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内容选编
七年级(初中)
(一)国学经典: 有筹算地诵读完成《学生规》、《论语》、《朱子家训》。
(二)古典诗词: 【龟虽寿】(曹操)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远有此寄】(李白·唐)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 【泊秦淮】(杜牧·唐) 【浣溪沙】(晏殊·宋)、【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南宋)、【如梦令】(李清照·南宋)、【不雅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山中杂诗】(吴均·南朝)、【竹里馆】(王维·唐)、【峨眉山月歌】(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李白)、【逢进京使】 (刘长卿·唐)、【约客】(赵师秀·南宋)、【论诗】(赵翼·清)八年级(初中)
(一)国学经典: 有筹算地诵读完成《年夜学》、注释版的《颜氏家训》。 (二)古典诗词: 【长歌行】(汉乐府) 、【野看】(王绩·唐) 、【早冷江上有怀】(孟浩然·唐)、【看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黄鹤楼】(崔颢·唐)、【送友人】(李白)、【秋词】(刘禹锡·唐)、【鲁山山行】(梅尧臣·北宋)、【浣溪沙】(苏轼·北宋)、【十一月四日风雨高文】(陆游)、【赠从弟】(刘桢·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初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无题】(李商隐·唐)、【相见欢】(李煜·五代南唐)、【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九年级(初中) (一)国学经典: 有筹算地诵读完成《中庸》。
(二)古典诗词: 【不雅观刈麦】(白居易·唐)、【月夜】(刘方平·唐)、【商山早行】(温庭筠)、【卜算子·咏梅】(陆游)、【破阵子】(晏殊·宋)、【浣溪沙】(苏轼)、【醉花阴】(李清照)、【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朝皇帝·咏喇叭】(王磐·明)、【参军行】(杨炯·唐)、【月下独酌】(李白)【羌村三首】(杜甫)、【登楼】(杜甫)、【走马川行馈送封年夜夫出师西征】(李白)、【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看月有感】(白居易)、【雁门太守行】(李贺·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不雅观·宋)【别云间】(夏完淳·明)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观刈麦
1. 34年级学过所有古诗 【小学三年级 】 上册: 20、夜书所见 2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2、看天门山 23、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叶绍翁 唐 王维 唐 李白 宋 苏 轼 萧萧梧叶送冷声, 独在异乡为异客, 天门间断楚江开 水光潋滟晴方好, 江上秋风送客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 碧水东流至此回 山色空蒙雨亦奇。 知有儿童挑促织, 远知兄弟登高处, 两岸青山相对出, 欲把西湖比西子, 夜深篱落一灯明。 遍插茱萸少一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淡妆浓抹总合适。 24、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冲弱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远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三年级 下册: 25、咏柳 26、春日 27、乞巧 28、嫦娥 唐 贺知章 宋 朱熹 唐 林杰 唐 李商隐 碧玉妆成一树高, 胜日寻芳泗水滨, 七夕今宵看碧霄, 云母屏风烛影深, 万条垂下绿丝绦。 无边光景一时新。 牵牛织女渡河桥。 长河渐落晓星沉。 不知细叶谁裁出? 等闲识得春风面, 家家乞巧看秋月, 嫦娥应悔偷妙药, 二月春风似铰剪。 万紫千红老是春。 穿尽红丝几万条。 碧海苍天夜夜心。 29、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回。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四年级 上册: 30、题西林壁 31、游山西村 3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3、送元二使安西 宋 苏轼 宋 陆 游 唐 李 白 唐 王维 横算作岭侧成峰, 莫笑农家腊酒浑 故人西辞黄鹤楼, 渭城朝雨浥轻尘, 远近凹凸各分歧。 康年留客足鸡豚 烟花三月下扬州。 客舍青青柳色新。 不识庐山真脸孔, 山重水复疑无路, 孤帆远影碧空尽, 劝君更进一杯酒, 只缘身在此山中。 柳暗花明又一村。 惟见长江天际流。 西出阳关无故人。 34、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四年级 下册: 35、独坐敬亭山 36、看洞庭 37、忆江南 38、村子四月 唐 李白 唐 刘禹锡 唐 白居易 宋 翁卷 众鸟高飞尽, 湖光秋月两相和, 江南好,风光旧曾谙。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孤云独往闲。 潭面无风镜未磨. 日出江花红胜火, 子规声里雨如烟。 相看两不厌, 远看洞庭山水翠, 春来江水绿如蓝。 村子四月闲人少, 只有敬亭山。 白银盘里一青螺. 能不忆江南? 才了蚕桑又插田。 39、四时田园杂兴 40、渔歌子 宋 范成年夜 唐 张志和 昼出耘田夜绩麻, 西塞山前白鹭飞, 村儿女各当家。 桃花流水鳜鱼肥。 童孙未解供耕织, 青箬笠,绿蓑衣, 也傍桑阴学种瓜。 斜风细雨不须回。 2. 中考所涉及的16篇文言文及34篇古诗的 文学常识 《语文课程尺度》请求7-9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良诗文80篇(段),为学生举荐50篇。 其中古代诗词34篇,举荐篇目如下: (诗经) (诗经) (曹操) (陶潜) (王勃) (王湾) (王维) (李白) (李白) (杜甫) (杜甫) (杜甫) (岑参) (刘禹锡) (白居易) (白居易) (李贺) (杜牧) (杜牧) (李商隐) (李商隐) (李煜) (范仲淹) (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王安石) (苏轼) (苏轼) (陆游) (辛弃疾) (文天祥) 秋思 (马致远) 潼关心古 (张养浩) (韩愈) 34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文言文16篇,举荐篇目如下: (孟子) ,逝世于安泰(孟子) (左传) (战国策) 6、出师表(诸葛亮) 7桃花源记(陶潜) (郦道元) (四) (韩愈) (柳宗元) (刘禹锡) (范仲淹) (欧阳修) (苏轼) (周敦颐) (宋濂) 09年新增三篇 3. 小学文言文年夜全(有标题,译文,简短)最佳谜底 《杨氏之子》 选自人教版语文书五年级下册10课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回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很是聪慧。有一天,孔君平来参见他的父亲,适值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生果,其中就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生果。”孩子马上答复:“我可没传闻过孔雀是师长教师您家的鸟。” 《伯牙尽弦》 选自人教版语文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课文: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逝世,伯牙谓世再蒙昧音,乃破琴尽弦,毕生不复鼓。 课文译文:伯牙擅长抚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抚琴的时辰,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抚琴时,心里想到彭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如同奔跑不息的江河!” 伯牙心中的设法,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贰心中所想的。钟子期往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懂得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尽了琴弦,毕生不再抚琴。 初中要学文言文,假如从小接触,打好根本往后会学的很好很轻松 4. 三年级的小学生合适看哪些古文 前期以《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世说新语》等先秦至魏晋南北朝经典为主,后期唐宋元明清时代文质兼美的精短古文为主,周全涵盖合适少儿懂得能力的国学经典。 以现代视力眼光重审经典,取其精髓往其糟粕,在准确懂得文字自己的前提下,进进糊口化、故事化、审美化的经典不雅鉴赏与研习。经由过程本工作坊的研习,将使学生:1,造就进修古文的浓重快乐喜爱;2,熟悉传统文化焦点经典的精髓;3,准确懂得常见文言词汇,熟悉常见文言句式和表达方法;4,造就审美情趣和立异意识,完善个体人格。 蒙以养正,知书尚礼。 5. 1~6年级的文言文有哪些 1~6年级的文言文共有五篇: 1、学弈《孟子·告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收视反听,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同心专心认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两小儿辩日《列子·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往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年夜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年夜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3、矛与盾《韩非子》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以?”其人弗能应也。 4、郑人买履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回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豪也。” 5、关尹子教射《列子·说符》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子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踪也。” 6.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1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回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伯牙尽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逝世,伯牙谓世再蒙昧音,乃破琴尽弦,毕生不复鼓。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收视反听,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同心专心认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往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年夜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年夜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观刈麦白居易原文
一、原文:《不雅观刈麦》唐代: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蒲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往,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头土脑,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哀痛。
家田输税尽,拾此果腹肠。
今我何好事?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行愧,尽日不能忘。
二、译文:
农家很少有余暇的月份,蒲月到来人们加倍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笼罩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
彼此追跟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人都在南冈。
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情景形象炎热,只是爱护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麻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
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看着别人措辞,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应哀痛。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境界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此刻我有什么功烈德性,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尾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暗自忸捏,全日整夜记忆犹新。扩年夜材料
一、创作布景
《不雅观刈麦》这首诗年夜约作于公元805年(唐宪宗元和元年)至806年(元和二年)间,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国平易近劳动艰辛、糊口贫困所写的一首诗。是作者早期一首闻名讽谕诗。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师长教师,原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巨年夜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年夜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配合倡始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情势多样,说话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年夜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喷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