。《韩非子》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15.墨子和《墨子》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的言行录,为其弟子及墨家后学所记。《墨子》虽不重文采,整体风格为“意显而语质”,但是在对话体的结构中,每一篇都首尾完备,条理明晰,有很强的逻辑性。在记述有情节有人物的历史故事时,能通过情节以及人物的动作、对话,营造出戏剧性很强的叙事效果。

16.孙武和《孙子兵法》

孙武(约前545年-约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子兵法》,又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春秋末年兵家孙武及其弟子门人所著。《孙子》虽是实用的兵书,可它的散文艺术却不容忽视。其文字简练,多用 排比句进行铺叙,用生动、通俗的比喻解说用兵之道,力求委曲详尽,明晓易懂。

17.《易传》

《易传》是《周易》的组成部分。《周易》除《易传》之外,还包括《易经》。《易经》部分,除卦名、卦象之外,还包括卦辞和爻辞。《易传》部分,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称之为《易大传》,包括《彖》 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十篇,又称《十翼》。《史记》 认为《易传》出自孔子之手,现代多数学者认为《易传》当为战国晚期儒者所作。

18.屈原和《离骚》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作于流放汉北期间。面对国家的衰弱,面对楚怀王的 软弱与多变,遭放逐而失意的屈原难平心中的忧愤之情,遂以“离骚”为诗题写下这首名垂千古的抒情长诗。全诗共 375 句,2456 字,可分为八个部分。《离骚》是一首极富有变化的诗篇,它把事实的叙述、幽独的抒怀和幻想的描写等交织在 一起,波澜壮阔而又结构完美。

对于古籍的编排顺序

按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排列:《尚书》(上古时期),《易经》(夏商周时期),《诗经》(西周至春秋时期),《内经》(战国时期),《山海经》(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礼记》(西汉时期)

国学经典100句必背

经典国学100句如下: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1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1、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1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1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15、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16、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1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18、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1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20、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2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22、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2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2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2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27、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

2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29、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30、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国学经典名篇50篇

蒙学

《三字经》

《幼学琼林》

经部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礼记》

《周易》

《诗经》

《尚书》

《尔雅》

史部

《史记》

《汉书》

《战国策》

《三国志》

《资治通鉴》

子部

《老子》

《庄子》

《墨子》

《荀子》

《韩非子》

《鬼谷子》

《孙子兵法》集部·文学

《楚辞》

《文心雕龙》

《世说新语》

《全唐诗》

《宋词三百首》

《窦娥冤》

《西厢记》

《桃花扇》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东周列国志》

《红楼梦》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古文观止》

《人间词话》

自然科学

《山海经》

《黄帝内经》

《水经注》

《天工开物》

《本草纲目》

《徐霞客游记》

艺术生活

《茶经》

《园冶》百科

《永乐大典》

《四库全书》

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让学生认识国学经典(什么叫国学都包括什么)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和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经典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一、国学的

  •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经典研修:国学课程的多元内容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髓。国学经典研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课程也逐渐丰富多样。国学课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经部经典经部是国学的核心

  •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国学

    在时光的长河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古诗更是国学经典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世间的万象,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关于国学

  •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 灰姑娘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全套)
    国学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渴望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灰姑娘

  •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经典国学国学秋词:小学中秋节古诗赏析
    国学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更在

  •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选修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国学

    在当今社会,国学经典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地位和价值备受关注。论语究竟是不是儒家经典著作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儒家经典的定

  •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经典介绍词(国学入门基础知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经典著作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不可不知的 3000 个文化常识)
    国学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它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不可不知的 3000 个国学常识

  •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听说国学经典(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
    国学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电子设备和应用程序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国学经典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国学合集 APP 免费版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这堂国学经典体验(讲真学堂是真的吗)
    国学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国学经典,而讲真学堂作为一家专注于国学教育的机构,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堂国学经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